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4-29  50


本技术涉及隐框玻璃幕墙检测,尤其是涉及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1、隐框幕墙作为一种现代建筑外墙装饰方式,在隐框幕墙安装过程中的胶粘接质量是影响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隐框幕墙会在框架和玻璃之间、双层玻璃之间打入结构胶以进行胶粘接;然而,结构胶的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化,主要表现为粘结强度和伸长率的下降,以及胶体的硬化、开裂和脱胶等现象,这会导致幕墙整块坠落的安全事故;传统检测方法如人工敲击检查和拉力测试,存在主观性强、误差大或操作复杂且具有破坏性的问题,不适用于大规模现场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隐框幕墙上结构胶现场性能检测时,误差大、操作复杂且会对隐框幕墙造成破坏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并用于检测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粘接位置处结构胶的第一胶粘接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隐框幕墙双层玻璃之间结构胶的第二胶粘接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壳体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胶粘接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胶粘接检测装置电连接的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显示装置;

4、所述第一胶粘接检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风机抽气机构,以及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并用于贴紧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粘接位置处结构胶的第一应变传感器,所述壳体上设有位于两所述第一应变传感器之间并与所述风机抽气机构连通的负压吸附口;所述负压吸附口用于贴紧并吸附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粘接位置处的结构胶,所述第一应变传感器用于检测结构胶的形变。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胶粘接检测装置和第二胶粘接检测装置分别对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粘接位置处结构胶和双层玻璃之间结构胶进行检测,将负压吸附口贴紧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粘接位置处的结构胶,风机抽气机构抽吸负压吸附口位置处的空气,以使负压吸附口位置处形成负压状态,负压吸附口吸紧并拉动结构胶产生形变,而第一应变传感器则用于精确测量结构胶的形变,通过结构胶的形变程度以获得结构胶性能和老化程度,确保了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合控制单元和显示装置进行数据处理和显示;本技术操作便捷,无需破坏隐框幕墙,适用于现场检测,有效提高了隐框幕墙胶粘接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6、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设于所述壳体本体前侧并用于贴紧隐框幕墙玻璃的前吸附侧壁、设于所述壳体本体下侧并用于贴紧隐框幕墙框架的下吸附侧壁、设于所述壳体本体上侧并用于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显示装置的上支撑侧壁,以及设于所述壳体本体后侧并用于连接所述风机抽气机构的后连接侧壁;

7、所述负压吸附口位于所述前吸附侧壁和所述下吸附侧壁的夹角位置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吸附侧壁用于紧贴玻璃,下吸附侧壁用于紧贴框架,上支撑侧壁用于连接控制单元和显示装置,后连接侧壁则连接风机抽气机构;前吸附侧壁和下吸附侧壁的夹角位置处设置的负压吸附口,能够更有效地贴紧并吸附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粘接位置处的结构胶,提高了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9、优选的,所述第一胶粘接检测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负压吸附口和所述第一应变传感器周侧的密封机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胶粘接检测装置中密封机构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负压吸附口和第一应变传感器与结构胶之间的密封性,减少检测过程中的漏气和干扰,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密封机构还能够保护负压吸附口和第一应变传感器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使用寿命。

11、优选的,所述第二胶粘接检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风机充气机构、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风机充气机构连通的弹簧气管、与所述弹簧气管端部连通并用于穿过隐框幕墙双层玻璃之间结构胶并伸入隐框幕墙双层玻璃之间的穿透针管、套设于所述穿透针管外侧壁上的穿透支撑板,以及设于所述穿透支撑板上并用于插入隐框幕墙双层玻璃之间结构胶内的第二应变传感器,所述穿透针管用于往隐框幕墙双层玻璃和结构胶之间的密封空间充气,所述第二应变传感器用于检测隐框幕墙双层玻璃之间结构胶的形变。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伸弹簧气管使穿透针管延伸并插入隐框幕墙双层玻璃和结构胶之间的密封空间,通过穿透支撑板带动第二应变传感器插入隐框幕墙双层玻璃和结构胶内,通过风机充气机构向隐框幕墙双层玻璃和结构胶之间的密封空间充气,使结构胶发生形变,通过第二应变传感器检测隐框幕墙双层玻璃之间结构胶的形变程度,进而能够实现对结构胶粘接质量的准确评估和检测,无需破坏隐框幕墙双层玻璃和框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13、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收纳槽,所述弹簧气管、所述穿透针管,所述穿透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应变传感器均活动插设于所述收纳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上的收纳槽能够将弹簧气管、穿透针管、穿透支撑板和第二应变传感器等部件进行有序的收纳和固定,避免了检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杂乱无序和部件丢失;减少对第一胶粘接检测装置检测时的干扰;收纳槽的设计也使得设备的拆装和维护更加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收纳槽还能够对这些部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在运输或存储过程中受到损坏。

