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蓝膜检测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06  22


本发明涉及电池外观检测,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蓝膜检测线。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的大力发展和动力电池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大,锂电池的生产标准及质量、安全管控也日趋严格和成熟。从前端的极片制造到后端的模组组装,每一个工位都会用到视觉检测技术。蓝膜,又名隔离膜、防粘膜、保护膜等,是一种绝缘材料,在动力电池生产工艺流程中,它可以将电池与电池之间分隔开来,阻隔单个电池因各种故障对其他电池造成的影响,防止“一损俱损”;还可以起到防水、防尘作用,更好地保护电池。但在生产过程中,蓝膜容易出现气泡、褶皱、划痕、异物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产品外观,有的甚至会对产品功能造成损害。

2、为防止缺陷产品流出,提出一套自动检测电池蓝膜缺陷的检测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蓝膜检测线,自动化检测电池外蓝膜,节省人力,而且整体空间使用合理,结构紧凑。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池蓝膜检测线,包括沿第一方向运输覆有蓝膜的电池的主运输线、用于运输并检测电池外观的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和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及用于运输ng电池的ng运输线;

4、上述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的进料口和上述主运输线之间设有第一搬运机构;

5、上述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的出料口与上述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的进料口之间设有第二搬运机构;

6、上述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的出料口处和上述主运输线之间设有第三搬运机构;

7、上述ng运输线的进料口和上述主运输线之间设有第四搬运机构;

8、上述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上述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和上述ng运输线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并位于上述主运输线同侧;

9、上述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和上述ng运输线的长度方向均与第一方向相垂直。

10、优选地,上述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包括第一环形运输线与设置在上述第一环形运输线外侧的第一窄侧面竖棱检测组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第二大面检测组件、pp膜及防爆阀区域检测组件、顶面检测组件和底面检测组件;

11、上述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位于上述第一环形运输线靠近上述主运输线的一端两侧;

12、上述底面检测组件位于上述第一环形运输线的出料口处,且位于上述第一搬运机构下方;

13、上述第一环形运输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夹持电池的第一治具。

14、优选地,上述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包括第二环形运输线与设置在上述第二环形运输线外侧的第一窄侧面检测组件、第二窄侧面检测组件、极柱检测组件、极柱侧胶圈组件和第二窄侧面竖棱检测组件;

15、上述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位于上述第二环形运输线靠近上述主运输线的一端两侧;

16、上述第二环形运输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夹持电池的第二治具。

17、优选地,上述ng运输线包括第一运输线、第二储存线和转运线;

18、上述ng运输线的进料口位于上述第一运输线靠近上述主运输线的端部;

19、上述第一运输线和上述第二储存线的运输方向相平行并相反,且均与第一方向相垂直;

20、上述转运线设于上述第一运输线远离上述主运输线的端部和上述第二储存线远离上述主运输线的端部之间,用于将上述第一运输线处的电池搬运至上述第二储存线处。

21、优选地,上述转运线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缓存线和第一驱动组件;

22、上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在上述第一固定架上,上述第一缓存线安装在上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以使得上述第一缓存线在上述主运输线的端部和上述第二储存线远离上述主运输线的端部之间进行往复运动。

23、优选地,上述ng运输线还包括第三运输线和第五搬运机构;

24、上述第三运输线沿第一方向运输电池,上述第五搬运机构设于上述第二储存线靠近上述主运输线的端部,以将上述第二储存线上电池搬运至上述第三运输线上。

25、优选地,上述主运输线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主输送线、第一摆动小车、第二主输送线、第二摆动小车和第三主输送线;

26、上述第一摆动小车用于收集上述第一主输送线的出料口处的电池,在满足上述第二主输送线上同时运输的电池数量之后,将电池运输至上述第二主输送线处;

27、上述第二摆动小车用于收集上述第二主输送线的出料口处的电池,在满足上述第三主输送线上同时运输的电池数量之后,将电池运输至上述第三主输送线处。

28、优选地,上述第一摆动小车和上述第二摆动小车均包括第二固定架、第二缓存线和第二驱动组件;

29、上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在上述第二固定架上,上述第二缓存线安装在上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以使得上述第二缓存线沿第二方向在上述第一主输送线的出料口处进行往复运动,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30、优选地,还包括ng复投运输线,上述ng复投运输线和上述ng运输线位于同一侧,上述ng复投运输线的进料口位于上述ng运输线的出料口处;

31、上述ng复投运输线的出料口和上述主运输线之间设置有第六搬运机构。

32、优选地,上述第二主输送线设置有两个扫码装置,两个上述扫码装置分别设置在上述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的进料口处的上述第二主输送线上和上述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的出料口处的上述第二主输送线上。

33、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34、1、经过主运输线、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ng运输线、第一搬运机构、第二搬运机构、第三搬运机构和第四搬运机构的配合使用,能够对贴附有蓝膜的电池的外观进行自动化检测和ng分类,节省人力。

35、2、而且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和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对电池进行环形运输检测,其内的环形运输线从而相对于同等长度的直线运输线来说,其运输距离更长,从而能够在其内部的环形运输线的外周侧布设更多的电池外观检测组件,用于充分检测电池的外观,而且在同等数量的电池外观检测组件且各组件的检测空间还不相互干涉的前提下,相对于直线运输线长度更短,占据空间更小。

36、3、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和ng运输线与主运输线的相对设置位置,使得整个检测线在空间上的布置更合理,避免在某一方向上占据的空间过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蓝膜检测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运输覆有蓝膜的电池的主运输线、用于环形运输电池并检测电池外观的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和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及用于运输ng电池的ng运输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蓝膜检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包括第一环形运输线与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运输线外侧的第一窄侧面竖棱检测组件、第一大面检测组件、第二大面检测组件、pp膜及防爆阀区域检测组件、顶面检测组件和底面检测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蓝膜检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包括第二环形运输线与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运输线外侧的第一窄侧面检测组件、第二窄侧面检测组件、极柱检测组件、极柱侧胶圈组件和第二窄侧面竖棱检测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蓝膜检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ng运输线包括第一运输线、第二储存线、转运线和第三运输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蓝膜检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线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缓存线和第一驱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蓝膜检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运输线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主输送线、第一摆动小车、第二主输送线、第二摆动小车和第三主输送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蓝膜检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小车和所述第二摆动小车均包括第二固定架、第二缓存线和第二驱动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蓝膜检测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g复投运输线,所述ng复投运输线和所述ng运输线位于同一侧,所述ng复投运输线的进料口位于所述ng运输线的出料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蓝膜检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输送线设置有两个扫码装置,两个所述扫码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的进料口处的所述第二主输送线上和所述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的出料口处的所述第二主输送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蓝膜检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的出料口之间和所述ng运输线的进料口之间的所述主运输线外侧还设置有瑕疵检测装置,以用于检测经过所述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检测过程中被治具夹持的电池表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蓝膜检测线,包括沿第一方向运输覆有蓝膜的电池的主运输线、用于运输并检测电池外观的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和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及用于运输NG电池的NG运输线;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的进料口和主运输线之间设有第一搬运机构;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的出料口与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的进料口之间设有第二搬运机构;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的出料口处和主运输线之间设有第三搬运机构;NG运输线的进料口和主运输线之间设有第四搬运机构;第一环形外观检测线、第二环形外观检测线和NG运输线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并位于主运输线同侧。本发明能够自动化检测电池蓝膜,节省人力,而且空间使用合理,结构紧凑。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丁丁,马小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灵西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55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