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

专利2025-06-16  34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核算,具体涉及一种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


背景技术:

1、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减少碳排放量已成为全球各行业和政府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城市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如今,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其碳排放量的核算有着迫切的需求。准确核算碳排放量是推动节能减碳的重要步骤,只有通过科学数据和有效措施,才能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同时在构建各行业技术体系的过程中也强调了碳排放量的准确核算,其重要工作之一是要对行业碳排放量进行准确度量,以确定技术实施的力度、对象和方向。

2、目前,国际上已有较多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常见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有《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iso14064和14067、greenhouse gas protocol体系(ghg protocol)、产品碳足迹标准pas2050等。这些核算体系对于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虽然针对性不足,但其对碳排放核算方法及要素的梳理可以为城市建设碳排放提供较为专业的参考。我国相应也有此类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的发布标志着目前已在省级层面对碳排放做出要求。就行业而言,我国已先后发布了24个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涉及发电、工业、钢铁等重点排放行业。

3、然而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尚未统一,仍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且当前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及标准忽略了行业交叉的复杂,致使核算不够精准,核算数据可比性和综合性较差。为了更好地实施城市建设碳减排措施和资源管理,需要准确收集、分析和管理不同口径和过程的碳排放数据。目前,虽然有一些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存在,但却缺乏针对不同行业和对象的特定核算要素的分析和定制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解决现有技术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及标准忽略了行业交叉的复杂,致使核算不够精准,核算数据可比性和综合性较差的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3、一种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对需要进行碳排放量核算的核算主体的单位性质进行确定,明确其核算目的;

5、(2)对城市建设口径范围进行筛选,确定核算主体所属口径;所述口径包括建筑、能源、工业、市政、交通或/和碳汇;

6、(3)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识别城市建设领域碳排放统计核算重点过程,确定不同口径碳排放核算的目标范围;

7、(4)明确各口径对应的管理部门,避免交叉问题,确保部门数据的协同和一致性;

8、(5)结合各行业口径的减碳路径,分析核算内容是否存在交叉问题,同时明确各部门具体职责和数据协同机制,以确定核算要素;

9、(6)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选择适宜的核算方法,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10、(7)构建核算指标体系,统计核算碳排放量需要的活动数据,准确计算碳排放量。

11、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单位性质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单位或个体工商户。

12、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不同口径的碳排放核算的目标范围,具体包括:

13、a1:建筑口径包括材料、建造和运行三过程;根据核算主体及数据量化结果分析材料过程碳排放来自建设材料消耗;建造过程碳排放来自措施辅助设施耗能、机械作业耗能;运行过程碳排放来自暖通空调系统、照明插座系统、动力系统、炊事系统、特殊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能源消耗,以及绿化碳汇的碳抵消。

14、a2:能源口径包括材料、生产和运行三过程;根据核算主体及数据量化结果分析材料过程碳排放来自化石能源开采耗能、能源运输耗能;生产过程碳排放来自能源发电、石油及衍生品消耗、煤炭及煤制品消耗;运行过程碳排放来自能源储存运输、碳捕集与封存。

15、a3:工业口径包括材料、生产和运行三过程;根据核算主体及数据量化结果分析材料过程碳排放来自化石能源消耗、制造原材料消耗;生产过程碳排放来自制造过程的设备耗能、工艺过程产生碳排放;运行过程碳排放来自生产辅助设施能源消耗、能源储存、清洁能源电力生产。

16、a4:市政口径包括材料、建造和运行三过程;根据核算主体及数据量化结果分析材料过程碳排放来自建设材料消耗;建造过程碳排放来自措施辅助设施耗能、机械作业耗能;运行过程碳排放来自城市照明、污水处理、市容市政运维、固体废弃物处理、城市绿化碳抵消。

17、a5:交通口径包括建造和运行二过程;根据核算主体及数据量化结果分析建造过程碳排放来自港口与航道建设的材料消耗、设备能耗、生态修复;运行过程碳排放来自交通站场运营能源消耗、道路运输能源消耗。

18、a6:碳汇口径包括运行这一过程;根据核算主体及数据量化结果分析运行过程碳汇来自于生态碳汇抵消、生态防治排放。

19、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管理部门职责,根据各部门主要职责及职能部门分工进行划分,其管理交叉主要表现单个部门涉及多个口径,具体包括:

20、b1:a部门涉及口径包括建筑、市政、碳汇;

21、b2:b部门涉及口径包括能源、交通、工业、市政;

