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及其评价方法

专利2023-03-04  133



1.本发明涉及车用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及其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2.车用催化剂一般由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和催化涂层组成,其中,催化涂层主要由催化活性成分、贵金属和其他催化成分组成。三效催化剂(twc)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是目前最成功、应用最广泛的汽车废气后处理装置,一旦点火,能够同时减少90%以上的尾气排放。
3.在过去三十年,车用催化剂得到了大规模的商业化,在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推动下,其耐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由于大多数车用催化剂的运行工况恶劣,高里程行驶会导致催化剂的老化,而老化则会导致催化剂需要更高的起燃温度,并使得转化效率降低,因此,准确评价催化剂的老化程度才能保证尾气符合法规规定的排放限制。
4.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迅猛发展,近几年来新国六法规的实施,nedc变为wltc测试工况,发动机覆盖转速和负荷范围更大。面对如此严峻的环保压力,各种车用催化剂的新产品研发力度大量增加,催化剂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能否满足适应性要求,受到了国内外汽车界的广泛关注。
5.目前车用催化剂的耐久性验证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为整车老化、台架老化和小样老化。
6.其中,整车老化是把催化器放在车辆的排气管中,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在规定的道路上行驶,直到达到规定的催化器里程,然后进行排放测试,根据排放结果确定催化器的耐久性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反映催化剂的工作条件,但缺点是耗时。
7.台架老化是在发动机试验台上进行的,设置一个全尺寸的汽车催化器,并以实际的发动机排气作为气体来源。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用于催化器快速老化的发动机必须与真实车辆的发动机类型相匹配,并且必须在试验台上模拟整个车辆过程。这种方法适用于测试定制或大规模生产的催化转化器的可靠性。
8.小样老化是将完整的催化剂切割成一定体积的小样,通过水热老化或在加热炉中的模拟气氛中进行老化,加热炉中加入与汽车尾气组分相同的模拟混合物,以获得与整车以及试验台相同的老化效果。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实验效率,尤其适用于在短时间内和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对不同的催化剂进行评价。
9.但是,目前的水热老化台架只能对车用催化剂进行老化,而无法对车用催化剂的抗老化性能进行评价,在催化剂老化完成后,需要在其他装置上进行车用催化剂的抗老化性能评价,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及其评价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11.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2.一种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包括气体管路单元、加热单元和废气分析单元;其中,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对车用催化剂进行加热;所述气体管路单元与加热单元连接,用于向加热单元中供应模拟废气;所述废气分析单元与加热单元连接,用于对催化处理后的模拟废气进行分析。
13.进一步,所述模拟废气包括氧气、一氧化碳、丙烷、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氮气。
14.进一步,所述气体管路单元包括氮气管路、空气管路、水蒸气管路和混合气体管路,所述氮气管路与管式加热炉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空气管路、混合气体管路与氮气管路连接,所述水蒸气管路与空气管路连接;
15.所述氮气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氮气气源、减压阀、过滤器、截止阀、压力表、质量流量计、单向阀和第一电阻炉;所述第一电阻炉与管式加热炉通过主管道连接,且所述主管道为伴热管道;
16.所述空气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空压机、过滤器、截止阀、压力表、质量流量计、单向阀和第二电阻炉,所述第二电阻炉通过第二管道与主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二管道为伴热管道;
17.所述水蒸气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水源、恒流泵和第三电阻炉,所述第三电阻炉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三管道为伴热管道;
