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

专利2023-03-04  122



1.本发明涉及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锅炉或烧结机实际运行中,其负荷会根据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例如,在经济低迷时低负荷运行,经济景气时满负荷运行。满负荷运行时,干法脱硫吸收塔底部流速能满足不落灰要求,无需补烟气;低负荷运行时,吸收塔底部流速较低,循环烟道需补烟气回吸收塔底部,保证塔底部流速较高不产生落灰现象。但补循环烟道的烟气比较耗能,从运行的角度考虑,由于锅炉装置是低负荷,而下游的脱硫装置基本需要75%以上负荷运行,比较耗能。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在塔底设置一种可变截面的导流装置,当锅炉或烧结机低负荷运行时,可以通过调整导流装置,减小原有塔底截面,达到提速的目的而不发生落灰现象。
3.现有的一些可变截面导流装置,主要采用齿轮、弧形齿条、驱动板、滑块和下板等结构,优点是实现了截面的可调节,缺点是装置结构数量为多个,多个滑块的设置,维修成本大,不适于实际应用。另一种离心式可变截面导流装置,优点是依据离心运动原理,可实现根据不同风速改变烟道截面的大小来满足工业需求,缺点是环形结构与外壳输出端结构固定连接,管道的内径小于外壳,管道及生产加工过程成本大。还有一种圆形烟道变截面导流装置,变径圆环都在烟道内部动作,最大程度上减少漏灰漏气的可能,动作简单,但缺点是在工业应用中,变径圆环的改变过程受到风力影响,改变比较困难。
4.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能简单有效实现塔底截面的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
6.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包括内部转动装置、外部控制装置、自动检测装置,
7.所述内部转动装置包括外管、叶片、主动轴、从动轴、支撑柱、大锥齿轮、小锥齿轮,所述外管的流通截面内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柱平行于所述外管的流通方向,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大锥齿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小锥齿轮与所述大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小锥齿轮的数量不少于2个,其中一个所述小锥齿轮的轴向连接所述主动轴,除连接所述主动轴之外的所述小锥齿轮的轴向各自连接有所述从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外管的管壁,所述从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管的管壁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外管管壁的内侧,所述叶片的数量等于所述小锥齿轮的数量,所述叶片分别平行于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并与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叶片各自能够随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转动,
8.所述外部控制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外管的流通截面之外,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轴连接,
9.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设在所述外管的流通截面上,所述风速传感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外管的流通截面为正方形。
11.进一步地,所述小锥齿轮、所述叶片的数量为4个,所述从动轴的数量为3个。
12.进一步地,所述叶片的形状为梯形。
13.优选地,所述叶片的材质为橡胶。
14.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一轴承,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外管可转动地连接。
15.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箱,所述密封箱套设在所述大锥齿轮、所述小锥齿轮的外部。
16.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箱的箱壁上还设有第二轴承,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密封箱可转动地连接。
17.优选地,还包括联轴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主动轴连接。
18.优选地,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分别通过固定套与所述小锥齿轮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0.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多根转动轴同步转动,螺旋锥齿轮使用过程中传动平稳,噪音低,承载能力高,耐磨损性能比普通齿轮好,并且有效节省了管道内部空间。叶片与传动轴相结合,通过螺旋锥齿轮的传动调整叶片的角度,达到改变导流、提速的目的,叶片与传动轴通过螺栓连接,解决了安装困难的问题。在锅炉或烧结机低负荷运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导流装置的叶片,进一步减小塔底流通截面,更好地实现提速而避免发生落灰现象。
附图说明
2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的外管内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的底面示意图。
25.图中:
26.1-外管,101-支撑杆,2-叶片,3-密封箱,41-第一轴承,42-第二轴承,5-电机,61-主动轴,62-从动轴,7-风速传感器,8-联轴器,9-支撑柱,10-大锥齿轮,11-小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通过在风道内设置可以转动的叶片,改变风道内的流通面积,从而实现对风速的调整,达到提速的目的,避免发生落灰。
2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流装置包括外管1、叶片2、电机5、主动轴61、从动轴62、风速传感器7、支撑柱9、大锥齿轮10、小锥齿轮11。
30.外管1构成流通风道,外管1的截面为风道的流通截面,外管1的延伸方向为风道的流通方向。本实施例中,外管1的截面形状为方向,具体可以为正方形,正方形的流通截面有利于改变流通面积。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导流装置并不限于方形的流通截面。
31.外管1的流通截面上设有支撑杆101,支撑杆101与流道的流通方向垂直。支撑柱9垂直于支撑杆101并且平行于流通方向,支撑柱9的一端与支撑杆101固定连接,大锥齿轮10套设在支撑柱9的另一端,大锥齿轮10能够相对于支撑柱9转动,支撑柱9对大锥齿轮10起到支撑作用,而且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具体地,大锥齿轮10与支撑柱9可以通过轴承连接。
