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集风导流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24  17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卧式集风导流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1、传统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扇叶多为外置式结构,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涉及生态破坏、‌气候影响、‌噪音污染。

2、‌生态破坏:‌风力发电机的建设和运营可能会导致土地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进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旋转叶片会扰乱鸟类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导致鸟类死亡。

3、‌气候影响:‌风力发电机的建设和运营可能会影响气候,‌如改变风向和风速等。‌风电作为利用大气中风能的能源,‌其发电过程会消耗掉一部分大气中的风能,‌从而可能对局部的小气候产生影响。

4、‌噪音污染:‌风力发电机的运转会产生噪音,‌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和污染。‌

5、另一方面,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调向方式及受风方式对发电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一些厂家采用了智能调向系统来优化调向方式,通过人工预设的控制系统预测风向变化并综合考虑风机转速、转矩和振动等参数,自动调整风力发电机组的转向角度和风轮叶片的角度,以最大幅度提高发电效率,但也存在风向调整滞后及风向频繁变化造成的运转故障及安全隐患,从而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6、鉴于上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在对环境及受风调向方面的问题的存在,导致目前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受风方向及转向角度调节不稳定及发电效率不高、发电量不稳定、安全性及寿命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制约了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推广应用,同时风力发电机组风机扇叶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也成为制约小型风力发电机组推广应用的一大桎梏。

7、作为本领域产品的研发单位,目前亟需在小型风力发电设备的整体结构上进行改善,以此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种种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集风导流风力发电机组,其对转向结构进行整体改善,以解决现有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在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受风方向及转向角度不稳定造成的发电效率不高、发电量不稳定、安全性及设备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2、本发明解决以上所公开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卧式集风导流风力发电机组,其包括支撑平台,在支撑平台的上部设置有径向集风旋转部,所述径向集风旋转部与集风导流架固定,所述径向集风旋转部用于实现支撑平台与集风导流架之间出现相对转动;所述集风导流架上设置有导流罩;

4、所述集风导流架上固定有风向调节板;

5、集风导流架的内部支撑有发电模块,所述发电模块的转子转轴与卧式风轮连接,所述卧式风轮带动转子转轴在集风导流架的内部旋转。

6、所述集风导流架包括顶部迎风板、底部迎风板、左侧导流板、右侧导流板;顶部迎风板、底部迎风板、左侧导流板、右侧导流板组成锥度结构的导流罩;所述顶部迎风板位于所述集风导流架顶部,进风边缘为上翻口形状;所述底部迎风板位于所述集风导流架底侧,为平面结构;所述左侧导流板位于所述集风导流架左侧立面;所述右侧导流板位于所述集风导流架右侧立面。

7、所述风向调节板位于所述集风导流架开口方向异侧,与顶部迎风板和底部迎风板通过螺栓或焊接连接方式进行固定。

8、所述卧式风轮位于顶部迎风板和底部迎风板之间,其包括卧式风轮旋转体和叶轮;所述卧式风轮旋转体为圆筒形结构且垂直于顶部迎风板和底部迎风板;所述叶轮均布安装在卧式风轮旋转体外圆周面上。

9、所述发电模块包括发电机组、连轴装置、上部导向机构、下部导向结构;所述发电机组位于所述卧式风轮旋转体下部,为盘式结构;所述联轴装置位于所述发电机组顶部,所述卧式风轮旋转体下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卧式风轮旋转体进行一体化连接;所述上部导向机构包括上法兰固定导向结构和导向套筒;所述下部导向结构包括上支撑法兰结构和下支撑法兰结构。

10、所述径向集风旋转部包括上槽结构、下槽结构、支撑托架、旋转球体;所述上槽结构位于所述底部迎风板下部,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进行固定;所述下槽结构位于所述支撑平台上部,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托架位于所述上槽结构和下槽结构中间位置;所述旋转球体与所述支撑托架通过凹槽固定。

11、配合径向集风旋转部还设置有止口固定结构,所述的止口固定结构均布于上槽结构和下槽结构中间位置,通过螺栓与下槽结构固定,所述的止口固定结构内部设置有固定槽轮,所述的固定槽轮与上槽结构进行圆周方向的径向固定。

12、所述支撑平台位于所述径向集风旋转部底部。

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卧式集风导流推动风力发电机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4、本发明通过对风力发电机组集风导流架及发电模块进行优化并增加了叶轮运转过程中的导流发电结构,既增大了风力发电机组的集风面积又减少了叶轮转动过程中集风方向对风速、风量频繁变化的不利影响,有效的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发电量;本发明将传统意义上的风力发电叶轮由外置式结构改为卧式结构,置于集风导流架内部,叶轮旋转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在不需要调整叶轮叶片的角度的情况下,实现风轮在不同风力资源条件下的高效率运转,从而最大化的提高风力发电机组有效发电时间和发电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式集风导流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平台,在支撑平台的上部设置有径向集风旋转部,所述径向集风旋转部与集风导流架固定,所述径向集风旋转部用于实现支撑平台与集风导流架之间出现相对转动;所述集风导流架上设置有导流罩;所述集风导流架上固定有风向调节板;风导流架的内部支撑有发电模块,所述发电模块的转子转轴与卧式风轮连接,所述卧式风轮带动转子转轴在集风导流架的内部旋转;所述径向集风旋转部包括上槽结构、下槽结构、支撑托架、旋转球体;所述上槽结构位于所述底部迎风板下部;所述下槽结构固定于支撑平台上部;所述支撑托架位于所述上槽结构和所述下槽结构中间位置;所述旋转球体与所述支撑托架通过凹槽固定;配合径向集风旋转部还设置有止口固定结构,所述的止口固定结构均布于上槽结构和下槽结构中间位置,所述的止口固定结构内部设置有固定槽轮,所述的固定槽轮与上槽结构进行圆周方向的径向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卧式集风导流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导流架包括顶部迎风板、底部迎风板、左侧导流板、右侧导流板;顶部迎风板、底部迎风板、左侧导流板、右侧导流板组成锥度结构的导流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卧式集风导流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调节板位于所述集风导流架开口方向异侧,所述风向调节板与顶部迎风板和底部迎风板连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卧式集风导流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风轮位于顶部迎风板和底部迎风板之间,其包括卧式风轮旋转体和叶轮;所述叶轮均布安装在卧式风轮旋转体外圆周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卧式集风导流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模块包括发电机组、连轴装置、上部导向机构、下部导向结构;所述发电机组位于所述卧式风轮旋转体下部,为盘式结构;所述联轴装置位于所述发电机组顶部,所述卧式风轮旋转体下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卧式风轮旋转体进行一体化连接;所述上部导向机构包括上法兰固定导向结构和导向套筒;所述下部导向结构包括上支撑法兰结构和下支撑法兰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集风导流风力发电机组,本发明通过对风力发电机组集风导流架及发电模块进行优化并增加了叶轮运转过程中的导流发电结构,既增大了风力发电机组的集风面积又减少了叶轮转动过程中集风方向对风速、风量频繁变化的不利影响,有效的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发电量;本发明将传统意义上的风力发电叶轮由外置式结构改为卧式结构,置于集风导流架内部,叶轮旋转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在不需要调整叶轮叶片的角度的情况下,实现风轮在不同风力资源条件下的高效率运转,从而最大化的提高风力发电机组有效发电时间和发电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管印贵,王磊磊,焦其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格瑞德人工环境产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61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