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散热,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追求小型化和高集成度,其性能越来越强大的同时,产生的热量也进一步增大,使得散热问题越来成为制约电子产品获得更高性能的瓶颈。而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难以满足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难以满足需要的问题,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2、其技术方案如下:
3、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4、座体,其设有环形凹槽、及与所述环形凹槽连通的出流口;
5、盖体,其设置于所述座体设有所述环形凹槽的一侧,并设有进流口;
6、压电振子,其安装于所述座体设有所述环形凹槽的一侧,以使所述压电振子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围设形成阀腔,所述压电振子与所述盖体围设形成与所述进流口连通的盖腔,所述压电振子与所述座体配合形成呈环形的主动阀,所述主动阀用于连通所述阀腔和所述盖腔。
7、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侧的所述阀座设置为第一凸部,所述压电振子设置呈环形,所述压电振子的外端固定于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压电振子的内端与所述第一凸部配合形成所述主动阀。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电振子的内端朝向所述第一凸部振动至振幅时的振动高度设置为第一高度,当所述盖腔和所述阀腔处于压力平衡状态时,所述主动阀的流通截面的高度设置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高度。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电振子朝向所述盖体振动至振幅时的振动高度设置为第三高度,当所述盖腔和所述阀腔处于压力平衡状态时,所述盖腔的高度设置为第四高度,所述第四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高度。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外侧设有第二凸部,所述压电振子设置呈环形,所述压电振子的内端固定于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侧的所述阀座上,所述压电振子的外端与所述第二凸部配合形成所述主动阀。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凹槽的轴线及所述压电振子的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流口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各个所述出流口绕所述环形凹槽的轴线间隔设置,并均与所述环形凹槽连通。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流口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各个所述进流口绕所述环形凹槽的轴线间隔设置,并均与所述盖腔连通。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流口的数量、所述环形凹槽的数量及所述压电振子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各个所述压电振子均安装于所述座体设有所述环形凹槽的一侧,以使所述盖体与各个所述压电振子围设形成所述盖腔,各个所述压电振子与各个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对应围设形成各个所述阀腔,各个所述阀腔均与至少一个所述出流口连通,各个所述压电振子均与所述座体对应配合形成各个所述主动阀,各个所述主动阀与各个所述阀腔对应连通,并均与所述盖腔连通。
16、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散热装置。
17、上述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使用时,压电振子在特定频率的交流驱动信号下高速振动,压电振子的自由端对应上下摆动,盖腔和阀腔的容积随之变化,导致压力的变化,同时主动阀也在不停的开关,在两者共同作用下,驱动冷却流体从盖腔向阀腔单向流动,最终从出流口喷射到发热体上,实现对发热体进行散热。另外,通过将主动阀设置呈环形,压电振子在四周的共振频率相同,使得压电振子工作时浪费在无用的振动模态上的能量减小,压电振子的振动能量更多的用于驱动气流沿预设路径流动,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侧的所述阀座设置为第一凸部,所述压电振子设置呈环形,所述压电振子的外端固定于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压电振子的内端与所述第一凸部配合形成所述主动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振子的内端朝向所述第一凸部振动至振幅时的振动高度设置为第一高度,当所述盖腔和所述阀腔处于压力平衡状态时,所述主动阀的流通截面的高度设置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振子朝向所述盖体振动至振幅时的振动高度设置为第三高度,当所述盖腔和所述阀腔处于压力平衡状态时,所述盖腔的高度设置为第四高度,所述第四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外侧设有第二凸部,所述压电振子设置呈环形,所述压电振子的内端固定于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侧的所述阀座上,所述压电振子的外端与所述第二凸部配合形成所述主动阀。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轴线及所述压电振子的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口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各个所述出流口绕所述环形凹槽的轴线间隔设置,并均与所述环形凹槽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口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各个所述进流口绕所述环形凹槽的轴线间隔设置,并均与所述盖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口的数量、所述环形凹槽的数量及所述压电振子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各个所述压电振子均安装于所述座体设有所述环形凹槽的一侧,以使所述盖体与各个所述压电振子围设形成所述盖腔,各个所述压电振子与各个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对应围设形成各个所述阀腔,各个所述阀腔均与至少一个所述出流口连通,各个所述压电振子均与所述座体对应配合形成各个所述主动阀,各个所述主动阀与各个所述阀腔对应连通,并均与所述盖腔连通。
10.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