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设备及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3-16  139



1.本发明涉及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设备以及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物质基础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们开始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减少劳动,提高生活质量,家用清洁设备应运而生。
3.目前,市面上洗地机的电机多位于滚刷的外部,并通过传动部将滚筒电机的扭矩传递至滚刷,这种安装结构比较复杂,占用的空间大。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采用电机内置的安装方式,即将电机伸入到滚刷的内腔中,从而可以节省电机的安装空间。将电机置于滚筒的内部时,虽然节省了安装空间,但是当用户更换滚筒时,电机外漏,外界的水汽等进入电机内部,则会影响电机的性能、寿命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及驱动装置。
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6.机体;
7.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被构造为相对于所述机体转动,以对工作面进行清洁;所述清洁装置具有内腔;
8.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具有散热风道,且被构造为延伸至所述清洁装置的内腔中;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散热风道和内腔的通孔,及用于密封所述通孔的密封机构;
9.当驱动装置与清洁装置装配在一起时,所述清洁装置被构造为推动所述密封机构运动至第一位置,以打开所述通孔;当清洁装置从驱动装置上拆下时,所述清洁装置被构造为推动所述密封机构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封闭所述通孔。
1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壳体、套设在所述电机壳体外部的电机罩;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电机罩上;所述密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罩与所述电机壳体之间的运动部,以及由运动部径向延伸至所述电机罩外侧的推动部,所述清洁装置被构造为推动所述推动部,以带动所述运动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1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部上设置有贯通孔;所述运动部被构造运动至第一位置,使所述贯通孔与所述通孔至少部分对齐,以打开所述通孔;或者运动至第二位置,使所述贯通孔与所述通孔完全错开,以封闭所述通孔。
1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设置有多个,环绕所述电机罩的圆周方向排列;所述运动部呈筒状,套接在所述电机罩与所述电机壳体之间;所述贯通孔对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贯通孔环绕所述运动部的圆周方向排列。
1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罩的侧壁上设置有穿出孔,所述推动部被构造为由运动部径向向外延伸,并从所述穿出孔穿出;在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方向上,所述穿出孔具有供所述推动部发生位移的尺寸。
1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部被构造为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密封所述穿出孔。
1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部被构造为在所述电机罩的外侧形成包胶结构,以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密封所述穿出孔。
1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方向上,所述穿出孔的尺寸减小;或者是,所述穿出孔对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形成束口。
1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方向上,所述电机罩端头位置的外径渐小;所述运动部被构造为与所述电机罩端头具有相适配的形状。
1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部设置有多个,环绕所述运动部的圆周方向排列,且被构造为与所述清洁装置的周向内壁过盈配合。
1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装置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被配置为当推动部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用于容纳所述推动部。
2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装置为清洁滚筒,所述清洁滚筒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工作面;所述内腔贯穿所述清洁滚筒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所述驱动装置从所述清洁滚筒的第一端伸入至所述清洁滚筒的内腔中,并与所述清洁滚筒传动连接;所述清洁滚筒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体上。
2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外界的气流被配置为从所述驱动装置与机体的连接端进入到所述散热风道中,并通过所述散热风道进入到所述清洁滚筒的内腔中;或者是,外部的气流被配置为从清洁滚筒的第二端进入到所述内腔中,流过所述散热风道后流出。
2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联轴器,在所述清洁滚筒的内腔中设置有传动座;所述联轴器被构造为与所述传动座通过可拔插的方式传动连接。