32.本实施例中,小锥齿轮11的数量为4个,小锥齿轮11与大锥齿轮10啮合连接,4个小锥齿轮11绕着大锥齿轮10均匀分布。从动轴62的数量为3个,1个主动轴61和3个从动轴62分别与4个小锥齿轮11固定连接,具体地,主动轴61、从动轴62连同固定套嵌套在小锥齿轮11的轴孔上。固定套的材质为橡胶,可以增加连接的牢固性。
33.主动轴61、从动轴62分别穿过外管1的管壁,并且通过第一轴承41与外管1的管壁连接,实现主动轴61、从动轴62相对于外管1管壁的转动。电机5设在外管1的流通截面的外部,电机5的输出轴与主动轴61连接,具体可以通过联轴器8连接。通过电机5带动主动轴61转动,再通过主动轴61上的小锥齿轮11带动大锥齿轮10转动,大锥齿轮10再通过其余3个小锥齿轮11带动3个从动轴62转动。
34.叶片2设置在外管1的流通截面内,叶片2的数量为4个,叶片2的宽度方向分别平行于主动轴61、从动轴62而与主动轴61、从动轴62连接,具体地,通过叶片2背部的叶片固定件和螺栓,实现叶片2与主动轴61、从动轴62的连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能够实现叶片2与主动轴61或从动轴62一起转动。
35.本实施例中,叶片2的材质为橡胶,叶片2的形状为梯形,4个梯形形状的叶片2拼成正方形形状,4个叶片2随着主动轴61、从动轴62一起转动,通过旋转不同的角度,改变外管1的流通面积。当叶片2处于如图1所示的位置时,外管1内的流通面积最小,当从图1所示的位置转动90
°
时,外管1内的流通面积最大。
36.在外管1的流通通道上设有风速传感器7,风速传感器7能够监测外管1内的风速。风速传感器7与电机5电连接,通过风速传感器7监测到的风速变化,对电机5进行控制,从而通过电机5将叶片2旋转,改变外管1的流通面积,进而调整外管1内的风速,使风速保持在较高水平,避免发生落灰现象。
37.在外管1流通截面内,大锥齿轮10和小锥齿轮11的外侧还设有密封箱3,密封箱3将大锥齿轮10和小锥齿轮11罩住,避免灰尘积聚在大锥齿轮10和小锥齿轮11上造成卡涩。密封箱3固定在支撑杆101上,在主动轴61、从动轴62穿过密封箱3的位置处还设有第二轴承
42,通过第二轴承42实现主动轴61、从动轴62相对于密封箱3的转动。
38.本发明的一个导流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中,根据锅炉负荷和外管1的流通面积,对风速传感器7进行预设置,以75%负荷和全流通状态下的面积对应的风速为参考值,当监测到的风速高于此参考值时,导流装置不工作;当监测到的风速低于此参考值时,导流装置工作,风速传感器7向电机5发送控制信号,电机5开始转动,电机5带动主动轴61、小锥齿轮11、大锥齿轮10、从动轴62转动,使叶片2转动至0
°
,减小流通面积,从而增大风速。叶片2处于竖直状态,即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旋转90
°
,即为全流通状态。当锅炉或烧结机低负荷运行时,可以通过调整导流装置,更换为面积更大的叶片2,进一步减小塔底的流通截面,达到提速的目的,避免发生落灰现象。
39.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转动装置、外部控制装置、自动检测装置,所述内部转动装置包括外管、叶片、主动轴、从动轴、支撑柱、大锥齿轮、小锥齿轮,所述外管的流通截面内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柱平行于所述外管的流通方向,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大锥齿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小锥齿轮与所述大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小锥齿轮的数量不少于2个,其中一个所述小锥齿轮的轴向连接所述主动轴,除连接所述主动轴之外的所述小锥齿轮的轴向各自连接有所述从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外管的管壁,所述从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管的管壁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外管管壁的内侧,所述叶片的数量等于所述小锥齿轮的数量,所述叶片分别平行于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并与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叶片各自能够随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转动,所述外部控制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外管的流通截面之外,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设在所述外管的流通截面上,所述风速传感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流通截面为正方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锥齿轮、所述叶片的数量为4个,所述从动轴的数量为3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形状为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材质为橡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一轴承,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外管可转动地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箱,所述密封箱套设在所述大锥齿轮、所述小锥齿轮的外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箱的箱壁上还设有第二轴承,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密封箱可转动地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轴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主动轴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分别通过固定套与所述小锥齿轮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五螺旋锥齿轮转动可变截面导流装置,包括内部转动装置、外部控制装置、自动检测装置,内部转动装置包括外管、叶片、主动轴、从动轴、支撑柱、大锥齿轮、小锥齿轮,外管的流通截面内设有支撑杆,支撑柱的一端与支撑杆连接,大锥齿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支撑杆的另一端,小锥齿轮与大锥齿轮啮合连接,一个小锥齿轮的轴向连接主动轴,除连接主动轴之外的小锥齿轮的轴向各自连接有从动轴,叶片分别平行于主动轴、从动轴并与主动轴、从动轴连接,外部控制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轴连接,自动检测装置包括风速传感器。本发明通过螺旋锥齿轮的传动调整叶片的角度,有效改变导流面积,实现提速和避免落灰的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吕鑫峰 郑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7.26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6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