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端子及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8-04  35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包高压箱,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端子及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1、动力电池包,通常指的是电动汽车中用于储存电能的电池系统,它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动力电池包通常由多个电池单元(如锂电池)组成,这些电池单元被封装在一起,并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进行监控和控制,以确保电池的安全运行和最佳性能。

2、动力电池包高压箱,也称为高压配电箱或高压控制单元,是电动汽车中用于管理高压电气系统的关键组件。它主要负责电池包与电机、充电器等高压用电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和控制。高压箱内部通常包含有断路器、接触器、保险丝、继电器等保护和控制元件,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3、动力电池包与高压箱二者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动力电池包提供电能,而高压箱则负责将这些电能安全、有效地分配给电动汽车的各个高压用电设备。它们共同构成了电动汽车的电力供应系统,是电动汽车正常运行的基础。电池管理系统(bms)在其中起到协调作用,监控电池包的状态,并通过与高压箱的通信来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其中铜排电压采集结构即是电池管理系统(bms)与高压箱之间的重要连接结构。

4、在现有的电池包设计中,高压箱铜排电压采集通常使用圆形端子来作为电压采集的转载体,圆形端子与铜排连接并电性导通,其中就需要螺栓、螺母来紧固圆形端子,存在螺栓、螺母扭矩退扭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电压采集故障从而引起电压采集不精准。另外,在圆形端子与铜排在装配过程中也易出现螺栓种类过多而导致装配错误的现象的发生,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发明目的之一为提供一种连接端子,连接端子中设置有第一防脱部、第二防脱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金属排连接,第一防脱部、第二防脱部分别用于限制第一连接部由两端脱离金属排。

2、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发明目的之二为提供一种采集装置,本采集装置中采用了前述的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通过连接端子中的第一连接部与金属排连接,通过连接端子中的第一防脱部、第二防脱部来防止连接端子由金属排上脱离,连接简单且可靠,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中不需要使用螺栓、螺母。

3、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4、一种连接端子,包括在使用时与金属排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上设置有导通部,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后,所述导通部与金属排电性导通;

5、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第一防脱部、第二防脱部和第一连接部;

6、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防脱部和所述第二防脱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

7、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时,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插入并穿过金属排上连接柱孔,所述第二端或所述第一端保留在金属排外;

8、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后,所述第一防脱部和所述第二防脱部分别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由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脱离金属排。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呈柱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外径,与金属排上连接柱孔内径相适应。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脱部和所述第二防脱部均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一体固接,所述第一防脱部外径略大于金属排上连接柱孔内径,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时,所述第一防脱部和所述第一端由金属排上连接柱孔依次穿过;

11、所述第二防脱部外径大于金属排上连接柱孔内径。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防脱部呈球形,呈圆柱状的第一连接部外径与金属排上连接柱孔内径相适应,呈球形的第一防脱部外径略大于呈圆柱状的第一连接部的外径。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防脱部上设置有形变部;

14、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防脱部穿过金属排上连接柱孔时,所述形变部吸收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防脱部被金属排上连接柱孔挤压产生的形变。

15、进一步地:所述形变部包括形变槽,所述形变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周面上并沿第一连接部的径向穿透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形变槽的两端分别延伸上所述第一防脱部和所述第二防脱部,所述形变槽吸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防脱部穿过金属排上连接柱孔时沿产生的沿径向方向的形变。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高度,与金属排上连接柱孔的长度相适应;

17、所述第二防脱部呈圆盘状,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后,呈圆盘状的第二防脱部上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与金属排接触。

18、进一步地,连接端子还包括防转部,所述防转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后,所述防转部限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沿周向的旋转。

19、进一步地,所述防转部包括一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防脱部和/或第一连接部固接,所述插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同向延伸;

20、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时,所述插杆同步插入金属排上的防转孔内。

21、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导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导通部电性导通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固接。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横截面呈弧形的托线槽,所述托线槽包括端部一和端部二,所述端部一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固接;

23、所述托线槽上还设置有若干压线片,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导线连接时,所述压线片向内折弯并压紧所述托线槽内导线。

