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云杉小墨天牛引诱剂、诱芯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6-23  20


本发明涉及云杉小墨天牛生物防治,特别是涉及一种云杉小墨天牛引诱剂、诱芯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云杉小墨天牛(monochamus sutor)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墨天牛属monochamus的一种害虫。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青海等地,主要为害云杉、冷杉、兴安落叶松、欧洲赤松、红松。1年发生1代,以老龄幼虫越冬,次年5月化蛹,成虫于6月中旬产卵,发生盛期在6月中、下旬。目前报道的墨天牛属的昆虫中,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云杉小墨天牛等均可以携带松材线虫,造成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对我国松林生态系统危害十分严重。从生产需求来看,研发云杉小墨天牛的高效防控技术十分迫切。

2、利用信息素引诱剂引诱墨天牛属昆虫一直是生产上监测该类害虫的关键技术。截至目前,部分墨天牛属昆虫的信息素已经被鉴定出来,如松墨天牛、云杉小墨天牛、高卢墨天牛m.galloprovincialis(schroeder et al.,2019)。这几种墨天牛昆虫均是以雄成虫产生的2-十一烷氧-1-乙醇作为两性交配的信息素。但是以2-十一烷氧-1-乙醇制备的引诱剂在野外的应用效果并不好,如pajares et al.(2010)研究发现2-十一烷氧-1-乙醇单独使用仅能诱集到个位数的高卢墨天牛成虫,而当该成分与寄主植物挥发物α-蒎烯或者齿小蠹的信息素混用时,引诱效果成倍增加。对于云杉小墨天牛而言,目前有报道2-十一烷氧-1-乙醇、α-蒎烯、3-蒈烯、2-甲基-3-丁烯-2-醇、小蠹二烯醇、小蠹烯醇的多元混合物对该虫具有引诱作用,但15天内单个诱捕器的诱捕量均小于15头(pajares et al.,2013)。这个成分组合物从配比上来看较为复杂,一共有6个成分,这增加了引诱剂诱芯制备加工工艺;其次,从生产成本上来看较高,尤其是添加的小蠹二烯醇和小蠹烯醇,价格较为昂贵,大量的使用增加了引诱剂的成本。

3、综上所述,墨天牛属昆虫的引诱剂诱芯主要由3类物质组成,包括墨天牛属雄成虫产生的性信息素2-十一烷氧-1-乙醇、寄主植物源的单萜烯类挥发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挥发物,其中核心成分为2-十一烷氧-1-乙醇。但目前,云杉小墨天牛的引诱剂还尚未有成熟的产品,我国基层林场基本都采用松墨天牛和墨天牛属的引诱剂进行云杉小墨天牛的种群监测,其引诱效果仍然有待提高。因此,对于云杉小墨天牛而言,研发出诱芯组分简单、成分清晰、成分使用量低的引诱剂对我国基层防控该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云杉小墨天牛引诱剂、诱芯及其应用,用于林间引诱云杉小墨天牛,实现对云杉小墨天牛的种群监测,并减少云杉小墨天牛的林间危害。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云杉小墨天牛引诱剂,包括2-十一烷氧-1-乙醇、β-蒎烯和3-蒈烯;

4、所述2-十一烷氧-1-乙醇、β-蒎烯和3-蒈烯的质量比为0.35~0.8:3~6:1~6。

5、优选的,所述2-十一烷氧-1-乙醇、β-蒎烯和3-蒈烯的质量比为0.5:3:1。

6、优选的,所述2-十一烷氧-1-乙醇、β-蒎烯和3-蒈烯的质量比为0.5~0.65:4~5:3~5。

7、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云杉小墨天牛引诱剂在引诱云杉小墨天牛中的应用。

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引诱云杉小墨天牛的诱芯,包括聚乙烯袋和聚乙烯瓶,所述聚乙烯袋和聚乙烯瓶的内部都设置有脱脂棉,所述脱脂棉吸附有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云杉小墨天牛引诱剂。

9、优选的,所述聚乙烯袋内的脱脂棉吸附有2-十一烷氧-1-乙醇;

10、所述聚乙烯瓶的脱脂棉吸附有β-蒎烯和3-蒈烯。

11、优选的,每个诱芯中2-十一烷氧-1-乙醇的含量为0.35~0.8g,β-蒎烯的含量为3~6g,3-蒈烯的含量为1~6g。

12、优选的,每个诱芯中2-十一烷氧-1-乙醇的含量为0.5g,β-蒎烯的含量为3g,3-蒈烯的含量为1g。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诱芯在引诱云杉小墨天牛中的应用。

14、优选的,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诱芯悬挂于林间,每亩悬挂的数量为2~3个。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本发明提供的引诱剂能够引诱云杉小墨天牛,具有引诱效果稳定,持效期长、环境友好等优点,适用于对云杉小墨天牛的种群监测和防治,不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云杉小墨天牛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2-十一烷氧-1-乙醇、β-蒎烯和3-蒈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杉小墨天牛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2-十一烷氧-1-乙醇、β-蒎烯和3-蒈烯的质量比为0.5: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杉小墨天牛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2-十一烷氧-1-乙醇、β-蒎烯和3-蒈烯的质量比为0.5~0.65:4~5:3~5。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云杉小墨天牛引诱剂在引诱云杉小墨天牛中的应用。

5.一种引诱云杉小墨天牛的诱芯,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乙烯袋和聚乙烯瓶,所述聚乙烯袋和聚乙烯瓶的内部都设置有脱脂棉,所述脱脂棉吸附有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云杉小墨天牛引诱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诱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袋内的脱脂棉吸附有2-十一烷氧-1-乙醇;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诱芯,其特征在于,每个诱芯中2-十一烷氧-1-乙醇的含量为0.35~0.8g,β-蒎烯的含量为3~6g,3-蒈烯的含量为1~6g。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诱芯,其特征在于,每个诱芯中2-十一烷氧-1-乙醇的含量为0.5g,β-蒎烯的含量为3g,3-蒈烯的含量为1g。

9.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诱芯在引诱云杉小墨天牛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诱芯悬挂于林间,每亩悬挂的数量为2~3个。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云杉小墨天牛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云杉小墨天牛引诱剂、诱芯及其应用。包括2‑十一烷氧‑1‑乙醇、β‑蒎烯和3‑蒈烯;所述2‑十一烷氧‑1‑乙醇、β‑蒎烯和3‑蒈烯的质量比为0.35~0.8:3~6:1~6。本发明提供的引诱剂能够引诱云杉小墨天牛,具有引诱效果稳定,持效期长、环境友好等优点,适用于对云杉小墨天牛的种群监测和防治,不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方加兴,郭宇旸,石雷,毛鹏博,孔祥波,张苏芳,刘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53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