小麦免耕条播滴灌机械化栽培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3-03-20  120



1.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栽培方法,具体涉及小麦免耕条播滴灌机械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区,也是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草区的过渡区域。半干旱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北、陕西、山西、甘肃和宁夏等省区,总面积约42.41万hm2,占北方农牧交错区总面积的84.94%。阴山北麓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区,气候条件恶劣,冬春干旱寒冷多风沙,无霜期短,土壤沙化严重,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热量资源不足,一般种植生长较短和较耐旱的麦类作物,如小麦、燕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为单作一熟制。多年来,由于气候的各种原因,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农户以散户经营为主,再加上农艺不能与农机紧密结合,致使农作物产量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
3.小麦是阴山北麓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本区小麦普遍存在混播、混种的现象,品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食品企业对小麦面粉的品质需求。首先,多数麦农的种植技术不够规范,许多现代化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很多品种的小麦混杂播种,盲目追求产量,“强筋不强、弱筋不弱”的问题日益突出。此外,受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安全、粮经比价等因素影响及病虫害防治困难等因素造成了种植面积日益降低。所以,研究和推广适宜本区种植模式,从水、肥、种、管、耕作制度以及机械化为着眼点,集成节水、水肥一体、增效等相关技术,稳定和扩大小麦的种植面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麦免耕条播滴灌机械化栽培方法,用这种方法可建立抗旱保水、节灌补水、土壤培肥、种植机械化的小麦栽培技术体系。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由如下方案来实现:小麦免耕条播滴灌机械化栽培方法,包括前期地块选择及规划、整地、选种、种子处理、铺管播种、田间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其特征是:免耕、铺管播种、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使小麦在丰产高效的前提下减少耗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6.步骤1:地块选择:首先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土壤肥力中上、盐碱轻、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便于滴灌的地块。最好选择夏翻地块,不要选择下洼地和渍水地块。前茬作物以豆类、油菜、麦类为宜,马铃薯、玉米茬口次之,尽量避免重迎茬。选地需考虑土壤肥力及前茬等因素,因地制宜。而且地势比较高的连片田地,宜于铺设滴灌管道和机械作业。设计项目区灌溉面积30~100亩为宜,每基本田块为3亩。按照《大田膜下滴灌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b65/t3055-2010)》,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源条件,分别建设自压式和加压式滴灌系统。
7.步骤2:规划设计和施工:采用太阳能智能滴灌系统,由电能驱动水泵来达到扬水的功效。全套光伏提水供水设备和设施包括:光伏电池组、电缆、主控制箱、机井、潜水泵、主管道、智能电磁阀、供水管道、滴灌管道、遥控器。机井深度为120m以内,出水量确保10~
60m3/ h,考虑高海拔严寒地区,管壁厚度选择0.3mm,流量1.6l/h。应用铺管机进行地埋,主管道
¢
50~
¢
60mm+供水管道
ꢀ¢
35 mm。主管道均采用压力等级为0.6mpa的upvc管,埋深1.5m以下。供水管道压力等级为0.25mpa。滴灌管道采用单翼迷宫式滴灌带,型号16
×
300-2.1l/h,每3亩左右为一片,滴灌带为网格化,滴灌带铺设平均间距为50~60cm,即每3~4行麦种带为一行滴灌带,平均用量740m/666.7m2。
8.步骤3: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人工灭茬或机械灭茬。对于大草残留地块,毎667 m2用可无踪200升兑水30kg进行喷雾除草,2天后即可播种。
9.步骤4:施基肥和土壤灭虫:a施基肥:毎667 m2施40%含量的复合肥30kg,如果前茬作物秸杆还田较多,在毎667 m2基肥中应加入5kg尿素混合作基肥,避免前茬作物秸杆在腐烂过程中与麦菌争养分,而导致麦菌因缺氨而黄,影响小麦生长。施肥时注意避免种子与化学肥料直接接触,以防发生烧芽或烧苗。
