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6-05  81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的,尤其涉及一种控温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对新能源电池进行测试时,通常需要控温系统进行控温。

2、现有的控温系统包括压缩机制冷机组和加热装置,通过压缩机制冷机组对导热介质降温,通过加热装置对导热介质升温,以控制导热介质的温度,然后导热介质对电池包或负载进行换热,实现控温。但现有的控温系统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温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控温系统能耗较高的问题。

2、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温系统,所述控温系统包括压缩机制冷模块、载冷剂模块、冷却介质制冷模块和控制模块;

3、所述压缩机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制冷机组和双系统换热器,所述双系统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和第三换热通道,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用于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进行换热;

4、所述冷却介质制冷系统包括冷却介质入口、冷却介质出口、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所述冷却介质入口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与所述冷却介质出口连通;所述压缩机制冷机组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以形成制冷剂回路;所述载冷剂模块与所述第三换热通道连通以形成载冷剂回路,所述载冷剂用于与负载进行换热;

5、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压缩机制冷机组、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均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需求温度,当所述需求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制冷机组停止运行,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开启,并基于所述需求温度调整所述第一开关阀的阀门开度,以调整冷却介质的进入流量。

6、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高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

7、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需求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制冷机组运行,并依次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关闭。

8、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阀包括电动调节阀,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模糊pid算法调整所述电动调节阀的阀门开度,以调整冷却介质的进入流量。

9、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载冷剂模块包括第一温度检测件、载冷剂出口和载冷剂入口,所述载冷剂出口用于输出载冷剂以与负载换热,所述载冷剂入口用于供换热后的所述载冷剂流入;

10、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载冷剂出口的供液温度;

11、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需求温度和所述供液温度调整所述第一开关阀的阀门开度,以调整冷却介质的进入流量。

12、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载冷剂模块还包括加热装置、储液装置、内循环泵和外循环泵;

13、所述储液装置、所述内循环泵和所述第三换热通道通过管道连接形成载冷剂内循环回路;

14、所述储液装置的输出口通过所述外循环泵与所述载冷剂出口连通,所述载冷剂入口与所述储液装置的输入口连通;

15、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连接于所述储液装置的输出口和所述外循环泵之间;

16、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储液装置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储液装置内部的载冷剂加热;

17、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当所述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为启动时,获取所述加热装置的当前功率,基于所述当前功率、所述需求温度和所述供液温度调整所述第一开关阀的阀门开度,当所述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为停机时,基于所述需求温度和所述供液温度调整所述第一开关阀的阀门开度。

18、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载冷剂模块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9、膨胀罐和单向阀,所述膨胀罐通过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储液装置连通;

20、第二温度检测件,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与所述载冷剂入口连通,用于检测回液温度;

21、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连接于所述载冷剂入口与所述储液装置的输入口之间;

22、第一压力检测件,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件连接于所述载冷剂入口与所述储液装置的输入口之间;

23、第二压力检测件,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件连接于所述外循环泵与所述载冷剂出口之间。

24、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制冷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干燥过滤器、第一储液罐和回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所述干燥过滤器、所述第一储液罐、所述回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通过管道连接形成制冷剂回路;

25、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需求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停机。

26、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包括第四换热通道和第五换热通道,所述第四换热通道连通至所述制冷剂回路以供制冷剂流动;

27、所述第五换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却介质入口连通,所述第五换热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介质出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五换热通道的所述冷却介质与所述第四换热通道的所述制冷剂换热。

28、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介质包括冷却水和冷冻水中的一种,所述冷冻水包括乙二醇水溶液;和/或,

29、所述冷却介质制冷模块还包括第三温度检测件,所述第三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的冷却介质温度,所述预设温度为所述冷却介质温度和预设温差之和,所述预设温差大于2℃。

30、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压缩机制冷模块、载冷剂模块、冷却介质制冷模块和控制模块,同时压缩机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制冷机组和双系统换热器,双系统换热器能够使得载冷剂与制冷剂或冷却介质换热,控制模块用于获取需求温度,当所述需求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制冷机组停止运行,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开启,以通过冷却介质来调整载冷剂的温度,并基于所述需求温度调整所述第一开关阀的阀门开度,以调整冷却介质的进入流量,实现对载冷剂的控温。故在温度较高,即所述需求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压缩机制冷机组停机,仅冷却介质参与制冷控温,较相关技术中压缩机制冷机组全程运行实现控温,本发明减少了压缩机制冷机组的功耗,进而降低了整个控温系统的能耗,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同时,制冷系统虽然增加了冷却介质制冷模块,但是仅增加了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两个零件,在成本增加有限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能耗。解决了现有的控温系统能耗较高的问题。

31、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制冷模块、载冷剂模块、冷却介质制冷模块和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高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需求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制冷机组运行,并依次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阀包括电动调节阀,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模糊pid算法调整所述电动调节阀的阀门开度,以调整冷却介质的进入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模块包括第一温度检测件、载冷剂出口和载冷剂入口,所述载冷剂出口用于输出载冷剂以与负载换热,所述载冷剂入口用于供换热后的所述载冷剂流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模块还包括加热装置、储液装置、内循环泵和外循环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模块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制冷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干燥过滤器、第一储液罐和回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所述干燥过滤器、所述第一储液罐、所述回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通过管道连接形成制冷剂回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第四换热通道和第五换热通道,所述第四换热通道连通至所述制冷剂回路以供制冷剂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包括冷却水和冷冻水中的一种,所述冷冻水包括乙二醇水溶液;和/或,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温系统,该控温系统包括压缩机制冷模块、载冷剂模块、冷却介质制冷模块和控制模块;压缩机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制冷机组和双系统换热器,双系统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和第三换热通道;冷却介质入口通过第一开关阀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连通,压缩机制冷机组与第二换热通道连通以形成制冷剂回路;载冷剂模块与所第三换热通道连通以形成载冷剂回路,控制模块用于获取需求温度,当需求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控制压缩机制冷机组停止运行,控制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开启,并基于需求温度调整第一开关阀的阀门开度,以调整冷却介质的进入流量。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的控温系统能耗较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锦辉,颜厥枝,吴锡灶,陈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冠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47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