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3-03-20  149



1.本发明属于地暖供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地暖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地暖分为电热地暖和水热地暖两大类,其中,电热地暖是将外表面允许工作温度上限为65℃的发热电缆埋设在地板中,以发热电缆为热源加热地板,以温控器控制室温或地板温度,实现地面辐射供暖的供暖方式,主要有舒适、节能、环保、灵活、不需要维护等优点;而水地暖是通过热水循环管路作为热媒,通过水泥垫层蓄热、传热,对铺设的地板加热并进行室内热辐射;现有的地暖热水管路是埋在7-12cm厚的水泥垫层下,耗热量大,浪费建材,增加大楼承重,且只有集中供暖才可以实现供热,使用者通常不能获知地暖管的温度,不能对地暖管的温度进行实时调整,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地暖总水管阀门关闭,将地暖管路的供水管和地暖管路的回水管分别通过三通接头与一连接管道连接,连接管道上设有循环泵,且循环泵的两端皆设有阀门;循环泵与地暖管路的回水管之间设有流量计;将循环泵两端的阀门完全打开,开启循环泵运行一段时间,观测流量计的变化,判断地暖管路是否有泄漏的情况,若无泄漏则进行下一步;(2)关闭循环泵及其两端的阀门后,将供水管端部和回水管端部分别拆下后,再分别安装上压力表,将清洁泵与供水管端部和回水管端部中的任一一个地暖管道连接,进行清洗,将另一未连接的地暖管道引至能够观测的排污灌中;清洁泵与水源连接,将水泵入连接的地暖管道,同时观察连接的地暖管道上的压力表的压力值以及另一未连接的地暖管道的排水情况;清洁泵通过加液管道与清洁剂桶连通,泵入带有液体清洁剂的水;清洁完毕后,进入下一步;(3)将清洁泵拆下后,将鼓风机与供水管端部和回水管端部中的任一一个地暖管道连接,进行风冷干燥;地暖管道完全干燥,进入下一步;(4)通过自吸泵将发热线导入到地暖管里面,然后将地暖管路的一端塞上密封塞,密封塞的内侧端面设有卡固管,将发热线的一端至于卡固管,防止后期发热线严重紊乱与异常移位;发热线的另一端与连接导线相连,并延伸至地暖管路的另一端端的外部固定住,便于后续超导液灌装;
(5)在地暖管路的未密封端部内侧安装上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通过导线与外部的液位检测器相连;再从向地暖管路内部进行灌装,根据管路容量达到适宜的灌装量后停止灌装;拆下发热线的连接导线和液位传感器的导线,穿过一密封塞上穿线孔,然后将密封塞堵在地暖管路的端部进行管道密封;(6)发热线的连接导线与微控制器相连接,微控制器与电源相连接,通过微控制器能够实现对温度的自动调节以及发热线运行状态;液位传感器再通过导线与液位检测器,用于正常运行检测超导液的容量,低于设定值发出警报信号;(7)工作调试,整机连接后经调试检验通电升温后,外部设备测量地暖管路端部的温度,根据供暖需求调试达到设定温度时微控制器是否自动控制发热线处于保温状态;同时观测整个装备是否密封良好。
5.进一步的,步骤(1)和(2)还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将分水器上的供回水主管道与分水器拆分开,分别用两根不锈钢波纹管连接两套三通阀再连接分水器的供回水口,不锈钢波纹管另一端依次连接提前准备好的高流量循环泵,回水口连接循环泵进水口,供水口连接循环泵出水口,分水器另一端的两个堵头拆掉,一个连接一套阀门再连接一个小型补水箱,另一个连接一套阀门再连接普通水管作为排污;(2)将地暖除垢清洗剂按比例从补水箱内加入然后启动循环泵进行高流速循环,利用管道除垢清洗剂的化学作用和管道高流量摩擦阻力管进行管道深层清理,清洗时间不小于20分钟,用高压气泵连接分水器上的三通阀,打开分水器另一端的排污阀门,进行高压排污,依次将地暖管内污水排出,完成以上清洗操作根据现场情况,是否进行2~3次清洗,最后注满清水清洗一遍。
