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结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11  24


本发明涉及具备纱线选择部以及接纱部的打结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1、以往,具备纱线选择部以及接纱部的打结装置的技术是公知的。通过使用打结装置,能够将使用中的纱线切换为颜色等不同的其他纱线。

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打结装置,其将切断了作业结束后的第一纱线的终端部和接下来的作业的第二纱线的始端部打结。在上述打结装置中,在相对于扭转线圈形成线圈的过程中不使用导纱器,通过织针的旋转和针舌的作用形成线圈,因此在形成线圈时的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54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状况而完成的,其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打织布结的打结装置。

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以下说明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

5、即,本发明的打结装置具备纱线选择部及接纱部,其中,所述纱线选择部具有引导杆,该引导杆将从纱线源供给的新纱线向所述接纱部引导,所述接纱部具有:引导部,能够将旧纱线向与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织针,钩挂并扭转所述旧纱线而形成扭转线圈,钩挂由所述引导部引导的所述旧纱线的其他部分并使该其他部分向一侧穿过所述扭转线圈而形成线圈,使由所述引导杆引导的所述新纱线穿过所述线圈;钩部,能够以在所述织针形成所述线圈时供所述旧纱线卷绕并且解除卷绕的方式动作;以及张力施加部,使所述旧纱线的张力增加,以使穿过有所述新纱线的所述线圈向另一侧穿过所述扭转线圈。

6、通过这样构成,能够稳定地打织布结。

7、另外,能够任意地设定所述钩部对所述旧纱线解除卷绕以及所述张力施加部对所述旧纱线增加张力的相对时机。

8、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抑制断线、打结不良的发生。

9、另外,所述钩部构成为能够任意地变更解除与所述旧纱线的卷绕的时机。

10、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实现与纱线相应的最优的打结。

11、另外,所述钩部具有一对钩状部件,该一对钩状部件能够配置所述旧纱线,所述织针构成为能够在所述一对钩状部件之间进退且能够绕轴线旋转。

12、通过这样构成,能够稳定地进行扭转线圈的形成和接下来的线圈的形成。

13、另外,所述引导部将所述旧纱线的比所述钩部靠下游侧的部分经由所述钩部引导至与所述织针相对的位置。

14、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更稳定地进行接着扭转线圈而形成线圈的工序。

15、另外,所述打结装置具备:保持部,在所述新纱线穿过所述线圈之后,能够在比所述线圈靠上游侧保持所述旧纱线;以及切断部,在由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旧纱线的状态下,切断所述新纱线以及所述旧纱线的不需要部分,所述张力施加部在由所述切断部进行切断后使所述旧纱线的张力增加。

16、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高效地进行旧纱线与新纱线的打结。

17、另外,所述张力施加部包括所述引导部。

18、通过这样构成,引导部同时起到多个作用,由此能够成为简单的结构。

19、另外,所述织针是多层地形成所述扭转线圈的织针。

20、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使纱线的结头更难以脱落。

21、[发明效果]

22、作为本发明的效果,能够稳定地打织布结。



技术特征:

1.一种打结装置,具备纱线选择部及接纱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结装置,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结装置,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结装置,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结装置,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打结装置,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打结装置,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打结装置,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结装置。接纱部(20)具有:导纱部(23),能够将旧纱线(2b)向与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织针(21),钩挂并扭转旧纱线(2b)而形成扭转线圈(4),钩挂由导纱部(23)引导的旧纱线(2b)的其他部分并使该其他部分向一侧穿过扭转线圈(4)而形成线圈(5),使由导纱杆(14)引导的新纱线(2a)穿过线圈(5);钩(22),能够以在织针(21)形成线圈(5)时供旧纱线(2b)卷绕并且解除卷绕的方式动作;张紧器(27)以及导纱杆(14),使旧纱线(2b)的张力增加,以使穿过有新纱线(2a)的线圈(5)向另一侧穿过扭转线圈(4)。

技术研发人员:小松原大雅,山口元,高田政裕,中岛基晴,田端芳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57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