[0010] b土壤灭虫:对于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40% 硫磷乳油7.5kg/hm2或48%毒死蝉乳油7.5kg/hm2兑水75kg后拌细沙土750kg制成毒土,地表撒施后浅耕。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可用50%乙草胺乳油500倍液全地面喷施以封闭土壤。
[0011]
步骤5:种植方式:a种子选择:通过国家或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登记备案)的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好、适宜本生态区种植的小麦品种。
[0012]
b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应符合gb/t4404.1的规定,即种子选择籽粒饱满,纯度大于等于99.0%,净度大于等于98.0%,水分小于等于13.0%,发芽率大于等于85.0%的良种。
[0013]
种子前期处理:要在第一个回暖期提前晒种,以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在整个晾晒过程中,要将种子中的一些杂质和具有病虫的颗粒进行剔除。同时,为了降低种子病虫害的产生率,还要做好种子和药物的拌和工作。包衣拌种要以防治根腐病、黒穗病、丛矮病、赤霉病、地下害虫、防倒伏为主。采用配方: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 g~45 g拌种100kg种子,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g药剂有效成份拌种100kg种子,防治小麦散黒穗病、根腐病。害虫防治(蝼蛄、金针虫、蛴螬)效果较好药剂有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
[0014]
步骤6:机械播种: 采用免耕-播种-施肥(剂)-埋滴灌管一体化播种机械,该机可同时完成施复合肥、施保水保肥剂、铺设掩埋滴灌管道、播种、镇压综合作业,大大减少机械碾压土地次数。播种要求背直行匀、下种均匀、深浅一致,分层播种施肥,一般情况播种规格如下:a播种量:在适期播种范围内,播量为22.5~25.0kg/666.7m
2 ,播种深度一般为4 ~6cm。播种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5 cm地温稳定通过12 ℃时即可播种,行距18~25cm。
[0015]
b施保水保肥剂:以凹凸棒粉、麻生、田菁粉保水剂为主,施保水保肥剂与复合化肥比例为1:1配置。毎667 m2施量不少于50kg,施播深度6~8cm,行距36~50cm。
[0016]
c施足种肥:施肥量要有度,提倡配方平衡施肥。播种时,每667 m2施磷硫二胺20~25.0kg,氯化钾2~3kg,尿素 2.5kg。
[0017]
d播后镇压:对于秸秆还田地块,一定要在小麦播后镇压,避免小麦种子出现“落干”现象,镇压后可提高小麦抗旱、抗寒能力。
[0018]
步骤7:苗期管理:a灌溉:全生育期灌水3~4次为宜,根据天气情况,分别于苗期、拔节期、孕穗期以及灌浆期进行。技术人员要根据每个时期小麦对灌水量的需求,结合每个阶段的降雨量,在滴灌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小麦根部的深度和土壤的湿润度传感数据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浇灌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灌水量和降水量的总和能达到400mm即可。人工通过遥控器(或mcu)进行远程遥控太阳能智能滴灌系统,实行分块轮灌,调节供水量。
[0019]
b施肥:施肥前应进行测定化肥液或者滴头滴出的化肥液的电导率,电导率在1.0到3.0ms/cm之间都是符合要求的。如果没有条件测量电导率,可以将水溶性化肥稀释到800倍左右,或者在每立方米水中加入2 kg的复合肥。五月上旬,小麦3叶~4叶浇头水,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15 kg。五月中下旬小麦7叶露尖时适时浇拔节水,并每667m2追施尿素5 kg。追施尿素量可根据小麦田间长势进行增减,若苗弱色淡可适当增加。在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0.1 kg+尿素0.5 kg+富硒增产素250 ml对水30 kg进行叶面喷施。可在间隔7d~10d后再喷施1次。
[0020]
步骤8:化学除草:浇头水后麦田能进行田间作业时,及时进行化学灭草。每667m2用苯磺隆可湿性粉剂0.7g+助剂10 ml对水30 kg喷雾杀灭单子叶杂草。
[0021]
步骤9: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主要使大中型器械和更换扇形高效喷头,喷雾防治,农药应符合gb/t8321.1~9的规定。
[0022]
