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9-14  230


本发明涉及智能淤泥挖掘处理,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1、由于泥沙累积性淤积,导致河道行洪通道不畅、湿地生态衰退、水源涵养不足等问题显现。传统的淤泥处理设备大多只能对淤泥进行开挖,开挖之后的淤泥处置如何处理成为河道整治工程的一个技术难题。因此,开发一种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2、现有技术专利号cn 105887889 b,本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宽低渗透淤泥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法,采用台阶式连续开挖支撑施工,分块分段落开挖,形成了有层次有节段性的基坑开挖,按照分块开挖先清除表层土、中间槽式开挖、两侧土方开挖,形成有序规范化的开挖形式,需要很多人员施工,淤泥开挖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淤泥挖掘处理设备效率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包括:

3、挖掘机构,包括用以控制挖掘速度的挖掘电机、与挖掘电机相连以根据挖掘电机的驱动挖掘淤泥的挖掘斗以及与挖掘斗相连以将其输送至对应挖掘位置的用以控制挖掘深度的挖掘链条,其中,挖掘链条通过挖掘电机上设置的固定支架与挖掘电机相连;

4、输送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挖掘机构的输出端,包括用以驱动输送带输送淤泥的输送电机、用以按照指定输送速度输送淤泥的输送带以及用以将淤泥卸下至输送带的滑板;

5、处理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的输出端,包括用以去除淤泥中的水分的脱水装置、用以向淤泥中添加固化剂的固化剂添加装置、用以将处理后的淤泥进行模具化处理形成驳岸砌块的资源化利用装置;

6、检测机构,其分别与所述挖掘机构和所述输送机构相连,用以采集淤泥参数信息和设备运行参数,所述淤泥参数信息包括单个周期内采集的所述输送带输出端输出淤泥的总重量,淤泥的硬度和淤泥的密度,所述设备运行参数包括挖掘速度、挖掘深度以及输送速度;

7、控制机构,其分别与所述挖掘机构、所述输送机构、所述处理机构以及所述检测机构相连,用以根据单个周期内采集的所述输送带输出端输出淤泥的总重量判定挖掘设备的运行是否符合标准。

8、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挖掘斗上端以采集挖掘深度的位移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输送带输出端下方用以采集淤泥的总重量的电子秤。

9、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设有预设淤泥的总重量,还用以根据单个周期内采集的所述输送带输出端输出淤泥的总重量判定挖掘设备的运行不符合标准时,基于淤泥的硬度确定挖掘设备的运行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以及,在判定挖掘设备的运行符合标准时,基于淤泥的密度二次判定处理机构的运行是否符合标准。

1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挖掘斗左侧端用以采集淤泥的硬度的硬度计,其内部设有预设淤泥硬度,还用以根据淤泥的硬度确定挖掘设备的运行不符合标准的原因,其中,

11、若淤泥的硬度小于等于预设淤泥硬度,确定挖掘设备的运行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为挖掘速度问题,调节所述挖掘电机的功率;

12、若淤泥的硬度大于预设淤泥硬度,所述控制机构确定挖掘设备的运行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为挖掘深度问题,调节所述挖掘链条的长度。

1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挖掘斗右侧端用以采集淤泥的密度计,其内部设有第一预设淤泥密度和第二预设淤泥密度,还用以基于获取的淤泥的密度二次判定所述处理机构的运行是否符合标准,其中:

14、若淤泥的密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淤泥密度,二次判定所述处理机构符合标准,继续监测;

15、若淤泥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淤泥密度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淤泥密度,二次判定所述处理机构的运行不符合标准,调节输送电机的功率;

16、若淤泥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淤泥密度,二次判定所述处理机构不符合标准,调节用以控制所述处理机构的固化剂添加量填料阀门的尺寸。

17、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机构还包括一用以装载脱水装置和资源化利用装置的外壳,所述固化剂添加装置设置在外壳上且固化剂添加装置中开设一用以通过调节尺寸以确定固化剂体积添加量的填料阀门;

18、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以根据淤泥的密度与第二预设淤泥密度的差值调节填料阀门的尺寸。

19、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以根据淤泥的硬度与预设淤泥硬度的差值调节所述挖掘链条的长度。

2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以根据淤泥的硬度与预设淤泥硬度的比值调节所述挖掘电机的功率。

2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以根据淤泥的密度与第一预设淤泥密度的差值调节所述输送电机的功率。

