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2-24  145



1.本发明涉及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特别是适于与图像显示装置组合使用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


背景技术:

2.为了抑制环境光的镜面反射,有时会对配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侧的玻璃板等透明基材赋予防眩(antiglare)功能。防眩功能可以通过微小凹凸来展现。防眩功能将光泽作为指标,其值越小,评价为越优异。另一方面,通过微小凹凸发生的光的扩散通过雾度进行评价。为了不损害所显示的图像的清晰度,期望小的雾度。
3.已知有在透明基材上设置在表面具有微小凹凸的膜来赋予防眩功能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包含两种粒子和二氧化硅系基体的防眩膜设置于玻璃板上而成的带防眩膜的基材。在防眩膜中包含第一粒子及第二粒子,第二粒子相对于第一粒子的质量比处于0.5~4的范围(第0038段)。第一粒子的平均长径比为10~80,典型地为板状,第二粒子的平均长径比为1~5,典型地为球状。在该膜中,由于第二粒子的存在,第一粒子的特异性的取向受到阻碍,第一粒子相对于玻璃板的主面无规地进行取向(图2)。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3409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8.专利文献1的技术以不仅用于图像显示装置、还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等作为前提。因此,并不是对与图像显示装置的组合进行最优化。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适于在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侧使用的新型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
9.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0.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具备:
11.透明基材、和
12.设置于上述透明基材上的防眩膜,
13.上述防眩膜包含粒子和基体,
14.上述基体包含氧化硅。
15.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具备:
16.透明基材、和
17.设置于上述透明基材上的防眩膜,
18.上述防眩膜包含粒子和基体,
19.上述粒子实质上由平板状粒子构成,
20.上述平板状粒子的厚度处于0.3nm~3nm的范围,并且主面的平均直径处于10nm~
1000nm的范围,
21.上述基体包含氧化硅,
22.在上述防眩膜中,上述平板状粒子的主面与上述透明基材的主面大致平行地配置。
23.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具备:
24.透明基材、和
25.设置于上述透明基材上的防眩膜,
26.上述防眩膜包含粒子和基体,
27.上述粒子实质上由层状硅酸盐矿物粒子构成,
28.上述基体包含氧化硅,
29.在上述防眩膜中,上述层状硅酸盐矿物粒子中所含的层状硅酸盐矿物沿着上述透明基材的主面取向的晶面为(001)面。
30.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具备:
31.透明基材、和
32.设置于上述透明基材上的防眩膜,
33.上述防眩膜包含粒子和基体,
34.上述基体包含氧化硅和氮原子。
35.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具备:
36.透明基材、和
37.设置于上述透明基材上的防眩膜,
38.上述防眩膜包含粒子和基体,
39.上述基体包含氧化硅,
40.在上述防眩膜中存在上述粒子在该膜的厚度方向上堆积的第一区域、和包围上述第一区域或者被上述第一区域包围的谷状的第二区域。
41.发明效果
42.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适于基于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的良好的视觉辨认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
附图说明
43.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一例的剖面图。
44.图2是平板状粒子的一例的立体图。
45.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一例的剖面图。
46.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一例的剖面图。
47.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一例的剖面图。
48.图6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一例的剖面图。
49.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膜的凸部的截面的剖面图。
50.图8是实施例1(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一例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51.图9是实施例4(第三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一例的sem照片。
52.图10是实施例5(第三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一例的sem照片。
53.图11是实施例6(第三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一例的sem照片。
54.图12是实施例7(第三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一例的sem照片。
55.图13是实施例8(第四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一例的sem照片。
56.图14是实施例8(第四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一例的放大后的sem照片。
57.图15是实施例8(第四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一例的激光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58.以下,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的主旨不是将本发明限定于特定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大致平行”是指,成为对象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度为30