a拔节期:拔节期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红蜘蛛、白粉病。对于小麦纹枯病等真菌病害,病株率达到15%以上时,使用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用喷雾机进行喷雾防治。注意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确保防治效果;对于小麦红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酮、甲维盐等喷雾进行防治,小麦种植中后期一旦发生白粉病,应该对早发、重发田块进行监控,一般在拔节期病株率将会达到20%以上。为此需要针对单株展开1次挑治,如此可以减轻后期防治压力。
[0023]
b抽穗期至开花期阶段:抽穗期至开花期阶段重点防治赤霉病、纹枯病以及蚜虫、吸浆虫。同时,做好白粉病以及锈病的监测工作。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阴雨天较多会导致赤霉病蔓延爆发,难以防治。为此,必须提出适时预防的措施,采取主动预防策略,做到适期防治。用于防治赤霉病的药剂种类有咪鮮胺、福美双、乙蒜素、百菌清等都能复配用药。若吸浆虫数量超过10万头//hm2,则需要对这一田块进行重点防治,并在吸浆虫幼虫3龄时立即防治,所用药剂有甲维盐、阿维菌素、灭幼脲等。
[0024]
c灌浆期:灌浆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重点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蚜虫等。必要时,要将杀菌剂、杀虫剂配合施用,达到防虫、防病、防早衰的目的。药剂喷施时注意不要出现漏喷,为了提高药剂的防效,建议随时配药随时喷施。对于蚜虫也可以通过生物防控,如适放适量食蚜蝇。
[0025]
步骤10:收获与晾晒储藏:小麦进入腊熟后期至完熟期应采用小麦收获机及时收获,做到单收、单打、单运。防止混杂,确保纯度和品质;选择无污染的清选机、太阳能烘干机或烘干房进行及时清选烘干,使籽粒含水量迅速降至13%以下,入仓。
[0026]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适用范围是北方阴山北麓地区,该地区系典型的农牧交错区,海拔高度150~2400mm,位于36
°
~50
°
(n),全年日平均温度大于或等于10
°
,积温1800
~2000
°
c,平均降水量350mm左右,主要集中于7~9月份,冬春干旱寒冷多风,无霜期80~110天,土壤为栗钙土,土壤贫瘠,土地沙化,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热量资源不足,一般种植生长较短和较耐旱的作物,为单作一熟制。
[0027]
本小麦免耕条播滴灌机械化栽培方法式与采用现有大水漫灌、人工作业栽培技术进行比较,具有如下显著效益:表1 阴山北麓小麦免耕条播滴灌机械化栽培模式与采用现有大水漫灌、人工作业栽培技术效益对照
从上表中看出,本栽培技术,是一套适合在阴山北麓小麦免耕条播滴灌机械化栽培技术,通过内蒙古武川县小麦产区实践应用推广,本发明的使用增加了小麦种植效益,而且提高了小麦籽粒品质,进一歩促进了小麦及其相关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9]
小麦免耕条播滴灌机械化栽培方法,包括前期地块选择及规划、整地、选种、种子处理、铺管播种、田间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以及机械化作业。使小麦在丰产高效的前提下减少耗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步骤依次为:步骤1:地块选择:首先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土壤肥力中上、盐碱轻、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便于滴灌的地块。最好选择夏翻地块,不要选择下洼地和渍水地块。前茬作物以豆类、油菜、麦类为宜,马铃薯、玉米茬口次之,尽量避免重迎茬。选地需考虑土壤肥力及前茬等因素,因地制宜。而且地势比较高的连片田地,便宜于铺设滴灌管道和机械作业。设计项目区灌溉面积30~100亩为宜。按照《大田膜下滴灌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b65/t3055-2010)》,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源条件,分别建设自压式和加压式滴灌系统。
[0030]
步骤2:规划设计和施工:采用太阳能智能滴灌系统,由电能驱动水泵来达到扬水的功效。以2000 m2为一基本田为例,地块长100m(b)、宽20m(l)、滴灌管间距50 cm(c),全套光伏提水供水设备和设施包括:光伏电池组、电缆、主控制箱、 机井、潜水泵、出水管、智能电磁阀、供水管道、地块、滴灌管道、遥控器。机井深度为120m以内,出水量确保 10~60m3/ h,滴灌管壁厚度选择0.3mm,流量1.6l/h。应用铺管机进行地埋,主管道
¢
50~
¢
60mm+供水管道
ꢀ¢
35 mm。主管道均采用压力等级为0.6mpa的upvc管,埋深1.5m以下。供水管道压力等级为0.25mpa。滴灌管道采用单翼迷宫式滴灌带,型号16
×
300-2.1l/h,滴灌带铺设平均间距为50~60cm,即每3~4行麦种带为一行滴灌带,平均用量740m/666.7m2。
[0031]
步骤3: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人工灭茬或机械灭茬。对于大草残留地块,毎667 m2用可无踪200升兑水30kg进行喷雾除草,2天后即可播种。
[0032]
步骤4:施基肥和土壤灭虫a施基肥:毎667 m2施40%含量的复合肥30kg,如果前茬作物秸杆还田较多,在毎667 m2基肥中应加入5kg尿素混合作基肥,避免前茬作物秸杆在腐烂过程中与麦菌争养分,而导致麦菌因缺氨而黄,影响小麦生长。施肥时注意避免种子与化学肥料直接接触,以防发生烧芽或烧苗。
