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1、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在该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在压缩机的喷出侧设置有油分离器。在压缩机的喷出管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另外,在将油分离器与压缩机的吸入管连接起来的连接管上,设置有毛细管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布置在连接管上的毛细管的下游。在专利文献1的制冷装置中,当用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减去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而得到的值超过规定的基准值时,判断为连接管中主要有气态制冷剂流动。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0211-1537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在专利文献1的制冷装置中,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连接管的毛细管后的流体的温度)分别因不同原因而变化。因此,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之差也由于除“在连接管中流动的流体的状态”以外的原因而变动。所以,仅靠将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之差与单一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可能无法准确地判断是否处于连接管中主要有气态制冷剂流动的状态。
3、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具有油分离器的制冷装置中,提高对与油分离器和压缩机的吸入管连接的回油管中气态制冷剂流动情况的检测精度。
4、-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5、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是一种制冷装置10,所述制冷装置10包括制冷剂回路15,所述制冷剂回路15具有压缩机单元20且进行制冷循环,所述压缩机单元20具有压缩机30、油分离器40、回油管45、回油阀46以及喷出温度传感器50,所述压缩机30具有将制冷剂压缩并喷出的压缩机构32,所述油分离器40从所述压缩机30喷出的气态制冷剂中分离出冷冻机油,所述回油管45将所述油分离器40连接到所述压缩机30的吸入管35上,所述回油阀46设置在所述回油管45上,所述喷出温度传感器50检测所述压缩机构32喷出的气态制冷剂的温度,所述制冷装置10包括控制器60,所述控制器60进行检测动作,在所述检测动作中,缩小所述回油阀46的开度,根据将该回油阀46的开度缩小后的所述喷出温度传感器50的检测值相对于将该回油阀46的开度缩小前的所述喷出温度传感器50的检测值的变化,检测所述回油管45中气态制冷剂的流动情况。
6、在第一方面中,控制器60进行检测动作。在检测动作中,控制器60缩小回油阀46的开度,根据回油阀46的开度变化前后的喷出温度传感器50的检测值的相对变化,检测回油管45中气态制冷剂的流动情况。控制器60的检测动作中喷出温度传感器50的检测值变化的主要原因实质上仅为“回油阀46的开度变化”。因此,根据该方面,通过使控制器60进行检测动作,能够准确地检测回油管45中气态制冷剂的流动情况。需要说明的是,缩小回油阀46的开度包括:使回油阀46的开度减小到大于零的开度;使回油阀46的开度为零(完全关闭)。
7、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制冷装置10的基础上,由所述控制器60进行的所述检测动作包括在第一条件成立时判断为在所述回油管45中有气态制冷剂流动的动作,所述第一条件是以下条件:将所述回油阀46的开度缩小后的所述喷出温度传感器50的检测值比将所述回油阀46的开度缩小前的所述喷出温度传感器50的检测值低规定值以上。
8、在第二方面中,控制器60的检测动作包括在第一条件成立时判断为在回油管45中有气态制冷剂流动的动作。
9、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制冷装置10的基础上,在所述检测动作中,当所述第一条件成立时,所述控制器60使所述回油阀46的开度保持为缩小后的开度或进一步缩小所述回油阀46的开度。
10、在第三方面中,如果控制器60使回油阀46的开度保持为缩小后的开度或进一步缩小回油阀46的开度,则能够将在回油管45中流动的气态制冷剂的流量抑制得较低。因此,与控制器60将回油阀的开度缩小之前相比,向压缩机单元20的外部喷出的制冷剂的量增加。
11、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制冷装置10的基础上,由所述控制器60进行的所述检测动作包括在第二条件不成立时判断为在所述回油管45中有气态制冷剂流动的动作,所述第二条件是以下条件:将所述回油阀46的开度缩小后的所述喷出温度传感器50的检测值比将所述回油阀46的开度缩小前的所述喷出温度传感器50的检测值高规定值以上。
12、在第四方面中,控制器60的检测动作包括在第二条件不成立时判断为在回油管45中有气态制冷剂流动的动作。
13、本公开的第五方面在上述第四方面的制冷装置10的基础上,在所述检测动作中,当所述第二条件成立时,所述控制器60使所述回油阀46的开度恢复到缩小前的开度或使所述回油阀46的开度比缩小前的开度大。
14、在第五方面中,如果控制器60使回油阀46的开度恢复到缩小前的开度或使回油阀46的开度比缩小前的开度大,则在回油管45中流动的冷冻机油的流量等于或大于控制器60将回油阀46的开度缩小前的流量。