°
以下、进而为20
°
以下、特别是10
°
以下。另外,“主成分”是指以质量基准计含有率占50%以上、进而占80%以上的成分。另外,“实质上由...构成”是指,以质量基准计含有率占80%以上、进而为90%以上、特别是95%以上。基材的“主面”是指,除侧面以外的表面侧及背面侧的面,更具体而言,是指其上形成有膜的面。平板状粒子的“主面”也以此为基准,是指该平板状粒子的表背一对的面。“台地状”的定义参照图7在后叙述。
59.[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
[0060]
在图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截面。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100具备:透明基材10、和设置于透明基材10上的防眩膜20。在图1中,在透明基材10的主面10s直接形成防眩膜20,但是也可以在透明基材10与防眩膜20之间夹隔有其它膜。防眩膜20包含粒子1和基体2。可以在防眩膜20中包含空隙。空隙可以存在于基体2中,或者可以以与粒子1及基体2相接的方式存在。
[0061]
(粒子)
[0062]
粒子1可以为平板状粒子。粒子1可以实质上由平板状粒子构成。然而,粒子1的一部分也可以具有除平板状以外的形状、例如球状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球状粒子的形状、优选的平均粒径及材料,如在第三实施方式一栏中所述。也可以不含球状粒子等,而粒子1仅由平板状粒子构成。图2中示出作为平板状粒子的粒子1的一例。粒子1具有一对主面1s。一对主面1s相互大致平行。主面1s可以实质上平坦。然而,也可以在主面1s存在高度差、微小的凹凸。需要说明的是,球状的氧化硅粒子连结而成的粒子的外形为链状,而不是平板状,不属于平板状粒子。
[0063]
粒子1的厚度1t相当于一对主面1s之间的距离,处于0.3nm~3nm的范围。厚度1t优选为0.5nm以上、进而为0.7nm以上,优选为2nm以下、进而为1.5nm以下。在厚度1t根据部位不同而变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的平均来确定厚度1t。
[0064]
粒子1的主面1s的平均直径d处于10nm~1000nm的范围。主面的平均直径d优选为20nm以上、进而为30nm以上。另外,平均直径d优选为700nm以下、进而为500nm以下。主面1s的平均直径d可以通过从主面1s的重心穿过的直径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平均来确定。
[0065]
粒子1的平均长径比可以通过d/t而计算出。平均长径比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30
以上、进而为50以上。平均长径比可以为1000以下、进而为700以下。
[0066]
粒子1可以是层状硅酸盐(phyllosilicate)矿物粒子。层状硅酸盐矿物粒子中所含的层状硅酸盐矿物也称为片层状硅酸盐矿物。作为层状硅酸盐矿物,例如可举出:高岭石、地开石、珍珠陶土、埃洛石等高岭土矿物、温石棉、利蛇纹石、镁绿泥石等蛇纹石、蒙脱土、贝得石等2八面体型蒙脱石、皂石、锂蒙脱石、锌蒙脱石等3八面体型蒙脱石、白云母、钠云母、伊利石、绿鳞石等2八面体型云母、金云母、铁云母、锂云母等3八面体型云母、珍珠云母等2八面体型脆云母、绿脆云母、铁脆云母等3八面体型脆云母、片硅铝石等2八面体型绿泥石、锂绿泥石、铝绿泥石等2/3八面体型绿泥石、斜绿泥石、鲕绿泥石等3八面体型绿泥石、叶蜡石、滑石、2八面体型蛭石、3八面体型蛭石。层状硅酸盐矿物粒子优选包含属于蒙脱石、高岭土、或滑石的矿物。作为属于蒙脱石的矿物,蒙脱土是适宜的。需要说明的是,蒙脱土属于单斜晶系,高岭土属于三斜晶系,滑石属于单斜晶系或三斜晶系。
[0067]
在防眩膜10中,粒子1的主面1s与透明基材10的主面10s大致平行地配置。粒子1以个数基准计其80%以上、进而85%以上、特别是90%以上大致平行地配置即可,即使其余粒子未大致平行地配置,也可以作为整体视为大致平行地配置。在对其进行判断的情况下,期望对30个、优选为50个平板状粒子的配置进行确认。
[0068]
在粒子1为层状硅酸盐矿物粒子的情况下,沿着透明基材10的主面10s取向的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晶面可以为(001)面。这样的面取向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进行确认。
[0069]
(基体)
[0070]
基体2包含作为si的氧化物的氧化硅,并且优选以氧化硅作为主成分。以氧化硅作为主成分的基体2适于降低膜的折射率、并抑制膜的反射率。基体2可以包含除氧化硅以外的成分,也可以包含部分地包含氧化硅的成分。
[0071]
部分地包含氧化硅的成分例如为以下的成分:包含由硅原子及氧原子构成的部分,并且其它除两原子以外的原子、官能团与该部分的硅原子或氧原子键合。作为除硅原子及氧原子以外的原子,例如可示例出:氮原子、碳原子、氢原子、在以下段落中记载的金属元素。作为官能团,可示例出例如在以下段落中作为r记载的有机基团。这样的成分从不单单由硅原子及氧原子构成的方面考虑,严格上不是氧化硅。然而,在记载基体2的特性的基础上,由硅原子及氧原子构成的氧化硅部分也作为“氧化硅”进行处理是适当的,与本领域的惯用手段中也是一致的。在本说明书中,氧化硅部分也作为氧化硅进行处理。根据以上的说明可以明确,氧化硅中的硅原子与氧原子的原子比可以不是化学计量上(1∶2)的原子比。
[0072]
基体2可以包含除氧化硅以外的金属氧化物,具体而言,可以包含含有除硅以外的金属氧化物成分或金属氧化物部分。基体2可包含的金属氧化物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选自ti、zr、ta、nb、nd、la、ce及sn中的至少1种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基体2可以包含除氧化物以外的无机化合物成分、例如氮化物、碳化物、卤素物等,也可以包含有机化合物成分。
[0073]
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可以由可水解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形成。作为可水解的硅化合物,可举出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
[0074]rn
siy
4-n
ꢀꢀꢀ
(1)
[0075]
r为包含选自烷基、乙烯基、环氧基、苯乙烯基、甲基丙烯酰基及丙烯酰基中的至少1种的有机基团。y为作为选自烷氧基、乙酰氧基、烯氧基及氨基中的至少1种的可水解的有机基团、或卤原子。卤原子优选为cl。n为0~3的整数,优选为0或1。
[0076]
作为r,烷基、例如碳原子数1~3的烷基、特别是甲基是适宜的。作为y,烷氧基、例如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特别是甲氧基及乙氧基是适宜的。可以将由上述式表示的化合物2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这样的组合,例如可举出:n为0的四烷氧基硅烷、与n为1的单烷基三烷氧基硅烷的组合使用。
