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

专利2025-08-03  27


本发明涉及传统建筑保护,特别是涉及一种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1、传统村落又叫古村落,其房屋建筑的主要材料为木材,由于木材自重较轻,便于运输、装拆,能多次使用,广泛地应用于传统村落的房屋建筑中;然而,由于传统村落的建筑通常采用木材建造的木结构房屋,且大多数传统村落都建设在山上或丛林中,导致木结构建筑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当木结构建筑处于潮湿状态时,很容易受到地面潮气的影响,使木结构建筑的底部受到木腐菌侵蚀而造成木结构建筑底部的腐朽,影响了木结构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且在空气温度、湿度较高的地区,白蚁对潮湿状态下的木结构建筑的吸引力很大,白蚁通过啃食木结构建筑,会对木结构建筑的稳定性造成颇大的危害;因此,亟需一种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木结构建筑的防潮性能提高木结构建筑内的舒适度,还能够有效降低白蚁对木结构建筑的危害,有效提高传统村落木结构建筑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隔离组件,所述第一隔离组件内设置有若干个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上,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各角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离组件,所述第二隔离组件与所述第一隔离组件相连通;

3、所述第二隔离组件包括设置在地面内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伸出所述地面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倒圆锥筒,所述倒圆锥筒内设置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一隔离组件相连通。

4、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离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撑板顶面上的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进水管固定连接并相连通,所述储水槽内设置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伸出所述储水槽的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有水箱。

5、优选的,所述储水槽呈回字形开设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上。

6、优选的,所述水箱设置在高于所述储水槽顶面的位置处。

7、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朝向所述储水槽的一端内设置有第一限位盘,所述第一限位盘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在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限位盘朝向所述储水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伸出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浮球,所述浮球设置在所述储水槽内。

8、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盘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9、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管的结构采用与所述第一进水管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二进水管上的所述浮球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水管伸入所述倒圆锥筒内的一端内。

10、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伸入所述定位筒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盘,所述第二限位盘转动连接有弧形板,任意一个所述定位筒通过支撑杆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盘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在所述弧形板上。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包括钢筋混凝土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渗层。

13、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4、本发明通过将木结构建筑的主受力柱安装到限位组件中,使木结构建筑能够在若干个限位组件的范围内进行建造,并通过支撑板能够有效将木结构建筑的底面与地面进行隔离,有效避免了潮气通过木结构建筑的底面进入到建筑内,有效提高了木结构建筑的防潮性能以及舒适度;同时,通过第一隔离组件和第二隔离组件能够有效避免白蚁对木结构建筑的危害,有效提高了木结构建筑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上设置有第一隔离组件,所述第一隔离组件内设置有若干个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1)的顶面上,所述支撑板(1)的底面各角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离组件,所述第二隔离组件与所述第一隔离组件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撑板(1)顶面上的储水槽(11),所述储水槽(1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进水管(22)固定连接并相连通,所述储水槽(11)内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2),所述第一进水管(12)伸出所述储水槽(11)的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有水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11)呈回字形开设在所述支撑板(1)的顶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设置在高于所述储水槽(11)顶面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2)朝向所述储水槽(11)的一端内设置有第一限位盘(14),所述第一限位盘(14)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槽(13),所述第一限位槽(13)开设在所述第一进水管(12)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限位盘(14)朝向所述储水槽(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6),所述第一连接杆(16)伸出所述第一进水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浮球(17),所述浮球(17)设置在所述储水槽(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盘(14)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22)的结构采用与所述第一进水管(12)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二进水管(22)上的所述浮球(17)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水管(22)伸入所述倒圆锥筒(21)内的一端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定位筒(3),所述定位筒(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栓(34),所述螺栓(34)伸入所述定位筒(3)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盘(33),所述第二限位盘(33)转动连接有弧形板(31),任意一个所述定位筒(3)通过支撑杆(4)与所述第一进水管(1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盘(33)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槽(32),所述第二限位槽(32)开设在所述弧形板(3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包括钢筋混凝土层(19),所述钢筋混凝土层(19)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渗层(18)。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传统建筑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统村落建筑防潮保护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隔离组件,第一隔离组件内设置有若干个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顶面上,支撑板的底面各角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离组件,第二隔离组件与第一隔离组件相连通;第二隔离组件包括设置在地面内的支撑柱,支撑柱伸出地面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倒圆锥筒,倒圆锥筒内设置有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与第一隔离组件相连通。本发明通过支撑板能够有效将木结构建筑的底面与地面进行隔离,有效避免了潮气通过木结构建筑的底面进入到建筑内,有效提高了木结构建筑的防潮性能以及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余压芳,曾星明,赵玉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65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