6.进一步的,步骤(1)中,改装前运行原有的水热地暖,或者向地暖管路通入热水,或者确保循环泵工作检查泄漏情况时用热水在地暖管路内部流通,这三类运行的热量都需要达到热成像仪能够观测的温度范围;再利用热成像仪观察原有地暖管路分布走向,再重要结点做出标记,例如弯曲管道、走向突变管道,同时绘制出等比例缩小的管路分布图,以及计算出地暖管路的长度,从而辅助后续的发热线穿线作业。同时,还能根据热量分布图辅助查找泄漏情况。
7.进一步的,步骤(2)中,通过观察压力表判断地暖管道内压力接近或者达到安全值时,说明地暖管道内遇到堵塞,需要关闭清洁泵的同时,开启循环加压泵及其两端的阀门,将水引至连接管道内,进行泄压。
8.进一步的,步骤(2)中,连接地暖管道之前预先向管道投入能够水解变色的固体清洁块;清洁泵与水源连接,将水泵入连接的地暖管道,同时推动固体清洁块在地暖管路里行走清洁。
9.更进一步的,若观察到无固体清洁块从另一未连接的地暖管道排出且排出水也无变色,说明固体清洁块遇到堵塞不能前进时,选择静置等到固体清洁块水解直到排出变色污水再重新清洁,或者选择将清洁泵与另一未连接的地暖管道连接泵水即可将固体清洁块反向推出。排出的固体清洁块能够重复利用。
10.进一步的,步骤(3)中,干燥一段时间后,将吸水海绵球从供水管端部和回水管端部中的任一一个地暖管道交替投入,并将投入过吸水海绵球的地暖管道与鼓风机连接,推
动吸水海绵球在地暖管路里行走,吸水的同时直到最后吸水海绵球无水分。
11.进一步的,步骤(4)还可以采用:现场测量出地暖管路上方土建层的厚度,根据土建层厚度选择出合适的金属圆球和磁力块,在土建层厚度两倍以内的距离还能具备强磁力的金属圆球和磁力块最佳;将发热线固定在金属圆球上,金属圆球从地暖管路的一端插入,磁力块位于土建层上方磁力相吸的作用对金属圆球进行控制,然后沿地暖管路进行穿线;一直行走到地暖管路的另一端;将发热线从金属圆球释放,同时该地暖管路的一端塞上密封塞,密封塞的内侧端面设有卡固管,将发热线的一端至于卡固管,防止后期发热线严重紊乱与异常移位;发热线的另一端与连接导线相连,并延伸至地暖管路的另一端端的外部固定住,便于后续超导液灌装;进一步的,步骤(4)中,设有卡固管的密封塞上还设有穿线孔,将探头沿着穿线孔伸入地暖管道内部,探头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探头与外部的显示器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管体内的超导液的温度,并将温度值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12.进一步的,步骤(4)中,探头上的温度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相连接,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超导液的温度值信息发送到微控制器,当温度值超过预先设定的值时,微控制器控制电源调低电压,从而使发热线所产生的热量减少;当温度值低于预先设定的值时,微控制器控制电源调高电压,从而使发热线所产生的热量增加。
13.有益效果:本发明简单易行,在原有的水热地暖进行改造,灵活方便,无需大量土建,改造成本低;同时采用双重清洁方式能够有效溶解粘附于管壁的各种污垢,而且不对管壁造成损伤,延长管道使用寿命,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热地暖改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供水管,2-回水管,3-三通接头,4-连接管道,5-循环泵,6-阀门,7-流量计,8-压力表,9-清洁泵,10-排污灌,11-加液管道,12-清洁剂桶。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以及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以及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以及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8.实施例1一种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分水器上的供回水主管道与分水器拆分开,分别用两根不锈钢波纹管连接