[0077]
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在水解及缩聚之后,形成硅原子经由氧原子相互键合的网络结构。在该结构中,以与硅原子直接键合的状态包含由r表示的有机基团。
[0078]
(防眩膜)
[0079]
防眩膜20中的粒子1相对于基体2之比以质量基准计例如为0.05~10、进而为0.05~7,优选为0.05~5。防眩膜20中的空隙的体积比率没有特可以为别限制,10%以上、进而为10~20%。然而,空隙也可以不存在。
[0080]
防眩膜20的膜厚没有特别限制,从容易适当地得到防眩性等观点考虑,例如为50nm~1000nm、进而为100nm~700nm、特别是100nm~500nm是适当的。为了使平板状粒子的主面以与基材成为大致平行的方式取向,优选将防眩膜20的膜厚设为上述的上限以下。在厚的膜中,平板状粒子无规取向的倾向变强。
[0081]
优选在防眩膜20的表面20s存在微小的凹凸。然而,对于表面20s的凹凸而言,通过沿着透明基材10的主面10s的粒子1的取向来抑制其发展。表面20s的第一优选表面粗糙度由ra表示为20nm~120nm、进而为30nm~110nm、优选为40nm~100nm。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优选表面粗糙度由ra表示为80nm~500nm、进而为100nm~400nm、优选为100nm~300nm。ra是通过jis b0601:2001确定的粗糙度曲线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如果像专利文献1那样,粒子无规取向,则ra大于上述的范围。
[0082]
表面20s的rsm超过0μm且为35μm以下、进而为1μm~30μm、优选为2μm~20μm。rsm是通过jis b0601:2001确定的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非过大的rsm适于抑制所谓闪光(sparkle)。
[0083]
闪光是依赖于用于赋予防眩功能的微小凹凸与图像显示装置的画素尺寸的关系而产生的亮点。闪光随着图像显示装置与用户的视点的相对位置变动而作为不规则的光的波动被观察到。闪光随着图像显示装置的高精细化而明显化。ra及rsm在上述的范围的防眩膜20特别适于在抑制闪光的同时,以良好的平衡降低光泽及雾度。
[0084]
(透明基材)
[0085]
对于透明基材10而言,树脂板或玻璃板是合适的。构成玻璃板的玻璃可以是通用的钠钙玻璃,也可以是硼硅酸玻璃、铝硅酸盐玻璃、无碱玻璃等其它玻璃。玻璃板可以通过浮法、下拉法等公知的制法成形。基于这些制法,能够得到具有平滑的表面的玻璃板。玻璃板可以在主面具有凹凸,例如可以为压花玻璃。压花玻璃可以通过被称为轧平法的制法成形。基于该制法的压花玻璃通常在沿着玻璃板的主面的一个方向上具有周期性的凹凸。
[0086]
作为树脂板,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为代表的丙烯酸树脂板、聚碳酸酯板等是适合的。与玻璃板同样,树脂板可以具有平滑的主面,也可以具有存在凹凸的主面。为了赋予凹凸,可以对树脂板实施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可举出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铬酸处理(湿式)、火焰处理、热风处理、臭氧/紫外线照射处理等氧化处理、喷砂、溶剂处理等。
[0087]
透明基材10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为了轻量化,越薄越好。透明基材10的厚度例如为0.4mm~5mm、0.3mm~5mm、进而为0.5~3mm、0.4~3mm、特别是0.6~2.5mm、0.5~2.5mm。
透明基材10的主面10s的ra可以为10nm以下、5nm以下、进而为2nm以下、特别是1nm以下。在该情况下,由防眩膜20带来的防眩效果显著地展现。
[0088]
透明基材10通常可以为平板,但也可以为曲板。特别是在要组合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面为曲面等非平面的情况下,透明基材10优选具有适合与它们匹配的非平面形状的主面。在该情况下,透明基材10可以以其整体具有恒定的曲率的方式弯曲,也可以局部弯曲。透明基材10的主面10s例如以多个平面在曲面上相互连接的方式构成。透明基材10的曲率半径例如为5000mm以下。该曲率半径例如为10mm以上,但特别是在局部弯曲的部位,可以更小,例如为1mm以上。
[0089]
防眩膜20可以以覆盖透明基材10的主面10s整面的方式形成,也可以以覆盖表面10s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在后者的情况下,防眩膜20形成于主面10s中、至少覆盖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面的部分即可。
[0090]
在透明基材10为玻璃板的情况下,玻璃板优选为强化玻璃。玻璃板的强化处理中有风冷强化和化学强化,薄的玻璃板适合化学强化处理。在化学强化处理中,在构成玻璃板的玻璃的应变点以下的温度下,将玻璃板浸渍于包含碱金属离子的熔融盐,使玻璃板的表层的碱金属离子(例如钠离子)与离子半径相对较大的碱金属离子(例如钾离子)进行交换,在玻璃板的表层产生压缩应力。对玻璃板的化学强化处理可以在形成防眩膜的前后中的任意阶段进行实施。风冷强化处理也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实施。
[0091]
(光学特性)
[0092]
光泽可以通过镜面光泽度进行评价。透明基材10的60
°
镜面光泽度例如为60~130%、进而为70~120%、特别是80~110%、85~100%。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有时从光泽的值中省略“%”。这些镜面光泽度是对形成有防眩膜20的面10s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值。透明基材的雾度例如为20%以下、进而为15%以下、特别是10%以下,根据情况可以为1~8%、进而为1~6%、特别是1~5%。
[0093]
在60
°
镜面光泽度g与雾度h(%)之间优选成立关系式(a),进一步优选成立关系式(b),更进一步优选成立关系式(c)。g及h可以满足关系式(d)。
[0094]
h≤-0.2g+25
ꢀꢀꢀ
(a)
[0095]
h≤-0.2g+24.5
ꢀꢀꢀ
(b)
[0096]
h≤-0.2g+24
ꢀꢀꢀ
(c)
[0097]
h≤-0.15g+18
ꢀꢀꢀ
(d)
[0098]
需要说明的是,分别地,光泽可以按照jis z8741-1997的“镜面光泽度测定方法”的“方法3(60度镜面光泽)”进行测定,雾度可以按照jis k7136:2000进行测定。
[0099]
[第三实施方式]
[0100]
在图3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一例的截面。在图4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另一例的截面。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200及300具备:透明基材10、和设置于透明基材10上的防眩膜30及40。在图3及4中,在透明基材10的主面10s直接形成防眩膜30及40,但也可以在透明基材10与防眩膜30及40之间夹隔有其它膜。防眩膜30及40包含粒子5和基体2。在防眩膜30及40中可以包含空隙。空隙可以存在于基体2中,或者可以以与粒子5及基体2相接的方式存在。