18.所述混合气体管路包括一氧化碳管路、二氧化碳管路、一氧化氮管路、丙烷管路、混合气罐和第四电阻炉,所述一氧化碳管路、二氧化碳管路、一氧化氮管路和丙烷管路均与混合气罐连接,所述混合气罐与第四电阻炉连接,所述混合气罐与第四电阻炉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截止阀,所述第四电阻炉通过气管与主管道连接。
19.进一步,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底座、反应管和加热炉;所述加热炉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反应管设置在加热炉内部,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加热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底座通过加热部件对加热炉加热,所述加热炉对反应管进行加热。
20.进一步,所述加热炉包括预热段和恒温段,所述预热段和恒温段的连接处设置有隔热板;所述加热炉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反应管的两端固定在加热炉的侧壁上,且其中部位于空腔中;所述反应管上套设有环形隔热砖,所述环形隔热砖设置在空腔中,并位于加热炉的预热段和恒温段的连接处,且所述环形隔热砖的外环面与空腔的内壁贴合。
21.进一步,所述反应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口法兰和出口法兰,所述主管道固定在入口法兰上,并与反应管内部连通;所述入口法兰上还设置有入口端测温热电偶和抽气管,所述入口端测温电偶用于测量恒温段反应管的入口温度,所述抽气管用于抽取恒温段反应管中的模拟废气;所述反应管内设置有蓄热陶瓷,所述蓄热陶瓷套设在入口端测温热电偶上;所述出口法兰上设置有排气管和出口端测温热电偶,所述出口端测温热电偶通过支撑陶瓷固定在反应管内部。
22.进一步,所述废气分析单元与加热单元的排气管连接。
23.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4.一种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s10、选取并放置车用催化剂;
26.s20、对车用催化剂进行水热老化;
27.s30、对水热老化后的车用催化剂进行活性测试;
28.s40、计算模拟废气中各组分的转化率;
29.s50、绘制模拟废气中各组分的转化率曲线,并根据转化率曲线,对不同配方的车用催化剂的抗老化性能进行评价。
30.进一步,步骤s20中,水热老化气体由水蒸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水蒸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1:9。
31.进一步,水热老化温度设置650℃~950℃,老化时间为10h~20h。
32.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使用同一装置对车用催化剂进行水热老化,并在水热老化完成后对车用催化剂的抗老化性能进行评价,从而能够方便快速地完成车用催化剂研制初期的配方筛选及耐久性评价,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中氮气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发明中空气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中水蒸气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发明中混合气体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8为本发明中co、no和c3h8的转化率曲线图。
39.图中标记示意为:1-气体管路单元;2-加热单元;3-废气分析单元;11
‑ꢀ
氮气管路;12-空气管路;13-水蒸气管路;14-混合气体管路;20-控温热电偶; 21-底座;22-反应管;23-加热炉;24-隔热板;25-环形隔热砖;26-入口法兰; 27-出口法兰;28-入口端测温热电偶;29-抽气管;30-蓄热陶瓷;31-排气管; 32-出口端测温热电偶;33-支撑陶瓷;111-氮气气源;112-减压阀;113-过滤器;114-截止阀;115-压力表;116-质量流量计;117-单向阀;118-第一电阻炉;119-主管道;121-空压机;122-第二电阻炉;123-第二管道;131-水源; 132-恒流泵;133-第三电阻炉;134-第三管道;141-混合气罐;142-第四电阻炉。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41.实施例1
42.如图1所示,一种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包括气体管路单元1、加热单元2和废气分析单元3;其中,所述加热单元2用于对车用催化剂进行加热;所述气体管路单元1与加热单元2连接,用于向加热单元中供应模拟废气;所述废气分析单元3与加热单元2连接,用于对催化处理后的模拟废气进行分析。
43.具体的,所述加热单元2为两段控温式节能管式加热炉,其最大加热温度为1000℃,可以自定义程序升温,能够很好的满足车用催化剂水热老化和活性测试的要求,而且两
段式控温设计能够实现对模拟废气的二次预热,以保证预热效果;所述模拟废气与汽油车发动机废气的组成相同,并包括氧气(o2)、一氧化碳(co)、丙烷(c3h8)、一氧化氮(no)、二氧化碳(co2)、水蒸气 (h2o)和氮气(n2)。
4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气体管路单元1包括氮气管路11、空气管路12、水蒸气管路13和混合气体管路14,所述氮气管路11与管式加热炉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空气管路12、混合气体管路14与氮气管路11连接,所述水蒸气管路 13与空气管路12连接。
