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0-09  35


本发明涉及挤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常使用机械结构对物体进行挤压,但作业人员不便携带自重较大的机械结构,且由于机械结构在挤压过程中容易出现挤压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导致挤压效率低,且也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挤压装置,便于携带且能够提高挤压效率以及挤压时的安全性能。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挤压筒和挤压机构,所述挤压筒设有收容腔以及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敞口部,所述收容腔用于放置待挤压目标,同时所述挤压筒的底部还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出液口;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操作部、密封气囊和挤压气囊,所述密封气囊、所述挤压气囊均与所述操作部连接,在所述挤压气囊经所述敞口部进入所述收容腔后,所述密封气囊用于在充气状态下密封所述敞口部,以及所述挤压气囊用于在进入所述收容腔后,在充气过程中挤压所述收容腔中的所述待挤压目标。

3、有益效果:本申请设置自身重力小的密封气囊和挤压气囊,可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携带和挤压操作。操作人员在将充气后的密封气囊堵住收容腔的敞口部时,可降低挤压过程中待挤压目标外溢的风险,提高挤压过程的封闭性能和安全性能。同时,挤压气囊能够在充气过程中直接作用于收容腔内的待挤压目标,实现均匀挤压,提高挤压效率和挤压效果的均匀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气囊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气囊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包括挤压气囊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气囊部在充气状态下呈锥形结构,且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部用于指向所述待挤压目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气囊部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内部形成有分别与所述密封气囊、所述挤压气囊连通的多个气体通道,经多个所述气体通道,用于对所述密封气囊和所述挤压气囊进行充气和泄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气动部件,所述气动部件用于经多个所述气体通道分别对所述密封气囊、所述挤压气囊进行充气和泄气,所述气动部件与所述操作杆连接,且与多个所述气体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部件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远离所述密封气囊的一端设有连通多个所述气体通道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连接外部气源。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挤压装置,包括挤压筒和挤压机构,挤压筒设有收容腔以及与收容腔连通的敞口部,收容腔用于放置待挤压目标,同时挤压筒的底部还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出液口;挤压机构包括操作部、密封气囊和挤压气囊,密封气囊、挤压气囊均与操作部连接,在挤压气囊经敞口部进入收容腔后,密封气囊用于在充气状态下密封敞口部,以及挤压气囊用于在进入收容腔后,在充气过程中挤压收容腔中的待挤压目标。本申请设置自身重力小的密封气囊和挤压气囊,便于操作人员携带和挤压。同时密封气囊堵住敞口部时,可降低挤压过程中待挤压目标外溢的风险,以及挤压气囊能够在充气过程中直接作用于收容腔内的待挤压目标,提高挤压效率和挤压效果的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配天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69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