[0101]
在防眩膜30中,粒子5在全部区域中在膜的厚度方向上堆积,与此相对,在防眩膜
40中,存在粒子5在膜的厚度方向上堆积的区域40a、和粒子5未在该方向上堆积或者不存在粒子5的区域40b。区域40b也可以不是粒子5未在该方向上堆积或者不存在粒子5的区域,而是与透明基材10的主面10s大致平行、并且具有粒子5未露出的表面40s的区域。区域40b例如是扩展至0.25μm2以上、进而为0.5μm2以上、特别是1μm2以上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在防雾膜30及40的区域40a的至少一部分中,粒子5堆积至粒子5的平均粒径的5倍以上、进而为7倍以上的高度。
[0102]
(粒子)
[0103]
粒子5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球状。粒子5可以实质上由球状粒子构成。然而,粒子5的一部分可以具有除球状以外的形状、例如平板状的形状。粒子5可以仅由球状粒子构成。此处,球状粒子是指,从重心穿过的最长直径相对于最短直径之比为1以上且1.8以下、特别是1以上且1.5以下、并且表面由曲面构成的粒子。球状粒子的平均粒径可以为5nm~200nm、进而为10nm~100nm、特别是20nm~60nm。球状粒子的平均粒径通过各个粒径、具体而言上述的最短直径与最长直径的平均值的平均来确定,其测定期望基于sem图像将30个、优选为50个粒子作为对象而实施。
[0104]
粒子5的一部分中可包含的平板状粒子的厚度t、主面的平均直径d、及长径比d/t的优选范围如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一栏中所述。
[0105]
构成粒子5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包含金属氧化物、特别是氧化硅。然而,金属氧化物例如可以包含选自ti、zr、ta、nb、nd、la、ce及sn中的至少1种金属元素的氧化物。
[0106]
粒子5可以从粒子5的分散液供给至防眩膜30及40。在该情况下,优选使用粒子5各个独立地分散的分散液。与粒子以链状连结的分散液相比,粒子未凝聚的分散液的使用适于实现防眩膜30及40中的粒子的期望的凝聚状态。这是因为相互独立的粒子5容易随着分散介质等液体的挥发而移动,容易成为适于在膜中实现良好的特性的凝聚状态。
[0107]
(基体)
[0108]
基体2如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然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优选基体2包含氮原子。优选以有机化合物成分或官能团、特别是含氮原子官能团的一部分的形式包含氮原子。含氮原子官能团优选为氨基。氮原子可以在特别是用于形成以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作为主成分的基体的原料中成为反应性高的官能团的一部分。这样的官能团在成膜时促进粒子5的凝聚,可发挥使粒子5的凝聚状态成为期望的形态的作用。
[0109]
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可以由可水解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形成。作为可水解的硅化合物,可举出在式(1)中示出的化合物。
[0110]
氮原子也可以从包含硅原子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含氨基硅烷偶联剂供给至防眩膜30及40。该化合物例如可以由式(2)表示。
[0111]akbm
siy
4-k-m
ꢀꢀꢀ
(2)
[0112]
a是含有氨基的有机基团。氨基可以是伯氨基、仲氨基及叔氨基中的任意氨基。a例如为含氨基烃,优选为一部分原子被氨基取代的烷基或烯基,进一步优选为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烷基或烯基,特别优选为末端具有氨基的烷基或烯基。烷基及烯基可以为直链,也可以具有支链。优选的a的具体例是在烷基的末端具有氨基的ω-氨基烷基、及其氨基的氢原子被其它氨基烷基取代的n-ω'-(氨基烷基)-ω-氨基烷基。a优选包含碳原子作为与硅原子连接的原子。在该情况下,在氮原子与硅原子之间夹隔有以烷基及烯基为代表的烃基。换
言之,氮原子可以经由烃基与构成氧化硅的硅原子键合。特别优选的a为γ-氨基丙基、或者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
[0113]
b可以为上文作为r叙述的有机基团,也可以为烷基或烯基。烷基或烯基可以具有支链,其氢原子的一部分可以被取代。b优选为无取代的烷基,更优选为直链烷基,其碳链的碳原子数为1~3,进一步优选为甲基。y如上所述。k为1~3的整数,m为0~2的整数,k+m为1~3的整数。k为1,m为0或1。需要说明的是,在a为γ-氨基丙基的情况下,优选k=1、m=0,在a为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的情况下,优选k=1、m=0或1。
[0114]
由式(2)表示的化合物在水解及缩聚之后,形成硅原子经由氧原子相互键合的网络结构。在与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一起使用的情况下,由式(2)表示的化合物形成网络结构的一部分。在该结构中,以与硅原子直接键合的状态包含由a表示的有机基团。
[0115]
认为由a表示的有机基团在涂布液的溶剂挥发的过程中吸引粒子而促进粒子的凝聚。
[0116]
(防眩膜)
[0117]
防眩膜30及40中的粒子5相对于基体2之比、防眩膜30及40的膜厚、表面30s及40s的ra、表面30s及40s的rsm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叙述的范围。
[0118]
在防眩膜30及40中,粒子5凝聚,在局部重叠,在该部位增加膜的高度,另一方面,在其它部位,粒子5不重叠,膜局部变薄。从透明基材10的主面10s测定得到的防眩膜30及40的最高部与最低部的差值可以为粒子5的平均粒径的3倍以上、进而为4倍以上。
[0119]
在防眩膜40的区域40b中,粒子未在膜的厚度方向上堆积,或者粒子本身不存在。在后者的情况下,在区域40b中,膜40可以仅由基体2构成。区域40b在形成有防眩膜40的区域的面积中所占的比率例如可以为5~90%、进而为10~70%、特别是20~50%。
[0120]
(透明基材)
[0121]
透明基材10包括其适宜的材料、方式如上所述。
[0122]
防眩膜30及40可以以覆盖透明基材10的主面10s的整面的方式形成,也可以以覆盖主面10s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在后者的情况下,防眩膜30及40形成于主面10s中、至少覆盖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面的部分即可。
[0123]
(光学特性)
[0124]
光泽可以通过镜面光泽度进行评价。透明基材10的60
°
镜面光泽度例如为60~130%、进而为70~120%、特别是80~110%、85~100%。这些镜面光泽度是对形成有防眩膜20的面10s进行测定而得到值。透明基材的雾度例如为20%以下、进而为15%以下、特别是10%以下,根据情况可以为1~8%、进而为1~6%、特别是1~5%。
