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防水结构的,特别是涉及一种外窗防水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围护结构起到了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潮、耐火、耐久等作用,外窗外窗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密封性及防水性决定了其使用功能的实现。
2、目前,最常用的外窗防水做法是窗户下披水板做到与窗框外侧交接的部位,然后在交接部位采用耐候密封胶进行防水处理。传统的密封防水做法,密封处一方面受耐候胶的施工质量影响,另一方面因耐候胶氧化丧失其性能,窗户处容易出现渗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窗防水节点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外窗防水的可靠性提高,同时保证防水节点的密封性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窗防水节点,包括窗楣泛水板、窗下框泛水板和两个窗侧泛水板围成的包边窗口,所述窗楣泛水板、所述窗下框泛水板和两个所述窗侧泛水板分别卡接于窗口四个边的墙体上,一个窗框的四边分别与所述包边窗口的四边一一对应,所述窗框卡接于所述窗口内且与所述包边窗口通过密封胶密封连接。
4、优选的,所述窗楣泛水板、所述窗下框泛水板和两个所述窗侧泛水板均为u型包口结构,且分别与墙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通过螺钉连接。
5、优选的,所述窗楣泛水板、所述窗下框泛水板和两个所述窗侧泛水板位于室内的一端的边缘均设置内折边。
6、优选的,所述窗楣泛水板、所述窗下框泛水板和两个所述窗侧泛水板位于室外的一侧均突出所述墙体厚度设置有一端凸起。
7、优选的,所述窗楣泛水板位于室外的一侧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滴水槽,所述滴水槽位于所述墙体外侧,所述滴水槽的深度和宽度均为5mm-20mm。
8、优选的,所述窗下框泛水板位于室外的一侧的上表面向外倾斜设置且坡度为3%-5%。
9、优选的,所述窗下框泛水板上设置有一台阶,所述台阶的高度至少为1cm,且所述台阶的竖直面与所述窗框的内表面贴合。
10、优选的,所述密封胶为耐候胶。
1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外窗防水节点施工方法,基于上述的外窗防水节点,具体步骤如下:
12、s1,根据墙体厚度同步加工制作窗楣泛水板、窗下框泛水板、窗侧泛水板,其中,窗下框泛水板上表面设置有坡面和台阶;
13、s2,待外墙内板、玻璃保温棉、外墙板大面积安装完成,安装窗楣泛水板、窗下框泛水板核两个窗侧泛水板;各个泛水板的外侧均通过螺钉固定于外墙板及玻璃保温棉的内侧、内侧均通过螺钉固定在内墙板外侧;
14、s3,窗框内侧紧靠窗下框泛水板的台阶位置安装,再进行窗扇、玻璃安装;
15、s4,所述窗框与各个泛水板的连接部位均采用耐候胶进行密封处理。
16、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7、本发明的泛水板分别卡接于窗口四个边的墙体上,有效提高了外窗结构的防水功能;尤其在窗下框泛水板内侧设置了台阶,又在窗框安装时,进行密封胶密封处理,阻止雨水渗入室内,进一步提高了外窗防水的可靠性和防水效果。
1.一种外窗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楣泛水板、窗下框泛水板和两个窗侧泛水板围成的包边窗口,所述窗楣泛水板、所述窗下框泛水板和两个所述窗侧泛水板分别卡接于窗口四个边的墙体上,一个窗框的四边分别与所述包边窗口的四边一一对应,所述窗框卡接于所述窗口内且与所述包边窗口通过密封胶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窗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楣泛水板、所述窗下框泛水板和两个所述窗侧泛水板均为u型包口结构,且分别与墙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通过螺钉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窗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楣泛水板、所述窗下框泛水板和两个所述窗侧泛水板位于室内的一端的边缘均设置内折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窗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楣泛水板、所述窗下框泛水板和两个所述窗侧泛水板位于室外的一侧均突出所述墙体厚度设置有一端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窗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楣泛水板位于室外的一侧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滴水槽,所述滴水槽位于所述墙体外侧,所述滴水槽的深度和宽度均为5mm-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窗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下框泛水板位于室外的一侧的上表面向外倾斜设置且坡度为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窗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下框泛水板上设置有一台阶,所述台阶的高度至少为1cm,且所述台阶的竖直面与所述窗框的内表面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窗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为耐候胶。
9.一种外窗防水节点施工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外窗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