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3-14  118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工程中,工程施工现场经常涉及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等需要钢筋笼的桩基,而钢筋笼在绝大多数施工现场仍然采用纯人工加工制作的方式。通常一个钢筋笼由4~5人协力合作才能完成,并且钢筋笼圆环箍筋的缠绕间距精准度难以控制、紧实度差,严重影响钢筋笼的加工质量;且在实际加工时为避免钢筋笼验收不通过而多缠绕圆环箍筋,造成多用料,提高了加工成本,同时纯人工加工制作方式制作速度慢,降低加工效率,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加工装置,本装置克服传统钢筋笼加工制作的缺陷,提高钢筋笼的加工质量,减少用料,加快加工速度,提高加工制作效率,节约人工和材料成本,杜绝加工制作过程的安全隐患。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加工装置包括导轨、移动小车、钢管转轴、固定撑杆、移动撑架、卡扣轴承和反向顶撑,所述导轨设于地面,所述移动小车和移动撑架间隔位于所述导轨并沿导轨移动,所述固定撑杆底端设于所述移动小车顶面,所述钢管转轴两端通过所述卡扣轴承分别设于所述固定撑杆顶端和移动撑架顶端,所述移动小车内设有驱动轮,所述固定撑杆顶端的卡扣轴承侧设有从动轮,所述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连接皮带并经驱动轮驱动所述钢管转轴旋转,所述反向顶撑沿所述钢管转轴径向间隔设于钢管转轴外圈,并且沿钢管转轴轴向间隔布置。
5.进一步,所述导轨是槽钢且长度大于钢筋笼长度的三倍。
6.进一步,所述卡扣轴承分别设于所述固定撑杆顶端和移动撑架顶端,并且正转带动钢管转轴旋转、反转脱开与钢管转轴的连接。
7.进一步,所述反向顶撑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和螺套,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弧顶、另一端分别拧入所述螺套两端,拧动所述螺套使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间距伸缩,所述第一弧形板设于所述钢管转轴外圈。
8.进一步,所述移动小车和移动撑架底面设有滚轮。由于本发明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加工装置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装置的导轨设于地面,移动小车和移动撑架间隔位于导轨并沿导轨移动,固定撑杆底端设于移动小车顶面,钢管转轴两端通过卡扣轴承分别设于固定撑杆顶端和移动撑架顶端,移动小车内设有驱动轮,固定撑杆顶端的卡扣轴承侧设有从动轮,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连接皮带并经驱动轮驱动钢管转轴旋转,反向顶撑沿钢管转轴径向间隔设于钢管转轴外圈,并且沿钢管转轴轴向间隔布置。本装置克服传统钢筋笼加工制作的缺陷,提高钢筋笼的加工质量,减少用
料,加快加工速度,提高加工制作效率,节约人工和材料成本,杜绝加工制作过程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发明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加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装置中移动撑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装置中钢管转轴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装置中反向顶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加工装置包括导轨1、移动小车2、钢管转轴3、固定撑杆4、移动撑架5、卡扣轴承6和反向顶撑7,所述导轨1设于地面,所述移动小车2和移动撑架5间隔位于所述导轨1并沿导轨1移动,所述固定撑杆4底端设于所述移动小车2顶面,所述钢管转轴3两端通过所述卡扣轴承6分别设于所述固定撑杆4顶端和移动撑架5顶端,所述移动小车2内设有驱动轮21,所述固定撑杆4顶端的卡扣轴承6侧设有从动轮8,所述驱动轮21与从动轮8之间连接皮带81并经驱动轮21驱动所述钢管转轴3旋转,所述反向顶撑7沿所述钢管转轴3径向间隔设于钢管转轴3外圈,并且沿钢管转轴3轴向间隔布置。
11.优选的,所述导轨1是槽钢且长度大于钢筋笼长度的三倍。
12.优选的,所述卡扣轴承6分别设于所述固定撑杆4顶端和移动撑架5顶端,并且正转带动钢管转轴3旋转、反转脱开与钢管转轴3的连接。
