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及制备方法与药物用途与流程

专利2025-07-02  30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及制备方法与药物用途。


背景技术:

1、肝豆状核变性是因铜转运atp酶β(atp7b)基因突变而导致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主要以儿童、青少年多见。d-青霉胺是口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首选药,但不良反应较多,如早期过敏反应,神经系统症状恶化、肾脏毒性及皮肤毒性等,约30%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

2、c3n4作为氮化碳家族的一员,因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能、无毒性、可降解性、成本效益和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c3n4的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

3、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的应用。

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以水为介质,将透明质酸和c3n4混合;

6、(2)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为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

7、上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8、(3)将步骤(2)得到的固体用水洗涤,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为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

9、步骤(1)中所述的透明质酸和所述的c3n4优选按质量比4~6:2配比;更优选按质量比5:2配比。

10、步骤(1)中所述的水优选为去离子水。

11、步骤(1)中所述的水的用量优选按其与透明质酸的配比为8~12ml:50mg进行计算;更优选按其与透明质酸的配比为10ml:50mg进行计算。

12、步骤(1)中所述的混合优选为搅拌8~16h。

13、所述的搅拌的转速优选为400~600转/min;更优选为500转/min。

14、步骤(2)中所述的固液分离的方式优选为离心。

15、所述的离心的条件优选为10000~12000rpm离心15~30min。

16、步骤(3)中所述的水优选为超纯水。

17、步骤(3)中所述的洗涤的次数优选为1~3次。

18、步骤(3)中所述的固液分离的方式优选为离心。

19、所述的离心的转速优选为10000~12000rpm。

20、一种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其平均粒径为120~130nm。

21、上述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在制备用于治疗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22、所述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优选为肝豆状核变性疾病。

23、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24、(1)本发明提供的透明质酸修饰c3n4得到的纳米颗粒提高c3n4在胃肠道的稳定性及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25、(2)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能通过口服使用,吸附体内铜离子,有效降低肝的铜离子浓度,减弱铜离子对肝的损伤作用,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疾病,克服传统药物青霉胺的肝毒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透明质酸和所述的c3n4按质量比4~6:2配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8.一种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

9.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在制备用于治疗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合物修饰c3n4纳米颗粒在制备用于治疗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为肝豆状核变性疾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修饰C<subgt;3</subgt;N<subgt;4</subgt;纳米颗粒及制备方法与药物用途。本发明以水为介质,将透明质酸和C<subgt;3</subgt;N<subgt;4</subgt;混合;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为聚合物修饰C<subgt;3</subgt;N<subgt;4</subgt;纳米颗粒。该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纳米颗粒能提高C<subgt;3</subgt;N<subgt;4</subgt;在胃肠道的稳定性及其口服生物利用度;而且通过口服使用,能吸附体内铜离子,有效降低肝的铜离子浓度,减弱铜离子对肝的损伤作用,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疾病,克服传统药物青霉胺的肝毒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樑,许小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55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