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酸化油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专利2025-07-02  34


本发明涉及酸化油的,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豆酸化油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大豆酸化油作为一种源自植物油脂加工产业链中的副产品,其生成过程是在大豆油精炼环节中产生。具体来说,大豆酸化油是通过对大豆油提炼过程中形成的皂脚副产物实施酸化工艺而提炼出的油脂资源。在大豆油脂精炼时,水化磷脂这一下脚料,即通常所称的“油脚”,会经历硫酸催化的酸化反应步骤。

2、当前市场应用上,大豆酸化油主要用于生产工业级油酸或经过氢化处理后转为硬脂酸。在这两种转化路径中,无论是生成油酸还是硬脂酸,均需先行一步对大豆酸化油进行水解处理,以将其中的中性油脂转化为游离脂肪酸状态,随后通过蒸馏工序得到大豆混合脂肪酸,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加工成所需终端产品。

3、当前的大豆酸化油,颜色较深,透明度不高,这会影响其在后续加工中的使用,如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应用。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难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大豆酸化油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大豆酸化油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对皂脚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酸解,最后进行脱色处理,制备得到颜色浅和透明度高的酸化油,而且该酸化油中酸值含量低、过氧化值低,皂化值高,可作为生物柴油使用。

2、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本申请的第一目的,提供一种大豆酸化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预处理

5、将大豆皂脚和苯磺酸钠溶液进行充分混合,然后进行静置分离,收集上层皂脚;

6、(2)酸化处理

7、将下层皂脚,加热至95-100℃,搅拌条件下,加入浓硫酸,反应结束后,收集上层油层;

8、(3)脱色处理

9、将上层油层、以及大豆皂脚0.05-0.08%重量的改性吸附剂进行充分混合,进行脱色处理;脱色处理后进行过滤、静置分离,得到大豆酸化油。

10、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苯磺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0.5%;所述苯磺酸钠溶液的加入量为大豆皂脚重量的0.1%-0.3%。

11、优选地,在步骤(1)中,充分混合的条件为在50-60℃下进行。在本申请中,皂脚在生成过程中,由于含有磷脂等胶溶性亲水性杂质,这些杂质在水化脱胶时容易发生乳化现象。乳化会严重影响油脂的分离效率和最终产品的质量。在预处理中,通过将大豆皂脚与苯磺酸钠溶液进行充分混合,可以中和大豆皂脚的分散相质点的表面电荷,消除或降低质点的电位,减少其水合度,从而减少乳化现象。

12、优选地,在步骤(2)中,加入浓硫酸后,当酸化反应的下层水层ph达到3-3.5时,停止加入浓硫酸,继续进行搅拌2-3h;然后再加入浓硫酸至油相和水相明显分离。

13、优选地,所述改性吸附剂为使用氨基硅烷偶联剂、表面活性剂对醋酸纤维素处理而得。

14、优选地,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为3-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任一种。

15、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为椰油酰甘氨酸钠、椰油酰胺氨酸钾中的任一种。

16、优选地,所述改性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醋酸纤维素、蒙脱石、氨基硅烷偶联剂、溶剂、硫酸进行充分混合,然后进行回流反应;回流反应结束后,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充分混合,得到改性脱色剂。在本申请中,改性脱色剂含有蒙脱石和醋酸纤维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能够有效吸附油脂中的色素和异味物质,从而实现脱色效果。而且改性脱色剂中的氨基硅烷偶联剂可以与油脂中的极性物质发生化学结合,通过形成化学键的方式固定油脂中的色素和异味物质,减少这些物质的释放。此外改性脱色剂中的表面活性剂成分,如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油脂和水的界面张力,促进油脂中色素和异味物质的分散,有助于这些物质与吸附剂的接触和吸附。通过脱色处理,改性脱色剂还可能改善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减少油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氧化变质,延长油脂的保质期。

17、更优选地,所述醋酸纤维素、蒙脱石、氨基硅烷偶联剂、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50:40:(30-40):(2-3)。

18、本申请的第二目的,提供一种大豆酸化油的应用,即将大豆酸化油应用到制备生物柴油上。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申请所述的制备方法,通过预处理、酸化、和脱色等一系列步骤,有效去除了油脂中的杂质、色素以及降低了酸度,得到的大豆酸化油,外观检测为浅黄色,酸度为35-41mg/g,过氧化值为6.38-7.01meq/kg,皂化值为161-169mg/g,表现出酸度低、过氧化值低且皂化值高的优点。

21、2.本申请制备得到的大豆酸化油酸度低、过氧化值含量低,适合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提高了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大豆酸化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苯磺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0.5%;所述苯磺酸钠溶液的加入量为大豆皂脚重量的0.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充分混合的条件为在50-60℃下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加入浓硫酸后,当酸化反应的下层水层ph达到3-3.5时,停止加入浓硫酸,继续进行搅拌2-3h;然后再加入浓硫酸至油相和水相明显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改性吸附剂为使用氨基硅烷偶联剂、表面活性剂对醋酸纤维素处理而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为3-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醋酸纤维素、蒙脱石、氨基硅烷偶联剂、溶剂、硫酸进行充分混合,然后进行回流反应;回流反应结束后,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充分混合,得到改性脱色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醋酸纤维素、蒙脱石、氨基硅烷偶联剂、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50:40:

10.一种大豆酸化油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酸化油,应用到制备生物柴油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酸化油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豆酸化油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豆酸化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将大豆皂脚和苯磺酸钠溶液进行充分混合,然后进行静置分离,收集上层皂脚;(2)酸化处理,将下层皂脚,加热至95‑100℃,搅拌条件下,加入浓硫酸,反应结束后,收集上层油层;(3)脱色处理,将上层油层和改性吸附剂进行充分混合,进行脱色处理;脱色处理后进行过滤、静置分离,得到大豆酸化油。本申请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颜色浅和透明度高的酸化油,而且该酸化油中酸值含量低、过氧化值低,皂化值高,可作为生物柴油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朱庆军,张振平,张振景,董红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邯郸冠鑫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55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