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减振,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系统、电器设备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除湿机、移动机等小型整体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压缩机安装在底盘上;2.机身底盘带有脚轮;3.使用场景一般在室内。而压缩机的工作会产生振动,振动通过底盘等支撑结构传递到机身各处,这个过程很容易引起除湿机、移动机等小型整体机的机身共振,从而放大压缩机噪音,造成噪声污染,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很大。
2、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压缩机胶垫与底盘相连形成被动隔振系统,削弱压缩机振动对除湿机、移动机等小型整体机机身振动、噪音的影响。即使现有除湿机、移动机等小型整体机已经普遍采用了被动隔振系统,但由于压缩机运行时振动较大,压缩机的振动还是会传递出来,引起底盘等支撑结构的振动异常,甚至导致整机壳体出现异常噪声。另一方面,压缩机胶垫与底盘相连形成的被动隔振系统对竖直方向的振动冲击有较好的缓冲效果,但是并未对空间中水平等方向的振动进行防护。并且随着除湿机、移动机等机型由定频转向变频的升级,现有被动隔振系统难以满足变频压缩机在各频率不同的减振需要。
3、总之,现有被动隔振系统对于压缩机噪声和振动的控制,已经难以满足市场对除湿机、移动机等室内使用的小型整体机低噪声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系统、电器设备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被动减振系统无法满足减振需求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减振系统,安装于动部件中,所述减振系统包括主动减振模块、被动隔振模块和中间承载柱,其中:
4、所述被动隔振模块安装在两部件之间,以进行被动隔振;
5、所述中间承载柱位于所述被动隔振模块内,且与两部件均连接,以对待减振部件进行承载和减振;
6、所述主动减振模块安装在所述被动隔振模块和所述中间承载柱之间,以进行主动减振。
7、本发明提供的减振系统,包括主动减振模块和被动隔振模块,被动隔振模块用于实现被动隔振,主动减振模块用于主动减缓动部件产生的不同方向、不同强度的振动,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从而明显改善除湿机、移动机等室内使用的小型整体机的噪声与振动表现。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被动隔振模块包括至少三个减振胶垫;所有的所述减振胶垫均匀设置在两部件之间。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承载柱采用软性材料制成。
10、本发明的中间承载柱作为减振系统的中间承载柱,采用软性材料(如橡胶等)制成,三个减振胶垫形成三角减振柱,支撑主动减振模块中的上下隔板的同时,减小减振系统的重量与体积,隔离压缩机产生的振动,更适用于除湿机、移动机等小型整体机。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减振模块包括上隔板、下隔板、水平致动器、竖直致动器、振动传感器;其中:
12、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平行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被动隔振模块进行限位式连接;
13、所述水平致动器设置在所述中间承载柱和所述被动隔振模块之间;
14、所述竖直致动器设置在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之间;
15、所述振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下隔板上靠近每个所述被动隔振模块的位置。
16、本发明的主动减振模块,采用主动减振对除湿机、移动机等小型整体机中的压缩机向底盘传递的不同方向、不同强度的振动进行防护,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减振模块还包括防护薄膜,所述防护薄膜套设在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外侧。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薄膜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被动隔振模块上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限位槽,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均卡设在所述限位槽内。
21、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器设备,包括底盘、动部件和所述减振系统,所述减振系统安装在所述底盘和所述动部件之间。
22、本发明的电器设备,可以为除湿机、移动机等小型整体机,配备有上述的减振系统,不仅可以通过被动隔振模块降低压缩机振动,还通过控制逻辑对空间内多方向、多强度的振动进行主动减振,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从而明显改善除湿机、移动机等室内使用的小型整体机的噪声与振动表现。
2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部件为压缩机。
24、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减振控制方法,用于对所述减振系统进行控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判断电器设备所处状态;
26、当判断结果为处于移动状态时,则控制减振系统中的主动减振模块停止运行;
27、当判断结果为处于静止状态时,执行振动信号检测,以获取振动值;
28、基于获取的振动值所处范围,执行不同的减振处理。
2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于获取的振动值所处范围,执行不同的减振处理,包括:
30、当振动值≥上限振动值b时,则执行振动异常警报,控制电器设备停机;
31、当上限振动值b≥振动值≥下限振动值a时,则进行振动分析,基于振动分析结果控制主动减振模块进行对应的强度和方向阻尼力的输出,以实现减振;
32、当振动值<下限振动值a时,则维持现有的减振参数不变。
33、本发明提供的减振控制方法,当电器设备处于开机静止状态时,实时检测压缩机向底盘传递的振动,开启主动减振;若振动异常,则停机保护,避免发生元器件损坏。
1.一种减振系统,安装于动部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系统包括主动减振模块、被动隔振模块和中间承载柱,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隔振模块包括至少三个减振胶垫;所有的所述减振胶垫均匀设置在两部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承载柱采用软性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减振模块包括上隔板、下隔板、水平致动器、竖直致动器、振动传感器;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减振模块还包括防护薄膜,所述防护薄膜套设在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薄膜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隔振模块上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限位槽,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均卡设在所述限位槽内。
9.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动部件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减振系统,所述减振系统安装在所述底盘和所述动部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部件为压缩机。
11.一种减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减振系统进行控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获取的振动值所处范围,执行不同的减振处理,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