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模具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夹线模具及电源适配器外壳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电源适配器是小型便捷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变压器、电感、电容、控制ic、pcb板等元器件组成,它的工作原理由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广泛配套于安防摄像头、机顶盒、路由器、灯条、按摩仪等设备中。
2、电源适配器的外壳通常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得,在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注塑成型工艺中,需要使用到注塑模具。一般的注塑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上模和下模的合模和开模操作,上模和下模的连接处会使成型的电源适配器外壳的侧壁存在夹线,且脱模操作会对电源适配器外壳的侧壁造成划伤,不仅如此,成型的电源适配器外壳在其注胶口处留有印痕,不仅影响了电源适配器外壳的美观度,还降低了产品质量,此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有利于提高电源适配器外壳的美观度,且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夹线模具及电源适配器外壳制造方法。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夹线模具及电源适配器外壳制造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无夹线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设置有上模仁,所述下模板设置有下模仁,所述下模仁朝向所述上模仁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下模仁设置有镶块,所述镶块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上下活动穿设于所述下模仁,所述上模仁朝向所述下模仁的表面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当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合模时,所述第一凹槽的槽面、所述镶块的侧壁以及所述第二凹槽的槽面围设形成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成型模腔;
4、所述下模板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镶块竖直上下移动;
5、所述下模仁设置有下冷却水道,所述下冷却水道围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周侧;
6、所述上模板设置有用于向成型模腔注入熔融状态塑料的注胶管,所述注胶管通过所述镶块向成型模腔内进行注胶操作。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板对上模仁进行支撑,下模板对下模仁进行支撑,当上模板和下模板合模时,第一凹槽的槽面、镶块的侧壁以及第二凹槽的槽面围设形成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成型模腔,注胶管向成型模腔内注胶进行注塑成型操作,注胶管通过镶块向成型模腔内进行注胶,使得水口位于成型后电源适配器外壳的内部进行隐藏,同时,第一凹槽的槽面、镶块的侧壁以及第二凹槽的槽面围设形成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成型模腔,各部分的连接处位于电源适配器外壳侧面和端面的连接处,成型后的电源适配器外壳侧壁不会存在夹线,下冷却水道对成型后的电源适配器外壳进行冷却,电源适配器外壳冷缩后与模具脱离,脱模过程难以对电源适配器外壳的侧壁造成划伤,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源适配器外壳的美观度,且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8、优选的,所述镶块设置有进胶通道,当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合模时,所述注胶管的管口伸入所述进胶通道的一端,所述进胶通道的另一端与成型模腔相连通。
9、现有模具的注胶管直接穿过上模仁后与第二凹槽相连通实现成型模腔的进胶操作,但此过程使得水口位于电源适配器外壳的外表面,对美观度造成影响,本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胶管与镶块上的进胶通道相连通后再与成型模腔相连通,使得水口位于电源适配器外壳的内表面进行隐藏,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源适配器外壳的美观度。
10、优选的,所述镶块设置有台阶位,所述台阶位位于所述进胶通道与成型模腔相连通的端部位置,当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合模时,所述台阶位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抵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模板和下模板合模时,台阶位的顶面与第二凹槽的槽底抵接,以成型出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接线孔,同时台阶位的设置便于注胶管通过镶块上的进胶通道注入成型模腔中。
12、优选的,所述注胶管的管口呈牛角状设置,所述进胶通道与所述注胶管相连通的位置对应呈倾斜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设置有利于提高注胶管进行注胶操作时的流畅性。
14、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活动板和支撑板,所述活动板活动连接于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下模仁之间的位置,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板,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于所述下模仁,所述镶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对镶块进行支撑并将镶块连接在活动板上,当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成型操作完成后,上模板和下模板分模,活动板通过支撑板带动镶块竖直向下移动,以使镶块从第一凹槽的底部退出,以便于后续下冷却水道对电源适配器外壳的冷缩操作。
16、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模仁,当所述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合模以形成成型模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板竖直向下移动以使镶块从第一凹槽的底部退出,以便于下冷却水道对电源适配器外壳进行冷缩操作,此时复位弹簧被压缩,复位弹簧的回复力能够将镶块推回原位,以便于下一个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注塑成型操作。
18、优选的,所述活动板上设置有顶出杆,所述顶出杆活动穿设于所述下模仁和所述镶块,当所述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顶出杆的顶端与所述镶块的上表面平齐。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顶出杆的顶端与镶块的上表面平齐以进行冷却成型操作,当复位弹簧被拉伸时,顶出杆从镶块的上方顶出,以将成型的电源适配器外壳从第一凹槽中顶出完成脱模操作。
20、优选的,所述上模仁设置有上冷却水道,所述上冷却水道环绕于所述第二凹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冷却水道对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成型过程进行冷却降温,有利于提高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成型效率。
22、优选的,所述下模仁设置有定位块,所述上模仁对应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块插入的定位槽。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模板和下模板合模时,定位块插入定位槽中,有利于提高上模板和下模板合模时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源适配器外壳成型的品质。
