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残渣回榨,具体为一种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
背景技术:
1、油茶籽是油茶树结出的果实,油茶籽为双子叶无胚乳种子,背圆腹扁,含较多色素,呈棕黑色,极其坚硬,主要由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油茶籽油对人体心脑血管、消化、生殖、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长期食用,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疾病有明显改善。
2、公开号:cn116834357a公开了一种油茶籽循环榨油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机构,所述壳体内开设有储料腔,所述储料腔下端与连接腔相连通,所述连接腔开设于壳体内,所述循环机构与连接腔相连通,所述连接腔中部固定连接过滤板,所述连接腔内设有两组榨油辊筒,所述榨油辊筒外侧设有u型杆,所述榨油辊筒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活动连接于u型杆内,左侧所述u型杆一端固定连接于伸缩缸输出端,所述伸缩缸固定连接于壳体外侧,右侧所述u型杆与一端与连接腔固定连接,所述榨油辊筒下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活动连接于连接腔内,该装置实现对榨油辊筒表面的油渍进行彻底的清除,减少榨油辊筒对榨取出来的油的污染,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仅采用单次压榨挤压的方法较难将油茶籽内的油全部榨除,该装置缺少回榨装置对油茶籽残渣进行再次榨油,且市面上的回榨装置没有对油茶籽残渣进行预处理导致其出油率较低,人工实操步骤较多,不利与用户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中仅采用单次压榨挤压的方法较难将油茶籽内的油全部榨除,该装置缺少回榨装置对油茶籽残渣进行再次榨油,且市面上的回榨装置没有对油茶籽残渣进行预处理导致其出油率较低,人工实操步骤较多,不利与用户生产使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具备可榨油后对残渣进行回榨、提升残渣回榨的出油率、大幅度减少人工实操步骤便于使用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包括:设备主体、进料口、控制中心、施压装置、抵压板、榨油仓、通槽、滤板、出油口、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杆、挡板、清理板、进料板、底板、第一出料口、储油筒、处理筒、固定架、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杆、滑杆、驱动电机、转动轴、第二出料口、第一传输板、第二传输板、电热杆、搅拌叶、余渣仓、收容口、滑槽。
3、上述各结构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如下:一种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控制中心、榨油仓、储油筒、处理筒及余渣仓,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榨油仓,设备主体的左端顶侧表面开设有进料口,榨油仓的底部设置有储油筒,储油筒固定连接在设备主体的内部底侧,设备主体的前端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外接电源,控制中心内部固定连接有蜂鸣器,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处理筒,处理筒设置在榨油仓的底端右侧,处理筒与控制中心电性连接,处理筒的底部设置有余渣仓,处理筒及施压装置均为plc电气系统控制,通过人为触摸控制中心上的操作指令进而控制处理工作。
4、优选的,所述榨油仓的前端及后端内壁底侧均开设有通槽,榨油仓的内部底侧固定连接有滤板,榨油仓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板,进料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榨油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油口,出油口的底部设置在储油筒的顶部,榨油仓的顶部设置有施压装置,施压装置固定连接在设备主体内部顶侧内壁,施压装置的底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抵压板,施压装置与控制中心电性连接,将油茶籽通过进料口放置在第二传输板上,控制中心开启第二传输板,第二传输板将油茶籽运输至进料板上,油菜籽在倾斜向下的进料板上受地心引力影响下落至榨油仓内,随即利用控制中心开启施压装置,施压装置开启将抵压板向着榨油仓的方向下压,抵压板给予油茶籽压力进行榨油,此时榨出的油通过滤板过滤至出油口处,再通过出油口将榨出的油滴落至储油筒内,而榨后的残渣留存在滤板的顶部,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5、优选的,所述榨油仓的右侧横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固定连接在设备主体的内部右端侧壁,第一液压缸的左侧输出端差动连接有第一液压杆,第一液压杆远离第一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理板,清理板设置在榨油仓的内部左侧侧壁且清理板的底部与滤板的顶部紧密贴合,第一液压杆通过通槽套接在榨油仓的前端及后端侧壁内部,第一液压杆靠近榨油仓右侧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榨油仓的右侧表面未封闭,清理板与榨油仓的内部左侧侧壁相贴合时挡板与榨油仓的右侧未封闭处相贴合,榨油仓的右端底侧表面倾斜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的底部设置有处理筒,利用控制中心开启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将第一液压杆收回,第一液压杆通过通槽收回移动带动清理板及挡板移动,清理板移动将滤板顶部的残渣进行推移,挡板移动不再对榨油仓进行贴合,此时榨油仓不再是封闭空间,残渣在清理板的推动下通过第二出料口下落至处理筒内,使得装置可以在无需人手实操的情况下将榨油的残渣移出,便于用户使用。