13.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反向顶撑7包括第一弧形板71、第二弧形板72、第一螺杆73、第二螺杆74和螺套75,所述第一螺杆73和第二螺杆74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71和第二弧形板72的弧顶、另一端分别拧入所述螺套75两端,拧动所述螺套75使第一弧形板71与第二弧形板72间距伸缩,所述第一弧形板71设于所述钢管转轴3外圈。
14.优选的,所述移动小车2和移动撑架5底面设有滚轮22、51。
15.如图1所示,在钢筋笼制作加工时,首先通过卡扣轴承6拆卸移动撑架5端的钢管转轴3,将预制的若干圆环箍筋91套入钢管转轴3;将移动小车2通过导轨1移动至主筋堆放处92,并牵拉主筋93至首个圆环箍筋91并焊接连接,移动小车2继续沿导轨1移动,使主筋93与若干圆环箍筋91依次连接,并且圆环箍筋91均布于主筋93的长度方向;然后移动小车2经驱动轮21驱动钢管转轴3旋转一定角度,移动小车2再牵拉一根主筋93与若干圆环箍筋91连接,直至圆环箍筋91圆周方向均布若干主筋93,构成钢筋笼骨架。主筋93和圆环箍筋91的数量按钢筋笼设计参数而定。
16.期间,主筋93与钢管转轴3之间采用反向顶撑7支撑,避免主筋93下垂,避免钢筋笼变形。
17.完成钢筋笼骨架制作后,将盘螺箍筋94摆放至移动撑架5端,并且盘螺箍筋94头端连接钢筋笼骨架端面,启动移动小车2通过驱动轮21带动钢管转轴3旋转,同时带动移动撑架5、钢筋笼骨架以及固定撑杆4沿导轨1移动,通过钢筋笼骨架的直线移动和旋转,盘螺箍
筋94呈螺旋状缠绕于钢筋笼骨架外圈,完成钢筋笼的整体加工制作。
18.钢筋笼加工制作完成后,通过卡扣轴承6拆卸移动撑架5与固定撑杆4之间的钢管转轴3,松开反向顶撑7,即可将钢筋笼从钢管转轴3上退出,使用吊车或者平板车将钢筋笼移走使用。
19.本装置结构简单,制作简易,设备成本不高;减少了钢筋笼加工制作的人力投入,仅有两人即可完成所有操作;并且提高了钢筋笼加工制作的质量,保证圆环箍筋的设置间距以及盘螺箍筋在钢筋笼骨架上缠绕紧实,符合钢筋笼的设计要求,避免钢筋的超量使用,降低制作成本。且本装置可重复多次使用,针对不同直径钢筋笼稍微调整反向支撑即可,加工制作过程安全可靠,装置拆卸简易,提高了钢筋笼加工制作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导轨、移动小车、钢管转轴、固定撑杆、移动撑架、卡扣轴承和反向顶撑,所述导轨设于地面,所述移动小车和移动撑架间隔位于所述导轨并沿导轨移动,所述固定撑杆底端设于所述移动小车顶面,所述钢管转轴两端通过所述卡扣轴承分别设于所述固定撑杆顶端和移动撑架顶端,所述移动小车内设有驱动轮,所述固定撑杆顶端的卡扣轴承侧设有从动轮,所述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连接皮带并经驱动轮驱动所述钢管转轴旋转,所述反向顶撑沿所述钢管转轴径向间隔设于钢管转轴外圈,并且沿钢管转轴轴向间隔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是槽钢且长度大于钢筋笼长度的三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轴承分别设于所述固定撑杆顶端和移动撑架顶端,并且正转带动钢管转轴旋转、反转脱开与钢管转轴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顶撑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和螺套,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弧顶、另一端分别拧入所述螺套两端,拧动所述螺套使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间距伸缩,所述第一弧形板设于所述钢管转轴外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和移动撑架底面设有滚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加工装置,本装置的导轨设于地面,移动小车和移动撑架间隔位于导轨并沿导轨移动,固定撑杆底端设于移动小车顶面,钢管转轴两端通过卡扣轴承分别设于固定撑杆顶端和移动撑架顶端,移动小车内设有驱动轮,固定撑杆顶端的卡扣轴承侧设有从动轮,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连接皮带并经驱动轮驱动钢管转轴旋转,反向顶撑沿钢管转轴径向间隔设于钢管转轴外圈,并且沿钢管转轴轴向间隔布置。本装置克服传统钢筋笼加工制作的缺陷,提高钢筋笼的加工质量,减少用料,加快加工速度,提高加工制作效率,节约人工和材料成本,杜绝加工制作过程的安全隐患。杜绝加工制作过程的安全隐患。杜绝加工制作过程的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乌达木 杨少永 林子博 王帅 姚亭亭 刘志明 席俊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5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7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