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温PVC塑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7-20  21


本技术涉及pvc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低温pvc塑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聚氯乙烯(pvc)塑料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热塑性塑料,因其良好的加工性能、低廉的成本、优异的绝缘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和阻燃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电线电缆、医疗器械、汽车内饰及日常消费品等多个领域。其可塑性强,通过不同的添加剂和加工工艺,能够生产出具有特定性能的产品,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2、尽管pvc塑料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但其耐低温性能却相对较差,成为限制其在寒冷环境下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在低温条件下,pvc塑料容易出现脆化现象,表现为抗冲击强度显著下降,韧性丧失,甚至发生开裂,这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耐低温性能的不足,使得pvc塑料在低温气候、冷链物流、户外冬季作业等低温环境下的应用受到严重限制。

3、为了改善pvc塑料的耐低温性能,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技术路径是增加增塑剂的用量。增塑剂作为一种能够增加塑料柔韧性和可塑性的添加剂,通过降低pvc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材料的低温韧性。然而,这一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vc塑料的耐低温性能,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4、具体而言,过量添加增塑剂会导致增塑剂在pvc基体中的溶解度达到饱和状态,进而发生迁移或析出。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pvc塑料的外观和手感,更重要的是,析出的增塑剂可能迁移到与pvc制品接触的环境中,如食品包装中的增塑剂迁移至食品中,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此外,增塑剂的析出还会加速pvc塑料的老化过程,降低其使用寿命,增加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耐低温pvc塑料及其制备方法,以缓解pvc塑料的耐低温性能差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耐低温pvc塑料,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

3、pvc树脂100份、填充剂30~40份、低温增韧剂10~15份、稳定剂3~6份、增塑剂10~20份、润滑剂1~3份;

4、所述低温增韧剂由共聚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制得,所述共聚单体包括质量比为50~60:15~25:10~20的丁苯胶乳、具有烯基的有机硅单体、丙烯烷基酯类单体;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中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8;所述丁苯胶乳中苯乙烯含量为15~30%。

5、本技术填充剂为常规pvc填料,示例性的,填充剂选自碳酸钙、硫酸钡、炭黑、滑石粉、钛白粉、pmma中的至少一种。

6、本技术稳定剂为常规pvc热稳定剂,如金属皂类稳定剂、有机锡稳定剂、锑稳定剂、稀土稳定剂、水滑石稳定剂等。

7、示例性的,金属皂类稳定剂为硬脂酸锌、硬脂酸镉、硬脂酸钙中的至少一种。

8、示例性的,有机锡稳定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马来酸二丁基锡的至少一种。

9、示例性的,锑稳定剂为硫醇锑类、羧酸酯锑类中的至少一种。

10、本技术增塑剂为常规pvc增塑剂,如酯类增塑剂、脂肪族增塑剂、环氧酯类增塑剂、磷酸酯类增塑剂。

11、示例性的,酯类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己二酸二辛酯(doa)、癸二酸二辛酯中的至少一种。

12、示例性的,脂肪族增塑剂环氧脂肪酸甲酯(efame)、环氧脂肪酸丁酯(ebe)、甘油三酯醋酸酯为中的至少一种。

13、示例性的,环氧酯类增塑剂为环氧大豆油、环氧脂肪酸辛酯中的至少一种。

14、示例性的,磷酸酯类增塑剂为三苯基磷酸酯(tpp)、三甲基磷酸酯(tdp)和三异丙基磷酸酯(tipp)中的至少一种。

15、本技术润滑剂为常规pvc润滑剂,包括但不限于单甘酯、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蒙旦蜡、聚酯蜡、石蜡。

16、此外,本技术pvc塑料的原料还可加入其他功能性助剂,包括但不限于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抗氧化剂、抗冲击剂、抗菌剂、防霉剂。

17、优选的,所述具有烯基的有机硅单体选自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丙烯酰氧基三甲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18、优选的,所述丙烯烷基酯类单体选自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基酯、丙烯酸丁基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庚基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19、优选的,所述丁苯胶乳中苯乙烯含量不高于30%,其中,苯乙烯含量指苯乙烯占丁二烯与苯乙烯(共聚单体原料)总量的百分比。

20、优选的,所述丁苯胶乳的固含量为45~60%。

21、优选的,所述低温增韧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22、将去离子水、乳化剂、丙烯酸烷基酯、羟基丙烯酸酯、中和剂和丁苯胶乳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得水相料备用;

23、将具有烯基的有机硅单体、分子量调节剂混合均匀,得油相料备用;

24、在真空度低于-0.09mpa的条件下,加入水相料、5~10wt%的油相料,升温至45~55℃,加入20~30wt%的氧化还原引发剂,继续升温,控制反应温度为60~65℃,反应10~30min后,滴加剩余的油相料和氧化还原引发剂;滴加完毕后在65~70℃保温1~2h,保温结束通过氨水调节ph至5~6,进行脱气处理;再降温至45℃以下,通过氨水调节ph至6.5~7.5,过滤出料,经凝聚、洗涤和干燥即得。

25、优选的,所述氧化还原引发剂包括摩尔比为1:1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6、示例性的,所述氧化剂选自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硫酸钠、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27、示例性的,所述还原剂选自硫酸亚铁、抗坏血酸、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28、优选的,所述氧化还原引发剂的用量为共聚单体总质量的1~5%。

