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输送用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5-04  47


本公开涉及燃料输送用管。更详细而言,涉及汽油、轻油、煤油、和液化石油气等燃料的输送用管。


背景技术:

1、用于输送燃料等的管能够在内侧具有硫化橡胶的层。

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气体低透过性管,其特征在于,是具备内侧层、增强层和外侧层的气体低透过性管,该内侧层具有由硫化橡胶形成的最内层的耐水层、和形成在该耐水层的外面侧的阻气层。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69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以提供可以抑制硫向输送物的溶出,并且抑制管的层间剥离的燃料输送用管作为目的。

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4、本公开人发现了通过以下手段可以完成上述课题:

5、《方案1》

6、一种燃料输送用管,是内层、中间层、增强层和外层依次叠层着的燃料输送用管,

7、上述内层含有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载荷挠曲温度为75℃以上的第1热塑性树脂、和载荷挠曲温度小于75℃的第2热塑性树脂,

8、上述中间层含有橡胶组合物,上述橡胶组合物含有丁腈橡胶,

9、上述内层与上述中间层直接或经由粘接层而粘接着。

10、《方案2》

11、根据方案1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相对于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与上述第2热塑性树脂的合计的质量比为0.05~0.95。

12、《方案3》

13、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在主链具有芳香环。

14、《方案4》

15、根据方案3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上述芳香环的碳原子数为6~10。

16、《方案5》

17、根据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为芳香族聚酰胺树脂。

18、《方案6》

19、根据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上述第2热塑性树脂为脂肪族聚酰胺。

20、《方案7》

21、根据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上述内层的游离硫成分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内层为1.0质量%以下,或不含有游离硫成分。

22、《方案8》

23、根据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上述内层的厚度相对于上述中间层的厚度之比为0.01~2.00。

24、《方案9》

25、根据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上述内层的在温度23℃下的燃料中浸渍7天后的溶胀度为35.0%以下,

26、上述燃料含有相对于上述燃料整体为42.5体积%的异辛烷、42.5体积%的甲苯、和15体积%的乙醇。

27、《方案10》

28、根据方案1~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上述内层的在温度23℃下的燃料中浸渍7天后的燃料透过度为5.00mg·mm/24h·cm2以下,

29、上述燃料含有相对于上述燃料整体为42.5体积%的异辛烷、42.5体积%的甲苯、和15体积%的乙醇。

30、《方案11》

31、根据方案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上述内层的-3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e为1,500~3,500mpa。

32、《方案12》

33、根据方案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上述内层进一步含有橡胶和/或弹性体。

34、《方案13》

35、根据方案12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上述弹性体为聚酯弹性体、聚酰胺弹性体、或改性苯乙烯系弹性体。

36、《方案14》

37、根据方案12或13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上述内层具有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与上述橡胶和/或弹性体的海岛结构。

38、《方案15》

39、根据方案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上述中间层所含有的上述丁腈橡胶含有相对于上述丁腈橡胶为25~50质量%的丙烯腈。

40、发明的效果

41、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可以抑制硫向输送物的溶出,并且抑制管的层间剥离的燃料输送用管。



技术特征:

1.一种燃料输送用管,是内层、中间层、增强层和外层依次叠层着的燃料输送用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的质量相对于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与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的合计质量之比为0.05~0.9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在主链具有芳香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所述芳香环的碳原子数为6~1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为芳香族聚酰胺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为脂肪族聚酰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所述内层的游离硫成分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内层为1.0质量%以下,或不含有游离硫成分。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所述内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之比为0.01~2.00。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所述内层的在温度23℃下的燃料中浸渍7天后的溶胀度为35.0%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所述内层的在温度23℃下的燃料中浸渍7天后的燃料透过度为5.00mg·mm/24h·cm2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所述内层的-3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e为1,500~3,500mpa。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所述内层进一步含有橡胶和/或弹性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所述弹性体为聚酯弹性体、聚酰胺弹性体、或改性苯乙烯系弹性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所述内层具有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与所述橡胶和/或弹性体的海岛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输送用管,所述硫化橡胶为丁腈橡胶被硫化了的橡胶,所述丁腈橡胶含有相对于所述丁腈橡胶整体为25~50质量%的丙烯腈。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可以抑制硫向输送物的溶出,并且抑制管的层间剥离的燃料输送用管(10)。本发明的燃料输送用管(10)是内层(11)、中间层(12)、增强层(13)和外层(14)依次叠层着的燃料输送用管(10),上述内层(11)含有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载荷挠曲温度为75℃以上的第1热塑性树脂、和载荷挠曲温度小于75℃的第2热塑性树脂,上述中间层(12)含有橡胶组合物,上述橡胶组合物含有丁腈橡胶,上述内层(11)与上述中间层(LB)(12)直接或经由粘接层而粘接着。

技术研发人员:百百濑爱,佐藤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38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