两套三通阀再连接分水器的供回水口,不锈钢波纹管另一端依次连接提前准备好的高流量循环泵,回水口连接循环泵进水口,供水口连接循环泵出水口,分水器另一端的两个堵头拆掉,一个连接一套阀门再连接一个小型补水箱,另一个连接一套阀门再连接普通水管作为排污;(2)将地暖除垢清洗剂按比例从补水箱内加入然后启动循环泵进行高流速循环,利用管道除垢清洗剂的化学作用和管道高流量摩擦阻力管进行管道深层清理,清洗时间不小于20分钟,用高压气泵连接分水器上的三通阀,打开分水器另一端的排污阀门,进行高压排污,依次将地暖管内污水排出,完成以上清洗操作根据现场情况,是否进行2~3次清洗,最后注满清水清洗一遍;(3)将分水器拆除分别对每根地暖管进行打压试验,将所有地暖管一端封堵,另一端连接压力表、三通、阀门三件套,并将所有地暖管另一端阀门与试压器连接依次连接,缓慢升压,打压压力为0.8mpa,保压时间为30分钟以上,压降小于0.02mpa认为无泄漏;(4)地暖管长度测量,用自动穿线机将带有尺寸标注的穿线器向地暖管一端打入,直到另一端漏出头,看好标注尺寸,做好标记与记录;(5)发热电缆制作,根据房间面积、地暖管长度和预设功率制作发热电缆,发热电缆包括发热段和位于发热段一端的连接端,发热段的长度比地暖管长度短2.5m-3.5m,预设功率为160+15w每平方米;(6)穿线与超与液灌充,发热段的另一端设有外径小干地暖管径的阻力塞头,阻力塞头呈圆台状,阻力塞头上设有一圈轴向的通孔,将该发执段的另一端由地暖管位于低处的一端插入,地暖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潜水泵和三通阀组,潜水泵位于灌满超导液的水箱内,地暖管的一端与水箱连通,超导液在潜水泵和三通阀组控制下,由地暖管一端流向地暖管另一端,完成超导液灌充与推动发热电缆的完成穿线;三通阀组包括排水阀,吸水阀和三通接头,排水阀和吸水阀头三向阀门,吸水阀的一端与所述潜水泵连接,另一端与三通接头连接,最后一端连接至所述水箱,排水阀一端与三通接头连接,一端与所述潜水泵连接,最后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三通接头还与所述地暖管的另一端连接;(7)系统安装,所有地暖管均完成第(6)步后,将所有发热电缆的连接端从地暖管上位于低处的一端引出并分别依次连接相应的温控器和电控柜内相应的漏电保护开关,温控器具有分时段温度设预设功能和实时设置功能,将地温探头插设并固定于每个地暖管内,并对所有地暖管的一端分别进行密封,最后将所有地暖管的另一端与分水器连接,分水器上设有超导液膨胀管;(8)工作测试,发热电缆的连接端连接电源,温控器连接地温探头,先用兆欧表对发热线进行阻值测试和绝缘测试然后再逐根通电进行加热测试,温度波动幅度小于0.1℃时,利用热成像仪获取地表热分布场,同时查寻地暖管走向,绘制出对应的地暖管分布图并进行记录,观察膨胀管内的超导液液位变化,检查电路和各元器件工作情况,保证无故障运行至少2h以上。
19.实施例2一种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1)地暖总水管阀门关闭,将地暖管路的供水管1和地暖管路的回水管2分别通过三通接头3与一连接管道4连接,连接管道4上设有循环泵5,且循环泵5的两端皆设有阀门6;
循环泵5与地暖管路的回水管2之间设有流量计7;将循环泵5两端的阀门6完全打开,开启循环泵5运行一段时间,观测流量计7的变化,判断地暖管路是否有泄漏的情况,若无泄漏则进行下一步;(2)关闭循环泵5及其两端的阀门6后,将供水管1端部和回水管2端部分别拆下后,再分别安装上压力表8,将清洁泵9与供水管1端部连接,进行清洗,将回水管2端部引至能够观测的排污灌10中;同时观察供水管1上的压力表8的压力值以及回水管2端部的排水情况;清洁泵9通过加液管道11与清洁剂桶12连通,泵入带有液体清洁剂的水;另外,连接地暖管道之前预先向管道投入能够水解变色的固体清洁块;清洁泵9与水源连接,将水泵入连接的地暖管道,同时推动固体