45.具体地,所述氮气管路11用于提供氮气,所述空气管路12用于提供氧气,所述水蒸气管路13用于提供水蒸气,所述混合气体管路14用于提供一氧化碳、丙烷、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所述氮气管路11、空气管路12、水蒸气管路13 和混合气体管路14提供的气体混合后构成模拟废气。
46.所述氮气管路11作为气体管路单元1中的驱动管路,用于带动其他管路中的气体流动,并包括依次连接的氮气气源111、减压阀112、过滤器113、截止阀114、压力表115、质量流量计116、单向阀117和第一电阻炉118;所述第一电阻炉118与管式加热炉通过主管道119连接,且所述主管道119为伴热管道。优选地,所述氮气气源111为氮气罐。
47.在本实施例中,氮气罐中的氮气经第一电阻炉118和主管道119预热后进入管式加热炉2。
48.所述空气管路12包括依次连接的空压机121、过滤器、截止阀、压力表、质量流量计、单向阀和第二电阻炉122,所述第二电阻炉122通过第二管道123 与主管道119连接,且所述第二管道123为伴热管道。
49.在本实施例中,空压机121向管路中泵入氧气,泵入的氧气经第二电阻炉 122、第二管道123和主管道119预热后进入管式加热炉2。
50.所述水蒸气管路13包括依次连接的水源131、恒流泵132和第三电阻炉 133,所述第三电阻炉133通过第三管道134与第二管道123连接,且所述第三管道134为伴热管道。
51.在本实施例中,恒流泵132将水泵入管路中,第三电阻炉133对液体水加热生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经第三管道134、第二管道123和主管道119预热后进入管式加热炉2。
52.所述混合气体管路14包括一氧化碳管路、二氧化碳管路、一氧化氮管路、丙烷管路、混合气罐141和第四电阻炉142,所述一氧化碳管路、二氧化碳管路、一氧化氮管路和丙烷管路均与混合气罐141连接,所述混合气罐141与第四电阻炉142连接,所述混合气罐141与第四电阻炉142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截止阀143,所述第四电阻炉142通过气管与主管道119连接。
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氧化碳管路、二氧化碳管路、一氧化氮管路、丙烷管路均包括依次连接的气瓶、减压阀、过滤器、截止阀、压力表、质量流量计和单向阀,各管路提供的气体在混合气罐141中进行混合,并经第四电阻炉142 和主管道119预热后进入管式加热炉2。
54.所述加热单元2包括底座21、反应管22和加热炉23;所述加热炉23设置在底座21上,所述反应管22设置在加热炉23内部,所述底座21内部设置有加热部件和控制部件(未示出),所述底座21通过加热部件对加热炉23加热,所述加热炉23对反应管22进行加热。
55.具体地,所述加热炉23包括预热段和恒温段,所述预热段和恒温段的连接处设置有隔热板24;所述加热炉23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反应管22的两端固定在加热炉23的侧壁
上,且其中部位于空腔中;所述反应管22上套设有环形隔热砖25,所述环形隔热砖25设置在空腔中,并位于加热炉23的预热段和恒温段的连接处,且所述环形隔热砖25的外环面与空腔的内壁贴合;所述预热段和恒温段的空腔中均设置有控温热电偶20。在本实施例中,环形隔热砖25将反应管分为预热段反应管和恒温段反应管,所述预热段反应管和恒温段反应管与加热炉23的预热段和恒温段相对应;加热炉23的预热段和恒温段之间使用环形隔热砖25隔开,从而避免了气流干扰,保证了炉内温度场的稳定,确保恒温段的长度。
56.所述反应管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口法兰26和出口法兰27,所述主管道 119固定在入口法兰26上,并与反应管22内部连通;所述入口法兰26上还设置有入口端测温热电偶28和抽气管29,所述入口端测温电偶28用于测量恒温段反应管的入口温度,所述抽气管29用于抽取恒温段反应管中的模拟废气,并对模拟废气进行预分析,从而保证试验的准确性;所述反应管22内设置有蓄热陶瓷30,所述蓄热陶瓷30套设在入口端测温热电偶28上,从而能够提高反应管和模拟废气之间的换热效率,保证模拟废气在接触到车用催化剂前能够充分预热至所需温度;所述出口法兰27上设置有排气管31和出口端测温热电偶32,所述出口端测温热电偶32通过支撑陶瓷33固定在反应管22内部,用于测量恒温段反应管的出口温度,所述排气管31用于将催化处理后的模拟废气排出。
57.所述废气分析单元3与加热单元2的排气管31连接,以对加热单元2中催化处理后的模拟废气进行实时分析。
58.在使用本发明的装置进行小样老化时,首先,根据反应管尺寸选取合适的车用催化剂,使用耐高温石棉包裹车用催化剂,并将其推至恒温段反应管的中心位置,保证气体管路单元提供的水热老化气体均从车用催化剂小样的孔道中通过,然后结合车用催化剂的体积和初定空速确定水热老化气体中氧气和水蒸气的含量,通过气体管路单元中的空气管路和水蒸气管路供应氧气和水蒸气,并对反应管进行加热,以对车用催化剂小样进行老化。
59.在进行抗老化性能评价时,首先,设置反应管的升温速率为10℃/min,当反应管中入口端测温热电偶显示反应管的入口温度稳定在150℃时,通过气体管路单元向反应管中通入模拟废气,而后继续将反应管加热至500℃,并通过废气分析单元实时分析催化反应后的模拟废气中各组分的浓度,比较在使用不同的车用催化剂时,模拟废气中各组分的转化率,以对车用催化剂的抗老化性能进行评价。
60.本发明的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使用同一装置对车用催化剂进行水热老化,并在水热老化完成后对车用催化剂的抗老化性能进行评价,从而能够方便快速地完成车用催化剂研制初期的配方筛选及耐久性评价,省时省力。
61.实施例2
62.一种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3.s10、选取并放置车用催化剂;