[0125]
在60
°
镜面光泽度g与雾度h(%)之间优选成立关系式(a),进一步优选成立关系式(b)。
[0126]
h≤-0.2g+25
ꢀꢀꢀ
(a)
[0127]
h≤-0.2g+24.5
ꢀꢀꢀ
(b)
[0128]
关于光泽及雾度的测定参照的日本工业标准的编号如上所述。
[0129]
(与负荷曲线相关的参数)
[0130]
带防雾膜的透明基材200及300与基于iso25178的与负荷曲线相关的参数相关,可具有以下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如iso25178中所规定,负荷曲线是将某一高度下的频率从
高的一侧累积,将全部高度数据的总数设为百,以百分率表示的。基于负荷曲线,以smr(c)得到某一高度c下的负荷面积率。将在某一高度2点下的smr的值之差成为40%的直线中斜率变得最小的直线作为等价直线,等价直线中,负荷面积率0%及100%时的高度之差为芯部的水平差sk。区分芯部的高度以上的突出山部与芯部的负荷面积率为smr1,相反,区分芯部的高度以下的突出谷部与芯部的负荷面积率为smr2。负荷面积率20、40、60、80%时的表面高度为bh20、bh40、bh60、bh80。
[0131]
smr1可以为1~40%、进而为3~35%、根据情况为10~30%。bh20例如为0.04μm~0.5μm、进而为0.06μm~0.5μm、优选为0.12μm~0.3μm。bh80例如为-0.3μm~0μm、进而为-0.3μm~-0.05μm、优选为-0.25μm~-0.12μm。
[0132]
[第四实施方式]
[0133]
在图5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一例的截面。在图6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另一例的截面。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400及500具备:透明基材10、和设置于透明基材10上的防眩膜50及60。在图5及6中,在透明基材10的主面10s直接形成有防眩膜50及60,但是也可以在透明基材10与防眩膜50及60之间夹隔有其它膜。防眩膜50及60包含粒子5和基体2。可以在防眩膜50及60中包含空隙。空隙可以存在于基体2中,或者可以以与粒子5及基体2相接的方式存在。
[0134]
在防眩膜50及60中存在第一区域50p及60p和第二区域50v及60v。在第一区域50p及60p中,粒子5在防眩膜50及60的厚度方向上堆积。第二区域50v及60v在从其表面侧沿着厚度方向观察防眩膜50及60时,包围第一区域50p及60p。然而,第二区域50v及60v也可以被第一区域50p及60p包围。对于第一区域50p及60p与第二区域50v及60v而言,例如任一区域夹在相互分开存在的另一者的多个区域之间。该结构有时称为海岛结构。第二区域50v及60v是其表面从周围的第一区域后退的谷状区域。因此,海岛结构的岛部在该岛部为第一区域50p及60p的情况下从海部突出,在该岛部为第二区域50v及60v的情况下从海部沉陷。在第二区域50v及60v中,粒子5的堆积比第一区域50p及60p少。第二区域50v及60v可以包含粒子5堆积而成的部分50t(参照图5)。第二区域50v及60v可以包含粒子5未堆积或者不存在粒子5的部分(参照图5及6)。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区域50v及60v可以由粒子5未堆积或者不存在粒子5的部分构成。第一区域50p及60p的至少一部分、进而以个数基准为50%以上、乃至根据情况的全部可以为台地状区域。
[0135]“台地状”是指,通过sem等对膜进行观察时,防眩膜50及60的凸部的上部看起来为台地状,但严格来说,是指在膜的截面中成立l2/l1≥0.75、特别是l2/l1≥0.8。此处,如图7所示,l1为相当于各凸部的高度h的50%的部分的长度,l2为相当于高度h的70%的部分、优选为相当于75%的部分的长度。如图7所示,有时相对于1个l1,l2分成2个以上部分而存在。在该情况下,l2根据2个以上部分的合计长度来确定。
[0136]
第一区域50p及60p与第二区域50v及60v的边界50b及60b可以根据防眩膜50及60的平均厚度t来确定(参照图6)。平均厚度t如后所述,可以使用激光显微镜来测定。根据边界50b及60b的间隔来确定第一区域50p及60p的宽度wp和第二区域50v及60v的宽度wv。
[0137]
宽度wp可以为5μm以上、进而为7.7μm以上、优选为10μm以上。宽度wv可以为3.5μm以上、7μm以上、优选为10μm以上。在br>b宽度wp大的情况下,容易使入射至防眩膜的可见光直接透射,因此,存在雾度变低的倾向。在宽度wv大的情况下,容易使入射至防眩膜的可
见光适度地散射,因此,存在光泽变低的倾向。宽度wp及宽度wv均为10μm以上的膜特别适于兼顾低的雾度和光泽。
[0138]
第一区域50p及60p以及第二区域50v及60v分别是扩展至例如0.25μm2以上、进而为0.5μm2以上、特别是1μm2以上、根据情况为5μm2以上、进而为10μm2以上的区域。
[0139]
在防眩膜50及60中存在第一区域50p及60p和第二区域50v及60v。第二区域50v及60v在形成有防眩膜40的区域的面积中所占的比率例如可以为5~90%、进而为10~70%、特别是20~50%。防眩膜50及60也可以仅由第一区域50p及60p以及第二区域50v及60v构成。
[0140]
(粒子)
[0141]
粒子5如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
[0142]
(基体)
[0143]
基体2如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然而,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在本方式中,基于添加氮原子来促进粒子5的凝聚的必要性低。因此,形成基体2的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优选由可水解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特别是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形成。基体2可以实质上由氧化硅构成。
[0144]
(防眩膜)
[0145]
在防眩膜50及60中,粒子5相对于基体2之比、膜厚、表面50s及60s的ra、表面50s及60s的rsm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叙述的范围。从透明基材10的主面10s测定得到的防眩膜50及60的最高部与最低部的差值可以为粒子5的平均粒径的3倍以上、进而为4倍以上。
[0146]
(透明基材)
[0147]
透明基材10包括其适宜的材料、方式如上所述。
[0148]
(光学特性)
[0149]
光泽可以通过镜面光泽度进行评价。透明基材10的60
°
镜面光泽度例如为60~130%、进而为70~120%、特别是80~110%、85~100%。这些镜面光泽度是对形成有防眩膜20的面10s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值。透明基材的雾度例如为20%以下、进而为15%以下、特别是10%以下,根据情况可以为1~8%、进而为1~6%、特别是1~5%。
[0150]
在60
°
