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具体涉及一种无淀粉味即食猕猴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木质藤本植物,其果实肉厚汁多,酸甜适度,营养丰富,以其维生素c特高的营养价值而成为当前水果中之珍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兴栽培果树。猕猴桃为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具有后熟生理特性,果实采摘后往往需要进行催熟才可食用。
2、目前国内催熟猕猴桃的方法主要为乙烯催熟。乙烯催熟猕猴桃果实的效率高,果实能很快软化到可食用状态,但催熟果实的淀粉味很浓,食用品质较低。研究表明,不当的乙烯处理会导致猕猴桃果实的淀粉没有充分转化为可溶性固形物,从而影响果实品质(burdon,j.n.(2018).new cultivars:physiological challenges to commercialsuccess.acta horticulturae,1218,45-60.)。猕猴桃是淀粉积累型果实,光合作用的产物以淀粉的形式积累在果实中,在果实后熟软化的过程中,淀粉逐渐降解为可溶性糖,果实糖度上升,口感变甜。因此,猕猴桃淀粉的充分降解对果实品质的提升至关重要。综上,很有必要解决即食猕猴桃果实的淀粉味,这对猕猴桃果实催熟工艺的优化和完善,以及即食猕猴桃的发展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淀粉味即食猕猴桃的制备方法,充分降解猕猴桃果实淀粉,制备无淀粉味的即食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货架期长。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淀粉味即食猕猴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将猕猴桃果实置于5~15℃的条件下进行第一贮藏,得到第一处理猕猴桃果实;
4、将所述第一处理猕猴桃果实置于18~22℃的条件下进行第二贮藏,得到所述无淀粉味即食猕猴桃。
5、优选的,所述猕猴桃果实包括采后硬度≥50n的猕猴桃果实。
6、优选的,所述猴桃果实为采后硬度为100~180n的猕猴桃果实。
7、优选的,所述第一贮藏的时间为24~120h。
8、优选的,所述第一贮藏的温度为10℃;所述第一贮藏的时间为48~96h。
9、优选的,所述第一贮藏的相对湿度为90%~95%,氧气浓度为21%~30%。
10、优选的,所述第二贮藏的时间为1~3d。
11、优选的,所述第二贮藏的温度为20℃。
12、优选的,所述第二贮藏的相对湿度为90%~95%,氧气浓度为21%~30%。
13、优选的,所述猕猴桃果实包括翠香猕猴桃果实和红阳猕猴桃果实。
14、有益效果:
15、本发明将猕猴桃果实置于5~15℃的条件下进行第一贮藏,得到第一处理猕猴桃果实后转移到18~22℃的条件下进行第二贮藏。本发明限定第一贮藏的温度能够加速猕猴桃果实硬度的下降,第二贮藏的温度能够加速猕猴桃果实淀粉的下降,从而避免低温处理果淀粉味的现象。实施例结果表明,5~15℃第一贮藏2d后猕猴桃果实后可以达到约110n,转移至18~22℃的条件下第二贮藏3d,即可达到可食用状态,果实的ssc含量达到17%以上,果实无淀粉味。
1.一种无淀粉味即食猕猴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猕猴桃果实包括采后硬度≥50n的猕猴桃果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猴桃果实为采后硬度为100~180n的猕猴桃果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贮藏的时间为24~120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贮藏的温度为10℃;所述第一贮藏的时间为48~96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贮藏的相对湿度为90%~95%,氧气浓度为21%~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贮藏的时间为1~3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贮藏的温度为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贮藏的相对湿度为90%~95%,氧气浓度为21%~30%。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猕猴桃果实包括翠香猕猴桃果实和红阳猕猴桃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