[0033] b土壤灭虫:对于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40% 硫磷乳油7.5kg/hm2或48%毒死蝉乳油7.5kg/hm2兑水75kg后拌细沙土750kg制成毒土,地表撒施后浅耕。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可用50%乙草胺乳油500倍液全地面喷施以封闭土壤。
[0034]
步骤5:种植方式:a种子选择:通过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登记备案)的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好、适宜本生态区种植的小麦品种。
[0035]
b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应符合gb/t4404.1的规定,既种子选择籽粒饱满,纯度大于等于99.0%,净度大于等于98.0%,水分小于等于13.0%,发芽率大于等于85.0%的良种。
[0036]
种子前期处理:要在第一个回暖期提前晒种,以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在整个晾晒过程中,要将种子中的一些杂质和具有病虫的颗粒进行剔除。同时,为了降低种子病虫害的产生率,还要做好种子和药物的拌和工作。包衣拌种要以防治根腐病、黒穗病、丛矮病、赤霉病、地下害虫、防倒伏为主。采用配方: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 g~45 g拌种100kg种子,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g药剂有效成份拌种100kg种子,防治小麦散黒穗病、根腐病。害虫防治(蝼蛄、金针虫、蛴螬)效果较好药剂有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
[0037]
步骤6:机械播种:采用免耕-播种-施肥(剂)-埋滴灌管一体化播种机械,该机可同时完成施复合肥、施保水保肥剂、铺设掩埋滴灌管道、播种、镇压综合作业,大大减少机械碾压土地次数。播种要求背直行匀、下种均匀、深浅一致,种肥分层施播,一般情况播种规格如下:a播种量:在适期播种范围内,播量为22.5~25.0kg/666.7m
2 ,播种深度一般为4 ~6cm。播种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5 cm地温稳定通过12 ℃时即可覆膜播种,行距18~25cm。
[0038]
b施保水保肥剂:以凹凸棒粉、麻生、田菁粉保水剂为主,施保水保肥剂与复合化肥比例为1:1配置。毎667 m2施量不少于50kg,施播深度6~8cm,行距36~50cm。
[0039]
c施足种肥:施肥量要有度,提倡配方平衡施肥。播种时,每667 m2施磷硫二胺20~25.0kg,氯化钾2~3kg,尿素 2.5kg。
[0040]
d播后镇压:对于秸杆还田地块,一定要在小麦播后镇压,避免小麦种子出现“落干”现象,镇压后可提高小麦抗旱、抗寒能力。
[0041]
步骤7:苗期管理:a灌溉:灌溉小麦最重要的时期主要是苗期、拔节期、孕穗期以及灌浆期。技术人员要根据每个时期小麦对灌水量的需求,结合每个阶段的降雨量,在滴灌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小麦根部的深度和土壤的湿润度传感数据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浇灌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灌水量和降水量的总和能达到400mm即可。人工通过遥控器(或mcu)进行远程遥控太阳能智能滴灌系统,实行分块昼夜轮灌,调节供水量。
[0042]
b施肥:施肥前应进行测定化肥液或者滴头滴出的化肥液的电导率,电导率在1.0到3.0ms/cm之间都是符合要求的。如果没有条件测量电导率,可以将水溶性化肥稀释到800倍左右,或者在每立方米水中加入2 kg的复合肥。五月上旬,小麦3叶~4叶浇头水,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15 kg。五月中下旬小麦7叶露尖时适时浇拔节水,并每667m2追施尿素5 kg。追施尿素量可根据小麦田间长势进行增减,若苗弱色淡可适当增加。在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0.1 kg+尿素0.5 kg+富硒增产素250 ml对水30 kg进行叶面喷施。可在间隔7d~10d后再喷施1次。
[0043]
步骤8:化学除草:浇头水后麦田能进行田间作业时,及时进行化学灭草。每667m2用苯磺隆可湿性粉剂0.7g+助剂10 ml对水30 kg喷雾杀灭单子叶杂草。
[0044]
步骤9、病虫害防治:a拔节期:拔节期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红蜘蛛、白粉病,对于小麦纹枯病等真菌病害,病株率达到15%以上时,使用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用喷雾机进行喷雾防治;注意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确保防治效果;对于小麦红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酮、甲维盐等喷雾进行防治,小麦种植中后期一旦发生白粉病,应
