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7-09  39


:本发明属于热力学及热动/热泵。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热动装置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为人们获得和提供动力,制冷/热泵装置利用机械能转换为热能从而实现制冷/制热;在热动装置和制冷/热泵装置中,都存在着循环工质与热源之间传输热量的传热过程。

2、为实现热能在正向循环中的高效利用,需要减少工质自高温热源获取高温驱动热负荷过程和向低温热源(热汇)释放低温热负荷过程中过剩的传热温差;为实现机械能在逆向循环中的高效利用,需要减小工质自低温热源获取低温热负荷过程和向高温热源(热汇)释放高温热负荷过程中过剩的传热温差。为此,需要实现传热过程中工质温度变化特性与热源/热汇温度变化特性的匹配。同时,对于许多高效热力循环来说,例如斯特林循环、爱立信循环、奥托循环、狄塞尔循环等,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偏差很大,这主要是由于关键的热力过程无法得到准确的实现。

3、为了解决热能利用过程中温差利用不合理、先进热力循环难以精准实现的问题,需要研发能够实现任意热力过程的方法。本发明凝练出影响热力过程走向的四类关键要素,给出了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实现传热要素与做功要素在协调状态下的相互求解;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任意热力过程,从而实现传热过程中工质温度变化特性与热源/热汇温度变化特性的匹配,同时为先进热力循环系统的构建与实现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具体
技术实现要素:
分项阐述如下:

2、1.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内容包含如下步骤:

3、(1)划定热力过程走向的关键要素,分别为初始要素、传热要素、做功要素和物性要素;

4、(2)建立要素协调方法的基本方程组:

5、对于以a和b为独立状态参数的宏观过程,有

6、过程方程f(a,b)=0,[a,b]=[a1,b1]→[an,bn]

7、能量方程

8、物性方程组p[a,b,p,v,t,...]=0

9、对于以a和b为独立状态参数的微元过程,有

10、过程方程f(ai,bi)=f(ai+1,bi+1)=0

11、能量方程δqi=dui+pidvi

12、物性方程组p[ai,bi,pi,vi,ti,…]=p[ai+1,bi+1,pi+1,vi+1,ti+1,…]=0

13、对于以t和v作为独立状态参数的微元过程,有

14、过程方程g(ti,vi)=g(ti+1,vi+1)=0 (1-1)

15、能量方程

16、物性方程组p[vi,ti,pi,cvi,αvi,κti,...]=p[vi+1,ti+1,pi+1,vci+1,ɑvi+1,κti+1,…]=0 (1-3)

17、(3)以t和v为独立状态参数,在初始要素、传热要素和物性要素均为已知或易得时求解做功要素,具体步骤如下:

18、①采用按照时间间隔分割的方法,将宏观目标热力过程充分分割为(n-1)个微元过程,并将第i个微元过程用时记为dτi;或者采用按照热力设备转轴转角分割的方法,将宏观目标热力过程充分分割为(n-1)个微元过程,并将第i个微元过程占用转轴转角记为根据计算精度的要求,为各个微元过程选取适当的dτi或此时有

19、τi=τ1(当i=1)或τi=τi-1+dτi-1(当i>1)

20、(当i=1)或(当i>1)

21、

22、其中τi和分别为第i个微元过程起点所对应的时刻和转角。

23、②对于第i个微元过程,传热要素已知,由或等方式求得δqi;

24、③对于第i个微元过程,依据ti和vi,由物性方程组(1-3)提供pi和各项热系数;由能量方程(1-2)和过程方程(1-1)解得dti和dvi,确定第i个微元过程的终点,这也是第i+1个微元过程的起点;

25、④初始要素已知,即τ1,t1,v1等参数均已知。从i=1开始,依次通过基本方程组递推求解。直至当ti+1与tn、vi+1与vn之间的误差均小于给定值,则可认为n-1=i,计算完成;同时可得到过程持续的总时间δτ=τi+dτi或总转角

26、⑤计算完成后,得到v相对于τ或的变化规律v(τ)或利用凸轮、气动、液压等手段或其他的体积调控手段实现该体积变化规律,便可以实现目标热力过程。

27、2.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内容包含如下步骤:

28、(1)划定热力过程走向的关键要素,分别为初始要素、传热要素、做功要素和物性要素;

29、(2)建立要素协调方法的基本方程组:

30、对于以a和b为独立状态参数的宏观过程,有

31、过程方程f(a,b)=0,[a,b]=[a1,b1]→[an,bn]

32、能量方程

33、物性方程组p[a,b,p,v,t,...]=0

34、对于以a和b为独立状态参数的微元过程,有

35、过程方程f(ai,bi)=f(ai+1,bi+1)=0

36、能量方程δqi=dui+pidvi

37、物性方程组p[ai,bi,pi,vi,ti,..]=p[ai+1,bi+1,pi+1,vi+1,ti+1,...]=0

38、对于以t和v作为独立状态参数的微元过程,有

39、过程方程g(ti,vi)=g(ti+1,vi+1)=0 (1-1)

40、能量方程

41、物性方程组p[vi,ti,pi,vci,ɑvi,κti,...]=p[vi+1,ti+1,pi+1,cvi+1,αvi+1,κti+1,…]=0 (1-3)

42、(3)以t和v为独立状态参数,在初始要素、做功要素和物性要素均为已知或易得时求解传热要素,具体步骤如下:

43、①采用按照时间间隔分割的方法,将宏观目标热力过程充分分割为(n-1)个微元过程,并将第i个微元过程用时记为dτi;或者采用按照热力设备转轴转角分割的方法,将宏观目标热力过程充分分割为(n-1)个微元过程,并将第i个微元过程占用转轴转角记为根据计算精度的要求,为各个微元过程选取适当的dτi或此时有