清洁块在地暖管路里行走清洁;清洁完毕后,进入下一步;(3)将清洁泵9拆下后,将鼓风机与供水管1端部和回水管2端部中的任一一个地暖管道连接,进行风冷干燥;干燥一段时间后,将吸水海绵球从供水管1端部和回水管2端部中的任一一个地暖管道交替投入,并将投入过吸水海绵球的地暖管道与鼓风机连接,推动吸水海绵球在地暖管路里行走,吸水的同时直到最后吸水海绵球无水分,表明地暖管道完全干燥,进入下一步;(4)通过旋涡式自吸电泵将发热线导入到地暖管里面,然后将地暖管路的一端塞上密封塞,密封塞的内侧端面设有卡固管,将发热线的一端至于卡固管,防止后期发热线严重紊乱与异常移位;发热线的另一端与连接导线相连,并延伸至地暖管路的另一端端的外部固定住,便于后续超导液灌装;同时该密封塞上还设有穿线孔,将探头沿着穿线孔伸入地暖管道内部,探头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探头与外部的显示器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管体内的超导液的温度,并将温度值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5)在地暖管路的未密封端部内侧安装上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通过导线与外部的液位检测器相连;再从向地暖管路内部进行灌装,根据管路容量达到适宜的灌装量后停止灌装;拆下发热线的连接导线和液位传感器的导线,穿过一密封塞上穿线孔,然后将密封塞堵在地暖管路的端部进行管道密封;(6)发热线的连接导线与微控制器相连接,微控制器与电源相连接,通过微控制器能够实现对温度的自动调节以及发热线运行状态;液位传感器再通过导线与液位检测器,用于正常运行检测超导液的容量,低于设定值发出警报信号;(7)工作调试,整机连接后经调试检验通电升温后,外部设备测量地暖管路端部的温度,根据供暖需求调试达到设定温度时微控制器是否自动控制发热线处于保温状态;同时观测整个装备是否密封良好。
20.本实施例中,步骤(1)中,改装前运行原有的水热地暖,或者向地暖管路通入热水,或者确保循环泵工作检查泄漏情况时用热水在地暖管路内部流通,这三类运行的热量都需要达到热成像仪能够观测的温度范围;再利用热成像仪观察原有地暖管路分布走向,再重要结点做出标记,例如弯曲管道、走向突变管道,同时绘制出等比例缩小的管路分布图,以及计算出地暖管路的长度,从而辅助后续的发热线穿线作业。同时,还能根据热量分布图辅助查找泄漏情况。
21.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通过观察压力表8判断地暖管道内压力接近或者达到安全值时,说明地暖管道内遇到堵塞,需要关闭清洁泵9的同时,开启循环加压泵及其两端的阀门6,将水引至连接管道内,进行泄压;若观察到无固体清洁块从另一未连接的地暖管道
排出且排出水也无变色,说明固体清洁块遇到堵塞不能前进时,选择静置等到固体清洁块水解直到排出变色污水再重新清洁,或者选择将清洁泵9与另一未连接的地暖管道连接泵水即可将固体清洁块反向推出。排出的固体清洁块能够重复利用。
22.本实施例中,步骤(4)中,发热线的穿入还可以采用:现场测量出地暖管路上方土建层的厚度,根据土建层厚度选择出合适的金属圆球和磁力块,在土建层厚度两倍以内的距离还能具备强磁力的金属圆球和磁力块最佳;将发热线固定在金属圆球上,金属圆球从地暖管路的一端插入,磁力块位于土建层上方磁力相吸的作用对金属圆球进行控制,然后沿地暖管路进行穿线;一直行走到地暖管路的另一端;将发热线从金属圆球释放,同时该地暖管路的一端塞上密封塞,密封塞的内侧端面设有卡固管,将发热线的一端至于卡固管,防止后期发热线严重紊乱与异常移位;发热线的另一端与连接导线相连,并延伸至地暖管路的另一端端的外部固定住,便于后续超导液灌装。
23.本实施例中,步骤(4)中,探头上的温度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相连接,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超导液的温度值信息发送到微控制器,当温度值超过预先设定的值时,微控制器控制电源调低电压,从而使发热线所产生的热量减少;当温度值低于预先设定的值时,微控制器控制电源调高电压,从而使发热线所产生的热量增加。