镜面光泽度g与雾度h(%)之间优选成关系式(a),进一步优选成立关系式(b),更进一步优选成立关系式(c)。g及h也可以满足关系式(d)。
[0151]
h≤-0.2g+25
ꢀꢀꢀ
(a)
[0152]
h≤-0.2g+24.5
ꢀꢀꢀ
(b)
[0153]
h≤-0.2g+24
ꢀꢀꢀ
(c)
[0154]
h≤-0.15g+18
ꢀꢀꢀ
(d)
[0155]
关于光泽及雾度的测定参照的日本工业标准的编号如上所述。
[0156]
[实施例]
[0157]
(实施例1;取向后的平板状粒子)
[0158]
将蒙脱石分散液(byk公司“laponite”)1g、和分散助剂(用工业用乙醇(p-7)将byk公司制“byk-102”稀释至0.15wt%而得到的液体)120g投入玻璃容器,利用超声波清洗机制备微粒分散液。需要说明的是,蒙脱石分散液中所含的平板状粒子的平均直径为0.05μm,平
均厚度为1nm。另外,蒙脱石分散液的分散介质为水,分散体含有率为1wt%。
[0159]
将丙二醇单甲醚2.149g、丙二醇0.537g、纯化水0.05g、硝酸溶液(用工业用乙醇(p-7)将60wt%浓硝酸稀释至0.025wt%而得到的液体)0.125g、四乙氧基硅烷0.139g、上述分散助剂1.5g混合,在室温下老化一晚,制备基体前驱体液。在该基体前驱体液中混合微粒分散液40g,利用超声波清洗机制备涂布液。
[0160]
将玻璃板(100
×
100mm;厚度3mm的浮法板玻璃)浸渍于ph13的koh水溶液,利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使其干燥。利用移液管采取涂布液3g,通过使其流下至玻璃板的主面的流涂法在该玻璃板的主面进行涂布。然后,在设定为200℃的烘箱内使其干燥,得到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
[0161]
通过目视对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进行观察,结果未确认到外观上的缺点。另外,使用光泽度计(堀场制作所制“gloss checker ig-320”)从形成有防眩膜的一侧测定的60
°
光泽值为100.9,使用雾度计(日本电色公司制“haze meter ndh-200”)测定的雾度为6.2%。此外,使用激光显微镜对防眩膜的表面测定的粗糙度曲线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40nm,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为15μm。将使用sem对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面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结果示于图5。
[0162]
(实施例2;取向后的平板状粒子)
[0163]
将丙二醇单甲醚1.707g、丙二醇0.427g、纯化水0.03g、硝酸溶液(用工业用乙醇(ap-7)将60wt%浓硝酸稀释至0.025wt%而得到的液体)0.3g、四乙氧基硅烷0.417g、高岭土分散液(imerys minerals japan k.k.制“kaolin ts90”)0.12g混合,利用超声波清洗机制备涂布液。需要说明的是,高岭土分散液中所含的平板状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2μm,平均厚度为1nm。另外,高岭土分散液的分散介质为工业用乙醇(p-7),分散体含有率为10wt%。
[0164]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通过目视对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进行观察,结果未确认到外观上的缺点。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特性进行测定,结果60
°
光泽值为92.6,雾度为4.1%,ra为60nm,rsm为25μm。
[0165]
(实施例3;含氮原子基体)
[0166]
使用搅拌子将丙二醇单甲醚1.254g、丙二醇0.45g、工业用乙醇(p-7)0.225g、硝酸溶液(用丙二醇单甲醚将60wt%浓硝酸稀释至1wt%而得到的液体)0.101g、胶态二氧化硅分散液(用丙二醇单甲醚将日产化学公司制“pgm-ac-4130y”稀释至10wt%而得到的液体)0.8g、四乙氧基硅烷0.125g、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用丙二醇单甲醚将信越化学株式会社制“kbm-903”稀释至1wt%而得到的液体)0.045g混合3小时,制备涂布液。需要说明的是,“pgm-ac-4130y”以固体成分浓度30wt%包含平均粒径40~50nm的球状二氧化硅粒子,各个粒子分散而不凝聚。
[0167]
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通过目视对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进行观察,结果通过目视未确认到外观上的缺点。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特性进行测定,结果60
°
光泽值为99.2,雾度为5.5%,ra为81nm,rsm为13.8μm。
[0168]
(实施例4~7;粒子不均匀存在、使用含氮原子基体)
[0169]
在实施例4~7中,对于涂布液,将硝酸溶液、胶态二氧化硅分散液、四乙氧基硅烷(teos)、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基硅烷)的配合量设为表1的配合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通过目视对这些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进行观察,结
果通过目视未确认到外观上的缺点。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特性进行测定,结果60
°
光泽值分别为99.0、98.2、110.4、86.6,雾度(%)分别为4.3、7.1、4.4、7.1,ra(nm)分别为92、80、92、89,rsm(μm)分别为9.8、12.0、17.0、13.2。将该结果与实施例1~3的测定值一起示于表2。
[0170]
[表1]
[0171] 硝酸胶态二氧化硅teos氨基硅烷实施例30.101g0.800g0.125g0.045g实施例40.127g1.200g0.187g0.090g实施例50.285g0.900g0.218g0.358g实施例60.285g0.600g0.146g0.358g实施例70.390g0.900g0.218g0.537g
[0172]
接下来,对基于iso25178的与负荷曲线相关的参数进行研究。基于通过激光显微镜(lasertec株式会社制“lmeye7”)获得的观察视野内的高度数据,计算出负荷曲线,基于该负荷曲线,求出高度方向的芯部的水平差sk、区分芯部与突出山部的负荷面积率smr1、区分芯部与突出谷部的负荷面积率smr2、负荷面积率20、40、60、80%时的表面高度bh20、bh40、bh60、bh80。将结果示于表3。
[0173]
[表2]
[0174] 光泽雾度(%)ra(nm)rsm(μm)实施例1100.96.24015实施例292.64.16025实施例399.25.58113.8实施例499.04.3929.8实施例598.27.18012.0实施例6110.44.49217.0实施例786.67.18913.2