64.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加热单元中反应管的尺寸,从不同配方的车用催化剂中分别选取合适大小的车用催化剂,使用耐高温石棉包裹,将其推至恒温段反应管的中心位置,并满足车用催化剂与反应管之间没有缝隙,气体管路单元提供的气体均从车用催化剂的孔道中通过。
65.s20、对车用催化剂进行水热老化;
66.在本实施例中,水热老化气体由水蒸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水蒸气与氧气的体积比
为1:9,设定空速为60000h-1
,根据空速=催化剂体积
×
混合气体流量,计算出氧气和水蒸气的流量。
67.根据计算出的数据,通过空气管路和水蒸气管路分别向管式加热炉中提供氧气和水蒸气。在水热老化过程中,气体管路单元中的其余管路关闭。
68.在对不同配方的车用催化剂进行水热老化时,温度设置为650℃~950℃,老化时间设置为10h~20h,老化完成后降至室温。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配方的车用催化剂在进行水热老化时,应保证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相同,而且在整个水热老化过程和降温过程中应保持水热老化气体的流量不变。
69.s30、对水热老化后的车用催化剂进行活性测试;
7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活性测试来量化车用催化剂的老化程度,水热老化后车用催化剂的活性越高,则表示车用催化剂的老化程度越轻,抗老化性能越强;水热老化后车用催化剂的活性越低,则表示车用催化剂的老化程度越重,抗老化性能越弱。
71.具体地,将步骤s20中水热老化后的车用催化剂小样放入恒温段反应管的中心位置处,控制反应管的升温速率为10℃/min,当入口端测温热电偶显示恒温段反应管的入口温度稳定在150℃时,向反应管中通入模拟废气,而后继续加热直至入口端测温热电偶显示恒温段反应管的入口温度为500℃,然后停止加热,当反应管的温度降至100℃以下时,关闭加热单元和气体管路单元(停止供应模拟废气),取出车用催化剂。
72.s40、计算模拟废气中各组分的转化率;
73.在本实施例中,模拟废气主要包括o2、co、c3h8、no、co2、h2o和n2,使用废气分析单元实时测量反应后的模拟废气中有害气体co、c3h8和no的浓度,并结合反应前的模拟废气中co、c3h8、no的浓度,对模拟废气中co、 c3h8、no的转化率进行计算。
74.以no为例,使用如下公式计算模拟废气中各组分的转化率e:
[0075][0076]
其中,no
in
为反应前的模拟废气中no的含量,no
out
为反应后的模拟废气中no的含量。
[0077]
s50、绘制模拟废气中co、no和c3h8的转化率曲线,并根据转化率曲线,对不同配方的车用催化剂的抗老化性能进行评价。
[0078]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步骤s40中计算的转化率,绘制在使用不同配方的车用催化剂进行催化时,模拟废气中co、no和c3h8的转化率曲线,比较在相同入口温度下,不同的车用催化剂所对应的co、no和c3h8的转化率,转化率越高,则表明车用催化剂的活性越高,抗老化性能越好。
[0079]
实施例3
[0080]
某厂商生产的三种不同配方的汽油机twc三效催化剂具体参数如下表,使用本发明的评价装置评价三种催化剂在t=750℃,sv=60000h-1
时的抗老化性能。
[0081]
催化剂编号贵金属配比贵金属负载量(g/cft3)apd/rh=5:150bpd/rh=10:150cpd/rh=20:150
[0082]
抗老化性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3]
s10、将车用催化剂切成直径为25mm,长度为50mm的小样,使用耐高温石棉进行包裹后,将其推入恒温段反应管的中心位置处,并保证模拟废气只能通过车用催化剂的蜂窝陶瓷管道排出。
[0084]
s20、对车用催化剂进行水热老化;根据空速(sv)=小样体积
×
混合气体流量,以及设定的空速(sv)=60000h-1
,计算可得所需水蒸气的流量为 1.814ml/min,o2的流量为22.08l/min,设置水热老化温度为750℃,水热老化时间为20h,得到水热老化样品。
[0085]
s30、对水热老化后的车用催化剂进行活性测试;根据汽油发动机台架老化的相关参数(包括尾气组成、入口温度等),通过质量流量计控制co、no、 c3h8、o2、co2、h2o和n2的浓度,设置反应管的升温速率为10℃/min,在入口端测温热电偶显示恒温段反应管的入口温度稳定在150℃时,向反应管中通入模拟废气,而后继续加热直至入口端测温热电偶显示恒温段反应管的入口温度为500℃,然后停止加热,当反应管中温度降至100℃以下时,关闭加热单元和气体管路单元(停止供应模拟废气),取出车用催化剂。
[0086]
s40、计算模拟废气中各组分的转化率;
[0087]
s50、绘制模拟废气中co、no和c3h8的转化率曲线,并根据转化率曲线,对不同配方的车用催化剂的抗老化性能进行评价。
[0088]
如图6-8所示,三种车用催化剂在不同的入口温度下,co、no和c3h8的转化率,可以看出,该厂商研制的a、b、c三种车用催化剂中,车用催化剂b 在150℃~500℃的入口温度下,整体优于其他车用催化剂的转化率。
