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设备的不断进步,显示设备中显示面板的品质不断提升,其内部的电子器件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的发热量也越来越大,导致显示面板容易出现高温现象,而温度升高会直接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以及显示面板内部各个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
2、为了降低显示设备的温度,常采用被动散热的方式,利用散热鳍片将热量发散到外部环境中去,而热气流容易在散热鳍片附近堆积,导致散热鳍片的温度持续较高,难以持续进行冷热气流交换,并且,散热鳍片上容易附着灰尘,大大影响了散热鳍片的散热能力。
3、因此,如何改善灰尘附着在散热鳍片上的同时,加速散热鳍片附近冷热气流的交换,提升散热鳍片的散热能力,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组件和显示装置,目的是改善灰尘附着在散热鳍片上的同时,加速散热鳍片附近冷热气流的交换,提升散热鳍片的散热能力。
2、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衬底和多个散热鳍片,所述衬底与远离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一侧连接,多个所述散热鳍片间隔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振动件,所述振动件上连接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振动件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之间振动,以挤压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之间的空气。
3、可选的,所述振动件和所述驱动件均为片状结构,所述振动件为塑料材质制成,所述驱动件为压电陶瓷材料制成;所述振动件和所述驱动件垂直于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所在的平面。
4、可选的,所述衬底上设置有外置电源,所述衬底与所述振动件之间设置有第一电极走线、第二电极走线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和所述第二电极走线之间;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和所述第二电极走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外置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和所述第二电极走线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件的两端连接,当所述外置电源对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和所述第二电极走线供电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振动件振动。
5、可选的,所述驱动件的振动频率和所述振动件的振动频率相同。
6、可选的,所述散热鳍片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突出于所述振动件远离所述衬底一侧所在的平面。
7、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对应所述驱动件的位置均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驱动件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驱动件振动时的最大位移距离。
8、可选的,所述振动件的厚度小于0.3毫米,所述驱动件的厚度小于0.6毫米。
9、可选的,所述散热鳍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衬底设置,且与所述衬底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中,所述振动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间隙内;所述振动件仅对应一侧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设置有所述驱动件,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所述驱动件的位置均设置有所述避让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靠近所述振动件的一侧均为弧型,且与所述振动件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振动件振动时的最大位移;所述第四连接部为长条型;所述第四连接部突出于所述振动件远离所述衬底一端所在的平面。
10、可选的,所述散热鳍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衬底设置,且与所述衬底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中,所述振动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间隙内;所述振动件仅对应一侧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设置有驱动件,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所述驱动件的位置均设置有所述避让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靠近所述振动件的一侧均为弧型,且与所述振动件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振动件振动时的最大位移;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端突出于所述振动件远离所述衬底一端所在的平面。
11、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后壳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上述的所述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发光面的一侧连接,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散热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后壳内。
12、本申请针对为显示面板实现散热的散热组件进行了改进,通过在相邻两个散热鳍片之间设置振动件,并在振动件上设置驱动件,当散热组件工作时,利用驱动件驱动振动件在相邻两个散热鳍片之间振动,振动件往复振动会扇动散热鳍片附近的空气,使得相邻两个散热鳍片之间的热气流在振动件的振动下加速流通,当热气流离开散热鳍片附近时,冷空气会重新进入,从而使得散热鳍片附近的冷热气流可以持续进行交换,并将散热鳍片附近的热量迅速带到外部环境中去,从而提升散热鳍片的散热能力;同时,在振动件的振动下产生一定强度的气流对散热鳍片上的灰尘进行扫吹,使得散热鳍片上不容易覆盖较多的灰尘,从而保证散热鳍片的散热能力。
1.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衬底和多个散热鳍片,所述衬底与远离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一侧连接,多个所述散热鳍片间隔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振动件,所述振动件上连接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振动件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之间振动,以挤压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之间的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件和所述驱动件均为片状结构,所述振动件为塑料材质制成,所述驱动件为压电陶瓷材料制成;所述振动件和所述驱动件垂直于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所在的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上设置有外置电源,所述衬底与所述振动件之间设置有第一电极走线、第二电极走线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和所述第二电极走线之间;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和所述第二电极走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外置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和所述第二电极走线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件的两端连接,当所述外置电源对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和所述第二电极走线供电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振动件振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振动频率和所述振动件的振动频率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突出于所述振动件远离所述衬底一侧所在的平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对应所述驱动件的位置均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驱动件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驱动件振动时的最大位移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件的厚度小于0.3毫米,所述驱动件的厚度小于0.6毫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衬底设置,且与所述衬底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衬底设置,且与所述衬底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后壳和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发光面的一侧连接,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散热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后壳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