技术特征:
1.一种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地暖总水管阀门关闭,将地暖管路的供水管和地暖管路的回水管分别通过三通接头与一连接管道连接,连接管道上设有循环泵,且循环泵的两端皆设有阀门;循环泵与地暖管路的回水管之间设有流量计;将循环泵两端的阀门完全打开,开启循环泵运行一段时间,观测流量计的变化,判断地暖管路是否有泄漏的情况,若无泄漏则进行下一步;(2)关闭循环泵及其两端的阀门后,将供水管端部和回水管端部分别拆下后,再分别安装上压力表,将清洁泵与供水管端部和回水管端部中的任一一个地暖管道连接,进行清洗,将另一未连接的地暖管道引至能够观测的排污灌中;清洁泵与水源连接,将水泵入连接的地暖管道,同时观察连接的地暖管道上的压力表的压力值以及另一未连接的地暖管道的排水情况;清洁泵通过加液管道与清洁剂桶连通,泵入带有液体清洁剂的水;清洁完毕后,进入下一步;(3)将清洁泵拆下后,将鼓风机与供水管端部和回水管端部中的任一一个地暖管道连接,进行风冷干燥;地暖管道完全干燥,进入下一步;(4)通过自吸泵将发热线导入到地暖管里面,然后将地暖管路的一端塞上密封塞,密封塞的内侧端面设有卡固管,将发热线的一端至于卡固管,防止后期发热线严重紊乱与异常移位;发热线的另一端与连接导线相连,并延伸至地暖管路的另一端端的外部固定住,便于后续超导液灌装;(5)在地暖管路的未密封端部内侧安装上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通过导线与外部的液位检测器相连;再从向地暖管路内部进行灌装,根据管路容量达到适宜的灌装量后停止灌装;拆下发热线的连接导线和液位传感器的导线,穿过一密封塞上穿线孔,然后将密封塞堵在地暖管路的端部进行管道密封;(6)发热线的连接导线与微控制器相连接,微控制器与电源相连接,通过微控制器能够实现对温度的自动调节以及发热线运行状态;液位传感器再通过导线与液位检测器,用于正常运行检测超导液的容量,低于设定值发出警报信号;(7)工作调试,整机连接后经调试检验通电升温后,外部设备测量地暖管路端部的温度,根据供暖需求调试达到设定温度时微控制器是否自动控制发热线处于保温状态;同时观测整个装备是否密封良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2)还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将分水器上的供回水主管道与分水器拆分开,分别用两根不锈钢波纹管连接两套三通阀再连接分水器的供回水口,不锈钢波纹管另一端依次连接提前准备好的高流量循环泵,回水口连接循环泵进水口,供水口连接循环泵出水口,分水器另一端的两个堵头拆掉,一个连接一套阀门再连接一个小型补水箱,另一个连接一套阀门再连接普通水管作为排污;(2)将地暖除垢清洗剂按比例从补水箱内加入然后启动循环泵进行高流速循环,利用管道除垢清洗剂的化学作用和管道高流量摩擦阻力管进行管道深层清理,清洗时间不小于20分钟,用高压气泵连接分水器上的三通阀,打开分水器另一端的排污阀门,进行高压排污,依次将地暖管内污水排出,完成以上清洗操作根据现场情况,是否进行2~3次清洗,最后注满清水清洗一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改装前运行原有的水热地暖,或者向地暖管路通入热水,或者确保循环泵工作检查泄漏情况时用热水在地暖管路内部流通,这三类运行的热量都需要达到热成像仪能够观测的温度范围;再利用热成像仪观察原有地暖管路分布走向,再重要结点做出标记,例如弯曲管道、走向突变管道,同时绘制出等比例缩小的管路分布图,以及计算出地暖管路的长度,从而辅助后续的发热线穿线作业;同时,还能根据热量分布图辅助查找泄漏情况。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通过观察压力表判断地暖管道内压力接近或者达到安全值时,说明地暖管道内遇到堵塞,需要关闭清洁泵的同时,开启循环加压泵及其两端的阀门,将水引至连接管道内。