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及配置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3-03-04  134



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及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2.含有碳元素且能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利用的一类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常用的碳源有糖类、油脂、有机酸及有机酸酯和小分子醇。根据微生物所能产生的酶系不同,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不同的碳源。碳源对微生物生长代谢的作用主要为提供细胞的碳架,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提供合成产物的碳架。碳源在制作微生物培养基或细胞培养基时有重要的作用,为微生物或细胞的正常生长,分裂提供物质基础。生物碳源一般运用在污水处理领域。
3.现有的市场生物碳源种类繁多,而传统生物碳源内部以葡萄糖为基底,在对碳源进行生产过程中,无法保证不同种溶剂混合的完全性,降低后续投放至污水内部与污水内微生物的反应速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市场生物碳源种类繁多,而传统生物碳源内部以葡萄糖为基底,在对碳源进行生产过程中,无法保证不同种溶剂混合的完全性,降低后续投放至污水内部与污水内微生物的反应速率”的缺陷,从而提出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及配置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7.s1、称量备料:准备原料:葡萄糖8%-10%、聚乙二醇10%-15%、丙三醇20%-25%、乙酸钠10%-15%、三磷酸甘油5%-10%、剩余为水,以上各组分之和为100%;
8.s2、a、取适量水加热至30℃,随后加入葡萄糖与聚乙二醇,使其溶解,获得溶液a;b、再取适量水加入丙三醇,使其溶解获得溶液b;c、再取适量水加入乙酸钠,使其溶解获得溶液c;
9.s3、将溶液a、溶液b、溶液c加入至混料装置中,使溶液进行混合;
10.s4、将三磷酸甘油与水进行一比一溶解,随后加入至混料装置中,进行混合;
11.s5、对混合完成的溶液进行抽样检测,溶液内碳含量达到指定数值则为合格;
12.s6、分装置出料瓶中,进行保存。
13.其中s3中使用了一种混料装置;该装置包括:
14.主体单元,包括罐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罐体上的支撑腿,固定设置于所述罐体底面的出料管、固定设置于所述罐体顶部的进料斗;
15.混料单元,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罐体顶部的转动套,滑动设置于所述转动套上的转动杆、固定设置于所述罐体底部的套杆、设置于所述转动杆上用于混料的搅拌组件、设置
于所述罐体顶部的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与转动套之间用于驱动转动套的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罐体上用于带动转动杆上下移动的移动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与移动组件之间的传动组件。
16.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多个固定块,所述转动杆上下方向上滑动连接在转动套上,所述套杆套设在转动杆底部,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转动杆上,所述罐体内侧壁山开设有多个滑槽,所述滑槽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多个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固定块之间转动连接有搅拌杆。
17.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蜗杆,所述蜗杆固定连接在电机上,所述转动套转动穿插在罐体上,所述转动套上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
18.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罐体顶壁上,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二不完全齿轮,所述转动杆顶端转动连接有移动杆,且移动杆设置在转动套内,所述移动杆上对称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齿板,两个所述齿板分别与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二不完全齿轮相配合。
19.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传动轮,所述蜗杆转动穿插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主动传动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传动轮和第二从动传动轮,所述主动传动轮、第一从动传动轮和第二从动传动轮之间设有传动带。