23.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具有散热风道,且被构造为延伸至清洁装置的内腔中;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散热风道和内腔的通孔,及用于密封所述通孔的密封机构;
24.当驱动装置与清洁装置装配在一起时,所述清洁装置被构造为推动所述密封机构运动至第一位置,以打开所述通孔;当清洁装置从驱动装置上拆下时,所述清洁装置被构造为推动所述密封机构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封闭所述通孔。
25.本公开的清洁设备,通过在驱动装置中设置密封机构,在清洁装置与驱动装置装配在一起时,可以打开位于驱动装置上的通孔,以将驱动装置中的散热风道和清洁装置的内腔连通,便于驱动装置的散热。当清洁装置从驱动装置上拆下时,可以通过密封机构将通孔密封,使外界的水汽等杂质,不会通过通孔进入驱动装置的内部。
26.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27.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28.图1是本公开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公开清洁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公开清洁设备的剖面图;
31.图4是本公开清洁设备取下清洁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公开清洁设备一实施的剖面示意图;
33.图6是图5中密封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34.图7是本公开清洁设备另一实施的剖面示意图;
35.图8是图7中密封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36.图9是本公开清洁设备一实施例中穿出孔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0是本公开清洁设备另一实施例中穿出孔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
39.1.机体,2.清洁滚筒,21.内腔,22.凹槽,3.电机组件,31.电机壳体,32.电机罩,321.穿出孔,33.通孔,34.联轴器,35.传动座,36.输出轴,4.密封机构,41.运动部,411.贯通孔,42.推动部,5.散热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40.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41.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42.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43.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4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5.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器人、手持式洗地机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清洁设备,其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用于对工作面进行清洗的清洁装置,以及与清洁装置传动连接在一起并驱动清洁装置运行的驱动装置。清洁装置设置有内腔,驱动装置的一端可以固定连接在机体上,另一端延伸至清洁装置的内腔中,并与清洁装置传动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其可以带动清洁装置运动。
46.在驱动装置上还设有散热风道及通孔,散热风道通过通孔与清洁装置的内腔连通,通过散热风道可以吸入外界的气流,对驱动装置的内部进行散热。并且为了避免当清洁装置从驱动装置上拆下后,外界的水汽等杂质通过驱动装置上的通孔进入驱动装置的内部,造成驱动装置的损坏,在驱动装置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通孔的密封机构。
47.本公开的清洁设备,清洁装置与驱动装置装配的过程中,清洁装置会推动密封机构运动至第一位置,以打开通孔,将散热风道与清洁装置的内腔连通;在清洁装置从驱动装置上拆卸的过程中,清洁装置推动密封机构运动至第二位置,密封通孔,防止外界的水汽等杂质通过通孔进入驱动装置的内部。
48.本公开的清洁设备,通过在驱动装置中设置密封机构,在清洁装置与驱动装置装配在一起时,可以打开位于驱动装置上的通孔,以将驱动装置中的散热风道和清洁装置的内腔连通,便于驱动装置的散热。当清洁装置从驱动装置上拆下时,可以通过密封机构将通孔密封,使外界的水汽等杂质,不会通过通孔进入驱动装置的内部,造成驱动装置的损坏,减少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49.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参考附图1至图10,结合实施例详细的说明本公开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50.实施例一
51.参见图1及图2,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包括机体1,机体1用来承载清洁设备中的各个部件,例如电池、集尘箱、污水箱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部件,具体根据清洁设备的结构和功能而定,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在机体1上设置有清洁装置,清洁装置用于对工作面进行清洁。清洁装置设置有内腔21,在内腔21中传动连接有用于驱动清洁装置运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一端连接在机体1上,另一端向清洁装置的内腔21中延伸。驱动装置直接与清洁装置接触在一起进行传动连接,不需要额外设置传动组件进行连接。传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卡接、锥齿轮连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悉知的传动连接的方式,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52.在驱动装置中设置有散热风道5以及通孔33,通过通孔33可以将散热风道5与清洁装置的内腔21连通。散热风道5在驱动装置工作时,可以利用负压的原理使散热风道5从外界吸入气流,以对驱动装置的内部结构进行散热。当驱动装置与清洁装置分离后,通孔33则会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时,外界环境中的水汽等杂质则会通过驱动装置上的通孔33进入驱动装置的内部,造成驱动装置的损坏。
