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专利2025-07-10  33


本技术涉及地图导航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路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导航技术的应用越发普遍。由于导航技术中所应用到的地图数据,是通过路网数据生成的,该路网数据可以包括与道路通行相关的信息,因此,准确的导航服务需要依赖于准确的路网数据来实现。

2、现有技术中,通常是直接基于车行轨迹确定路网数据中的缺路信息,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用户可能逆行,这时候是存在真实道路的,但在路网数据中可能出现缺路信息,可能导致缺路信息定位不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路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网数据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3、获取目标车辆在当前时间段的多个第一定位位置,并获取第一路网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路网数据包括多个第一道路单元;所述第一道路单元的道路属性符合预设车辆属性;

4、将各个所述第一定位位置分别与第一路网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第一车行轨迹;其中,所述第一车行轨迹包括与各个第一定位位置对应的第一目标道路单元;所述第一目标道路单元的允许通行方向符合目标车辆的车行方向;

5、若基于所述第一定位位置和所述第一车行轨迹确定所述第一路网数据疑似存在缺路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中与所述缺路信息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

6、将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与第二路网数据进行匹配,得到第二车行轨迹;其中,所述第二路网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路网数据和多个第二道路单元;所述第二道路单元的道路属性不符合所述预设车辆属性;

7、基于所述第一车行轨迹和所述第二车行轨迹,确定所述第一路网数据是否确实存在缺路信息。

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9、若满足以下任一种情况,则确定所述第一路网数据疑似存在缺路信息:

10、所述第一车行轨迹中存在缺失路段;

11、连续至少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定位位置与各自对应的第一目标道路单元之间的投影距离均大于各个所述投影距离对应的预设阈值。

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中与所述缺路信息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包括如下任一种:

13、将所述缺失路段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位置作为至少一个所述目标定位位置;

14、将与各自对应的第一目标道路单元之间的投影距离均大于各个所述投影距离对应的预设阈值的至少第一预设数量的连续的第一定位位置作为所述目标定位位置。

1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车行轨迹和所述第二车行轨迹,确定所述第一路网数据是否确实存在缺路信息,包括:

16、从所述第二路网数据中确定出与各所述目标定位位置相匹配的第三车行轨迹;其中,所述第三车行轨迹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目标道路单元;

17、若所述第三车行轨迹符合预设条件,则所述路网数据不存在缺路信息;若所述第三车行轨迹不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则所述路网数据存在缺路信息则所述路网数据不存在缺路信息。

1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一车行轨迹中存在缺失路段,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三车行轨迹覆盖所述缺失路段;

19、若所述连续至少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定位位置与各自对应的第一目标道路单元之间的投影距离均大于各个所述投影距离对应的预设阈值,所述预设条件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与各自对应的第二目标道路单元之间的投影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

2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车辆在当前时间段的多个第一定位位置,包括:

21、获取目标车辆在当前时间段的多个初始定位位置;

22、确定所述初始定位位置中的第二定位位置,并去除所述初始定位位置中的第二定位位置,得到所述第一定位位置;

23、其中,确定所述初始定位位置中的第二定位位置,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24、基于对象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初始定位位置中的非行驶过程中的定位位置;

25、确定所述初始定位位置中与指定类型道路相关联的定位位置。

2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各个所述第一定位位置分别与第一路网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第一车行轨迹,包括:

27、基于当前时间段的多个第一定位位置确定所述车行方向;

28、获取所述目标车辆在各个第一定位位置分别对应的行驶速度,并获取各个第一定位位置分别对应的行驶时刻;

29、基于各个第一定位位置、各个对应的行驶时刻、各个对应的行驶速度以及车行方向,通过训练好的匹配模型从所述第一路网数据中确定出与所述第一车行轨迹。

3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任意两个第一定位位置之间对应的第一目标道路单元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车辆在所述两个第一定位位置之间的理论行驶距离;

31、其中,所述理论行驶距离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32、基于所述目标车辆在所述两个第一定位位置分别对应的行驶速度,确定平均行驶速度;

33、基于所述两个第一定位位置分别对应的行驶时刻确定所述目标车辆依次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定位位置的行驶耗时;

34、基于预设的调整系数、所述平均行驶速度和所述行驶耗时确定所述理论行驶距离。

3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36、若确定所述第一路网数据确实存在缺路信息,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相关联的目标区域;

37、基于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对所述第一路网数据进行更新。

38、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网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39、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车辆在当前时间段的多个第一定位位置,并获取第一路网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路网数据包括多个第一道路单元;所述第一道路单元的道路属性符合预设车辆属性;

40、第一匹配模块,用于将各个所述第一定位位置分别与第一路网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第一车行轨迹;其中,所述第一车行轨迹包括与各个第一定位位置对应的第一目标道路单元;所述第一目标道路单元的允许通行方向符合目标车辆的车行方向;

41、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基于所述第一定位位置和所述第一车行轨迹确定所述第一路网数据疑似存在缺路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中与所述缺路信息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

42、第二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与第二路网数据进行匹配,得到第二车行轨迹;其中,所述第二路网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路网数据和多个第二道路单元;所述第二道路单元的道路属性不符合所述预设车辆属性;