6、优选的,所述处理筒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顶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延伸至处理筒的内部,处理筒的内部设置有电热杆,电热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转动轴的顶部,电热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若干个搅拌叶呈环绕交错状,处理筒的底部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远离处理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输板,第一传输板由右下倾斜至右上延伸,第一传输板的顶部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输板,第二传输板滑动连接在底板的顶部,第二传输板与进料板之间互通,第一传输板及第二传输板由输送机、托辊、张紧装置及保护栏组成,利用控制中心开启驱动电机及电热杆,驱动电机开启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电热杆转动,电热杆转动带动搅拌叶转动对油茶残渣进行搅拌,同时电热杆持续对处理筒内部的油茶残渣升温加热,由此来模仿人手对油茶残渣进行加火翻炒,处理后的残渣通过第二出料口下落至第一传输板上,随即控制中心开启第一传输板将残渣运输至第二传输板上,再由第二传输板将处理后的残渣运输至第一进料板上进行回榨,使得装置可以在油茶籽榨油后自动对残渣进行回榨,提升残渣回榨的出油率的同时减少人工实操步骤,装置使用更加便利,便于用户使用。
7、优选的,所述处理筒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驱动电机设置在固定架的内部中心处,固定架的前板后侧左右两端表面均设置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前端输出端差动连接有第二液压杆,第二液压杆固定连接在固定架的前板后侧表面,固定架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在残渣回榨后,利用控制中心开启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开启将第二液压杆收回,第二液压杆收回移动通过滑杆及滑槽带动固定架及处理筒移动,固定架及处理筒移动不再对收容口进行遮挡,此时回榨后的余渣可通过收容口掉落至余渣仓内进行收集,便于用户后续清理,以此完成油茶籽榨油后对残渣回榨及余渣清理的过程,提升残渣回榨的出油率的同时减少人工实操步骤,装置使用更加便利,便于用户使用。
8、优选的,所述余渣仓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杆相适配的滑槽,固定架通过滑杆及滑槽滑动连接在余渣仓的顶部,余渣仓的顶部表面开设有收容口,收容口设置在固定架的底部中心处,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9、一种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的使用方法,上述所提出的一种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所述s100,将油茶籽原料通过进料口及进料板倾倒在榨油仓内,利用控制中心开启施压装置进行榨油,榨油后的残渣通过第一出料口掉落至处理筒内;
10、s200,处理筒对残渣进行加热搅拌模拟人工加火翻炒动作以提升残渣回榨出油率,处理筒内部固定连接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可设置为温度传感器,检测装置对处理筒内部温度数据进行采集;
11、s300,控制中心内部构建有数据中心,检测装置将采集数据上传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内部构建预测模型来预测加热翻炒的残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焦糊;
12、s400,装置将处理后的残渣通过第一传输板、第二传输板运输至榨油仓内进行回榨。
13、优选的,所述在s300中,数据中心内部利用处理筒内部初始温度数据构建时序预测工程模型,检测装置将处理筒内部温度数据实时采集并上传数据中心,t1时间内处理筒内部温度s1、t2时间内处理筒内部温度s2、t3时间内处理筒内部温度s3,检测装置将上述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后由预测模型对处理筒内部未来一段时间内温度变化进行预测,数据中心内部事先设定油茶籽残渣焦糊温度阈值,当预测温度数据大于等于阈值,控制中心发射电信号至蜂鸣器提醒用户及时关闭电热杆避免残渣焦糊,当预测温度数据小于阈值装置继续正常运转,使得装置在模拟人手对残渣进行加火翻炒以提高回榨出油率的同时预测残渣处理温度避免残渣焦糊,便于用户使用。
14、有益效果:
15、1、该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通过利用控制中心开启驱动电机及电热杆,驱动电机开启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电热杆转动,电热杆转动带动搅拌叶转动对油茶残渣进行搅拌,同时电热杆持续对处理筒内部的油茶残渣升温加热,由此来模仿人手对油茶残渣进行加火翻炒,处理后的残渣通过第二出料口下落至第一传输板上,随即控制中心开启第一传输板将残渣运输至第二传输板上,再由第二传输板将处理后的残渣运输至第一进料板上进行回榨,使得装置可以在油茶籽榨油后自动对残渣进行回榨,提升残渣回榨的出油率的同时减少人工实操步骤,装置使用更加便利,便于用户使用
16、2、该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通过利用控制中心开启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开启将第二液压杆收回,第二液压杆收回移动通过滑杆及滑槽带动固定架及处理筒移动,固定架及处理筒移动不再对收容口进行遮挡,此时回榨后的余渣可通过收容口掉落至余渣仓内进行收集,便于用户后续清理,以此完成油茶籽榨油后对残渣回榨及余渣清理的过程,提升残渣回榨的出油率的同时减少人工实操步骤,装置使用更加便利,便于用户使用。
17、3、该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通过在s300中,数据中心内部利用处理筒内部初始温度数据构建时序预测工程模型,检测装置将处理筒内部温度数据实时采集并上传数据中心,t1时间内处理筒内部温度s1、t2时间内处理筒内部温度s2、t3时间内处理筒内部温度s3,检测装置将上述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后由预测模型对处理筒内部未来一段时间内温度变化进行预测,数据中心内部事先设定油茶籽残渣焦糊温度阈值,当预测温度数据大于等于阈值,控制中心发射电信号至蜂鸣器提醒用户及时关闭电热杆避免残渣焦糊,当预测温度数据小于阈值装置继续正常运转,使得装置在模拟人手对残渣进行加火翻炒以提高回榨出油率的同时预测残渣处理温度避免残渣焦糊,便于用户使用。