5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见图8,在驱动装置中还设置有密封机构4,密封机构4可以在清洁装置脱离驱动装置后,将驱动装置上的通孔33密封,避免外界的水汽等杂质进入驱动装置的内部。当清洁装置与驱动装置装配在一起时,参见图7及图8,清洁装置则会带动密封机构4运动至第一位置,此时密封机构4打开通孔33,使散热风道5可以吸入外界气流对驱动装置进行散热。当驱动装置与清洁装置分离后,参见图5及图6,在分离过程中,清洁装置带动密封机构4运动至第二位置,密封机构4将通孔33密封,防止外界的水汽等杂质,通过通孔33进入驱动装置。
54.在本公开的一个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清洁装置可以是呈圆筒状的清洁滚筒2,清洁滚筒2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工作面。清洁滚筒2的内腔21贯穿其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清洁滚筒2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清洁棉、刷毛或其它用于清洁的部件。驱动装置可以是电机组件3,电机组件3的一端连接在机体1上,另一端通过清洁滚筒2的第一端伸入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与清洁滚筒2传动连接在一起,由此使得电机组件3可以为清洁滚筒2提供支撑。清洁滚筒2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在机体1上,使得机体1可以对清洁滚筒2的第二端提供支撑。通过电机组件3输出端的转动,可以驱动清洁滚筒2相对于机体1进行转动,以完成对工作面的清洁。
55.当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开始工作时,电机组件3带动清洁滚筒2转动,对工作面进行清洁。外界气流通过电机组件3与机体1的连接端进入电机组件3中的散热风道5,对电机组件3的内部进行散热,散热完成的气流通过电机组件3上的通孔33进入到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由于散热完成的气流带有一定的热量,可以烘干清洁滚筒2内腔21中在清洁过程中进入的部分水汽,之后从清洁滚筒2与机体1连接的一端,也就是清洁滚筒2的第二端流出到外界。当然,外界气流也可以通过清洁滚筒2的第二端进入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再通过电机组件3上的通孔33进入电机组件3的内部散热,最后从电机组件3与机体1的连接端流出到外界,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5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及图6,电机组件3包括电机壳体31以及套设在电机壳体31外部的电机罩32。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电机组件3还包括设置在电机壳体31内的定子、转子,在此不再具体说明。电机壳体31整体被构造为具有与清洁滚筒2内腔21相适配的形状,例如呈圆柱状。电机罩32的形状与电机壳体31的形状类似,整体也呈圆筒状。
57.部分散热风道5位于电机壳体31及电机罩32之间,通孔33设置在电机罩32上,以将散热风道5与清洁滚筒2的内腔21连通。密封机构4设置在电机壳体31与电机罩32之间,包括运动部41以及推动部42,运动部41位于电机壳体31与电机罩32之间,且与通孔33的位置相对应,推动部42与运动部41连接,且被构造为沿着运动部41的径向向外延伸伸出至电机罩32的外侧。当清洁滚筒2与电机组件3进行装配或拆卸时,清洁滚筒2通过推动密封机构4上的推动部42,带动运动部4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开启或密封通孔33。
58.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方向为清洁滚筒2的拆卸方向,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方向为清洁滚筒2的安装方向。例如参考图5的视角,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左侧,即密封机构4可以由第一位置向右运动至第二位置,由第二位置向左运动至第一位置。当用户手持清洁滚筒2向左运动,以安装清洁滚筒2时,由于清洁滚筒2的内壁与推动部42过盈配合在一起,从而可以挤压推动部42向左运动至第一位置,以将通孔33打开。当用户手持清洁滚筒2向右运动,以拆卸清洁滚筒2时,由于洁滚筒2的内壁与推动部42过盈配合在一起,从而可以挤压推动部42向由运动至第二位置,从而将通孔33密封起来。
59.在本公开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7及图8,运动部41上设置有贯通孔411,贯通孔411在清洁滚筒2与电机组件3装配在一起时,与位于电机罩32上的通孔33至少部分对齐在一起,以打开通孔33,将散热风道5与清洁滚筒2的内腔21连通。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通孔33与贯通孔411的形状也可以是一致的,在清洁滚筒2与电机组件3装配在一起时,完全对齐。当清洁滚筒2从电机组件3上拆卸下来时,清洁滚筒2推动密封机构4上的推动部42,带动运动部41运动至第二位置,此时,贯通孔411与电机罩32上的通孔33完全错开,通过运动部41将通孔33密封,防止外界的水汽等杂质进入电机组件3的内部,造成电机组件3损坏。
6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机罩32上的通孔33设置有多个,环绕电机罩32的圆周方向排列。通过设置多个通孔33,可以加快外界气流的流通速度,从而提高散热的效率。为了打开及密封电机罩32上的多个通孔33,本实施例中,运动部41的形状也为圆筒状,在其上也设置有多个贯通孔411,多个贯通孔411环绕运动部41排列,并与电机罩32上的通孔33的数量一致,且位置相互对应。使清洁滚筒2与电机组件3装配在一起时,多个通孔33与多个
贯通孔411可以至少部分对齐,使散热风道5与清洁滚筒2的内腔21连通,以对电机组件3进行散热。