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连接地暖管道之前预先向管道投入能够水解变色的固体清洁块;清洁泵与水源连接,将水泵入连接的地暖管道,同时推动固体清洁块在地暖管路里行走清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观察到无固体清洁块从另一未连接的地暖管道排出且排出水也无变色,说明固体清洁块遇到堵塞不能前进时,选择静置等到固体清洁块水解直到排出变色污水再重新清洁,或者选择将清洁泵与另一未连接的地暖管道连接泵水即可将固体清洁块反向推出;排出的固体清洁块能够重复利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干燥一段时间后,将吸水海绵球从供水管端部和回水管端部中的任一一个地暖管道交替投入,并将投入过吸水海绵球的地暖管道与鼓风机连接,推动吸水海绵球在地暖管路里行走,吸水的同时直到最后吸水海绵球无水分。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还可以采用:现场测量出地暖管路上方土建层的厚度,根据土建层厚度选择出合适的金属圆球和磁力块,在土建层厚度两倍以内的距离还能具备强磁力的金属圆球和磁力块最佳;将发热线固定在金属圆球上,金属圆球从地暖管路的一端插入,磁力块位于土建层上方磁力相吸的作用对金属圆球进行控制,然后沿地暖管路进行穿线;一直行走到地暖管路的另一端;将发热线从金属圆球释放,同时该地暖管路的一端塞上密封塞,密封塞的内侧端面设有卡固管,将发热线的一端至于卡固管,防止后期发热线严重紊乱与异常移位;发热线的另一端与连接导线相连,并延伸至地暖管路的另一端端的外部固定住,便于后续超导液灌装。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设有卡固管的密封塞上还设有穿线孔,将探头沿着穿线孔伸入地暖管道内部,探头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探头与外部的显示器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管体内的超导液的温度,并将温度值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探头上的温度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相连接,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超导液的温度值信息发送到微控制器,当温度值超过预先设定的值时,微控制器控制电源调低电压,从而使发热线所产生的热量减少;当温度值低于预先设定的值时,微控制器控制电源调高电压,从而使发热线所产生的热量增加。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水热地暖改造成电热地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地暖管路的供水管和地暖管路的回水管分别与循环泵,判断地暖管路是否有泄漏的情况;将清洁泵与供水管端部和回水管端部中的任一地暖管道连接,进行清洗;将清洁泵拆下后,将鼓风机与供水管端部和回水管端部中的任一地暖管道连接,进行风冷干燥;发热线穿入地暖管路并固定好;超导液灌装到地暖管路中并对地暖管路进行密闭,发热线与各元器件连线后整机工作调试。本发明简单易行,在原有的水热地暖进行改造,改造成本低;采用双重清洁方式不对管壁造成损伤,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杜小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杜小彪
技术研发日:2022.07.15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9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