[0089]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09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管路单元、加热单元和废气分析单元;其中,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对车用催化剂进行加热;所述气体管路单元与加热单元连接,用于向加热单元中供应模拟废气;所述废气分析单元与加热单元连接,用于对催化处理后的模拟废气进行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废气包括氧气、一氧化碳、丙烷、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氮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管路单元包括氮气管路、空气管路、水蒸气管路和混合气体管路,所述氮气管路与管式加热炉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空气管路、混合气体管路与氮气管路连接,所述水蒸气管路与空气管路连接;所述氮气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氮气气源、减压阀、过滤器、截止阀、压力表、质量流量计、单向阀和第一电阻炉;所述第一电阻炉与管式加热炉通过主管道连接,且所述主管道为伴热管道;所述空气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空压机、过滤器、截止阀、压力表、质量流量计、单向阀和第二电阻炉,所述第二电阻炉通过第二管道与主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二管道为伴热管道;所述水蒸气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水源、恒流泵和第三电阻炉,所述第三电阻炉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三管道为伴热管道;所述混合气体管路包括一氧化碳管路、二氧化碳管路、一氧化氮管路、丙烷管路、混合气罐和第四电阻炉,所述一氧化碳管路、二氧化碳管路、一氧化氮管路和丙烷管路均与混合气罐连接,所述混合气罐与第四电阻炉连接,所述混合气罐与第四电阻炉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截止阀,所述第四电阻炉通过气管与主管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底座、反应管和加热炉;所述加热炉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反应管设置在加热炉内部,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加热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底座通过加热部件对加热炉加热,所述加热炉对反应管进行加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包括预热段和恒温段,所述预热段和恒温段的连接处设置有隔热板;所述加热炉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反应管的两端固定在加热炉的侧壁上,且其中部位于空腔中;所述反应管上套设有环形隔热砖,所述环形隔热砖设置在空腔中,并位于加热炉的预热段和恒温段的连接处,且所述环形隔热砖的外环面与空腔的内壁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口法兰和出口法兰,所述主管道固定在入口法兰上,并与反应管内部连通;所述入口法兰上还设置有入口端测温热电偶和抽气管,所述入口端测温电偶用于测量恒温段反应管的入口温度,所述抽气管用于抽取恒温段反应管中的模拟废气;所述反应管内设置有蓄热陶瓷,所述蓄热陶瓷套设在入口端测温热电偶上;所述出口法兰上设置有排气管和出口端测温热电偶,所述出口端测温热电偶通过支撑陶瓷固定在反应管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分析单元与加热单元的排气管连接。8.一种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车用催化剂抗
老化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选取并放置车用催化剂;s20、对车用催化剂进行水热老化;s30、对水热老化后的车用催化剂进行活性测试;s40、计算模拟废气中各组分的转化率;s50、绘制模拟废气中各组分的转化率曲线,并根据转化率曲线,对不同配方的车用催化剂的抗老化性能进行评价。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中,水热老化气体由水蒸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水蒸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1:9。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热老化温度设置650℃~950℃,老化时间为10h~20h。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包括气体管路单元、加热单元和废气分析单元;其中,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对车用催化剂进行加热;所述气体管路单元与加热单元连接,用于向加热单元中供应模拟废气;所述废气分析单元与加热单元连接,用于对催化处理后的模拟废气进行分析。本发明的车用催化剂抗老化性能评价装置使用同一装置对车用催化剂进行水热老化,并在水热老化完成后对车用催化剂的抗老化性能进行评价,从而能够方便快速地完成车用催化剂研制初期的配方筛选及耐久性评价,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钱叶剑 潘涛 王朝元 谢兆辉 孙豫 位晓飞 孟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7.22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6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