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电池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2.在废旧锂电池回收领域中,电池的处理方式大致分为放电破碎和不放电破碎,由于相关技术中对电池进行放电处理耗时较长,因此电池在带电状态下直接进行处理的方式被广泛使用,在电池回收领域中,为了保障带电电池拆解、破碎过程中的安全性,通常采用水域法或惰性气体保护法进行带电电池的拆解,而由于水域法存在对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的致命缺陷,因此惰性气体保护法使用较为广泛,
3.相关技术中采用惰性气体保护作用下对带电电池进行破碎时,需要将电池的破碎环境处于惰性气体的填充状态下,因此在进行电池破碎时,无法随时进行废旧电池原料的添加,进而导致废旧电池的破碎工作连续性较低,而在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与外界和破碎腔处于动态导通的上料组件,可以实现保证破碎腔中处于密封状态下随时进行废旧电池的添加,其工作原理多数为,通过可进行旋转的上料器皿,搭配用于抽真空的装置,在上料器皿旋转的过程中,通过抽真空装置对其内腔抽真空,以此防止外界气体进入破碎腔中,
4.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在上料过程中,首先需要抽真空装置对上料器皿中进行真空抽取,其次在真空抽取过后,为了保障上料器皿的正常运转,需要向上料器皿中填充惰性气体,然后才能使上料器皿与破碎腔导通,且在上料器皿同步转动,向外界导通的过程中,仍需对其内腔进行抽真空处理,对惰性气体进行回收,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首先容器固定的上料器皿在抽真空时,对抽真空装置的要求较高,抽真空的难度较大,且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搭配传感器、控制器等进行操作,其操作过程较为麻烦,
5.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6.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7.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
8.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包括
9.壳体,所述壳体为空腔式结构体,所述壳体通过机架安装于地面上;
10.破碎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安装于壳体内腔,所述破碎机构为辊式破碎机;
11.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安装于壳体外侧,且动力机构与破碎机构于壳体外带传动连接;
12.充氮罐,所述充氮罐中存储有高压氮气,所述充氮罐与壳体通过管道连接;
13.还包括
14.密封壳,所述密封壳固定安装于壳体上方,且密封壳内腔与壳体内腔导通;
15.传送辊,所述传送辊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密封壳内腔,所述传送辊与密封壳转动密封连接;
16.上料槽,所述传送辊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上料槽;
17.上料斗,所述上料斗固定安装于密封壳远离壳体一端,所述上料斗与密封壳内腔导通;
18.密封膜,所述上料槽内固定安装有密封膜;
19.换气组件,所述换气组件用于置换上料槽内的气体。
20.优选的,所述换气组件包括
21.换气腔,所述密封壳内腔位于传送辊两侧通过导板隔离出换气腔;
22.换气板,所述换气腔内滑动杆连接有换气板,所述换气板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抽气囊与一号增压囊,所述一号抽气囊与一号增压囊均通过动态导通组件与上料槽导通设计;
23.推杆,所述传送辊延伸至换气腔内,所述传送辊位于换气腔内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用于推动换气板转动。
24.优选的,所述换气腔内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换气板两端均延伸至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与传送辊的距离沿传送辊转动方向逐渐增大。
25.优选的,所述换气腔、换气板均复数设计,远离所述传送辊转动方向的换气腔内安装有二号抽气囊、二号增压囊,所述二号抽气囊与二号增压囊均通过动态导通组件与上料槽导通设计;
26.所述二号抽气囊与一号增压囊内腔通过单向导管依次导通,且导通方向为二号抽气囊向一号增压囊导通;
27.所述一号抽气囊与二号增压囊通过单向导管导通,且导通方向为一号抽气囊向二号增压囊;
