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组织培养,具体为一种加快马铃薯组织幼苗块茎膨大的光环境培养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1、组织培养是农业上常见的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将生物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置于培养基内,然后于适宜的环境中,通过连续培养以获得细胞、组织或个体,实现种质资源的脱毒、快繁、储藏、保质、保纯及反季节生产。该技术通常采用的是人工立体栽培式植物工厂控制方式,其中主要的光源来源为人工光环境。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光对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生长和分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光是植物生理代谢、发育繁殖的基本环境因素,光源的光质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运输。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从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到形成完整植株的各个形态建成阶段均受到光质的影响,且不同植物的不同组织培养阶段对光质的反应也不同。
2、现有技术中,一般在生产马铃薯试管薯(原原薯)时,常常通过加入各类激素来实现生产目的,当生产目的(如延缓组培苗生长或加快组培苗生长)不同时,往往需要将组培苗(试管苗)重新继代接种、净化多代后,再开展相关生产工作,导致生产过程相对较长,成本高,且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激素添加量等)要求较高。且现有加快马铃薯组织幼苗块茎膨大的光环境培养调控方法在进行光环境调控时,一般只涉及红、蓝光照,虽然能马铃薯组织幼苗块茎膨大,但是红蓝光谱亦产生的粉紫色,造成一定视觉的“光污染”,且只通过红、蓝光照,会减少花青色素的合成,使得最终长出的果实和叶片成色不佳。
3、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加快马铃薯组织幼苗块茎膨大的光环境培养调控方法,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快马铃薯组织幼苗块茎膨大的光环境培养调控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加快马铃薯组织幼苗块茎膨大的光环境培养调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s1、培养前准备:选取合适的组培瓶,然后向组培瓶内加入营养液;
4、s2、光照培养:将继代接种后的马铃薯组织培养幼苗在组培瓶内通过全人工光源条件下进行培养:
5、以光质光谱积分百分比计,所述全人工光源包括:0~20%的红光、60~100%的蓝光、0~10%的绿光以及0~10%的紫光,所述红光、蓝光、绿光和紫光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所述蓝光的峰值波长为440~460nm,所述红光的峰值波长为623~643nm,绿光的峰值波长为515-525nm,紫光的峰值波长为390-405nm。
6、优选的,所述培养的过程中,组培瓶外部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为40~240μmol/(㎡·s)。
7、优选的,所述培养的过程中,组培瓶内部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为20~160μmol/(㎡·s)。
8、优选的,在所述培养的过程中环境温度为17~19℃,环境湿度为25~45%。
9、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营养液由磷酸二氢钾、吲哚乙酸、七水硫酸镁、氯化钠、硅油、蒸馏水组成。
10、优选的,所述营养液中按重量份包括:磷酸二氢钾20-30份、吲哚乙酸15-25份、七水硫酸镁18-28份、氯化钠12-16份、硅油11-17份,蒸馏水70-100份。
11、有益效果
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快马铃薯组织幼苗块茎膨大的光环境培养调控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该加快马铃薯组织幼苗块茎膨大的光环境培养调控方法,通过增加紫光光照,可激发幼苗块茎的花青色素,促使幼苗块茎后期果实和叶片上色,提升品质,绿光具有一定促进光合作用的效果,绿光可以穿透叶冠层,增加整体的光合作用,同时绿光可以综合红蓝光谱产生的粉紫色,减轻视觉的“光污染”。
1.一种加快马铃薯组织幼苗块茎膨大的光环境培养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快马铃薯组织幼苗块茎膨大的光环境培养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的过程中,组培瓶外部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为40~240μmol/(㎡·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快马铃薯组织幼苗块茎膨大的光环境培养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的过程中,组培瓶内部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为20~160μmol/(㎡·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快马铃薯组织幼苗块茎膨大的光环境培养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培养的过程中环境温度为17~19℃,环境湿度为25~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快马铃薯组织幼苗块茎膨大的光环境培养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营养液由磷酸二氢钾、吲哚乙酸、七水硫酸镁、氯化钠、硅油、蒸馏水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快马铃薯组织幼苗块茎膨大的光环境培养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中按重量份包括:磷酸二氢钾20-30份、吲哚乙酸15-25份、七水硫酸镁18-28份、氯化钠12-16份、硅油11-17份,蒸馏水70-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