该对早发、重发田块进行监控,一般在拔节期病株率将会达到20%以上,为此需要针对单株展开1次挑治。
[0045]
b抽穗期至开花期阶段:抽穗期至开花期阶段重点防治赤霉病、纹枯病以及蚜虫、吸浆虫,同时,做好白粉病以及锈病的监测工作;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阴雨天较多会导致赤霉病蔓延爆发,难以防治;为此,必须提出适时预防的措施,采取主动预防策略,做到适期防治;用于防治赤霉病的药剂种类有咪鮮胺、福美双、乙蒜素、百菌清等都能复配用药;若吸浆虫数量超过10万头//hm2,则需要对这一田块进行重点防治,并在吸浆虫幼虫3龄时立即防治,所用药剂有甲维盐、阿维菌素、灭幼脲等。
[0046]
c灌浆期:灌浆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重点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蚜虫;必要时,要将杀菌剂、杀虫剂配合施用;药剂喷施时注意不要出现漏喷,随时配药随时喷施,对于蚜虫可以通过生物防控,适放食蚜蝇。
[0047]
步骤10:机械收获与晾晒储藏:小麦进入腊熟后期至完熟期应采用小麦收获机及时收获,做到单收、单打、单运。防止混杂,确保纯度和品质;选择无污染的清选机、太阳能烘干机或烘干房进行及时清选烘干,使籽粒含水量迅速降至13%以下,入仓。
[0048]
表2采用本发明的丰产高效栽培与现有大水漫灌、人工作业栽培比较注:本表测定数据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德胜乡西土城村(2021年测)上表的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与采用现有大水漫灌、人工作业栽培技术进行比较,在阴山北麓地区,具有显著提高产量的效果。

技术特征:
1.小麦免耕条播滴灌机械化栽培方法,包括前期地块选择及规划、整地、选种、种子处理、铺管播种、田间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免耕、铺管播种、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步骤1、地块选择:首先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土壤肥力中上、盐碱轻、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便于滴灌的地块,最好选择夏翻地块,不要选择下洼地和渍水地块,前茬作物以豆类、油菜、麦类为宜,马铃薯、玉米茬口次之,设计项目区灌溉面积30~100亩为宜,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源条件,分别建设自压式和加压式滴灌系统;步骤2、扬水:全套光伏提水供水设备和设施包括光伏电池组、电缆、主控制箱、机井、潜水泵、出水管、智能电磁阀、供水管道、地块、滴灌管道、 遥控器,机井深度为120m以内,出水量确保 10~60m3/ h,管壁厚度选择0.3mm,流量1.6l/h,应用铺管机进行地埋,主管管道
¢
50~
¢
60 +供水管道
¢
30~
¢
40,主管管道均采用压力等级为0.6mpa的upvc管,埋深1.5m以下,供水管道压力等级为0.63mpa,滴灌管道压力等级为0.25mpa,采用单翼迷宫式滴灌带,每3亩左右为一片,滴灌管道为网格化,滴灌管道铺设平均间距为50~60cm,即每3~4行麦种带为一行滴灌带,平均用量740m/666.7m2;步骤3、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灭茬;对于大草残留地块,毎667 m2用可无踪200升兑水30kg进行喷雾除草,2天后即可播种;步骤4、施基肥和土壤灭虫:a施基肥:毎667 m2施40%含量的复合肥30kg,如果前茬作物秸杆还田较多,在毎667 m2基肥中应加入5kg尿素混合作基肥,施肥时注意避免种子与化学肥料直接接触; b土壤灭虫:对于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40% 硫磷乳油7.5kg/hm2或48%毒死蝉乳油7.5kg/hm2兑水75kg后拌细沙土750kg制成毒土,地表撒施后浇耕;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可用50%乙草胺乳油500倍液全地面喷施;步骤5、种植方式:种子选择:种子选择籽粒饱满,纯度大于等于99.0%,净度大于等于98.0%,水分小于等于13.0%,发芽率大于等于85.0%的良种;种子前期处理:要在第一个回暖期提前晒种,在整个晾晒过程中,要将种子中的一些杂质和具有病虫的颗粒进行剔除,同时做种子和药物的拌和工作,采用配方: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 g~45 g拌种100kg种子,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g药剂有效成份拌种100kg种子,防治小麦散黒穗病、根腐病,害虫防治药剂有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步骤6、机械播种:a播种量:在适期播种范围内,播量为22.5~25.0kg/666.7m
