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热管理,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参见图1所示,目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冷媒侧热气旁通回路包括串联的现有压缩机100、现有第二换热器200、现有第一膨胀阀300、现有第一换热器400和现有气液分离器500,现有压缩机100的出液口和现有气液分离器500的进液口之间并联有现有第二膨胀阀600。该方案的热气旁通工作流程为:现有压缩机100的出液口分为两路,即主路和支路。其中,主路流入现有第二换热器200的冷媒侧进行放热,通过现有第二换热器200的水侧将热量传递至空调总成的制热芯体,从而对乘员舱进行加热。现有第二换热器200的冷媒侧排出的液体随后经现有第一膨胀阀300节流膨胀为低压两相液体,进入现有第一换热器400的冷媒侧,现有第一换热器400中的水路侧不开启,即冷媒在现有第一换热器处不换热。支路经过现有第二膨胀阀600节流降压为低压过热气体,与经过现有第一换热器400冷媒侧的液体混合,成为过热气体进入到气液分离器500,随后进入到现有压缩机100。 此时热管理系统从现有压缩机100获取电能,在现有第二换热器200释放热量,与环境和其它部件没有热量交换。
2、由于设置了两个膨胀阀(现有第一膨胀阀300和现有第二膨胀阀600),使得配合控制复杂度较高,对工程师标定能力要求也更高。并且冷媒侧热气旁通对现有压缩机性能要求更加苛刻,使得现有压缩机可靠性面临更严格考验。同时由于冷媒旁通回路、多个膨胀阀的布置,增加了热管理系统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其通过水侧实现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辅助升温,结构简单,成本低。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热管理回路、第二热管理回路和冷媒循环回路;所述第一热管理回路中设置有第一泵、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和第一热管理对象;所述第二热管理回路中设置有第二泵、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和第二热管理对象;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设置有串联的第二换热器的冷媒流道和第一换热器的冷媒流道;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出液口与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入液口之间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上连接有比例控制阀。
4、进一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出液口与第一三通比例阀的进液口r相连,第一三通比例阀的出液口s与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入液口相连,第一三通比例阀的出液口t与第一热管理对象相连,以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作为支管的比例控制阀。
5、进一步,所述第一热管理对象包括空调总成的制冷芯体、电池总成和电驱总成;
6、和/或,所述第二热管理对象包括空调总成的制热芯体、电池总成和电驱总成。
7、进一步,还包括第二三通比例阀、第三三通比例阀和多通阀,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的出液口与第二三通比例阀的进液口u相连,第二三通比例阀的出液口v与多通阀的进液口a相连,第二三通比例阀的出液口w与空调总成的制冷芯体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的出液口与第三三通比例阀的进液口x相连,第三三通比例阀的出液口z与多通阀的进液口e相连,第三三通比例阀的出液口y与空调总成的制热芯体相连;所述多通阀的出液口b与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的进液口相连,所述多通阀的出液口f与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电池总成两端分别与多通阀的出液口c和进液口d相连,所述电驱总成的两端分别与多通阀的出液口i和进液口h相连。
8、进一步,所述多通阀的出液口g与散热器的进液口相连,所述散热器的出液口与电驱总成的电驱系统进液口相连。
9、进一步,还包括与第一热管理回路和第二热管理回路连接的第一补液罐。
10、进一步,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还设置有压缩机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连接于第一换热器的冷媒流道的出液口与第二换热器的冷媒流道的进液口之间,所述膨胀阀布置于第一换热器的冷媒流道的进液口位置。
11、进一步,还包括与冷媒循环回路连接的第二补液罐。
12、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具备单换热器的空调总成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出液口与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入液口之间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上连接有比例控制阀。根据实际需求打开比例控制阀,以连通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出液口与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入液口,使得第一换热器的冷媒流道内的冷媒温度快速提升,进而保证了压缩机进气口冷媒温度达到预设值,让压缩机更快的提升高压与转速做功放热。冷媒侧取消了旁通电磁阀,冷媒回路结构及控制更简单,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整个过程压缩机转速波动范围相对较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态运行,可靠性更高。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热管理回路(1)、第二热管理回路(2)和冷媒循环回路(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22)出液口与第一三通比例阀(8)的进液口r相连,第一三通比例阀(8)的出液口s与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12)入液口相连,第一三通比例阀(8)的出液口t与第一热管理对象相连,以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8)作为支管(4)的比例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管理对象包括空调总成(5)的制冷芯体(52)、电池总成(6)和电驱总成(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三通比例阀(9)、第三三通比例阀(10)和多通阀(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阀(20)的出液口g与散热器(72)的进液口相连,所述散热器(72)的出液口与电驱总成(7)的电驱系统(71)进液口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一热管理回路(1)和第二热管理回路(2)连接的第一补液罐(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3)中还设置有压缩机(33)和膨胀阀(34),所述压缩机(33)连接于第一换热器的冷媒流道(32)的出液口与第二换热器的冷媒流道(31)的进液口之间,所述膨胀阀(34)布置于第一换热器的冷媒流道(32)的进液口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冷媒循环回路(3)连接的第二补液罐(35)。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