61.为了使推动部42能够从伸出电机罩3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在电机罩32的表面设置有穿出孔321,穿出孔32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方向延伸,延伸的长度可以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距离相同,也可以大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密封机构4上的推动部42沿运动部41的径向向外延伸,并通过穿出孔321穿出至电机罩32的外侧。通过穿出孔321可以限制推动部42在清洁滚筒2推动下的行进方向和距离。使密封机构4在清洁滚筒2的推动下,只能在穿出孔321中运动。
62.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推动部42在穿出孔321中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运动部41始终位于电机罩32与电机壳体31之间,由此可通过运动部41对穿出孔321进行密封,避免清洁滚筒2从电机组件3上拆卸下来后,外界的水汽等杂质通过穿出孔321进入电机组件3的内部。
6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推动部42的外侧可以设置为包胶结构,通过该包胶结构将穿出孔321与推动部42始终密封在一起。另外该包胶结构不会影响推动部42的运动,这是由于包胶结构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当清洁滚筒2与电机组件3装配或拆卸时,清洁滚筒2在带动推动部42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挤压包胶结构发生一定的形变。
64.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推动部42设置有多个,参见图4,推动部42设置有四个,环绕运动部42设置。电机罩32上的穿出孔321同样也设置有四个,与推动部42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推动部42可以在清洁滚筒2与电机组件3装配或拆卸时,清洁滚筒2可以推动多个推动部42,使运动部41受到的推力更加均匀。
65.为了保证推动部42在穿出孔321中的稳定性,不会由于清洁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晃动等,使推动部42在穿出孔321中运动,造成通孔33被密封而使电机组件3不能进行散热的情况,或者在清洁滚筒2从电机组件3上拆卸下来后,推动部42在穿出孔321中运动,造成通孔33被打开,外界的水汽等杂质进入电机组件3内部,造成电机组件3损坏。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穿出孔321对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可以形成束口。参见图10,穿出孔321的中部位置的尺寸小于穿出孔321相对两端的尺寸,使得穿出孔321构成了类似“葫芦”形结构。
66.当推动部42位于第一位置时,可以通过束口将推动部42卡在第一位置上,不会轻易越过束口的区域而往第二位置的方向发生运动。当用户需要将清洁滚筒2从电机组件3上拆卸下来时,通过较大的力拉拽清洁滚筒2,使清洁滚筒2对推动部42产生一个较大的力,从而克服束口对推动部42的阻挡,使推动部42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从而密封电机罩32上的通孔33。并且,位于第二位置的推动部42同样也会被束口阻挡在第二位置,使推动部42不会轻易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打开通孔33。只有当用户装配清洁滚筒2时,才会在清洁滚筒2的带动下,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打开通孔33。
67.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穿出孔321的形状不仅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束口形状,参见图9,还可以是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方向上,穿出孔321的宽度尺寸逐渐减小的形状。当清洁滚筒2与电机组件3装配在一起时,推动部42位于第一位置,穿出孔321第一位置的部分宽度较大,第二位置的部分宽度较小。当用户将清洁滚筒2从电机组件3上拆卸下来时,推动部4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穿出孔321的宽度逐渐减小,当推动部42运
动至第二位置后,推动部42可以与穿出孔321过盈配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将推动部42卡死在穿出孔321中,防止推动部42受到外力从而向第一位置的方向运动,使通孔33打开。
6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机构4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稳定性,使其不会轻易向第一位置的方向运动,造成通孔33被打开。参见图4及图6,电机罩3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方向,外径逐渐缩小,整体呈锥形。运动部41与电机罩32相接触的部分与电机罩32相适配,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方向上,运动部41的外径逐渐缩小,呈锥形。
69.当清洁滚筒2从电机组件3上拆卸下来时,清洁滚筒2推动密封机构4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电机罩32与运动部41的外径逐渐减小,所以当运动部4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方向运动时,电机罩32与运动部41之间逐渐形成过盈配合,使运动部41最终卡死在电机罩32中,提高运动部41在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稳定性,防止推动部42受到较小外力时,便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从而打开通孔33,使外界的水汽等杂质,通过通孔33进入电机组件3的内部,造成电机组件3的损坏。
70.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穿出孔321设置为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方向上,宽度尺寸逐渐减小的形状,或者是将电机罩32与运动部41的形状设置为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方向外径逐渐缩小的形状,以保证推动部42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稳定性。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清洁滚筒2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22,当推动部42位于第一位置时,推动部42容纳在凹槽22中。通过设置凹槽22,可以保证推动部42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稳定性,使推动部42不会由于清洁设备工作时产生晃动,从而将通孔33封闭,影响电机组件3的散热。
