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内部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3-03-01  108



1.本发明属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物内部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方法。


背景技术:

2.钢筋桁架楼承板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构筑物的组合楼盖。在施工阶段可承受楼板湿混凝土自重及一定的施工荷载;在使用阶段钢筋桁架上下弦钢筋与混凝土整体共同工作承受使用载荷。该产品可用于单向简支板,通过加设板支座负筋,可用于单向连续板,还可加设与钢筋桁架垂直方向的板底钢筋及板支座负筋,用于简支或连续双向板。
3.随着国家及社会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钢结构建筑作为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被越来越多地建造使用,因此不断探索优化钢结构安装的措施,可在施工过程中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并提高施工效率。目前在建筑物内部进行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时,会考虑采用小型施工机具或采用人力安装的方式。采用小型机具如卷扬机、小型吊车等时,吊装施工准备工作多,部分情况还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才能让小型机具进入施工现场;采用人力安装时,需要作业人员搭建脚手架,拖拽或肩扛钢筋桁架楼承板到指定位置,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部分重量大长度长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无法安装,还存在作业人员受伤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物内部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方法,避免使用小型机具,提高人力吊装的施工能力及效率。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建筑物内部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6.s1、在建筑物内部选择两根混凝土柱上高度在钢梁以上的位置作为挂点;
7.s2、通过液压升降车将两个张拉手拉葫芦固定在所述挂点上;
8.s3、将所述两个张拉手拉葫芦之间通过张拉钢丝绳连接,拉紧所述张拉手拉葫芦使所述张拉钢丝绳完全绷紧;
9.s4、将吊装手拉葫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张拉钢丝绳上,所述吊装手拉葫芦的另一端与吊装钢丝绳相连;
10.s5、将所述吊装钢丝绳的另一端与待吊装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绑扎,拉动所述吊装手拉葫芦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悬空;
11.s6、调整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角度,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与所述钢梁成一定夹角;
12.s7、继续提吊所述吊装手拉葫芦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高度高于所述钢梁,随后调整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角度,使其与钢梁垂直,松开所述吊装手拉葫芦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平放于所述钢梁上;
13.s8、重复s5~s7,直至全部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到位。
14.其中,所述s1中,所述挂点的固定高度高于钢梁顶面位置2米。
15.所述s1中,所述挂点分别位于对角的两根混凝土柱上。
16.所述s6中,所述夹角为30
°
~60
°

17.有益效果
18.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在建筑物的施工中避免使用小型机具及大型吊装机械,扩大了吊装工程的使用范围。在人工基础上配合应用工具可以吊装起更重且更长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加快了施工效率,同时满足大跨度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吊装要求。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种建筑物内部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过程俯视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a方向示意图。
21.其中,1-张拉手拉葫芦;2-吊装手拉葫芦;3-张拉钢丝绳;4-吊装钢丝绳;5-液压升降车;6-钢筋桁架楼承板;7-钢梁
22.各图中相同标记代表同一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24.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内部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s1、在建筑物内部选择两根混凝土柱上高度在钢梁7以上的位置作为挂点;
26.s2、通过液压升降车5将两个张拉手拉葫芦1固定在所述挂点上;
27.s3、将所述两个张拉手拉葫芦1之间通过张拉钢丝绳3连接,拉紧所述张拉手拉葫芦1使所述张拉钢丝绳3完全绷紧;
28.s4、将吊装手拉葫芦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张拉钢丝绳3上,所述吊装手拉葫芦2的另一端与吊装钢丝绳4相连;
29.s5、将所述吊装钢丝绳4的另一端与待吊装的钢筋桁架楼承板6绑扎,拉动所述吊装手拉葫芦2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6悬空;
30.s6、地面施工人员调整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6的角度,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6与所述钢梁7成一定夹角;
31.s7、继续提吊所述吊装手拉葫芦2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6的高度高于所述钢梁7,钢梁7上的施工人员调整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6的角度,使其与钢梁7垂直,随后松开所述吊装手拉葫芦2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6平放于所述钢梁7上;
32.s8、重复s5~s7,直至全部钢筋桁架楼承板6吊装到位。
33.吊装到位后,钢梁7上的施工人员将所述钢梁7与钢筋桁架楼承板6固定连接并继续后续工程。
34.所述s1中,所述挂点的固定高度高于钢梁7顶面位置2米,可以为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6的角度调整以及下放预留空间。
35.所述s1中,本实施例的所述挂点分别位于对角的两根混凝土柱上,在这种情况下仅需固定一次挂点即可完成四根混凝土柱之间的所有钢筋桁架楼承板6的吊装。
36.所述s6中,所述夹角为30
°
~60
°
,优选为45
°
,避免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6在提吊过程中与钢梁7发生接触。
37.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在建筑物的施工中避免使用小型机具及大型吊装机械,扩大了吊装工程的使用范围。在人工基础上配合应用工具可以吊装起更重且更长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加快了施工效率,同时满足大跨度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吊装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物内部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建筑物内部选择两根混凝土柱上高度在钢梁以上的位置作为挂点;s2、通过液压升降车将两个张拉手拉葫芦固定在所述挂点上;s3、将所述两个张拉手拉葫芦之间通过张拉钢丝绳连接,拉紧所述张拉手拉葫芦使所述张拉钢丝绳完全绷紧;s4、将吊装手拉葫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张拉钢丝绳上,所述吊装手拉葫芦的另一端与吊装钢丝绳相连;s5、将所述吊装钢丝绳的另一端与待吊装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绑扎,拉动所述吊装手拉葫芦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悬空;s6、调整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角度,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与所述钢梁成一定夹角;s7、继续提吊所述吊装手拉葫芦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高度高于所述钢梁,随后调整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角度,使其与钢梁垂直,松开所述吊装手拉葫芦使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平放于所述钢梁上;s8、重复s5~s7,直至全部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到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内部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所述挂点的固定高度高于钢梁顶面位置2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内部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所述挂点分别位于对角的两根混凝土柱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内部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所述夹角为30
°
~60
°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内部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确认挂点、固定张拉手拉葫芦、固定张拉钢丝绳、固定吊装手拉葫芦及吊装钢丝绳、连接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钢筋桁架楼承板。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在建筑物的施工中避免使用小型机具及大型吊装机械,扩大了吊装工程的使用范围。在人工基础上配合应用工具可以吊装起更重且更长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加快了施工效率,同时满足大跨度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吊装要求。架楼承板的吊装要求。架楼承板的吊装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刘银 宋文智 徐海锋 洪陈超 李松泽 闫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5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5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