20.优选的,所述进料斗上设有旋盖,所述旋盖上设有防滑纹路。
21.优选的,所述出料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位于罐体下方。
22.如上所述,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及配置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3.步骤一:根据s1称取原料进行备用;
24.步骤二:将各原料进行溶解获得溶液,随后依次将溶液a、溶液b、溶液c加入至混料装置中;
25.步骤三:启动电机,使得蜗杆逆时针转动,带动蜗轮转动,使得转动套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使得搅拌杆转动,对各溶液进行搅拌混合,同时蜗杆的转动,带动主动传动轮转动,在传动带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从动传动轮和第二从动传动轮转动,使得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二不完全齿轮转动,当第一不完全齿轮与齿板啮合连接时,可带动移动杆向上运动,当第二不完全齿轮与齿板啮合连接时,可带动移动杆向下运动,使得转动杆上下运动,使得搅拌杆在竖直方向上发生转动,扩大搅拌杆的搅拌范围,加速个溶液的混合;
26.步骤三:加入三磷酸甘油溶液继续搅拌混合;
27.步骤四:对溶液进行抽样检测;
28.步骤五:检测合格后进行分装保存。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0.1、加工时,将各溶液倒入至罐体内,随后启动电机,使得蜗杆逆时针转动,带动蜗轮转动,使得转动套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使得搅拌杆转动,对各溶液进行搅拌混合,加速溶液的混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31.2、蜗杆的转动,带动主动传动轮转动,在传动带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从动传动轮和第二从动传动轮转动,使得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二不完全
齿轮转动,当第一不完全齿轮与齿板啮合连接时,可带动移动杆向上运动,当第二不完全齿轮与齿板啮合连接时,可带动移动杆向下运动,使得转动杆上下运动,使得搅拌杆在竖直方向上发生转动,扩大搅拌杆的搅拌范围,加速个溶液的混合,使得各溶液可充分的进行混合,且提高了反应速率。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的系统图;
33.图2为图1中混料加工中使用的混料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图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图2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8.图中:1主体单元、11罐体、12支撑腿、13出料管、14电磁阀、15进料斗、151旋盖、2混料单元、21转动套、22转动杆、23套杆、24搅拌组件、241固定块、242滑槽、243滑动块、244搅拌杆、25电机、26驱动组件、261蜗杆、262蜗轮、27移动组件、271安装板、272第一转轴、273第二转轴、274第一不完全齿轮、275第二不完全齿轮、276移动杆、277齿板、28传动组件、281主动传动轮、282第一从动传动轮、283第二从动传动轮、284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1.参照图1-6,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42.s1、称量备料:准备原料:葡萄糖8%-10%、聚乙二醇10%-15%、丙三醇20%-25%、乙酸钠10%-15%、三磷酸甘油5%-10%、剩余为水,以上各组分之和为100%;
43.s2、a、取适量水加热至30℃,随后加入葡萄糖与聚乙二醇,使其溶解,获得溶液a;b、再取适量水加入丙三醇,使其溶解获得溶液b;c、再取适量水加入乙酸钠,使其溶解获得溶液c;
44.s3、将溶液a、溶液b、溶液c加入至混料装置中,使溶液进行混合;
45.s4、将三磷酸甘油与水进行一比一溶解,随后加入至混料装置中,进行混合;
46.s5、对混合完成的溶液进行抽样检测,溶液内碳含量达到指定数值则为合格;
47.s6、分装置出料瓶中,进行保存。
48.其中s3中使用了一种混料装置;该装置包括:
49.主体单元1,包括罐体11、固定设置于罐体11上的支撑腿12,固定设置于罐体11底面的出料管13、固定设置于罐体11顶部的进料斗15;
50.混料单元2,包括转动设置于罐体11顶部的转动套21,滑动设置于转动套21上的转
动杆22、固定设置于罐体11底部的套杆23、设置于转动杆22上用于混料的搅拌组件24、设置于罐体11顶部的电机25、设置于电机25与转动套21之间用于驱动转动套21的驱动组件26、设置于罐体11上用于带动转动杆22上下移动的移动组件27、以及设置于驱动组件26与移动组件27之间的传动组件28。
