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组分渐变垒层的氮极性InGaN基红光LED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2025-06-15  39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发光器件,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组分渐变垒层的氮极性ingan基红光led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显示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低能耗和持久耐用等优势,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可见光通信、可穿戴器件、空间成像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目前,micro led显示技术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缺乏高效且可靠的红光微型芯片。ingan是制备micro led显示技术所需红光微型芯片的理想材料,其载流子扩散长度短(~100nm),器件尺寸对led性能的影响较小。同时,它具有较好的机械稳定性且易于与ingan基蓝光和绿光led实现工艺兼容,可简化micro led显示技术的产业化制作工艺。

2、然而,目前ingan基红光led的发光效率相对较低,功率转换效率大多在5%以下,这主要与其有源区ingan量子阱中高的in组分有关(通常in组分大于40%才能使led达到红光波段)。量子阱中高的in组分是实现红光led的必要条件,为了获得高的in组分,量子阱需要在低温下生长,然而低温条件往往导致量子阱较差的晶体质量。此外,高的in组分导致量子阱所受的压应力较大,会降低阱层中in原子并入并加剧相分离。并且,大的压应力使得阱层中的极化电场增加,导致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加剧,致使载流子的辐射复合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组分渐变垒层的氮极性ingan基红光led及其制备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被广泛研究的金属极性ingan基led,本发明所述的氮极性ingan基led,其内部极化电场方向与金属极性led相反。相反的极化电场方向使得氮极性ingan基led结构中量子阱有源区具有更强的载流子限制能力。同时,氮极性ingan基led具有更强的空穴注入能力和抑制电子溢出能力。重要的是,本发明所述的氮极性ingan基红光led量子阱中最后一个垒层被设计为组分渐变增加的ingan层,组分渐变ingan垒层和p-gan空穴提供层界面会同时形成电子势阱和空穴势阱,并且这两个势阱中积累的电子和空穴具有很高的空间波函数重叠度,能够产生高效的辐射复合,从而有效提升红光led发光效率。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组分渐变垒层的氮极性ingan基红光led(见附图1和附图说明),从下至上依次由衬底1、成核层2、n型gan层3、量子阱有源层4和p型gan层5组成,在量子阱有源层4和n型gan层3间形成裸露的n型gan层3台面,在该台面及p型gan层5上分别制备有下电极7和上电极6。

3、进一步的,量子阱有源层4由inxga1-xn垒层和inyga1-yn阱层交替堆叠构成,inxga1-xn垒层和inyga1-yn阱层的交替堆叠周期数为1~5个周期,最后一个垒层为in组分渐变的inzga1-zn层,沿生长方向in的组分z从m渐变增加至n;其中,0≤x<y=n<1,0≤m<n,即在同一个器件中,x、y是固定数值,而z是变化的;inxga1-xn垒层和组分渐变inzga1-zn垒层的厚度均在8~15nm,inyga1-yn阱层的厚度在1~5nm。

4、进一步的,成核层2、n型gan层3、量子阱有源层4和p型gan层5的晶格极性均为氮极性。氮极性氮化物半导体为六方纤锌矿结构,其沿c轴<0001>方向具有不对称性,即沿c轴方向金属原子的正电荷中心和氮原子的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存在自发极化效应。氮化物材料沿c轴生长时,当沿生长方向平行于c轴的金属原子和氮原子的成键方向为金属原子指向氮原子时,材料的晶格极性为金属极性。反之,若沿生长方向平行于c轴的金属原子和氮原子的成键方向为氮原子指向金属原子时,材料的极性为氮极性。氮极性氮化物材料和金属极性氮化物材料中的极化方向相反,因此这两种极性材料中沿生长方向的极化电场是相反的。获得氮极性氮化物层的方法与衬底和衬底的表面处理工艺有关,如在碳面碳化硅衬底和氮面gan衬底上可直接生长出氮极性氮化物层,而在高温氨化处理的蓝宝石衬底(即在1000~1100℃高温下通入氨气进行5~10分钟处理)上也可以生长出氮极性氮化物层。

5、进一步的,衬底1可以为碳面碳化硅衬底、氮面gan衬底、高温下氨气处理(1000~1100℃处理5~10分钟)的蓝宝石衬底等任意可以生长出氮极性氮化物层的衬底;成核层2为低温gan或aln层,厚度为20~50nm;n型gan层3为si掺杂gan层,掺杂浓度为1018cm-3量级,厚度为1~3μm;p型gan层5为mg掺杂gan层,掺杂浓度为1019cm-3量级,厚度为100~200nm;上电极6可以是au、pt等一元合金单层,ni-au、ni-pt等二元合金复合层或ni-pt-au等三元合金复合层,厚度为30~120nm;下电极7可以是ti-au等二元合金复合层、ti-al-au等三元合金复合层或者ti-al-ni-au、ti-al-ti-au等四元合金复合层,厚度为60~300nm。