71.在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电机组件3还包括设置在驱动端的联轴器34,电机组件3通过联轴器34与清洁滚筒2传动连接在一起,从而带动清洁滚筒2转动。传动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栓固定、粘接、插接配合、卡扣连接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为了便于清洁滚筒2的安装和拆卸,在清洁滚筒2中设置有与联轴器34配合连接的传动座35,传动座35位于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与清洁滚筒2固定连接在一起。电机组件3可以通过联轴器34带动传动座35转动,从而带动清洁滚筒2同步转动。
72.在本公开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5,联轴器34与电机组件3中的输出轴36固定连接在一起,该联轴器34可以呈圆台结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形状。联轴器34与输出轴36可通过螺栓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形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由此可通过输出轴36的转动来驱动联轴器34进行转动。继续参见图2,在传动座35中设置有传动腔,传动腔的形状与联轴器34的形状相适配,联轴器34与传动座35之间可以通过以插拔的方式配合在一起。
73.在进行安装时,可以手持该清洁滚筒2向电机组件3的方向移动,使电机组件3穿入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清洁滚筒2推动密封机构打开通孔33,并使联轴器34插入传动座35中的传动腔中,以将传动腔与联轴器34传动配合。当需要拆卸的时候,只需要将清洁滚筒2向远离电机组件3的方向拔出,即可使清洁滚筒2与电机组件3脱离,并且在拔出的过程中清洁滚筒2推动密封机构4密封通孔33。
74.参见图4及图5,传动腔与联轴器34之间还可通过凸起、凹槽等方式传动连接在一起,以避免传动腔与联轴器34之间出现打滑的问题。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可在联轴器34上设置螺旋状的凸起结构,该螺旋状的凸起结构与传动腔内壁相应设置的凹槽结构配合后,可将传动腔与联轴器34传动配合,避免清洁滚筒2在工作过程中,传动腔与
联轴器34之间打滑,保证清洁滚筒2在转动时的稳定性。
75.实施例二
76.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可以与清洁装置相配合使用。本公开的驱动装置具有散热风道5,并延伸至清洁装置的内腔21中。驱动装置上还设置有连通散热风道5和清洁装置内腔21的通孔33,及用于密封通孔33的密封机构4。
77.当驱动装置与清洁装置装配在一起时,清洁装置在装配过程中推动密封机构4运动至第一位置,以打开通孔33,便于驱动装置通过散热风道5及清洁装置的内腔21进行散热。当清洁装置从驱动装置上拆下时,清洁装置在拆卸过程中推动密封机构4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封闭所述通孔33,防止外界的水汽等杂质,通过通孔33进入驱动装置的内部,造成驱动装置的损坏,减少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78.驱动装置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以及与清洁装置装配及拆卸过程中密封机构4的运动过程均与实施例一中的描述相同,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79.应用场景1
80.当清洁设备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需要更换清洁滚筒2上的清洁棉或者刷毛等清洁部件时,用户手持清洁滚筒2,,使清洁滚筒2逐渐脱离电机组件3,在脱离的过程中,清洁滚筒2会推动密封机构4上的推动部42,使推动部42在穿出孔321中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进而带动运动部41运动,使运动部41上的贯通孔411与电机罩32上的通孔33完全错开。从而将位于电机罩32上的通孔33密封,使外界的水汽等杂质不能通过通孔33进入到电机组件3的内部,造成电机组件3的损坏。
81.应用场景2
82.当用户更换完成后,重新将清洁滚筒2安装到电机组件3上。安装过程中,用户只需手持清洁滚筒2,将清洁滚筒2向电机组件3的方向运动,使电机组件3逐渐进入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在运动的过程中,清洁滚筒2推动密封机构4上的推动部42,使推动部42在穿出孔321中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运动,进而带动运动部41运动,使运动部41上的贯通孔411与电机罩32上的通孔33对齐,从而打开通孔33,便于电机组件3通过散热风道5及清洁滚筒2的内腔21进行散热。
83.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被构造为相对于所述机体(1)转动,以对工作面进行清洁;所述清洁装置具有内腔(21);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具有散热风道(5),且被构造为延伸至所述清洁装置的内腔(21)中;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散热风道(5)和内腔(21)的通孔(33),及用于密封所述通孔(33)的密封机构(4);当驱动装置与清洁装置装配在一起时,所述清洁装置被构造为推动所述密封机构(4)运动至第一位置,以打开所述通孔(33);当清洁装置从驱动装置上拆下时,所述清洁装置被构造为推动所述密封机构(4)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封闭所述通孔(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组件(3),包括电机壳体(31)、套设在所述电机壳体(31)外部的电机罩(32);所述通孔(33)设置在所述电机罩(32)上