15、优选的,所述风机抽气机构和所述风机充气机构均包括风机本体、套设于所述风机本体上并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的导气管,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导气管连通的气压检测组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本体提供动力源,导气管套设于风机本体上,并与壳体内部连通,确保了气流的顺畅传输;气压检测组件设于壳体上,气压检测组件与导气管相连,便于实时监测和调整气压,从而保证了检测过程中对结构胶粘接状态的准确评估,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和效率。

17、优选的,所述前吸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风机抽气机构连通并用于吸附隐框幕墙玻璃的负压吸盘。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吸附侧壁上的负压吸盘与风机抽气机构连通,能够通过风机抽气机构产生的负压实现对隐框幕墙玻璃的吸附;这种设计能够提高检测设备与隐框幕墙玻璃之间的贴合度和稳定性,减少检测过程中的相对运动和误差,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负压吸盘的设计还能够扩大设备的检测范围,以适用于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隐框幕墙玻璃。

19、优选的,所述下吸附侧壁上设有用于吸附隐框幕墙框架的框架吸附组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吸附侧壁上的框架吸附组件能够实现对隐框幕墙框架的吸附,提高检测设备与隐框幕墙框架之间的贴合度和稳定性;通过框架吸附组件的设置,可以减少检测过程中设备与框架之间的相对运动和位移,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1、优选的,所述后连接侧壁上设有把手。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连接侧壁上的把手设计,为操作人员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握持点,便于移动和操作检测设备;把手的设置能够提高设备的便携性和操作性,使操作人员能够更轻松地将设备移动到需要检测的位置,并进行准确的检测操作;把手还能够增加设备的安全性,减少操作人员在移动和操作过程中的手部疲劳和损伤风险。

23、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方法,包括所述的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还包括以下步骤;

24、s1: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粘接位置处结构胶检测,将所述壳体插设于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连接位置处;

25、s2:使所述负压吸附口和所述第一应变传感器贴紧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粘接位置处的结构胶;

26、s3:启动所述风机抽气机构吸气,所述负压吸附口产生负压并吸紧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粘接位置处的结构胶,使结构胶发生形变;