28.且所述一号增压囊与二号增压囊内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
29.优选的,所述动态导通组件包括
30.一号抽气管、二号抽气管,所述一号抽气管与二号抽气管分别与一号抽气囊、二号抽气囊固定连接;
31.一号增压管、二号增压管,所述一号增压管、二号增压管分别与一号增压囊、二号增压囊固定连接;
32.所述一号抽气管、二号增压管分别延伸至密封壳内壁上;
33.所述传送辊内部开设有导通槽,所述导通槽内转动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延伸至换气腔内,所述一号增压管、二号抽气管分别延伸至导气管内部,且所述一号增压管、二号抽气管位于导通槽内开口设计;
34.所述上料槽与导通槽导通设计,且传送辊与导气管转动密封连接。
35.优选的,所述传送辊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上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压板靠近上料槽一侧固定安装有摩擦块。
36.优选的,所述滑动槽底部卷绕有覆盖膜,所述覆盖膜与摩擦块固定连接,所述透气孔贯穿覆盖膜。
37.优选的,所述上料槽位于密封膜下方固定安装有档条,所述档条与压板相匹配。
38.优选的,所述覆盖膜远离密封膜一侧固定安装有海绵垫。
3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40.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通过设置上料槽和密封膜,利用密封膜的可形变属性,以及对气体的隔离作用,一方面有效的增强了除气的简便程度,降低抽真空的难度,另一方面本技术在传送辊的旋转过程中,实现了动态密封上料,降低了上料时的繁琐程度。
41.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通过在滑动槽底部卷绕覆盖膜,当摩擦块向上料槽方向运动时,覆盖膜同步向上料槽方向运动,进而使覆盖膜与密封膜分别于废旧电池两侧进行拦截,利用覆盖膜与密封膜的不透气效果,增强对废旧电池所在空间的空气进行抽取的效果。
附图说明
4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43.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立体图;
44.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立体图;
45.图3是图1中a-a处局部剖视图;
46.图4是图2中b-b处局部剖视图;
47.图5是图3中c-c处局部剖视图;
48.图6是图4中d处局部放大图;
49.图中:1、壳体;11、动力机构;12、充氮罐;2、密封壳;21、传送辊;22、上料槽;23、上料斗;24、密封膜;3、换气腔;31、换气板;32、一号抽气囊;33、一号增压囊;34、推杆;4、导向槽;41、二号抽气囊;42、二号增压囊;43、单向导管;44、支撑弹簧;5、一号抽气管;51、二号抽气管;52、一号增压管;53、二号增压管;54、导气管;6、滑动槽;61、压板;62、透气孔;63、摩擦块;64、覆盖膜;65、档条;66、海绵垫。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51.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包括
52.壳体1,所述壳体1为空腔式结构体,所述壳体1通过机架安装于地面上;
53.破碎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安装于壳体1内腔,所述破碎机构为辊式破碎机;
54.动力机构11,所述动力机构11安装于壳体1外侧,且动力机构11与破碎机构于壳体1外带传动连接;
55.充氮罐12,所述充氮罐12中存储有高压氮气,所述充氮罐12与壳体1通过管道连接;
56.还包括
57.密封壳2,所述密封壳2固定安装于壳体1上方,且密封壳2内腔与壳体1内腔导通;
58.传送辊21,所述传送辊21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密封壳2内腔,所述传送辊21与密封壳2转动密封连接;
59.上料槽22,所述传送辊21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上料槽22;
60.上料斗23,所述上料斗23固定安装于密封壳2远离壳体1一端,所述上料斗23与密封壳2内腔导通;
61.密封膜24,所述上料槽22内固定安装有密封膜24;
62.换气组件,所述换气组件用于置换上料槽22内的气体;
63.在废旧锂电池回收领域中,电池的处理方式大致分为放电破碎和不放电破碎,由于相关技术中对电池进行放电处理耗时较长,因此电池在带电状态下直接进行处理的方式被迫切需求,在电池回收领域中,为了保障带电电池拆解、破碎过程中的安全性,通常采用水域法或惰性气体保护法进行带电电池的拆解,而由于水域法对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惰性气体保护法使用较为广泛,