22、进一步地,所述脱水装置采用离心分离或者压滤方式脱水。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包括挖掘机构、输送机构、处理机构和控制机构;挖掘机构用于挖掘淤泥,输送机构用于将挖掘出的淤泥输送至处理机构,处理机构用于对淤泥进行脱水、固化和资源化利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设备的运行;控制机构通过单个周期内采集的输送带输出端输出淤泥的总重量能够快速的判定挖掘设备的运行是否符合标准,节省了人工排查时间,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的效率,通过淤泥的硬度能够快速的确定设备的运行不符合标准的原因,节省了原因排查时间,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的效率。

24、进一步地,挖掘机构包括挖掘电机、挖掘斗和挖掘链条。挖掘电机驱动挖掘斗进行挖掘,挖掘链条将挖掘斗送至挖掘位置。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电机、输送带和滑板,输送电机驱动输送带进行输送,滑板将淤泥从输送带上卸下。处理机构包括脱水装置、固化剂添加装置和资源化利用装置。脱水装置用于将淤泥中的水分去除,固化剂添加装置用于向淤泥中添加固化剂,资源化利用装置用于将处理后的淤泥制成驳岸砌块,可就地用于河道护坡。控制机构包括主控制器、传感器和人机界面。主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信号控制设备的运行,人机界面用于人机交互。

25、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能够实现全自动淤泥开挖、输送和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污泥处置问题,变废为宝,实现了淤泥的资源化利用。

26、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控制机构设有硬度计能够快速的获取淤泥的硬度,通过淤泥的硬度能够快速的确定挖掘设备的运行不符合标准的原因,减少了实际运行与标准运行不一致情况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挖掘设备的运行的效率。

27、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控制机构设有密度计能够快速的获取淤泥的密度,通过获取的淤泥的密度能够快速的确定所述处理机构的运行是否符合标准,减少了处理机构的运行与标准运行不一致情况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处理机构的运行的效率。

28、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控制机构设有一用以通过调节尺寸以确定固化剂体积添加量的填料阀门能够快速的针对填料阀门的尺寸进行修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固化剂体积添加量的精准度。

29、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控制机构针对挖掘深度的修正、挖掘电机的功率的修正以及输送电机的功率的修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的精准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挖掘斗上端以采集挖掘深度的位移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输送带输出端下方用以采集淤泥的总重量的电子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设有预设淤泥的总重量,还用以根据单个周期内采集的所述输送带输出端输出淤泥的总重量判定挖掘设备的运行不符合标准时,基于淤泥的硬度确定挖掘设备的运行不符合标准的原因;以及,在判定挖掘设备的运行符合标准时,基于淤泥的密度二次判定处理机构的运行是否符合标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挖掘斗左侧端用以采集淤泥的硬度的硬度计,其内部设有预设淤泥硬度,还用以根据淤泥的硬度确定挖掘设备的运行不符合标准的原因,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挖掘斗右侧端用以采集淤泥的密度计,其内部设有第一预设淤泥密度和第二预设淤泥密度,还用以基于获取的淤泥的密度二次判定所述处理机构的运行是否符合标准,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机构还包括一用以装载脱水装置和资源化利用装置的外壳,所述固化剂添加装置设置在外壳上且固化剂添加装置中开设一用以通过调节尺寸以确定固化剂体积添加量的填料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以根据淤泥的硬度与预设淤泥硬度的差值调节所述挖掘链条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以根据淤泥的硬度与预设淤泥硬度的比值调节所述挖掘电机的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以根据淤泥的密度与第一预设淤泥密度的差值调节所述输送电机的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装置采用离心分离或者压滤方式脱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智能淤泥挖掘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型全自动淤泥开挖处理设备包括挖掘机构、输送机构、处理机构、检测机构和控制机构;挖掘机构用于挖掘淤泥,输送机构用于将挖掘出的淤泥输送至处理机构,处理机构用于对淤泥进行脱水、固化和资源化利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设备的运行;控制机构通过单个周期内采集的输送带输出端输出淤泥的总重量能够快速的判定挖掘设备的运行是否符合标准,节省了人工排查时间,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的效率,通过淤泥的硬度能够快速的确定设备的运行不符合标准的原因,节省人力且环保,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何怀光,李芳,张聪,周双,徐幸仪,肖熠,山红翠,潘雨齐,石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68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