[0175]
[表3]
[0176] sk/μmsmr1/%smr2/%bh20/μmbh40/μmbh60/μmbh80/μm实施例40.4222.691.50.183-0.008-0.047-0.194实施例50.369.290.90.1080.041-0.058-0.110实施例60.103.867.70.0680.048-0.014-0.080实施例70.4119.991.60.1550.037-0.072-0.136
[0177]
在实施例2、4及7中,在60
°
镜面光泽度g与雾度h(%)之间成立h≤-0.2g+24.5。
[0178]
此外,通过实施使用sem照片的分析,可以确认到在实施例1及2中,平板状粒子的主面成为与玻璃板的主面大致平行。另外,对于实施例1及2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对沿着透明基材的主面取向的蒙脱石及高岭土的晶面进行确认,结果均确认为(001)面。
[0179]
(实施例8;粒子不均匀存在、第一/第二区域存在)
[0180]
用搅拌子将工业用乙醇(p-7)1.960g、用上述p-7将纯化水稀释至10wt%而得到的
液体0.266g、硝酸溶液(用上述p-7将60wt%浓硝酸稀释至1wt%而得到的液体)0.101g、胶态二氧化硅分散液(日产化学公司制“mek-st-l”)0.150g、四乙氧基硅烷0.156g混合3小时,制备涂布液。需要说明的是,“mek-st-l”以固体成分浓度30wt%包含平均粒径40~50nm的球状二氧化硅粒子,各个粒子分散而不凝聚,分散介质为甲乙酮。
[0181]
以下,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通过目视对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进行观察,结果通过目视未确认到外观上的缺点。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特性进行测定,结果60
°
光泽值为82.8,雾度为4.1%。另外,将使用sem对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面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结果示于图13及14。
[0182]
使用上述的激光显微镜进行膜表面的显微镜观察。由此获得包含构成膜表面的形状的高度数据的三维图像数据。此时,光学倍率设定为50倍。获得的图像的视野范围相当于300μm
×
300μm的正方形,分辨率为1024像素
×
1024像素。将其显微镜照片示于图15。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中,以谷状沉陷的第二区域包围以台地状突出的多个第一区域。
[0183]
根据该三维图像数据,如下所述地求出第一区域(台地状区域)的宽度和第二区域(谷状区域)的宽度。确定评价高度数据的评价对象线,一边对图像数据进行观察,一边确定该评价对象线中的台地状区域和谷状区域,对各个台地状区域的宽度和谷状区域的宽度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根据图像数据的观察无法区分台地状区域与谷状区域的情况下,获取该评价对象线中的截面高度轮廓,将比其基准线高的部分确定为台地状区域,将比其基准线低的部分确定为谷状区域,测定它们的长度。其基准线设为该截面高度轮廓的长度方向的至少1/4的范围的高度数据的算术平均高度。通过其基准线确定平均厚度t(参照图7)。在任意情况下,对于评价对象线,均在显微镜观察的平均每1个视野中以等间隔的直线的形式确定9根,分别对所得到的第一区域的宽度wp、第二区域的宽度wv进行算术平均,作为被测定膜的wp、wv。结果wp为13.7μm,wv为17.3μm。
[0184]
(实施例9;粒子不均匀存在、第一/第二区域存在)
[0185]
用搅拌子将工业用乙醇(p-7)2.319g、用上述p-7将纯化水稀释至10wt%而得到的液体0.158g、硝酸溶液(用上述p-7将60wt%浓硝酸稀释至1wt%而得到的液体)0.101g、胶态二氧化硅分散液(日产化学公司制“mek-st-l”)0.090g、四乙氧基硅烷0.094g混合3小时,制备涂布液。
[0186]
以下,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通过目视对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进行观察,结果通过目视未确认到外观上的缺点。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特性进行测定,结果60
°
光泽值为94.1,雾度为4.7%。与实施例8同样地求出第一区域的宽度wp和第二区域的宽度wv,结果wp为9.6μm,wv为20.3μm。
[0187]
(实施例10;粒子不均匀存在、第一/第二区域存在)
[0188]
用搅拌子将丙二醇单甲醚1.776g、丙二醇0.45g、硝酸溶液(用丙二醇单甲醚将60wt%浓硝酸稀释至1wt%而得到的液体)0.101g、胶态二氧化硅分散液(日产化学公司制“mek-st-l”)0.150g、四乙氧基硅烷0.150g混合3小时,制备涂布液。
[0189]
以下,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通过目视对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进行观察,结果通过目视未确认到外观上的缺点。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特性进行测定,结果60
°
光泽值为98.4,雾度为4.9%。与实施例8同样地求出第一区域的宽度wp和第二区域的宽度wv,结果wp为6.8μm,wv为4.8μm。
[0190]
(实施例11;粒子不均匀存在、第一/第二区域存在)
[0191]
用搅拌子将丙二醇单甲醚1.776g、丙二醇0.45g、工业用乙醇(p-7)0.225g、硝酸溶液(用丙二醇单甲醚将60wt%浓硝酸稀释至1wt%而得到的液体)0.127g、胶态二氧化硅分散液(用丙二醇单甲醚将日产化学公司制“pgm-ac-4130y”稀释至10wt%而得到的液体)0.800g、四乙氧基硅烷0.125g混合3小时,制备涂布液。
[0192]
以下,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通过目视对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进行观察,结果通过目视未确认到外观上的缺点。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特性进行测定,结果60
°
光泽值为106.6,雾度为4.4%。与实施例8同样地求出第一区域的宽度wp和第二区域的宽度wv,结果wp为5.0μm,wv为1.7μm。
[0193]
将实施例8~11的结果总结示于表4。
[0194]
[表4]
[0195] 光泽雾度(%)wp(μm)wv(μm)实施例882.84.113.717.3实施例994.14.79.620.3实施例1098.44.96.84.8实施例11106.64.45.01.7
[0196]
实施例8、9中,在60
°
镜面光泽度g与雾度h(%)之间成立h≤-0.2g+24。在实施例8中,h≤-0.15g+18的关系也成立。