51.搅拌组件24包括多个固定块241,转动杆22上下方向上滑动连接在转动套21上,套杆23套设在转动杆22底部,固定块241固定连接在转动杆22上,罐体11内侧壁山开设有多个滑槽242,滑槽242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多个滑动块243,滑动块243与固定块241之间转动连接有搅拌杆244,使得当转动杆22转动时,可带动固定块241转动,使得搅拌杆244转动,且当转动杆22上下运动时,可带动搅拌杆244在竖直方向上发生转动,扩大搅拌范围,提高混料效率。
52.驱动组件26包括蜗杆261,蜗杆261固定连接在电机25上,转动套21转动穿插在罐体11上,转动套21上固定连接有蜗轮262,蜗杆261与蜗轮262啮合连接,使得当蜗杆261转动时,可带动蜗轮262转动,使得转动套21转动,带动转动杆22转动。
53.移动组件27包括安装板271,安装板271固定连接在罐体11顶壁上,安装板27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72和第二转轴273,第一转轴272和第二转轴273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不完全齿轮274和第二不完全齿轮275,转动杆22顶端转动连接有移动杆276,且移动杆276设置在转动套21内,移动杆276上对称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齿板277,两个齿板277分别与第一不完全齿轮274和第二不完全齿轮275相配合,使得当第一不完全齿轮274逆时针转动且与齿板277啮合连接时,可带动移动杆276向上运动,当第二不完全齿轮275与齿板277啮合连接时,可带动移动杆276向下运动,使得转动杆22上下运动。
54.传动组件28包括主动传动轮281,蜗杆261转动穿插在安装板271上,安装板271上固定连接有主动传动轮281,第一转轴272和第二转轴273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传动轮282和第二从动传动轮283,主动传动轮281、第一从动传动轮282和第二从动传动轮283之间设有传动带284,使得当蜗杆261转动时,可带动主动传动轮281转动,在传动带284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从动传动轮282和第二从动传动轮283转动,使得第一转轴272和第二转轴273转动。
55.进料斗15上设有旋盖151,旋盖151上设有防滑纹路,方便使用者通过旋盖151对进料斗15顶部进行密封,避免灰尘通过进料斗15进入罐体11内。
56.出料管13上设有电磁阀14,电磁阀14位于罐体11下方,使得使用者可通过电磁阀14控制混合完成后物料的排出,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57.本发明中,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及配置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8.步骤一:根据s1称取原料进行备用;
59.步骤二:将各原料进行溶解获得溶液,随后依次将溶液a、溶液b、溶液c加入至混料装置中;
60.步骤三:启动电机25,使得蜗杆261逆时针转动,带动蜗轮262转动,使得转动套21转动,带动转动杆22转动,使得搅拌杆244转动,对各溶液进行搅拌混合,同时蜗杆261的转动,带动主动传动轮281转动,在传动带284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从动传动轮282和第二从动传动轮283转动,使得第一转轴272和第二转轴273转动,带动第一不完全齿轮274和第二不完全齿轮275转动,当第一不完全齿轮274与齿板277啮合连接时,可带动移动杆276向上运动,
当第二不完全齿轮275与齿板277啮合连接时,可带动移动杆276向下运动,使得转动杆22上下运动,使得搅拌杆244在竖直方向上发生转动,扩大搅拌杆244的搅拌范围,加速个溶液的混合;
61.步骤三:加入三磷酸甘油溶液继续搅拌混合;
62.步骤四:对溶液进行抽样检测;
63.步骤五:检测合格后进行分装保存。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称量备料:准备原料:葡萄糖8%-10%、聚乙二醇10%-15%、丙三醇20%-25%、乙酸钠10%-15%、三磷酸甘油5%-10%、剩余为水,以上各组分之和为100%;s2、a、取适量水加热至30℃,随后加入葡萄糖与聚乙二醇,使其溶解,获得溶液a;b、再取适量水加入丙三醇,使其溶解获得溶液b;c、再取适量水加入乙酸钠,使其溶解获得溶液c;s3、将溶液a、溶液b、溶液c加入至混料装置中,使溶液进行混合;s4、将三磷酸甘油与水进行一比一溶解,随后加入至混料装置中,进行混合;s5、对混合完成的溶液进行抽样检测,溶液内碳含量达到指定数值则为合格;s6、分装置出料瓶中,进行保存。