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水产动物疾病防治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夏枯草醇提物在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鱼类神经坏死病毒感染超过120种的鱼类,包括石斑鱼、卵形鲳鲹等,是一种传染性强且致病性强的鱼类病毒,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危害重大。然而目前尚无商业化的有效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药物,导致石斑鱼、卵形鲳鲹等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制约。因此研发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特效药迫在眉睫。
2、近年来,从药用植物的天然活性成分中寻找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成分,已是国内外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热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使用历史悠久,从药用植物中挖掘抗病毒活性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药用植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的黄酮类、皂苷类、萜类化合物类、多糖类、生物碱等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从药用植物中找寻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天然活性成分,已成为国内外研发新型植物源药物的新思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富饶,从药用植物中挖掘抗水生动物病毒新型植物源药物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深入系统地研究药用植物在水生动物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有助于开发水产用药用植物抗病毒制剂,有效解决抗生素等化学药物所引起的耐药性和药残等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实现水产高质健康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夏枯草醇提物在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夏枯草醇提物在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中的应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夏枯草醇提物在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4、夏枯草作为中药在中国有着千余年的应用历史,《新本草纲目》称其为治凛疡之圣药;其全株都入药,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药理研究发现,夏枯草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降压、降血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肿瘤等多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疗效。夏枯草包含黄酮类、苯酚类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对细菌和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但是目前关于夏枯草在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中的应用鲜有报道。一方面,基于目前现有研究中公开的药理作用,夏枯草被广泛应用于可能抗炎、抗氧化、降血糖、肿瘤等方面,因此,关于夏枯草的现在有研究大都着重在这几个方面,另一方面,如何预防或治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并未出现针对性好的植物源药物。
6、而鱼类神经坏死病毒会对鱼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在鱼群中爆发后,会引发大规模的鱼群死亡现象,不仅会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病毒的爆发也会对养殖鱼群的水生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另外,由于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一般使用抗生素均以预防为主,而抗生素的使用也会给鱼群带来一定的耐药性,后续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大抗生素药量,导致抗生素的剂量越用越大,加重鱼类肝脏负担,并且残留在鱼体内抗生素也将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感染和爆发对鱼类健康养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本发明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夏枯草醇提物能够对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起到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具体地,夏枯草醇醇提物可显著抑制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且对细胞毒性很小。通过研究发现,夏枯草醇提物不仅可以与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直接作用发挥抗病毒效果,也可以在病毒感染前激活宿主细胞的抗病毒免疫状态而应对随后的病毒感染,还可以作用于病毒感染后的细胞,抑制病毒更进一步的感染。并且,夏枯草醇提物对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垂直感染的抑制作用也表现出了较强的效果;使用夏枯草醇提物后,感染神经坏死病毒的亲鱼产下的卵中具有较高的抗神经坏死病毒抗体浓度,有助于提高鱼苗抗神经坏死病毒的能力,提高仔鱼的成活率。
8、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夏枯草醇提物能够安全、高效地防治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并且符合环保要求,可减少鱼类神经坏死病毒感染引起的经济损失,对促进石斑鱼、卵形鲳鲹等养殖业的高质化生态养殖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夏枯草具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其生物毒性很小,因此,可推荐其用于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防治。并且,夏枯草醇提物能够特定的针对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发挥安全、高效地抗病毒作用,可作为替代抗生素的绿色安全渔用药物,促进石斑鱼、卵形鲳鲹等的高质化生态养殖,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9、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0、一种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包括夏枯草醇提物。
11、本技术利用夏枯草醇提物制备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不仅从新的角度制备了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而且经过相关实验验证表明,夏枯草醇提物可以安全、高效地对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起到有效的预防以及治疗作用,并且符合绿色无公害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够促进水产业的高质化生态养殖,带来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
12、优选地,所述夏枯草醇提物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13、s1,将夏枯草粉末与石油醚混合后,于加热条件下进行第一超声操作,第一超声操作结束后进行固液分离,将所得固体物质继续与石油醚混合,于加热条件下进行第二超声操作,得到预处理固体产物;
14、s2,将所述预处理固体产物与甲醇混合,于加热条件下进行第三超声操作,第三超声操作结束后进行固液分离,将所得固体物质继续与甲醇混合,于加热条件下进行第四超声操作,继续固液分离得到预处理液体产物;
15、s3,将预处理液体产物减压蒸馏后即得所述夏枯草醇提物。
16、优选地,s1中,每1g所述夏枯草粉末与10-15ml石油醚混合,混合时间为0.8-1.2h;第一超声操作具体为1h内超声2-4次,每次超声时间持续4-6min,超声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为56-65℃;第二次混合加入的石油醚与第一次混合加入的石油醚的体积相同;
17、s2中,甲醇的体积与s1中第二次混合加入的石油醚的体积相同;混合时间为0.7-1.2h;第二超声操作具体为1h内超声2-4次,每次超声持续4-6min,超声过程中的温度为58-62℃;第二次混合加入的甲醇与第一次混合加入的甲醇的体积相同;
18、s3中,减压蒸馏过程中的温度为58-62℃。
19、优选地,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膏剂、液体剂、丸剂或混悬剂。
20、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的使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1、一种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2、利用夏枯草醇提物制备夏枯草醇提物溶液,将所述夏枯草醇提物溶液用于预防或者治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
23、所述夏枯草醇提物溶液中,所述夏枯草醇提物的浓度为12.5mg/ml-50mg/ml。
24、优选地,使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夏枯草醇提物制备得到100mg/ml的母液,利用细胞培养基稀释,即得所述夏枯草醇提物溶液。
25、在使用夏枯草醇提物治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性疾病时,夏枯草醇提物的浓度会对鱼类神经坏死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有影响,具体地,当夏枯草醇提物控制在合适的低范围内,能够显著发挥其对鱼类神经坏死病毒性疾病的预防作用,从而大大提高未感染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鱼群对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抵抗力,在极大程度上降低鱼群感染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风险;而当夏枯草醇提物控制在合适的高范围内,能够对已感染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鱼群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在鱼群中的垂直感染作用,降低已感染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鱼群继续孵育出不健康子鱼的概率,提高子鱼的存活率。另外,当夏枯草醇提物的浓度过低,将不能有效发挥其对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而若夏枯草醇提物的浓度过高,尽管会发挥应有的治疗效果,也会将伴随一定的药物副作用,将不利于鱼群的健康养殖。
26、优选地,当鱼类体内无鱼类神经坏死病毒,所述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用于预防鱼类病毒性疾病,所述夏枯草醇提物的浓度为12.5mg/ml-15mg/ml;
27、当鱼类体内含有所述鱼类神经坏死病毒,所述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所述鱼类病毒性疾病,所述夏枯草醇提物的浓度为15mg/ml-50mg/ml。
1.一种夏枯草醇提物在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2.一种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夏枯草醇提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夏枯草醇提物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膏剂、液体剂、丸剂或混悬剂。
5.一种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抗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药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