1.一种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控制中心(11)、榨油仓(2)、储油筒(3)、处理筒(4)及余渣仓(5),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榨油仓(2),设备主体(1)的左端顶侧表面开设有进料口(10),榨油仓(2)的底部设置有储油筒(3),储油筒(3)固定连接在设备主体(1)的内部底侧,设备主体(1)的前端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中心(11),控制中心(11)外接电源,控制中心(11)内部固定连接有蜂鸣器,设备主体(1)内部设置有处理筒(4),处理筒(4)设置在榨油仓(2)的底端右侧,处理筒(4)与控制中心(11)电性连接,处理筒(4)的底部设置有余渣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油仓(2)的前端及后端内壁底侧均开设有通槽(20),榨油仓(2)的内部底侧固定连接有滤板(21),榨油仓(2)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板(26),进料板(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60),榨油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油口(22),出油口(22)的底部设置在储油筒(3)的顶部,榨油仓(2)的顶部设置有施压装置(12),施压装置(12)固定连接在设备主体(1)内部顶侧内壁,施压装置(12)的底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抵压板(120),施压装置(12)与控制中心(11)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油仓(2)的右侧横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液压缸(23),第一液压缸(23)固定连接在设备主体(1)的内部右端侧壁,第一液压缸(23)的左侧输出端差动连接有第一液压杆(230),第一液压杆(230)远离第一液压缸(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理板(25),清理板(25)设置在榨油仓(2)的内部左侧侧壁且清理板(25)的底部与滤板(21)的顶部紧密贴合,第一液压杆(230)通过通槽(20)套接在榨油仓(2)的前端及后端侧壁内部,第一液压杆(230)靠近榨油仓(2)右侧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24),榨油仓(2)的右侧表面未封闭,清理板(25)与榨油仓(2)的内部左侧侧壁相贴合时挡板(24)与榨油仓(2)的右侧未封闭处相贴合,榨油仓(2)的右端底侧表面倾斜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料口(27),第一出料口(27)的底部设置有处理筒(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筒(4)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驱动电机(41),驱动电机(41)的顶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10),转动轴(410)延伸至处理筒(4)的内部,处理筒(4)的内部设置有电热杆(45),电热杆(4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转动轴(410)的顶部,电热杆(4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450),若干个搅拌叶(450)呈环绕交错状,处理筒(4)的底部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料口(42),第二出料口(42)远离处理筒(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输板(43),第一传输板(43)由右下倾斜至右上延伸,第一传输板(43)的顶部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输板(44),第二传输板(44)滑动连接在底板(260)的顶部,第二传输板(44)与进料板(26)之间互通,第一传输板(43)及第二传输板(44)由输送机、托辊、张紧装置及保护栏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筒(4)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40),驱动电机(41)设置在固定架(40)的内部中心处,固定架(40)的前板后侧左右两端表面均设置有第二液压缸(400),第二液压缸(400)的前端输出端差动连接有第二液压杆(401),第二液压杆(401)固定连接在固定架(40)的前板后侧表面,固定架(40)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4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渣仓(5)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杆(402)相适配的滑槽(51),固定架(40)通过滑杆(402)及滑槽(51)滑动连接在余渣仓(5)的顶部,余渣仓(5)的顶部表面开设有收容口(50),收容口(50)设置在固定架(40)的底部中心处。
7.一种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6所提出的一种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100,将油茶籽原料通过进料口(10)及进料板(26)倾倒在榨油仓(2)内,利用控制中心(11)开启施压装置(12)进行榨油,榨油后的残渣通过第一出料口(27)掉落至处理筒(4)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油茶残渣高效回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s300中,数据中心内部利用处理筒(4)内部初始温度数据构建时序预测工程模型,检测装置将处理筒(4)内部温度数据实时采集并上传数据中心,t1时间内处理筒(4)内部温度s1、t2时间内处理筒(4)内部温度s2、t3时间内处理筒(4)内部温度s3,检测装置将上述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后由预测模型对处理筒(4)内部未来一段时间内温度变化进行预测,数据中心内部事先设定油茶籽残渣焦糊温度阈值,当预测温度数据大于等于阈值,控制中心(11)发射电信号至蜂鸣器提醒用户及时关闭电热杆(45)避免残渣焦糊,当预测温度数据小于阈值装置继续正常运转,使得装置在模拟人手对残渣进行加火翻炒以提高回榨出油率的同时预测残渣处理温度避免残渣焦糊,便于用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