24、进一步地:所述端部一与所述第二防脱部光滑固接;所述端部二沿径向方向外扩。

25、进一步地:所述导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防脱部和/或所述第二防脱部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后,所述导通部与金属排电性导通。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脱部和/或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一防脱部由导电材料制成;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后,所述第二防脱部和/或第一连接部上与金属排接触部位形成所述导通部。

27、一种采集装置,包括前述的连接端子以及导线和/或金属排;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导线和/或所述金属排连接并电性导通;

28、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金属排连接并电性导通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导线连接并电性导通。

29、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排上设置有连接柱孔和防转孔,所述连接柱孔和所述防转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防转部相适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防转部分别插入所述连接柱孔和所述防转孔内。

30、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接端子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1、1.第一连接端子中设置第一连接部,在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时,第一连接部穿过金属排上连接柱孔,实现连接端子与金属排的连接。在连接端子与金属排的连接中,不需要通过螺栓、螺母进行固定,避免了存在螺栓、螺母扭矩退扭导致连接失效的情况。

32、2.第一防脱部、第二防脱部分别用于限制第一连接部由两端脱离金属排,确保了未使用螺栓、螺母进行固定连接端子与金属排的连接可靠,不会出现连接端子由金属排上脱离的风险。

33、3.设置形变部,使得第一连接部能够顺利穿过金属排上的连接柱孔,并在穿过后,第一连接部与连接柱孔过盈配合,确保了第一连接部与金属排之间可靠的电性导通。

34、4.设置防转部,在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后,防转部限制连接端子沿周向旋转。

35、5.设置第二连接端子,便于导线与连接端子连接并电性导通。

36、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集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7、本采集装置中采用了前述的连接端子,连接端子与金属排和导线均连接,并实现均与金属排和导线导通,即实现了金属排与导线导通。在连接端子与金属排的连接中,通过第一连接端子上的第一连接部插入金属排内,并通过第一防脱部和第二防脱部分别限制第一连接部由两端从金属排上脱离。在连接端子与金属排的连接中,避免了采用螺母、螺栓进行固接,降低了螺栓、螺母扭矩退扭导致连接失效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使用时与金属排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上设置有导通部,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后,所述导通部与金属排电性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柱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外径,与金属排上连接柱孔内径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防脱部呈球形,呈圆柱状的第一连接部外径与金属排上连接柱孔内径相适应,呈球形的第一防脱部外径略大于呈圆柱状的第一连接部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防脱部上设置有形变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部包括形变槽,所述形变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周面上并沿第一连接部的径向穿透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形变槽的两端分别延伸上所述第一防脱部和所述第二防脱部,所述形变槽吸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防脱部穿过金属排上连接柱孔时沿产生的沿径向方向的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高度,与金属排上连接柱孔的长度相适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转部,所述防转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后,所述防转部限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沿周向的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部包括一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防脱部和/或第一连接部固接,所述插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同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导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导通部电性导通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固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横截面呈弧形的托线槽,所述托线槽包括端部一和端部二,所述端部一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固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一与所述第二防脱部光滑固接;所述端部二沿径向方向外扩。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防脱部和/或所述第二防脱部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后,所述导通部与金属排电性导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脱部和/或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一防脱部由导电材料制成;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后,所述第二防脱部和/或第一连接部上与金属排接触部位形成所述导通部。

15.一种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以及导线和/或金属排,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导线和/或所述金属排连接并电性导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排上设置有连接柱孔和防转孔,所述连接柱孔和所述防转孔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防转部相适应,第一连接部和防转部分别插入所述连接柱孔和所述防转孔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端子及采集装置,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端子,第一连接端子包括第一防脱部、第二防脱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防脱部和第二防脱部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子的两端连接;在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后,第一防脱部和第二防脱部分别限制第一连接部由两端脱离金属排。本发明的连接端子及采集装置,在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时,通过连接端子中的第一防脱部、第二防脱部来防止连接端子由金属排上脱离,连接简单且可靠,连接端子与金属排连接中不需要使用螺栓、螺母。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仁,冯时帆,张芷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65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