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8-02  22


本实施方式涉及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设备。


背景技术:

1、本部分提供与本发明有关的背景信息,该背景信息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2、伴随着各种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的普遍化以及无线互联网服务的商业化,消费者对与移动终端有关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以允许各种类型的外围装置安装在移动终端上。

3、相机模块是将对象捕获在图片或视频中的代表性项目之一。近来,已经兴起具有以下功能的相机模块:自动对焦功能,该功能是响应于距物体的距离而自动调节焦点的功能;以及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透镜模块或使透镜模块倾斜以抵消由外力在图像传感器上产生的振动(移动)的ois功能。

4、同时,光圈是通过调节孔的大小来调节穿过透镜模块的光的量的装置。

5、常规的相机模块具有的缺点在于:由于自动对焦功能、ois(光学图像稳定)功能和光圈驱动功能由单独的驱动构件执行,因此相机模块的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主题

2、本实施方式提供了被配置成使用单个驱动构件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ois功能和光圈驱动的结构紧凑的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设备。

3、技术方案

4、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部处的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内部处的线圈架;设置在线圈架上或设置在线圈架处的光圈;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第一磁体,其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并被设置成与第一线圈相对;第二磁体,其设置在线圈架上并被设置成与第二线圈相对;第三磁体,其设置在线圈架上并被设置成与第三线圈相对;以及第四磁体,其设置在光圈上并被设置成与第四线圈相对,其中,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被设置成彼此间隔开;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被设置成彼此相对,其中第一磁体和第三磁体介于第一线圈与第三线圈之间;并且第二线圈和第四线圈被设置成彼此相对,其中第二磁体和第四磁体介于第二线圈与第四线圈之间。

5、第一壳体可以包括:彼此相互间隔开的第一角、第二角、第三角和第四角;连接第一角和第二角的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角和第三角的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三角和第四角的第三连接部;以及连接第四角和第一角的第四连接部,其中,第一线圈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第二线圈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第三线圈可以设置在第三连接部上,并且第四线圈可以设置在第四连接部上。

6、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在内部处设置有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的板;其中,该板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上。

7、板可以包括:第一板,其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并且在内部处设置有第一线圈;第二板,其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并且在内部处设置有第二线圈;第三板,其设置在第三连接部上并且在内部处设置有第三线圈;以及第四板,其设置在第四连接部上并且在内部处设置有第四线圈。

8、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磁传感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磁传感器设置在板的内部处并且与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间隔开,以检测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中的至少一个磁力。

9、第二壳体可以通过第一磁体与第一线圈之间的电磁的相互作用沿光轴方向移动,线圈架可以通过第二磁体与第二线圈之间的电磁的相互作用沿垂直于光轴的第一方向移动,或者沿垂直于光轴的第一方向倾斜,线圈架可以通过第三磁体与第三线圈之间的电磁的相互作用沿垂直于光轴和第一方向两者的第二方向移动,或者沿垂直于光轴和第一方向两者的第二方向倾斜,光圈可以包括:定子,其包括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移动器,其设置在定子上并设置有第四磁体;连接杆,其在一侧与移动器可旋转地连接;转子,其可旋转地连接至连接杆的另一侧并且在中心处与定子可旋转地连接;第一叶片,其设置在转子的一侧;以及第二叶片,其设置在转子的另一侧,其中,第一叶片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杆,其在一侧可旋转地连接至转子的一侧并且沿第一引导件移动;以及第一阻挡板,其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侧并且形成有第一槽,并且第二叶片可以包括:第二连接杆,其在一侧可旋转地连接至转子的另一侧并且沿第二引导件移动;以及第二阻挡板,其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另一侧并且形成有第二槽,并且其中,第二槽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槽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交叠,并且由第一槽和第二槽形成的孔的面积可以通过第四磁体与第四线圈之间的电磁的相互作用来调整。

10、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介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滚珠轴承;介于第二壳体与线圈架之间的移动构件;介于移动构件与线圈架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滚珠轴承;以及介于第二壳体与移动构件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三滚珠轴承。

11、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盖,该盖在内部处设置有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线圈架、光圈、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

12、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可以包括:透镜驱动装置;透镜模块,其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上并且包括多个透镜;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下方的主板;以及安装在主板上并设置在透镜模块的光轴上的图像传感器,其中,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部处的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内部处的线圈架;设置在线圈架上或设置在线圈架处的光圈;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第一磁体,其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并被设置成与第一线圈相对;第二磁体,其设置在线圈架上并被设置成与第二线圈相对;第三磁体,其设置在线圈架上并被设置成与第三线圈相对;以及第四磁体,其设置在光圈上并被设置成与第四线圈相对,其中,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被设置成彼此间隔开;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被设置成彼此相对,其中第一磁体和第三磁体介于第一线圈与第三线圈之间;并且第二线圈和第四线圈被设置成彼此相对,其中第二磁体和第四磁体介于第二线圈与第四线圈之间。

13、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设备可以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的一个表面处的显示器;以及相机模块,其设置在框架的内部处以与显示器电连接,其中,相机模块可以包括:透镜模块,其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上以包括多个透镜;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下方的主板;以及安装在主板上并设置在透镜模块的光轴上的图像传感器,并且其中,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部处的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内部处的线圈架;设置在线圈架上或设置在线圈架处的光圈;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第一磁体,其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并被设置成与第一线圈相对;第二磁体,其设置在线圈架上并被设置成与第二线圈相对;第三磁体,其设置在线圈架上并被设置成与第三线圈相对;以及第四磁体,其设置在光圈上并被设置成与第四线圈相对,其中,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被设置成彼此间隔开;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设置成彼此相对,其中第一磁体和第三磁体介于第一线圈与第三线圈之间;并且第二线圈和第四线圈被设置成彼此相对,其中第二磁体和第四磁体介于第二线圈与第四线圈之间。

14、有益效果

15、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响应于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线圈与分别设置在第二壳体、线圈架和光圈上的磁体之间的电磁的相互作用而执行所有的自动对焦功能、ois功能和光圈驱动功能,以实现具有紧凑的结构。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包括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包括该相机模块的光学设备。


技术特征: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在内侧表面处设置有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和所述第四线圈的板,其中,所述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板包括:第一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并且在内侧表面处设置有所述第一线圈;第二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并且在内侧表面处设置有所述第二线圈;第三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上并且在内侧表面处设置有所述第三线圈;以及第四板,其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接部上并且在内侧表面处设置有所述第四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磁传感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板的内侧表面处并且与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和所述第四线圈间隔开,以检测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磁体中的至少一个磁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一线圈之间的电磁的相互作用沿光轴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盖,所述盖在内部处设置有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线圈架、所述光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所述第四线圈、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磁体。

9.一种相机模块,包括:

10.一种光学设备,包括:


技术总结
本实施方式涉及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设备,该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线圈架;光圈;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三磁体;以及第四磁体,其中: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被布置成彼此间隔开,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被设置成彼此相对,其中第一磁体和第三磁体介于第一线圈与第三线圈之间;并且第二线圈和第四线圈被设置成彼此相对,其中第二磁体和第四磁体介于第二线圈与第四线圈之间。

技术研发人员:朴在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65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