64.相关技术中采用惰性气体保护作用下对带电电池进行破碎时,需要将电池的破碎环境处于惰性气体的填充状态下,因此在进行电池破碎时,无法随时进行废旧电池原料的添加,进而导致废旧电池的破碎工作连续性较低,而在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与外界和破碎腔处于动态导通的上料组件,可以实现保证破碎腔中处于密封状态下随时进行废旧电池的添加,其工作原理多数为,通过可进行旋转的上料器皿,搭配用于抽真空的装置,在上料器皿旋转的过程中,通过抽真空装置对其内腔抽真空,以此防止外界气体进入破碎腔中,
65.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在上料过程中,首先需要抽真空装置对上料器皿中进行真空抽取,其次在真空抽取过后,为了保障上料器皿的正常运转,需要向上料器皿中填充惰性气体,然后才能使上料器皿与破碎腔导通,且在上料器皿同步转动,向外界导通的过程中,仍需对其内腔进行抽真空处理,对惰性气体进行回收,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首先容器固定的上料器皿在抽真空时,对抽真空装置的要求较高,抽真空的难度较大,且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搭配传感器、控制器等进行操作,其操作过程较为麻烦,
66.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壳体1安装于机架上,然后将机架放置于地面上,壳体1内部安装的为辊式破碎机,并通过动力机构11对辊式破碎机进行驱动,动力机构11优选为电动机,通过带轮、皮带与辊式破碎机的驱动轴进行带传动,以此实现对壳体1内的废旧电池的破碎工序,通过充氮罐12的设置,能够及时的为壳体1内补充、填充氮气,为带电电池的破碎形成保护,一方面使电池破碎的环境处于相对无氧的状态下,另一方面能够防止放电发热的现象产生,
67.同时在装置整体工作过程中,通过将废旧电池放置于上料斗23内,在重力的作用下,废旧电池向密封壳2内腔中掉落,此时密封壳2侧壁固定安装的电动机启动,进而使电动机的输出轴进行转动,由于电动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密封壳2内,且与传送辊21通过导杆固定连接,因此电动机的转动驱使传送辊21进行转动,传送辊21转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开设的上料槽22逐渐与上料斗23重合,进而使废旧电池掉落在上料槽22内,并被上料槽22中的密封膜24所承接,掉落在上料槽22内的废旧电池随着上料槽22的旋转同步运动,当上料槽22运动至换气组件处时,换气组件导通,对上料槽22进行换气处理,由于密封膜24的设置,在进行换气处理时,换气组件对密封膜24靠近密封壳2内壁一侧的空间进行抽气、对密封膜24远
离密封壳2一侧的空间进行气体填充,因此在抽气与增压的过程中,密封膜24逐渐推动废旧电池向密封壳2内壁方向运动,最终使密封膜24在气压的作用下,包裹着废旧电池紧贴在密封壳2内壁上,进而完成外部空气的清除,此时继续随着上料槽22的旋转,当上料槽22与壳体1内腔导通后,此时废旧电池以及密封膜24失去密封壳2内壁的限位作用,致使废旧电池与密封膜24均向壳体1内腔方向运动,进而将废旧电池向壳体1内腔中的破碎机构中上料,此时传送辊21上的上料槽22持续进行转动,进而在密封壳2与壳体1交界处,对密封膜24形成挤压,使密封膜24向上料槽22内部运动,且此时换气组件将前一步抽取的空气向密封膜24靠近密封壳2一侧空间进行填充、并抽取密封膜24远离密封壳2一侧的空间的惰性气体,进而实现了惰性气体与外界空气的隔绝,在动态密封的过程中实现上料,
68.本技术通过设置上料槽22和密封膜24,利用密封膜24的可形变属性,以及对气体的隔离作用,一方面在进行上料的过程中,能够在气压的作用下对废旧电池进行包覆、挤压,进而尽可能的将外界空气排出,并在随后的转动过程中,将除气后的废旧电池丢入破碎机构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直接通过抽真空装置进行气体抽取,本技术中采用柔软、具备弹性的密封膜24配合换气组件进行抽真空,一方面有效的增强了除气的简便程度,降低抽真空的难度,另一方面本技术在传送辊21的旋转过程中,实现了动态密封上料,降低了上料时的繁琐程度,因此有效的增强了废旧电池向密封的破碎腔中上料的便捷性。
69.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气组件包括
70.换气腔3,所述密封壳2内腔位于传送辊21两侧通过导板隔离出换气腔3;
71.换气板31,所述换气腔3内滑动连接有换气板31,所述换气板31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抽气囊32与一号增压囊33,所述一号抽气囊32与一号增压囊33均通过动态导通组件与上料槽22导通设计;