;所述密封机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罩(32)与所述电机壳体(31)之间的运动部(41),以及由运动部(41)径向延伸至所述电机罩(32)外侧的推动部(42),所述清洁装置被构造为推动所述推动部(42),以带动所述运动部(4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41)上设置有贯通孔(411);所述运动部(41)被构造运动至第一位置,使所述贯通孔(411)与所述通孔(33)至少部分对齐,以打开所述通孔(33);或者运动至第二位置,使所述贯通孔(411)与所述通孔(33)完全错开,以封闭所述通孔(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3)设置有多个,环绕所述电机罩(32)的圆周方向排列;所述运动部(41)呈筒状,套接在所述电机罩(32)与所述电机壳体(31)之间;所述贯通孔(411)对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贯通孔(411)环绕所述运动部(41)的圆周方向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罩(32)的侧壁上设置有穿出孔(321),所述推动部(42)被构造为由运动部(41)径向向外延伸,并从所述穿出孔(321)穿出;在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方向上,所述穿出孔(321)具有供所述推动部(42)发生位移的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41)被构造为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密封所述穿出孔(32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42)被构造为在所述电机罩(32)的外侧形成包胶结构,以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密封所述穿出孔(32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方向上,所述穿出孔(321)的尺寸减小;或者是,所述穿出孔(321)对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形成束口。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方向上,所述电机罩(32)端头位置的外径渐小;所述运动部(41)被构造为与所述电机罩(32)端头具有相适配的形状。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42)设置有多个,环绕所述运动部(41)的圆周方向排列,且被构造为与所述清洁装置的周向内壁过盈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22),所述凹槽(22)被配置为当推动部(42)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用于容纳所述推动部(4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为清洁滚筒(2),所述清洁滚筒(2)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工作面;所述内腔(21)贯穿所述清洁滚筒(2)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所述驱动装置从所述清洁滚筒(2)的第一端伸入至所述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并与所述清洁滚筒(2)传动连接;所述清洁滚筒(2)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体(1)上。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外界的气流被配置为从所述驱动装置与机体(1)的连接端进入到所述散热风道(5)中,并通过所述散热风道(5)进入到所述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或者是,外部的气流被配置为从清洁滚筒(2)的第二端进入到所述内腔(21)中,流过所述散热风道(5)后流出。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联轴器(34),在所述清洁滚筒(2)的内腔(21)中设置有传动座(35);所述联轴器(34)被构造为与所述传动座(35)通过可拔插的方式传动连接。15.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具有散热风道(5),且被构造为延伸至清洁装置的内腔(21)中;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散热风道(5)和内腔(21)的通孔(33),及用于密封所述通孔(33)的密封机构(4);当驱动装置与清洁装置装配在一起时,所述清洁装置被构造为推动所述密封机构(4)运动至第一位置,以打开所述通孔(33);当清洁装置从驱动装置上拆下时,所述清洁装置被构造为推动所述密封机构(4)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封闭所述通孔(33)。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了一种清洁设备及驱动装置,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包括:机体、清洁装置及驱动装置,清洁装置相对于机体转动且具有内腔,以对工作面进行清洁;驱动装置具有散热风道,且延伸至清洁装置的内腔中;驱动装置上设置有连通散热风道和内腔的通孔,及用于密封通孔的密封机构;当驱动装置与清洁装置装配在一起时,清洁装置被构造为推动密封机构运动至第一位置,以打开通孔;当清洁装置从驱动装置上拆下时,清洁装置被构造为推动密封机构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封闭通孔。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当清洁装置从驱动装置上拆下时,通过密封机构将通孔密封,使外界的水汽等杂质,不会通过通孔进入驱动装置的内部。动装置的内部。动装置的内部。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龙 马壮 董小康 周春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5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8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