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各种便携式通讯装置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智能穿戴设备也随之迅速普及,各种智能穿戴设备被使用在高温或寒冷的环境下,这就要求智能设备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且能够保持成像质量稳定。
2、对于智能穿戴设备的镜头,尤其是对于小型手带式便携视频通讯设备的镜头,不仅要求其体积小以适配小型设备的空间,还要求其兼顾应用环境中的抗冲击性,满足室外环境中较高的成像质量需求。但是相关技术中的镜头存在透镜之间的反射问题,容易出现较多杂光,或杂光较少的镜头不能保证像高要求,这样的镜头都不能满足对镜头较高的成像质量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以及置于镜筒内的透镜组和承靠件组,其中,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承靠件组包括设置于第五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五承靠件。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25<ct5/ct6<3.05;6.25<(d0m-d5s)/ct6<8.7,其中,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0m为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内径,d5s为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
2、相关技术中的镜头往往不能兼顾高像高和少杂光,而本技术通过使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并且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25<ct5/ct6<3.05。上述光学成像镜头结构具有较高像质,但在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光路通过时会产生较多反射,造成杂散光过多的问题,本技术中的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五透镜的像侧设置第五承靠件,并且满足6.25<(d0m-d5s)/ct6<8.7,使得杂光光路在通过第五承靠件时能够被遮挡,并且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有效控制第六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反射的问题。基于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兼顾高像高和少杂光,满足市场对镜头,尤其是对智能穿戴设备的镜头的较高的成像质量需求。
3、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以及置于镜筒内的透镜组和承靠件组,其中,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承靠件组包括设置于第一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承靠件,和设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以及镜筒的内壁接触的第二承靠件。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td/f<2.6;-2.1<r3/f<-1;-8.8<r3/ep12<-4.38;10≤d2s/t23<43.2,其中,td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r3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ep12为第一承靠件的像侧面至第二承靠件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d2s为第二承靠件物侧面的内径,t23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
4、本技术又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以及置于镜筒内的透镜组和承靠件组,其中,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45<(d0m-d0s)/td<0.6;0.95<l/td<1.15,其中,d0m为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0s为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外径,td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l为镜筒的物侧端面至像侧端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1<ct3/ct4<3.2;2.2<(ct3+ct5)/l<2.75,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l为镜筒的物侧端面至像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45<(d0m-d0s)/td<0.6;0.95<l/td<1.15,其中,d0m为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0s为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外径,td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l为镜筒的物侧端面至像侧端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7<(d0m-d5m)/ep50m<2.6,其中,d0m为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内径,d5m为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ep50m为第五承靠件至镜筒的像侧端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第四透镜的像侧并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承靠件,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4<ct5/sag52<-1.73;0.45<ep45/ct5<0.65,其中,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sag52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ep45为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至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大于其他相邻两透镜之间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承靠件,和设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以及镜筒的内壁接触的第二承靠件,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7<ct1/et1≤1.3;0.4<ep01/(ct1+t12)<1.25,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1为第一透镜在光学有效区域的边缘厚度,ep01为镜筒的物侧端面至第一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t1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以及所述镜筒的内壁接触的第二承靠件,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35<(d5s-d2m)/tr5r10≤0.7,其中,d5s为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m为第二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内径,tr5r10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并与镜筒的内壁接触的第二承靠件,和设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承靠件,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1<r6/f3<-0.65;-9.47<sag32/sag31<-2.85;1.45<ct3/ep23<2.75,其中,r6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sag32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sag31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p23为第二承靠件的像侧面至第三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小于其他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承靠件,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75<f3/f<1.05;0.35<d3s/d3s<0.75,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d3s为第三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为第三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外径。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第四透镜的像侧并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承靠件,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sag51/ct5<0.2;0.7<d4m/f5<1.3,其中,sag51为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4m为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内径,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承靠件,和设置于第四透镜的像侧并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承靠件,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1<t34/ct4<0.55;0.45<(d4s-d3s)/(t34+ct4+t45)<1.38,其中,t34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45为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d4s为第四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s为第三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外径。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第四透镜的像侧并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承靠件,第四承靠件和第五承靠件与镜筒内壁接触,且所述镜筒的内壁在第四承靠件与第五承靠件与镜筒内壁接触的位置之间具有垂轴台阶,光学成像镜头满足:6.54<d5s/t56<76.1;0.75<(d5m-d4m)/ep45<2.1,其中,d5s为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t56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d5m为第五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为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ep45为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至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4≤(d5m-d4m)/(d0m-d0m)<0.95,其中,d5m为第五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为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0m为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0m为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内径。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承靠件,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33<tan(fov/2)<1.56;-2.7<f1/f<-1.9;3.6<(d0s-d1s)/ct1<6.45,其中,fov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d0s为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1s为第一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承靠件,和设置于第四透镜的像侧并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承靠件,光学成像镜头满足:至少有2片透镜的折射率大于1.6,其中,第四透镜的折射率大于1.6;以及0.5<et4/(cp3+ep34+cp4)<0.7,其中,et4为第四透镜在光学有效区域的边缘厚度,cp3为第三承靠件的物侧面至像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ep34为第三承靠件的像侧面至第四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cp4为第三承靠件的物侧面至像侧面沿光轴的间隔距离。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以及置于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和承靠件组,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承靠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大于其他相邻两透镜之间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所述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承靠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以及所述镜筒的内壁接触的第二承靠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以及所述镜筒的内壁接触的第二承靠件,和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承靠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小于其他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所述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承靠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承靠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承靠件,和设置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承靠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承靠件,所述第四承靠件和所述第五承靠件与所述镜筒内壁接触,且所述镜筒的内壁在所述第四承靠件与所述第五承靠件与所述镜筒内壁接触的位置之间具有垂轴台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承靠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件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承靠件,和设置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承靠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