24、一种电源适配器外壳制造方法,采用上述的无夹线模具,包括以下步骤:
25、s1:上模板和下模板合模,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第一凹槽的槽面、镶块的侧壁以及第二凹槽的槽面围设形成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成型模腔,注胶管向成型模腔内注入熔融的塑胶,并通过上冷却水道和下冷却水道对熔融的塑胶进行冷却;
26、s2:电源适配器外壳成型后,上模板和下模板分模;
27、s3:活动板竖直向下移动,以通过支撑板带动镶块竖直向下移动,镶块从第一凹槽的下方退出,同时,下冷却水道继续对成型的电源适配器外壳进行冷却;
28、s4:活动板竖直向上移动,以通过顶出杆将成型的电源适配器外壳从第一凹槽内顶出,完成脱模。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制造电源适配器外壳时,上模板和下模板合模,以使第一凹槽的槽面、镶块的侧壁以及第二凹槽的槽面围设形成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成型模腔,然后注胶管向成型模腔内注入熔融的塑胶,上冷却水道和下冷却水道对成型模腔内熔融的塑胶进行冷却,以完成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成型操作,当成型操作完成后,上模板和下模板分模,活动板竖直向下移动以通过支撑板带动镶块竖直向下移动,镶块从第一凹槽的下方退出,同时,下冷却水道继续对成型的电源适配器外壳进行冷却,成型的电源适配器外壳冷缩以与模具分离,随后活动板竖直向上移动以通过顶出杆和镶块配合将成型的电源适配器外壳从第一凹槽内顶出,完成脱模操作,在脱模过程中,难以对电源适配器外壳的侧壁造成划伤,有利于提高电源适配器外壳的美观度,且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3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1、1.通过设置驱动机构、下冷却水道和注胶管,当上模板和下模板合模时,第一凹槽的槽面、镶块的侧壁以及第二凹槽的槽面围设形成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成型模腔,注胶管向成型模腔内注胶进行注塑成型操作,注胶管通过镶块向成型模腔内进行注胶,使得水口位于成型后电源适配器外壳的内部进行隐藏,同时,第一凹槽的槽面、镶块的侧壁以及第二凹槽的槽面围设形成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成型模腔,各部分的连接处位于电源适配器外壳侧面和端面的连接处,成型后的电源适配器外壳侧壁不会存在夹线,下冷却水道对成型后的电源适配器外壳进行冷却,电源适配器外壳冷缩后与模具分离,脱模过程难以对电源适配器外壳的侧壁造成划伤,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源适配器外壳的美观度,且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32、2.通过在镶块上设置进胶通道,注胶管与镶块上的进胶通道相连通后再与成型模腔相连通,使得水口位于电源适配器外壳的内表面进行隐藏,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源适配器外壳的美观度。
33、3.通过在镶块上设置台阶位,当上模板和下模板合模时,台阶位的顶面与第二凹槽的槽底抵接,以成型出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接线孔,同时台阶位的设置便于注胶管通过镶块上的进胶通道注入成型模腔中。
1.一种无夹线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板(1)和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1)设置有上模仁(3),所述下模板(2)设置有下模仁(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4)朝向所述上模仁(3)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下模仁(4)设置有镶块(6),所述镶块(6)位于所述第一凹槽(5)内且上下活动穿设于所述下模仁(4),所述上模仁(3)朝向所述下模仁(4)的表面对应所述第一凹槽(5)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7),当所述上模板(1)和所述下模板(2)合模时,所述第一凹槽(5)的槽面、所述镶块(6)的侧壁以及所述第二凹槽(7)的槽面围设形成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成型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夹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块(6)设置有进胶通道(11),当所述上模板(1)和所述下模板(2)合模时,所述注胶管(10)的管口伸入所述进胶通道(11)的一端,所述进胶通道(11)的另一端与成型模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夹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块(6)设置有台阶位(12),所述台阶位(12)位于所述进胶通道(11)与成型模腔相连通的端部位置,当所述上模板(1)和所述下模板(2)合模时,所述台阶位(12)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凹槽(7)的槽底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夹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管(10)的管口呈牛角状设置,所述进胶通道(11)与所述注胶管(10)相连通的位置对应呈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夹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8)包括活动板(81)和支撑板(82),所述活动板(81)活动连接于所述下模板(2)和所述下模仁(4)之间的位置,所述支撑板(82)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板(81),所述支撑板(82)活动连接于所述下模仁(4),所述镶块(6)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8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夹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8)还包括复位弹簧(83),所述复位弹簧(8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板(81),所述活动板(8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模仁(4),当所述复位弹簧(83)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上模板(1)和所述下模板(2)合模以形成成型模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夹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81)上设置有顶出杆(13),所述顶出杆(13)活动穿设于所述下模仁(4)和所述镶块(6),当所述复位弹簧(83)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顶出杆(13)的顶端与所述镶块(6)的上表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夹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3)设置有上冷却水道(14),所述上冷却水道(14)环绕于所述第二凹槽(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夹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4)设置有定位块(15),所述上模仁(3)对应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块(15)插入的定位槽(16)。
10.一种电源适配器外壳制造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夹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