72.推杆34,所述传送辊21延伸至换气腔3内,所述传送辊21位于换气腔3内固定连接有推杆34,所述推杆34用于推动换气板31转动;
73.本实施例中,在传送辊21转动的过程中,传送辊21位于换气腔3内一端固定连接的推杆34同步进行转动,当推杆34运动至换气板31一端时,推杆34与换气板31存在运动干涉,进而导致推杆34推动换气板31进行同步运动,当换气板31运动后,初始状态下处于压缩状态的一号抽气囊32的体积增大,进而使一号抽气囊32通过动态导通组件对上料槽22进行抽气处理,同时初始状态下处于扩展状态的一号增压囊33体积逐渐减小,同样通过动态导通组件将一号增压囊33内的气体输送至上料槽22内,且由于动态导通组件的设置,使一号抽气囊32与一号增压囊33分别与密封膜24两侧进行导通,进而实现密封膜24一侧抽真空、一侧充气增压的效果,此时抽取真空与增压在可形变的密封膜24的作用下呈现相互促进的效果,进而有效的降低对废旧电池所在空间进行抽真空的难度,
74.同时通过传送辊21的转动作为换气组件启动的条件,因此可以在上料过程中,当传送辊21旋转一定角度后,换气组件即可自动进行工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角度传感器配合控制电路进而对抽真空装置进行控制,使其进行控制,本技术在工作时通过机械传动即可实现换气效果,其操作步骤较为简便,设备制造难度较低。
75.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气腔3内开设有导向槽4,所述换气板31两端均延伸至导向槽4内,所述导向槽4与传送辊21的距离沿传送辊21转动方向逐渐增大;
76.本实施例中,通过于换气腔3中开设引导槽,利用引导槽对换气板31的运动进行导
向,且使导向槽4与传送辊21的直线距离随着转动逐渐增大,因此延伸至导向槽4内的换气板31在运动过程中,其端部与传送辊21的距离逐渐增大,当换气板31端部与传送辊21的距离大于推杆34的宽度后,换气板31与推杆34脱离。
77.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气腔3、换气板31均复数设计,远离所述传送辊21转动方向的换气腔3内安装有二号抽气囊41、二号增压囊42,所述二号抽气囊41与二号增压囊42均通过动态导通组件与上料槽22导通设计;
78.所述二号抽气囊41与一号增压囊33内腔通过单向导管43依次导通,且导通方向为二号抽气囊41向一号增压囊33导通;
79.所述一号抽气囊32与二号增压囊42通过单向导管43导通,且导通方向为一号抽气囊32向二号增压囊42;
80.且所述一号增压囊33与二号增压囊42内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44;
81.本实施例在前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上料过程中,由于传送辊21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上料槽22,因此在上料槽22向壳体1方向运动、以及上料槽22越过壳体1向上料斗23方向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推杆34与换气板31的运动干涉,分别致使一号抽气囊32、二号抽气囊41膨胀、一号增压囊33、二号增压囊42收缩,进而对上料槽22两侧进行抽真空与增压处理,且当推杆34与换气板31分离后,在一号增压囊33、二号增压囊42内部的支撑弹簧44的作用下,换气板31具备反向转动、复位的趋势,在换气板31反向运动的过程中,一号抽气囊32、二号抽气囊41受力压缩,一号增压囊33、二号增压囊42扩展,且一号抽气囊32、二号增压囊42均作用于密封膜24靠近密封壳2内壁一侧、二号抽气囊41与一号增压囊33均作用于密封膜24远离密封壳2一侧,
82.同时由于一号抽气囊32与二号增压囊42单向导通,因此一号抽气囊32受力压缩、二号增压囊42扩展的过程中,能够将一号抽气囊32中抽取的空气输送至二号增压囊42中,然后在下一个上料槽22运动至二号增压囊42处时,将二号增压囊42中的空气输送至上料槽22内,以完成空气的循环,同理二号抽气囊41中抽取的惰性气体通过单向导管43输送至一号增压囊33中,用于为下一个上料槽22进行增压处理,
83.在本技术的整个运转的过程中,通过一号抽气囊32、二号抽气囊41、一号增压囊33和二号增压囊42以及单向导管43的相互作用,致使上料槽22在运转时,无法将外界的空气以及壳体1内的惰性气体进行交换,进而实现壳体1内惰性气体环境的动态密封。
84.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动态导通组件包括
85.一号抽气管5、二号抽气管51,所述一号抽气管5与二号抽气管51分别与一号抽气囊32、二号抽气囊41固定连接;
86.一号增压管52、二号增压管53,所述一号增压管52、二号增压管53分别与一号增压囊33、二号增压囊42固定连接;
87.所述一号抽气管5、二号增压管53分别延伸至密封壳2内壁上;
88.所述传送辊21内部开设有导通槽,所述导通槽内转动连接有导气管54,所述导气管54延伸至换气腔3内,所述一号增压管52、二号抽气管51分别延伸至导气管54内部,且所述一号增压管52、二号抽气管51位于导通槽内开口设计;
