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分叉区顶板结构改造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4-14  5


本发明属于煤矿安全开采方法,具体涉及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分叉区顶板结构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煤炭开采不断向深部发展,冲击地压逐步成为制约中深部矿井高产高效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同样,煤层的地质特征对于矿井的作业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煤层分叉现象是一种常见而又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情况。煤层分叉,意味着原本单一的煤层在一定区域内开始分裂成多个分支。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地质成因,可能与地质构造运动、沉积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相关。在开采过程中,对于各分叉煤层之间的连接部位和过渡区域,易于形成煤岩体优势破坏面,即为地质弱面,为上下分叉煤层间三角楔入夹矸的活化提供滑移路径,导致回采分叉区时下位直接顶垮落步距迅速降低,为工作面基本顶坚硬岩层和上位直接顶提供了应变空间,悬露面积逐渐增大,对工作面前方煤体产生压挤夹持作用增强,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增强。同时,煤层分叉线附近伴随有断层构造,导致地质弱面在采掘扰动影响下易产生滑移错动,引发构造面两侧岩体出现相对张剪活化,易诱发结构失稳型冲击地压。

2、为了更好地降低煤层分叉区附近地质弱面可能产生的致灾风险,基于地质勘查和分析,准确掌握煤层分叉的形态、分布和特征,加强对煤层分叉区的顶板监测和支护。针对监测异常的煤层分叉区利用井下顶板定向水力压裂工艺,提出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分叉区顶板结构改造方法,既可以降低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风险,也可以人工改造顶板岩性,避免因地质弱面产生的结构失稳,对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分叉区顶板结构改造方法,解决了因地质弱面产生的结构失稳问题。

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分叉区顶板结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1,研判煤层分叉区冲击风险,不可控时进入步骤2;

4、步骤2,确定煤岩体优势破坏面;

5、步骤3,根据煤层分叉区冲击风险得到煤岩体优势破坏面影响范围lp,进而确定顶板结构改造区域长度l,l=lp+2x,x为过度范围;

6、步骤4,预估工作面顶板垮落带高度h1,再根据煤岩体优势破坏面在顶板结构改造区域内最大高度h2确定顶板结构改造区域高度h=h2-h1;

7、步骤5,测试顶板水力压裂钻孔压裂半径r;

8、步骤6,确定顶板定向水力压裂的压力p,保障顶板结构改造区域高度h=2r;

9、步骤7,确定定向压裂钻场布置巷道;

10、步骤8,将顶板结构改造区域岩层压裂成连续性介质,注浆充填预裂裂隙和原生裂隙。

11、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12、步骤2具体为:冲击地压工作面按照煤层分叉揭露情况设计顶板取芯孔,结合矿井钻孔综合柱状综合判定煤层分叉区形态,研判出上下分叉煤层间活化结构岩层展布,确定煤岩体优势破坏面。

13、步骤3中顶板结构改造区域长度l为沿工作面走向方向上的长度,若分叉线走向平行于工作面倾向布置,则顶板结构改造区域水平上呈矩形;若分叉线走向斜交于工作面倾向布置,则顶板结构改造区域水平上呈平行四边形。

14、步骤4中结合顶板岩层结构,按照工作面采高m,以煤层顶板为基准点,预估工作面顶板垮落带高度h1,h1=f(m)。

15、步骤5具体为:进行顶板岩层压裂测试,测试顶板水力压裂钻孔压裂半径r=f(p)。

16、步骤7具体为:顶板定向水力压裂压裂段平行于分叉线走向布置,横向对比定向水力压裂水平钻进能力la与分叉线走向长度lf,确定定向压裂钻场布置在第n个工作面实体煤巷道,n=int(la/lf)。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分叉区顶板结构改造方法,调整特殊区域防治思路,工作面采掘期间过分叉线区域处于稳定低应力状态,特别是回采期间更有利于控制工作面来压情况,保障采掘期间人员的人身安全,既可以降低顶板岩层导致的冲击风险,也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连续性介质,对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特征:

1.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分叉区顶板结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分叉区顶板结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冲击地压工作面按照煤层分叉揭露情况设计顶板取芯孔,结合矿井钻孔综合柱状综合判定煤层分叉区形态,研判出上下分叉煤层间活化结构岩层展布,确定煤岩体优势破坏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分叉区顶板结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顶板结构改造区域长度l为沿工作面走向方向上的长度,若分叉线走向平行于工作面倾向布置,则顶板结构改造区域水平上呈矩形;若分叉线走向斜交于工作面倾向布置,则顶板结构改造区域水平上呈平行四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分叉区顶板结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结合顶板岩层结构,按照工作面采高m,以煤层顶板为基准点,预估工作面顶板垮落带高度h1,h1=f(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分叉区顶板结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为:进行顶板岩层压裂测试,测试顶板水力压裂钻孔压裂半径r=f(p)。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分叉区顶板结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具体为:顶板定向水力压裂压裂段平行于分叉线走向布置,横向对比定向水力压裂水平钻进能力la与分叉线走向长度lf,确定定向压裂钻场布置在第n个工作面实体煤巷道,n=int(la/lf)。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的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分叉区顶板结构改造方法,包括:研判煤层分叉区冲击风险,不可控时确定煤岩体优势破坏面;根据煤岩体优势破坏面影响范围LP确定顶板结构改造区域长度L;根据煤岩体优势破坏面在顶板结构改造区域内最大高度H2确定顶板结构改造区域高度H;测试顶板水力压裂钻孔压裂半径R;确定顶板定向水力压裂的压力P,保障顶板结构改造区域高度H=2R;确定定向压裂钻场布置巷道;将顶板结构改造区域岩层压裂成连续性介质,注浆充填预裂裂隙和原生裂隙。本发明既可以降低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风险,也可以人工改造顶板岩性,避免因地质弱面产生的结构失稳,对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引,靳俊晓,王崇斌,韩刚,戴鹏程,李照军,陈国华,刘虎,吕玉磊,赵毅,潘涌治,李皓,张振配,张帝,段玉清,周林,邵亚武,王海,高擎,刘凤洲,石义恒,杨振,任瑞华,魏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西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31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