技术特征:
1.一种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具备:透明基材、和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材上的防眩膜,所述防眩膜包含粒子和基体,所述基体包含氧化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在所述防眩膜中存在所述粒子在该膜的厚度方向上堆积的第一区域、和包围所述第一区域或者被所述第一区域包围的谷状的第二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台地状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含所述粒子未堆积或不存在所述粒子的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宽度为7.7μm以上,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为7μm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宽度为10μm以上,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为10μm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所述粒子实质上由平板状粒子构成,所述平板状粒子的厚度处于0.3nm~3nm的范围,并且主面的平均直径处于10nm~1000nm的范围,所述平板状粒子的主面与所述透明基材的主面大致平行地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所述平板状粒子为层状硅酸盐矿物粒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所述粒子实质上由层状硅酸盐矿物粒子构成,所述层状硅酸盐矿物粒子中所含的层状硅酸盐矿物沿着所述透明基材的主面取向的晶面为(001)面。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所述层状硅酸盐矿物粒子包含属于蒙脱石、高岭土或滑石的矿物。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所述基体包含氮原子。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在所述防眩膜中存在所述粒子在该膜的厚度方向上堆积的区域、和所述粒子未堆积或不存在所述粒子的区域。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从所述透明基材的主面测定得到的所述防眩膜的最高部与最低部的差值为所述粒子的平均粒径的3倍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iso25178中规定的smrl为10%~30%。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iso25178中规定的负荷面积比率20%时的表面高度bh20处于0.04μm~0.5μm的范围。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iso25178中规定的负荷面积比率80%时的表面高度bh80处于-0.3μm~0μm的范围。17.根据权利要求2~6及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构成所述粒子的材料包含氧化硅。18.根据权利要求2~6及1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所述粒子实质上由球状粒子构成。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所述防眩膜的表面的rsm超过0μm且为35μm以下,其中,所述rsm是jis b0601:2001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20.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所述防眩膜的表面的ra处于20nm~120nm的范围,其中,所述ra为jis b0601:2001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算术平均粗糙度。21.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所述透明基材的主面的ra为10nm以下,其中,所述ra为jis b0601:2001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算术平均粗糙度。22.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60
°
镜面光泽度为60~130%。23.根据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雾度为20%以下。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雾度为8%以下。2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在60
°
镜面光泽度g与以百分比计的雾度h之间成立以下的关系,h≤-0.2g+25。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在60
°
镜面光泽度g与以百分比计的雾度h之间成立以下的关系,h≤-0.2g+24。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其中,在60
°
镜面光泽度g与以百分比计的雾度h之间成立以下的关系,h≤-0.15g+18。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适于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侧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100)具备:透明基材(10)和设置于其上的防眩膜(20),防眩膜(20)包含粒子和基体(2)。粒子例如为厚度处于0.3nm~3nm的范围、并且主面的平均直径处于10nm~1000nm的范围的平板状粒子(1)。基体(2)包含氧化硅。在防眩膜(20)中,平板状粒子(1)可以以主面与透明基材(10)的主面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的主面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的主面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


技术研发人员:岩井信树 神谷和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03.15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3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