89.所述上料槽22与导通槽导通设计,且传送辊21与导气管54转动密封连接;
90.本实施例中,一号抽气囊32通过一号抽气管5、二号增压囊42通过二号增压管53与
密封壳2内腔导通,在传送辊21转动的过程中,由于传送辊21与密封壳2之间转动密封连接,具体的可以为在传送辊21、密封壳2的相接触面上分别固定安装聚四氟乙烯制成的滑环以及橡胶圈,进而实现传送辊21与密封壳2接触面的密封效果,因此当一号抽气管5、二号增压管53与传送辊21侧壁接触时,其处于密封状态,当一号抽气管5、二号增压管53与上料槽22导通后,一号抽气管5、二号增压管53能够对密封膜24靠近密封壳2内壁一侧的上料槽22空间进行抽真空或增压处理,
91.同理,传送辊21与导气管54同样转动密封连接,因此当一号增压管52、二号抽气管51与传送辊21壁接触时不导通、与上料槽22接触时处于导通状态,进而对密封膜24远离密封壳2内壁一侧的上料槽22空间进行抽真空或增压处理,且由于一号抽气管5、二号抽气管51、一号增压管52和二号增压管53均为具备单向导通功能的管道,因此可以有效的确保气体的流动方向。
92.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送辊21上开设有滑动槽6,所述滑动槽6内滑动安装有压板61,所述压板61上开设有透气孔62,所述压板61靠近上料槽22一侧固定安装有摩擦块63;
9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滑动槽6以及压板61,在上料槽22转动的过程中,摩擦块63与密封壳2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因此当传送辊21转动的过程中,上料槽22向密封壳2内部转动的过程中,摩擦块63转动速度小于传送辊21的转动速度,进而使与摩擦块63之间固定连接的压板61向上料槽22方向运动,进而使压板61与摩擦块63对上料槽22进行封堵,压板61与摩擦块63对上料槽22进行封堵,一方面可以在抽真空时,对废旧电池进行拦截,避免废旧电池对密封壳2内壁造成损伤,进而导致密封壳2密封效果降低,另一方面,压板61的设置配合可形变的密封膜24,进而增强对压板61与密封膜24之间的气体的排除效率,进而增强对空气的抽取效果。
94.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槽6底部卷绕有覆盖膜64,所述覆盖膜64与摩擦块63固定连接,所述透气孔62贯穿覆盖膜64;
95.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滑动槽6底部卷绕覆盖膜64,当摩擦块63向上料槽22方向运动时,覆盖膜64同步向上料槽22方向运动,进而使覆盖膜64与密封膜24分别于废旧电池两侧进行拦截,利用覆盖膜64与密封膜24的不透气效果,增强对废旧电池所在空间的空气进行抽取的效果。
96.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料槽22位于密封膜24下方固定安装有档条65,所述档条65与压板61相匹配;
97.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档条65,档条65与压板61相互匹配,由于档条65为橡胶材料制成,在档条65橡胶可行变的效果下,使压板61与档条65合拢后其间隙存在压力,具体的,在制造时,调节档条65与压板61的位置,使压板61在运动的过程中对档条65存在一定的挤压,进而使档条65与压板61之间存在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可以增强覆盖膜64与密封膜24之间的密封效果,且由于覆盖膜64与密封膜24位于档条65、压板61之间,可以为档条65和压板61的相对运动提供光滑平面,增强两者相对运动的简便程度。
98.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覆盖膜64远离密封膜24一侧固定安装有海绵垫66;
99.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海绵垫66对覆盖膜64与压板61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同时
海绵垫66具备形变能力,在覆盖膜64与废旧电池的接触过程中,海绵垫66的存在能够对覆盖膜64进行挤压,进而使覆盖膜64与废旧电池的贴合程度高、空隙小,进而增强抽气效果,而本技术中的覆盖膜64与密封膜24均采用多层共挤evoh高阻隔膜,其具备韧性高、耐穿刺强度高的特点,能够有效的降低在抽真空过程中破碎的几率。