15、本公开的第六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到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制冷装置10的基础上,所述压缩机30具有驱动所述压缩机构32的电动机33和收容所述压缩机构32及所述电动机33的壳体31,所述喷出温度传感器50对从所述压缩机构32向所述壳体31的内部空间喷出之后且通过所述电动机33之前的气态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测量。
16、在第六方面中,喷出温度传感器50对从压缩机构32向壳体31的内部空间喷出之后且通过电动机33之前的气态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测量。因此,喷出温度传感器50的检测值与压缩机构32实际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之差较小。
17、本公开的第七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到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制冷装置10的基础上,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5中设置有多个所述压缩机单元20a、20b,所述控制器60对多个所述压缩机单元20a、20b中的各个所述压缩机单元20a、20b进行所述检测动作。
18、在第七方面中,控制器60对多个压缩机单元20a、20b中的各个压缩机单元20a、20b单独进行检测动作。
19、本公开的第八方面在上述第七方面的制冷装置10的基础上,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5中的多个所述压缩机单元包括第一压缩机单元20a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0b,当所述控制器60在所述检测动作中判断为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20a和所述第二压缩机单元20b中仅所述第二压缩机单元20b的所述回油管45中有气态制冷剂流动时,所述控制器60进行用于从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20a向所述第二压缩机单元20b移送冷冻机油的移送动作。
20、在第八方面中,在第二压缩机单元20b的回油管45b中有气态制冷剂流动的情况下,可推测出贮存在第二压缩机单元20b的压缩机30b中的冷冻机油的量已变得较少。另一方面,当控制器60进行移送动作时,冷冻机油从第一压缩机单元20a向第二压缩机单元20b移动,贮存在第二压缩机单元20b的压缩机30b中的冷冻机油的量增加。
21、本公开的第九方面在上述第八方面的制冷装置10的基础上,所述控制器60进行使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20a的压缩机30a的转速上升且使所述第二压缩机单元20b的压缩机30b的转速下降的动作,作为所述移送动作。
22、在第九方面中,控制器60进行移送动作。在移送动作中,当控制器60使第一压缩机单元20a的压缩机30a的转速上升时,与制冷剂一起从该压缩机30a喷出的冷冻机油的流量增加。另外,在移送动作中,当控制器60使第二压缩机单元20b的压缩机30b的转速下降时,与制冷剂一起从该压缩机30b喷出的冷冻机油的流量减少。因此,当控制器60进行移送动作时,贮存在第一压缩机单元20a的压缩机30a中的冷冻机油的量减少,贮存在第二压缩机单元20b的压缩机30b中的冷冻机油的量增加。
23、本公开的第十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到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制冷装置10的基础上,当所述压缩机30的转速为规定值以上时,在所述控制器60在所述检测动作中判断为在所述回油管45中有气态制冷剂流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60进行使滞留在所述压缩机单元20的外部的冷冻机油返回该压缩机单元20的回收动作。
24、在第十方面中,控制器60进行回收动作。在压缩机30的转速为规定值以上且回油管45中有气态制冷剂流动的情况下,贮存在压缩机30中的冷冻机油的量已变得较少的可能性较高。于是,在该情况下,为了增加贮存在压缩机30中的冷冻机油的量,控制器60进行使滞留在压缩机单元20的外部的冷冻机油返回压缩机单元20的回收动作。
25、本公开的第十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到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制冷装置10的基础上,在规定的回收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60进行使滞留在所述压缩机单元20的外部的冷冻机油返回该压缩机单元20的回收动作,而当所述压缩机30的转速为规定值以下时,在所述控制器60在所述检测动作中未判断为在所述回油管45中有气态制冷剂流动的情况下,即使所述回收条件成立,所述控制器60也不进行所述回收动作。
26、在第十一方面中,当规定的回收条件成立时,控制器60进行回收动作。此处,当压缩机30的转速较低时,与制冷剂一起从压缩机30流出的冷冻机油的量较少。因此,当压缩机30的转速为规定值以下时,在检测动作中未判断为在回油管45中有气态制冷剂流动的情况下,压缩机30中贮存有足够量的冷冻机油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增加贮存在压缩机30中的冷冻机油的量。于是,在该情况下,即使回收条件成立,控制器60也不进行回收动作。
1.一种制冷装置(10),所述制冷装置(10)包括制冷剂回路(15),所述制冷剂回路(15)具有压缩机单元(20)且进行制冷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