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育抗芋疫霉植物的方法

专利2025-07-29  15


本发明涉及抗芋疫霉植物,具体为一种培育抗芋疫霉植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1、芋疫霉的病原为真菌,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及球茎。叶上病斑圆形,褐色或黄褐色,边缘不明显,扩大后为浓淡褐色相间的大型轮纹状病斑,周围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水浸状晕环。在潮湿环境下,斑面上常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孢子囊及孢囊梗)和米粒大小的蜜黄色溢滴液,正反两面均有,但在叶背的更明显。后期病叶干枯、破裂和穿孔,严重时,大部分病组织脱落,仅残留叶脉。在叶柄上,病斑长椭圆形,暗褐色,边缘不明显,表面也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球茎被害部分变褐。

2、病菌不仅危害叶片和叶柄,更会对球茎造成危害,使球茎腐烂变质,并以菌丝体在被害部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产生芽管或游动孢子侵染为害,后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孢子囊萌发除要求90%以上的高湿度外,气温在27℃以上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在10-22℃多产生游动孢子,但低于io℃,大多数孢子囊易失去生活力。

3、由于芋疫病在多雨和温度偏高的环境条件发病重,而现有技术中,却无法根据该特性进行抵抗,其次,现有技术的杀菌剂无法有效对抗该病菌,造成植物的大面积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培育抗芋疫霉植物的方法,解决了芋疫病侵害植株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培育抗芋疫霉植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一:选种:

6、根据待移栽地的环境要求,选择适宜待移栽地的培育的芋头品种,挑选种芋;

7、步骤二:育苗:

8、将选好的种芋催芽10天左右,在无菌环境下剥取顶芽,并在试管中通过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培养90-150天,至芋苗出叶3-5片,主根系约6-10cm后移栽至苗床上营养钵里培养30-40天;

9、步骤三:喷洒杀菌剂:

10、对上述组培苗进行均匀施加磷、钾肥,且喷洒杀菌剂,并保持每7-10天追肥一次,每10-15天喷洒杀菌剂一次,连续喷施2-3次;

11、步骤四:移植:

12、将上述芋苗移至待移栽地,并按移栽标准进行移植;

13、步骤五:管理:

14、将环境空气湿度控制为60-70%,并进行遮阴处理,保湿和遮阴的管理10-15天,从7天开始控制湿度并提高光照,至芋苗逐步适应外界的气候。

15、优选的,步骤一中,所述种芋为多子芋和魁芋中的一种或多种。

16、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组织培养的条件为:环境湿度控制为60-75%,温度控制在20-25℃,光照时间控制在每天10-12小时,光照强度1500-3000lx。

17、优选的,步骤三中,所述杀菌剂包括以下组分:

18、a组: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剂500-800倍液+5%几丁聚糖水剂300-500倍液;

19、b组:25%吡唑醚菌酯乳油800-1000倍液+枯草芽孢杆菌微囊粒剂500-800倍液+5%几丁聚糖水剂300-500倍液;

20、c组: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600-800倍液+枯草芽孢杆菌微囊粒剂500-800倍液+5%几丁聚糖水剂300-500倍液。

21、优选的,步骤三中,三组杀菌剂轮替喷洒,每种杀菌剂的安全间隔期为7-14天。

22、优选的,步骤四中,所述移栽标准为行距80-100cm,株距50-60cm。

23、优选的,步骤五中,所述保湿管理中,以每天1-2%的湿度进行逐步降低。

24、优选的,步骤五中,所述保湿和遮阴的管理中,定期除草,每周清理一次。

25、(三)有益效果

2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培育抗芋疫霉植物的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7、1、通过控制植株的生长环境,即降低湿度和提高光照,使其适应于外界气候,一方面更加利于生长,另一方面可降低病菌的存活率,即提高植株的存活率。

28、2、种芋茎尖组培处理能有效降低种芋内致病菌的携带量,培育无菌种苗。

29、3、组培苗炼苗中通过喷洒对病菌进行有效消杀的杀菌剂,进而从本质上降低患芋疫病的概率,在提高存活率的同时,有效提高植物抗病能力,降低植株发病几率。

30、4、杀菌剂仅在炼苗阶段施用,除增加芋头抗性外,还能够有效减少大田土壤中杀菌剂残留,保护土壤环境。

31、5、适当增加芋头的株行距,有效提高了水、养分和光的利用率,使每株芋头都有充分的生长发育空间,同时加速了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有利于提高芋头的产量和品质;更重要的是适当增加芋头的间距,有助于增加空气流通量,降低潮湿和温度,减少致病菌在植株间的传播和交叉感染,有效降低芋头的发病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培育抗芋疫霉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育抗芋疫霉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种芋为多子芋和魁芋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育抗芋疫霉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组织培养的条件为:环境湿度控制为60-75%,温度控制在20-25℃,光照时间控制在每天10-12小时,光照强度1500-3000l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育抗芋疫霉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杀菌剂包括以下组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育抗芋疫霉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三组杀菌剂轮替喷洒,每种杀菌剂的安全间隔期为7-14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育抗芋疫霉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移栽标准为行距80-100cm,株距50-6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育抗芋疫霉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保湿管理中,以每天1-2%的湿度进行逐步降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育抗芋疫霉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保湿和遮阴的管理中,定期除草,每周清理一次。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培育抗芋疫霉植物的方法,涉及抗芋疫霉植物技术领域。该培育抗芋疫霉植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待移栽地的环境要求,选择适宜待移栽地的培育种芋;将选好的种芋催芽10d,在无菌环境下剥取顶芽,并在试管中通过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培养90‑150d,至芋苗出叶3‑5片,主根系约6‑10cm后移栽至苗床上营养钵里培养30‑40天;对上述芋苗进行均匀施加磷、钾肥,且喷洒杀菌剂;将上述芋苗移至待移栽地,并按移栽标准进行移植;将环境空气湿度控制为60‑75%,并进行遮阴处理,保湿和遮阴的管理10‑15天,7天以后保持湿度且提高光照。本发明通过控制植株的生长环境,使其适应于外界气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了存活率和抗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梦诗,吴薇,孔新年,王安,王瑞,蔡迎春,常庆涛,杨美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63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