29、优选的,所述乳化剂选自阴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或两性离子乳化剂。

30、示例性的,所述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31、示例性的,所述中和剂为氨水。

32、示例性的,所述分子量调节剂选自叔十二烷基硫醇、3-巯基丙酸异辛酯、3-巯基丁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33、本技术的低温增韧剂用以改善pvc树脂在低温环境下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减少低温脆裂现象。具体而言,共聚单体中丙烯酸烷基酯的引入,能够降低共聚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其橡胶性能,改善pvc树脂的韧性和低温抗冲击性能。丁苯胶乳由丁二烯与苯乙烯共聚得到,其参与反应可增强共聚产物的橡胶性能,提高其分子链柔顺性,降低玻璃化温度,提高韧性和低温性能;同时可改善共聚产物与pvc树脂的相容性。此外,具有烯基的有机硅单体参与反应,可使产物具有降低pvc分子间作用力的功效,改善其韧性和耐低温性能,且有机硅链段的引入,有助于提高聚合物的耐候性。可见,丙烯酸烷基酯与有机硅单体两者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实现对pvc树脂的协同增韧。

34、需要说明的是,丁苯胶乳中苯乙烯含量的提高将使低温增韧剂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增韧效果下降。

35、优选的,所述填充剂表面接枝有二苯甲酮类化合物。

36、优选的,所述填充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有机锡催化剂、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将球磨、筛选后的碳酸钙加入混合液中,搅拌反应,再加入羟基二甲苯酮化合物,继续搅拌反应,依次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即得。

37、优选的,所述二异氰酸酯化合物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38、优选的,所述羟基二甲苯酮化合物选自2,4-二羟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中的至少一种。

39、示例性的,所述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或丙酮。

40、示例性的,所述有机锡催化剂选自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或二月桂酸二辛基锡。

41、优选的,所述碳酸钙、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羟基二甲苯酮化合物、有机锡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5~8:3~6:0.1~0.3。

42、优选的,所述碳酸钙的粒径为常规选择,示例性的,碳酸钙d50粒径为5~30微米。

43、pvc耐候性较差,紫外线能量足以使pvc中的c-h键和c-cl键发生断裂,导致pvc老化,表现为裂纹、脆化、白化等现象,机械性能下降。并且本技术上述低温增韧剂中引入有丁二烯链段,该链段在起到增韧增容的同时,因含有不饱和双键致使其在紫外辐照下容易降解,不利于提高pvc塑料的耐候性。为此,本技术通过对填充剂进行改性,引入二甲苯酮类化合物,能够有效改善pvc塑料的抗紫外降解性能。

44、具体的,碳酸钙经高能球磨,其表面暴露出更多的活性羟基,能够与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从而在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交联下,实现与含羟基二苯甲酮的化学键合,将具有紫外吸收作用的二苯甲酮化合物牢固附着于碳酸钙表面,相较于直接加入大量紫外线吸收剂,该方法不易出现迁移析出现象,耐久性较为突出。

45、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还包括羟基丙烯酸酯,所述具有烯基的有机硅单体与羟基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15~25:5~10。

46、本技术的羟基丙烯酸酯为含有羟基的丙烯酸酯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中的至少一种。

47、羟基丙烯酸酯的应用,其目的在于实现填充剂与低温增韧剂的适度连接,起到更好的增强增韧效果,并减少高掺量下填充剂的析出。

4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耐低温pvc塑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49、按照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原料配比,称取pvc树脂、填充剂、低温增韧剂、稳定剂、增塑剂和润滑剂混合,加入共混机中,在110~140℃温度下搅拌均匀;

50、将搅拌均匀的原料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在140~160℃下熔融挤出造粒,制得耐低温pvc塑料。

51、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2、本技术采用由丁苯胶乳、具有烯基的有机硅单体、丙烯烷基酯类单体共聚得到的低温增韧剂,能够降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分子间作用力,从而改善pvc塑料的耐低温性能。进一步的,通过在填充剂表面引入二苯甲酮化合物,弥补pvc树脂和低温增韧剂对紫外光不耐受的问题,提高其耐候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耐低温pvc塑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烯基的有机硅单体选自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丙烯酰氧基三甲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烷基酯类单体选自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基酯、丙烯酸丁基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庚基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增韧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剂表面接枝有二苯甲酮类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vc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有机锡催化剂、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将球磨、筛选后的碳酸钙加入混合液中,搅拌反应,再加入羟基二甲苯酮化合物,继续搅拌反应,依次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化合物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羟基二甲苯酮化合物选自2,4-二羟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vc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钙、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羟基二甲苯酮化合物、有机锡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5~8:3~6:0.1~0.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vc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单体还包括羟基丙烯酸酯,所述具有烯基的有机硅单体与羟基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15~25:5~10。

10.一种耐低温pvc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耐低温PVC塑料及其制备方法,该PVC塑料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PVC树脂100份、填充剂30~40份、低温增韧剂10~15份、稳定剂3~6份、增塑剂10~20份、润滑剂1~3份;所述低温增韧剂由共聚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制得,所述共聚单体包括质量比为50~60:15~25:10~20的丁苯胶乳、具有烯基的有机硅单体、丙烯烷基酯类单体;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中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8;所述丁苯胶乳中苯乙烯含量为15~30%。本申请的PVC塑料具有优异的耐低温性能,在低温环境下不易脆裂,耐久性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邵峰,裴磊,包爱军,许占廷,熊凯,雷雄飞,金文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金立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60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