44、τi=τ1(当i=1)或τi=τi-1+dτi-1(当i>1)

45、(当i=1)或(当i>1)

46、

47、其中τi和分别为第i个微元过程起点所对应的时刻和转角。

48、②对于第i个微元过程,做功要素已知,由或等方式求得dvi;

49、③对于第i个微元过程,将dvi代入过程方程(1-1),可求得dti,从而确定第i个微元过程的终点,这也是第i+1个微元过程的起点;

50、④对于第i个微元过程,将dvi和dti代入能量方程(1-2),同时由物性方程组(1-3)提供pi和各项热系数,可求得δqi;

51、⑤初始要素已知,即τ1,t1,v1等参数均已知。从i=1开始,依次通过基本方程组递推求解。直至当ti+1与tn、vi+1与vn之间的误差均小于给定值,则可认为n-1=i,计算完成;同时可得到过程持续的总时间δτ=τi+dτi或总转角

52、⑥计算完成后,结合累计放热量qsum和微元放热量δqi之间的微积分关系得到qsum相对于τ或的变化规律qsum(τ)或结合传热速率qrate和微元放热量之间的微积分关系或得到qrate相对于τ或的变化关系qrate(τ)或通过调节喷油参数、喷液参数、电加热功率、燃烧参数等方式或其他传热调控手段实现上述传热规律,便可以实现目标热力过程。

53、3.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对于实现定熵过程,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中,令过程方程中的过程函数g=s(t,v)-s(t1,v1),引入取代

54、4.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对于实现定容过程,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中,令过程方程中的过程函数g=v-v1,引入δqi=mcvidti取代

55、5.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对于实现定压过程,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中,令过程方程中的过程函数g=p(t,v)-p(t1,v1),引入δqi=mcpidti取代

56、6.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对于实现定温过程,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中,令过程方程中的过程函数g=t-t1,引入取代

57、7.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对于实现多变热力过程,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中,令过程方程中的过程函数

58、g=p(t,v)·vn-p(t1,v1)v1n。

59、8.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对于实现不可逆热力过程,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中,进行如下调整:

60、(1)对于输出功的过程,引入取代

61、(2)对于耗功的过程,引入取代

62、9.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是在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中,对于耦合性较强且具体耦合关系尚不明确的两要素求解问题,按照如下方法迭代求解:

63、(1)假设要素a具有较为简单的变化规律a0;

64、(2)采用要素协调方法,以目标过程f和规律a0为已知条件,求解要素b的调控规律b1;

65、(3)采用仿真或实验方法,得到b1调控规律下的实际过程f1;

66、(4)采用要素协调方法,以f1和b1为已知条件,反推要素a的实际规律a1;

67、(5)采用要素协调方法,以a1和f为已知条件,求解b2;

68、(6)采用仿真或实验方法,得到b2调控规律下的实际过程f2……

69、依次进行迭代,直至实际过程fn充分接近目标过程f;最终得到要素b的调控规律bn,以及与之耦合的要素a的变化规律an。

70、符号说明:

71、英文字母

72、a,b                  状态参数名

73、a,b                  要素名

74、c                    速率(m/s)

75、cp                   定压比热容(j/(kg·k))

76、cv                   定容比热容(j/(kg·k)))

77、d                    缸径(m)

78、f                    函数名

79、f                    过程名

80、g                    函数名

81、i                    序号

82、l                    位移(m)

83、m                    质量(kg)

84、n                    转速(r/min)

85、n                    多变指数;

86、                     终点状态

87、p                    物性方程组

88、p                    压力(pa)

89、q                    热量(j)

90、r                    向径(m)

91、s                    熵(j/k)

92、s                    比熵(j/(kg·k))

93、t                    热力学温度(k)

94、u                    内能(j)

95、v                    体积(m3)

96、w                    功(j)

97、希腊字母

98、a                    对流传热系数(w/(m2·k))

99、αv                   体膨胀系数(k-1)

100、ηr                   相对效率

101、κt                   定温压缩系数(pa-1)

102、τ                    时间(s)

103、                    转角(°)

104、ω                   角速度(°/s)

105、下标

106、1,2,...i,...,n       序号(1为起点,i为任意点,n为终点)


技术特征:

1.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内容包含如下步骤:

2.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内容包含如下步骤:

3.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对于实现定熵过程,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中,令过程方程中的过程函数g=s(t,v)-s(t1,v1),引入取代

4.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对于实现定容过程,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中,令过程方程中的过程函数g=v-v1,引入δqi=mcvidti取代

5.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对于实现定压过程,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中,令过程方程中的过程函数g=p(t,v)-p(t1,v1),引入δqi=mcpidti取代

6.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对于实现定温过程,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中,令过程方程中的过程函数g=t-t1,引入取代

7.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对于实现多变热力过程,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中,令过程方程中的过程函数g=p(t,v)·vn-p(t1,v1)v1n。

8.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其对于实现不可逆热力过程,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中,进行如下调整:

9.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是在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中,对于耦合性较强的且具体耦合关系尚不明确两要素求解问题,按照如下方法迭代求解: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提供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属于热力学及热动/热泵技术领域。实现热力过程的要素协调方法,分为三大步骤,它们依次是:第一步——划定影响热力过程走向的关键要素,分别是初始要素、传热要素、做功要素和物性要素;第二步——建立热力过程的过程方程、能量方程和物性方程组,形成基本方程组;第三步——选定独立状态参数,之后在初始要素、传热要素和物性要素均为已知或易得时求解做功要素,或在初始要素、做功要素和物性要素均为已知或易得时求解传热要素。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华玉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56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