6、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组分渐变垒层的氮极性ingan基红光led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7、(1)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方法在衬底1上依次外延生长成核层2、n型gan层3、量子阱有源层4和p型gan层5;生长量子阱有源层4时采用氮气作为载气,生长其他各层时采用氢气作为载气;分别采用三甲基铝(tmal)、三甲基铟(tmin)和三甲基镓(tmga)作为al源、in源和ga源;采用高纯氨气作为n源;n型掺杂源采用硅烷,p型掺杂源采用二茂镁;成核层2的生长温度为530~550℃,生长压力为100~400mbar,生长厚度为20~50nm;n型gan层3的生长温度为800~1100℃,生长压力为100~400mbar,生长厚度为1~3μm,n型掺杂浓度为1018cm-3量级;量子阱有源层4中,inyga1-yn阱层的生长温度为700~850℃,生长压力为200~800mbar,生长厚度为1~5nm;inxga1-xn垒层的生长温度为700~950℃,生长压力为100~400mbar,生长厚度为8~15nm;inxga1-xn垒层和inyga1-yn阱层的交替堆叠周期数为1~5个周期;最后一个组分渐变inzga1-zn垒层的生长温度为700~900℃,其生长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在700~900℃范围内逐渐降低,或者控制ga源流量逐渐降低而in源流量逐渐增加的方法实现薄膜中in组分的渐变增加;p型gan层5的生长温度为900~1000℃,生长压力为100~400mbar,生长厚度为100~200nm,mg掺杂浓度为1019cm-3量级。

8、(2)将p型gan层5上表面一侧的区域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等方法刻蚀至n型gan层3,得到裸露的n型gan层3台面;然后分别在p型gan层5和裸露的n型gan层3台面上通过热蒸镀或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上电极6和下电极7,从而得到所述的具有组分渐变垒层的氮极性ingan基红光led。

9、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1)把氮极性ingan基红光led最后一个垒层设计为组分渐变inzga1-zn层,产生的结果是组分渐变inzga1-zn垒层和p型gan层5的界面处会同时形成电子势阱和空穴势阱,并且这两个势阱中积累的电子和空穴具有很高的空间波函数重叠度,能够产生高效的辐射复合,从而有效提升ingan基红光led发光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若把氮极性ingan基红光led的极性变换为传统被广泛研究的金属极性,则该组分渐变inzga1-zn垒层和p型gan层界面处并不会同时形成电子势阱和空穴势阱,因而并不能改善led的发光性能。(2)氮极性ingan基红光led中的极化电场方向与传统的被广泛研究的金属极性ingan基红光led中的极化电场方向相反。相反的极化电场使得氮极ingan基led量子阱有源区对载流子具有更强的限制作用。并且,该极化电场方向与led的外加正向偏压方向相同,从而能够降低led的开启电压,提升led的功率转化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组分渐变垒层的氮极性ingan基红光led,从下至上依次由衬底(1)、成核层(2)、n型gan层(3)、量子阱有源层(4)和p型gan层(5)组成,在量子阱有源层(4)和n型gan层(3)间形成裸露的n型gan层(3)台面,在该台面及p型gan层(5)上分别制备有下电极(7)和上电极(6);其特征在于:成核层(2)、n型gan层(3)、量子阱有源层(4)和p型gan层(5)的晶格极性均为氮极性,且量子阱有源层(4)由inxga1-xn垒层和inyga1-yn阱层交替堆叠构成,量子阱有源层(4)的最后一个垒层为in组分渐变的inzga1-zn层,沿生长方向in组分z从m渐变增加至n;其中,0≤x<y=n<1,0≤m<n,inxga1-xn垒层和inyga1-yn阱层的交替堆叠周期数为1~5个周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组分渐变垒层的氮极性ingan基红光led,其特征在于:衬底(1)为碳面碳化硅衬底、氮面gan衬底或高温下氨气处理的蓝宝石衬底;成核层(2)为低温gan或aln层,厚度为20~50nm;n型gan层(3)为si掺杂gan层,掺杂浓度为1018cm-3量级,厚度为1~3μm;inxga1-xn垒层和组分渐变inzga1-zn垒层的厚度均在8~15nm,inyga1-yn阱层的厚度在1~5nm;p型gan层(5)为mg掺杂gan层,掺杂浓度为1019cm-3量级,厚度为100~200nm;上电极(6)为au、pt、ni-au、ni-pt、ni-pt-au的一元合金单层、二元合金复合层或三元合金复合层,厚度为30~120nm;下电极(7)为ti-au、ti-al-au、ti-al-ni-au、ti-al-ti-au的二元合金复合层、三元合金复合层或四元合金复合层,厚度为60~300nm。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组分渐变势垒层的氮极性ingan基红光led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技术总结
一种具有组分渐变垒层的氮极性InGaN基红光LED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发光器件技术领域。其从下至上依次由衬底、成核层、n型GaN层量子阱有源层和p型GaN层组成,在p型层和n型层上分别设有上电极和下电极。其中,除衬底外各外延氮化物层的晶格极性均为氮极性,且量子阱有源层最后一个垒层为In组分渐变增加的InGaN层。该组分渐变垒层和p型GaN层界面处会同时形成电子势阱和空穴势阱,并且这两个势阱中积累的电子和空穴具有很高的空间波函数重叠度,能够产生高效的辐射复合,从而有效提升InGaN基红光LED发光效率。本发明有助于获得高性能的InGaN基红光LED,从而推动Micro LED显示技术发展。

技术研发人员:张源涛,纪泽婷,邓高强,王昱森,赵敬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50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