27、s4:所述第一应变传感器检测结构胶的形变数据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28、s5:所述控制单元将数据传输至所述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1中壳体被插设于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连接位置,确保了检测的针对性;在步骤s2中,负压吸附口和第一应变传感器被精确贴合于结构胶上;步骤s3启动风机抽气机构产生负压,使结构胶发生形变,为检测提供必要的条件;步骤s4中第一应变传感器捕捉并传输结构胶的形变数据至控制单元;步骤s5通过控制单元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显示装置进行直观显示;本技术不仅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而且通过实时数据的可视化,为操作者提供了即时反馈,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1、1.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通过第一胶粘接检测装置和第二胶粘接检测装置分别对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粘接位置处结构胶和双层玻璃之间结构胶进行检测,将负压吸附口贴紧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粘接位置处的结构胶,风机抽气机构抽吸负压吸附口位置处的空气,以使负压吸附口位置处形成负压状态,负压吸附口吸紧并拉动结构胶产生形变,而第一应变传感器则用于精确测量结构胶的形变,通过结构胶的形变程度以获得结构胶性能和老化程度,确保了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合控制单元和显示装置进行数据处理和显示;本技术操作便捷,无需破坏隐框幕墙,适用于现场检测,有效提高了隐框幕墙胶粘接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32、2.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通过拉伸弹簧气管使穿透针管延伸并插入隐框幕墙双层玻璃和结构胶之间的密封空间,通过穿透支撑板带动第二应变传感器插入隐框幕墙双层玻璃和结构胶内,通过风机充气机构向隐框幕墙双层玻璃和结构胶之间的密封空间充气,使结构胶发生形变,通过第二应变传感器检测隐框幕墙双层玻璃之间结构胶的形变程度,进而能够实现对结构胶粘接质量的准确评估和检测,无需破坏隐框幕墙双层玻璃和框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33、3.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方法,步骤s1中壳体被插设于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连接位置,确保了检测的针对性;在步骤s2中,负压吸附口和第一应变传感器被精确贴合于结构胶上;步骤s3启动风机抽气机构产生负压,使结构胶发生形变,为检测提供必要的条件;步骤s4中第一应变传感器捕捉并传输结构胶的形变数据至控制单元;步骤s5通过控制单元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显示装置进行直观显示;本技术不仅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而且通过实时数据的可视化,为操作者提供了即时反馈,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于所述壳体(1)上并用于检测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粘接位置处结构胶的第一胶粘接检测装置(2)、用于检测隐框幕墙双层玻璃之间结构胶的第二胶粘接检测装置(3)、设于所述壳体(1)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胶粘接检测装置(2)和所述第二胶粘接检测装置(3)电连接的控制单元(4),以及与所述控制单元(4)电连接的显示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壳体本体(11)、设于所述壳体本体(11)前侧并用于贴紧隐框幕墙玻璃的前吸附侧壁(12)、设于所述壳体本体(11)下侧并用于贴紧隐框幕墙框架的下吸附侧壁(13)、设于所述壳体本体(11)上侧并用于连接所述控制单元(4)和所述显示装置(5)的上支撑侧壁(14),以及设于所述壳体本体(11)后侧并用于连接所述风机抽气机构(21)的后连接侧壁(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粘接检测装置(2)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负压吸附口(23)和所述第一应变传感器(22)周侧的密封机构(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粘接检测装置(3)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上的风机充气机构(31)、设于所述壳体(1)上并与所述风机充气机构(31)连通的弹簧气管(32)、与所述弹簧气管(32)端部连通并用于穿过隐框幕墙双层玻璃之间结构胶并伸入隐框幕墙双层玻璃之间的穿透针管(33)、套设于所述穿透针管(33)外侧壁上的穿透支撑板(34),以及设于所述穿透支撑板(34)上并用于插入隐框幕墙双层玻璃之间结构胶内的第二应变传感器(35),所述穿透针管(33)用于往隐框幕墙双层玻璃和结构胶之间的密封空间充气,所述第二应变传感器(35)用于检测隐框幕墙双层玻璃之间结构胶的形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收纳槽(16),所述弹簧气管(32)、所述穿透针管(33),所述穿透支撑板(34)和所述第二应变传感器(35)均活动插设于所述收纳槽(16)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抽气机构(21)和所述风机充气机构(31)均包括风机本体(211)、套设于所述风机本体(211)上并与所述壳体(1)内部连通的导气管(212),以及设于所述壳体(1)上并与所述导气管(212)连通的气压检测组件(21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吸附侧壁(12)上设有与所述风机抽气机构(21)连通并用于吸附隐框幕墙玻璃的负压吸盘(12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吸附侧壁(13)上设有用于吸附隐框幕墙框架的框架吸附组件(13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接侧壁(15)上设有把手(151)。

10.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还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隐框幕墙结构的胶粘接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胶粘接检测设备包括壳体、第一胶粘接检测装置、第二胶粘接检测装置、控制单元,以及显示装置;第一胶粘接检测装置包括风机抽气机构,以及第一应变传感器,壳体上设有负压吸附口;负压吸附口用于贴紧并吸附隐框幕墙框架与玻璃粘接位置处的结构胶,第一应变传感器用于检测结构胶的形变;胶粘接检测方法,使负压吸附口和第一应变传感器贴紧结构胶;启动风机抽气机构产生负压,使结构胶发生形变,通过结构胶的形变程度以获得结构胶性能和老化程度,结合控制单元和显示装置进行数据处理和显示;本申请无需破坏隐框幕墙,适用于现场检测,有效提高了隐框幕墙胶粘接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柴文天,贾映川,刘强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光华中空玻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36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