43、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车行轨迹和所述第二车行轨迹,确定所述第一路网数据是否确实存在缺路信息。

4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用于:

45、若满足以下任一种情况,则确定所述第一路网数据疑似存在缺路信息:

46、所述第一车行轨迹中存在缺失路段;

47、连续至少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定位位置与各自对应的第一目标道路单元之间的投影距离均大于各个所述投影距离对应的预设阈值。

4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在确定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中与所述缺路信息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时,具体用于如下任一种:

49、将所述缺失路段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位置作为至少一个所述目标定位位置;

50、将与各自对应的第一目标道路单元之间的投影距离均大于各个所述投影距离对应的预设阈值的至少第一预设数量的连续的第一定位位置作为所述目标定位位置。

5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在基于所述第一车行轨迹和所述第二车行轨迹,确定所述第一路网数据是否确实存在缺路信息时,具体用于:

52、从所述第二路网数据中确定出与各所述目标定位位置相匹配的第三车行轨迹;其中,所述第三车行轨迹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目标道路单元;

53、若所述第三车行轨迹符合预设条件,则所述路网数据不存在缺路信息;若所述第三车行轨迹不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则所述路网数据存在缺路信息则所述路网数据不存在缺路信息。

5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一车行轨迹中存在缺失路段,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三车行轨迹覆盖所述缺失路段;

55、若所述连续至少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定位位置与各自对应的第一目标道路单元之间的投影距离均大于各个所述投影距离对应的预设阈值,所述预设条件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与各自对应的第二目标道路单元之间的投影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

5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在获取目标车辆在当前时间段的多个第一定位位置时,具体用于:

57、获取目标车辆在当前时间段的多个初始定位位置;

58、确定所述初始定位位置中的第二定位位置,并去除所述初始定位位置中的第二定位位置,得到所述第一定位位置;

59、其中,获取模块在确定所述初始定位位置中的第二定位位置时,用于如下至少一种:

60、基于对象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初始定位位置中的非行驶过程中的定位位置;

61、确定所述初始定位位置中与指定类型道路相关联的定位位置。

6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匹配模块在将各个所述第一定位位置分别与第一路网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第一车行轨迹将各个所述第一定位位置分别与第一路网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第一车行轨迹时,具体用于:

63、基于当前时间段的多个第一定位位置确定所述车行方向;

64、获取所述目标车辆在各个第一定位位置分别对应的行驶速度,并获取各个第一定位位置分别对应的行驶时刻;

65、基于各个第一定位位置、各个对应的行驶时刻、各个对应的行驶速度以及车行方向,通过训练好的匹配模型从所述第一路网数据中确定出与所述第一车行轨迹。

6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任意两个第一定位位置之间对应的第一目标道路单元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车辆在所述两个第一定位位置之间的理论行驶距离;

67、其中,所述理论行驶距离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68、基于所述目标车辆在所述两个第一定位位置分别对应的行驶速度,确定平均行驶速度;

69、基于所述两个第一定位位置分别对应的行驶时刻确定所述目标车辆依次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定位位置的行驶耗时;

70、基于预设的调整系数、所述平均行驶速度和所述行驶耗时确定所述理论行驶距离。

7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更新模块,用于:

72、若确定所述第一路网数据确实存在缺路信息,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相关联的目标区域;

73、基于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对所述第一路网数据进行更新。

74、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技术任一可选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

75、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任一可选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

76、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任一可选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

7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78、通过先将目标车辆的多个第一定位位置与第一路网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第一车行轨迹,第一路网数据中的第一道路单元是符合预设车辆属性的,并且第一车行轨迹中的第一目标道路单元的允许通行方向符合目标车辆的车行方向的;当第一车行轨迹疑似存在缺路信息时,再将与缺路信息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与第二路网数据进行匹配,第二路网数据中的第二道路单元并不限制允许通行方向,且属性也不符合预设车辆属性,即放宽了匹配条件,确定疑似缺路信息的可解释性,从而更加准确的判断第一路网数据中是否真正存在缺路信息。


技术特征:

1.一种路网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中与所述缺路信息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包括如下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车行轨迹和所述第二车行轨迹,确定所述第一路网数据是否确实存在缺路信息,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车行轨迹中存在缺失路段,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三车行轨迹覆盖所述缺失路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车辆在当前时间段的多个第一定位位置,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各个所述第一定位位置分别与第一路网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第一车行轨迹,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任意两个第一定位位置之间对应的第一目标道路单元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车辆在所述两个第一定位位置之间的理论行驶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一种路网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在当前时间段的多个第一定位位置;将各个第一定位位置分别与第一路网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第一车行轨迹;其中,第一车行轨迹的第一目标道路单元的允许通行方向符合目标车辆的车行方向;若基于第一定位位置和第一车行轨迹确定第一路网数据疑似存在缺路信息,确定第一定位位置中与缺路信息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将至少一个目标定位位置与第二路网数据进行匹配,得到第二车行轨迹;基于第一车行轨迹和第二车行轨迹,确定第一路网数据是否确实存在缺路信息。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第一路网数据中是否真正存在缺路信息。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袁理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57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