其中s3中使用了一种混料装置;该装置包括:主体单元(1),包括罐体(11)、固定设置于所述罐体(11)上的支撑腿(12),固定设置于所述罐体(11)底面的出料管(13)、固定设置于所述罐体(11)顶部的进料斗(15);混料单元(2),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罐体(11)顶部的转动套(21),滑动设置于所述转动套(21)上的转动杆(22)、固定设置于所述罐体(11)底部的套杆(23)、设置于所述转动杆(22)上用于混料的搅拌组件(24)、设置于所述罐体(11)顶部的电机(25)、设置于所述电机(25)与转动套(21)之间用于驱动转动套(21)的驱动组件(26)、设置于所述罐体(11)上用于带动转动杆(22)上下移动的移动组件(27)、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26)与移动组件(27)之间的传动组件(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24)包括多个固定块(241),所述转动杆(22)上下方向上滑动连接在转动套(21)上,所述套杆(23)套设在转动杆(22)底部,所述固定块(241)固定连接在转动杆(22)上,所述罐体(11)内侧壁山开设有多个滑槽(242),所述滑槽(242)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多个滑动块(243),所述滑动块(243)与固定块(241)之间转动连接有搅拌杆(24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6)包括蜗杆(261),所述蜗杆(261)固定连接在电机(25)上,所述转动套(21)转动穿插在罐体(11)上,所述转动套(21)上固定连接有蜗轮(262),所述蜗杆(261)与蜗轮(262)啮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7)包括安装板(271),所述安装板(271)固定连接在罐体(11)顶壁上,所述安装板(27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72)和第二转轴(273),所述第一转轴(272)和第二转轴(273)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不完全齿轮(274)和第二不完全齿轮(275),所述转动杆(22)顶端转动连接有移动杆(276),且移动杆(276)设置在转动套(21)内,所述移动杆(276)上对称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齿板(277),两个所述齿板(277)分别与第一不完全齿轮(274)和第二不完全齿轮(275)相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28)包括主动传动轮(281),所述蜗杆(261)转动穿插在安装板(271)上,所述安装板(271)上固定连接有主动传动轮(281),所述第一转轴(272)和第二转轴(273)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传动轮(282)和第二从动传动轮(283),所述主动传动轮(281)、第一从动传动轮(282)和第二从动传动轮(283)之间设有传动带(28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15)上设有旋盖(151),所述旋盖(151)上设有防滑纹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13)上设有电磁阀(14),所述电磁阀(14)位于罐体(11)下方。8.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s1称取原料进行备用;步骤二:将各原料进行溶解获得溶液,随后依次将溶液a、溶液b、溶液c加入至混料装置中;步骤三:启动电机(25),使得蜗杆(261)逆时针转动,带动蜗轮(262)转动,使得转动套(21)转动,带动转动杆(22)转动,使得搅拌杆(244)转动,对各溶液进行搅拌混合,同时蜗杆(261)的转动,带动主动传动轮(281)转动,在传动带(284)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从动传动轮(282)和第二从动传动轮(283)转动,使得第一转轴(272)和第二转轴(273)转动,带动第一不完全齿轮(274)和第二不完全齿轮(275)转动,当第一不完全齿轮(274)与齿板(277)啮合连接时,可带动移动杆(276)向上运动,当第二不完全齿轮(275)与齿板(277)啮合连接时,可带动移动杆(276)向下运动,使得转动杆(22)上下运动,使得搅拌杆(244)在竖直方向上发生转动,扩大搅拌杆(244)的搅拌范围,加速个溶液的混合;步骤三:加入三磷酸甘油溶液继续搅拌混合;步骤四:对溶液进行抽样检测;步骤五:检测合格后进行分装保存。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碳源配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称量备料:准备原料:葡萄糖8%-10%、聚乙二醇10%-15%、丙三醇20%-25%、乙酸钠10%-15%、三磷酸甘油5%-10%、剩余为水,以上各组分之和为100%;获得溶液A;使其溶解获得溶液B;使其溶解获得溶液C;将溶液A、溶液B、溶液C加入至混料装置中;将三磷酸甘油溶液加入至混料装置中;对混合完成的溶液进行抽样检测;分装置出料瓶中,进行保存。本发明配置方法简单明了,便于操作,且各溶液可充分进行混合。混合。混合。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方艳 潘励伟 潘泽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瑞逸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9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6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