2 ,播种深度为4 ~6cm,播种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5 cm地温稳定在12 ℃时即可播种,行距18~25cm;b施保水保肥剂:以凹凸棒粉、麻生、田菁粉保水剂为主,施保水保肥剂与复合化肥比例为1:1配置,毎667 m2施量不少于50kg,施播深度6~8cm,行距36~50cm;c施足种肥:施肥量要有度,提倡配方平衡施肥;播种时,每667 m2施磷硫二胺20~25.0kg,氯化钾2~3kg,尿素 2.5kg;d播后镇压:对于秸杆还田地块,一定要在小麦播后镇压;步骤7、苗期管理:a灌溉:灌溉小麦最重要的时期主要是苗期、拔节期、孕穗期以及灌浆期;根据每个时期小麦对灌水量的需求,结合每个阶段的降雨量,在滴灌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小麦根部的深度
和土壤的湿润度传感数据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浇灌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灌水量和降水量的总和能达到400mm即可;人工通过遥控器进行远程遥控太阳能智能滴灌系统,实行分块轮灌,调节供水量;b施肥:施肥前应进行测定化肥液或者滴头滴出的化肥液的电导率,电导率在1.0到3.0ms/cm之间,如果没有条件测量电导率,可以将水溶性化肥稀释到800倍左右,或者在每立方米水中加入2 kg的复合肥;五月上旬,小麦3叶~4叶浇头水,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15 kg;五月中下旬小麦7叶露尖时适时浇拔节水,并每667m2追施尿素5 kg;追施尿素量根据小麦田间长势进行增减,若苗弱色淡可适当增加;在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0.1 kg+尿素0.5 kg+富硒增产素250 ml对水30 kg进行叶面喷施 ,可在间隔7d~10d后再喷施1次;步骤8、化学除草:浇头水后麦田能进行田间作业时,及时进行化学灭草,每667m2用苯磺隆可湿性粉剂0.7g+助剂10 ml对水30 kg喷雾杀灭单子叶杂草;施肥和除草均使用除草施肥机作业;步骤9、病虫害防治:a拔节期:拔节期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红蜘蛛、白粉病,对于小麦纹枯病等真菌病害,病株率达到15%以上时,使用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用喷雾机进行喷雾防治;注意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确保防治效果;对于小麦红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酮、甲维盐等喷雾进行防治,小麦种植中后期一旦发生白粉病,应该对早发、重发田块进行监控,一般在拔节期病株率将会达到20%以上,为此需要针对单株展开1次挑治;b抽穗期至开花期阶段:抽穗期至开花期阶段重点防治赤霉病、纹枯病以及蚜虫、吸浆虫,同时,做好白粉病以及锈病的监测工作;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阴雨天较多会导致赤霉病蔓延爆发,难以防治;为此,必须提出适时预防的措施,采取主动预防策略,做到适期防治;用于防治赤霉病的药剂种类有咪鮮胺、福美双、乙蒜素、百菌清等都能复配用药;若吸浆虫数量超过10万头//hm2,则需要对这一田块进行重点防治,并在吸浆虫幼虫3龄时立即防治,所用药剂有甲维盐、阿维菌素、灭幼脲等;c灌浆期:灌浆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重点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蚜虫;必要时,要将杀菌剂、杀虫剂配合施用;药剂喷施时注意不要出现漏喷,随时配药随时喷施,对于蚜虫可以通过生物防控,适放食蚜蝇。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免耕条播滴灌机械化栽培方法,步骤包括地块选择、规划设计和施工、整地、施基肥和土壤灭虫、种植方式、机械播种、苗期管理、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收获与晾晒储藏。小麦进入腊熟后期至完熟期应采用小麦收获机及时收获,做到单收、单打、单运。防止混杂,确保纯度和品质;选择无污染的清选机、太阳能烘干机或烘干房进行及时清选烘干,使籽粒含水量迅速降至13%以下,入仓。实施机械铺管播种、铺设滴灌管道、滴灌远控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管理栽培模式,平均亩产小麦达到400.0kg,比传统种植技术增产87.7kg,增产率28.1%;每亩地小麦节约用水50~60m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3%,大大地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大大地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路战远 杨少楠 叶君 杨彬 李娟 程玉臣 张德健 赵小庆 任永峰 张向前 王建国 陈立宇 杨海燕 王志宇 高娃 谢瑞 刘亚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呼和浩特市得利新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杨少楠
技术研发日:2022.06.07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9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