22、b3:c部门涉及口径包括交通;

23、b4:d部门涉及口径包括建筑、能源、工业、市政、交通、碳汇;

24、b5:e部门涉及口径包括工业。

25、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核算交叉点集中在材料机械、废弃物、运输、抵消和能源,具体包括:

26、c1:材料机械的交叉表现在生产与运输:钢铁、机械和建材生产过程涉及工业技术,而运输涉及交通道路;涉及材料的各口径,包括建筑、能源、工业、市政、交通,各口径计算碳排放量时涵盖了材料生产及运输,导致工业与交通口径统计碳排放时会与其余口径重复;

27、c2:废弃物的交叉表现在生产和处理部门单位不统一:建筑运行使用过程产生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为将其运输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此类处理表现在市政口径,运输过程的碳排放又涉及交通道路,即交通口径;同时存在部分废弃物被回收利用,作为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又使用于其他口径的情况;

28、c3:运输的交叉表现在货物种类:交通口径碳排放来自于道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客运货运能源消耗;其余口径建设采用的材料不同,根据其运输的货物所用于的口径,算入该口径碳排放;

29、c4:抵消的交叉表现在可再生能源和植物固碳:可再生能源属于能源口径,但在工业、建筑、市政口径的减碳技术中均提出了使用太阳能、风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植物的种植规划表现在建筑绿化和市政绿化,城市中园区、大型小区有小公园、绿地的建设,这部分碳汇核算在该建筑单位,但城市碳汇又包含城市中的生态碳汇;

30、c5:能源的交叉表现在运输和使用分散:市政工程承担了城市燃气系统输配设施建造与改造、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其目的是将能源运输到城市中进行使用,从能源口径统一各能源消耗量即可,但能源消耗分散于不同口径,且各口径核算碳排放时仍会核算在内。

31、进一步,所述步骤(6)中,所述核算方法包括碳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和实测法;其中,碳汇核算还涉及生物量法和同化量法。

32、进一步,所述步骤(7)中活动数据包括能源消耗量、资源(材料等)消耗量和/或运输距离。

33、进一步,所述步骤(7)中在统计活动数据时,通过统计、监测和实测确定实际用能数据,同时通过设计数据采集的时间周期以及进行数据源的可靠性验证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4、进一步,所述步骤(7)中核算指标数据选择确定,分别对标六大口径的各自过程的核算边界及核算要素要求包括:

35、d1:根据核算目的查询部门职责,明确核算内容归属管理部门,如该部门对此部分有相关碳排放量需求,则对应部门统计内容进行核算上报;

36、d2:根据核算需求明确涉及交叉内容,如涉及多个口径需注明交叉部分。

37、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8、1、本发明可提供准确性和精细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用户的要求,定制化地收集和管理碳排放数据。通过结合ipcc清单和特定对象、内容和目的的需求,可以确保收集的数据准确无误,并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分析和管理。同时在核算碳排放量之后,可解决行业口径碳排放核算不匹配的技术问题,采用标准化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指标体系,确保不同行业的碳排放数据具有可比性和统一性,便于结果的综合对比和分析,还可以促进碳减排和资源管理。

39、2、本发明可支持决策制定和政策制定:本发明结合部门管理职责,厘清数据统计与核算需求,聚焦解决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边界、数据和责任的划分问题。这有助于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了解碳排放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技术特征:

1.一种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单位性质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单位或个体工商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不同口径的碳排放核算的目标范围,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管理部门职责,根据各部门主要职责及职能部门分工进行划分,其管理交叉主要表现单个部门涉及多个口径,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核算交叉点集中在材料机械、废弃物、运输、抵消和能源,具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所述核算方法包括碳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和实测法;其中,碳汇核算还涉及生物量法和同化量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活动数据包括能源消耗量、资源消耗量和/或运输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在统计活动数据时,通过统计、监测和实测确定实际用能数据,同时通过设计数据采集的时间周期以及进行数据源的可靠性验证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核算指标数据选择确定,分别对标六大口径的各自过程的核算边界及核算要素要求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分口径、分过程明确对象,确定实际用能数据;结合部门职责对城市建设碳排放数据差异性需求及统计工作现状,量化提炼核算数据及指标;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用户需求,选择指标数据进行碳排放核算,可制定减碳策略及措施,同时解决了行业口径碳排放核算不匹配以及结果综合对比性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丁勇,陈雯笛,高亚锋,罗庆,何雨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50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