10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1.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空腔式结构体,所述壳体通过机架安装于地面上;破碎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安装于壳体内腔,所述破碎机构为辊式破碎机;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安装于壳体外侧,且动力机构与破碎机构于壳体外带传动连接;充氮罐,所述充氮罐中存储有高压氮气,所述充氮罐与壳体通过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壳,所述密封壳固定安装于壳体上方,且密封壳内腔与壳体内腔导通;传送辊,所述传送辊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密封壳内腔,所述传送辊与密封壳转动密封连接;上料槽,所述传送辊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上料槽;上料斗,所述上料斗固定安装于密封壳远离壳体一端,所述上料斗与密封壳内腔导通;密封膜,所述上料槽内固定安装有密封膜;换气组件,所述换气组件用于置换上料槽内的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组件包括换气腔,所述密封壳内腔位于传送辊两侧通过导板隔离出换气腔;换气板,所述换气腔内滑动杆连接有换气板,所述换气板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抽气囊与一号增压囊,所述一号抽气囊与一号增压囊均通过动态导通组件与上料槽导通设计;推杆,所述传送辊延伸至换气腔内,所述传送辊位于换气腔内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用于推动换气板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腔内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换气板两端均延伸至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与传送辊的距离沿传送辊转动方向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腔、换气板均复数设计,远离所述传送辊转动方向的换气腔内安装有二号抽气囊、二号增压囊,所述二号抽气囊与二号增压囊均通过动态导通组件与上料槽导通设计;所述二号抽气囊与一号增压囊内腔通过单向导管依次导通,且导通方向为二号抽气囊向一号增压囊导通;所述一号抽气囊与二号增压囊通过单向导管导通,且导通方向为一号抽气囊向二号增压囊;且所述一号增压囊与二号增压囊内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导通组件包括一号抽气管、二号抽气管,所述一号抽气管与二号抽气管分别与一号抽气囊、二号抽气囊固定连接;一号增压管、二号增压管,所述一号增压管、二号增压管分别与一号增压囊、二号增压囊固定连接;
所述一号抽气管、二号增压管分别延伸至密封壳内壁上;所述传送辊内部开设有导通槽,所述导通槽内转动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延伸至换气腔内,所述一号增压管、二号抽气管分别延伸至导气管内部,且所述一号增压管、二号抽气管位于导通槽内开口设计;所述上料槽与导通槽导通设计,且传送辊与导气管转动密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上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压板靠近上料槽一侧固定安装有摩擦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底部卷绕有覆盖膜,所述覆盖膜与摩擦块固定连接,所述透气孔贯穿覆盖膜。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槽位于密封膜下方固定安装有档条,所述档条与压板相匹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膜远离密封膜一侧固定安装有海绵垫。
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电池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破碎装置,包括壳体,破碎机构,动力机构,充氮罐,还包括密封壳,传送辊,上料槽,上料斗,所述上料斗固定安装于密封壳远离壳体一端,所述上料斗与密封壳内腔导通;密封膜,所述上料槽内固定安装有密封膜;换气组件,所述换气组件用于置换上料槽内的气体,本发明通过设置上料槽和密封膜,利用密封膜的可形变属性,以及对气体的隔离作用,一方面有效的增强了除气的简便程度,降低抽真空的难度,另一方面本申请在传送辊的旋转过程中,实现了动态密封上料,降低了上料时的繁琐程度。度。度。
技术研发人员:冉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创富再生资源(成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1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