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羊肚菌栽培,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原反季节羊肚菌双层小拱棚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1、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其特有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使其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然而,传统的羊肚菌栽培方式往往受限于季节和地域,无法满足市场对全年供应的需求。特别是在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常规栽培方法更是难以成功。因此,研究和开发适应高原气候条件的反季节羊肚菌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2、目前,已有一些高原地区羊肚菌栽培的研究和实践,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传统的单层拱棚设计在高原寒冷气候下难以维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导致羊肚菌的生长和产量受到影响。其次,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速率和质量,但现有的培养基多采用单一农作物副产品,未能充分利用综合营养资源,限制了羊肚菌的生长潜力。此外,现有的栽培管理方法繁琐,劳动强度大,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3、经现有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377840a,公开日2018年08月10日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羊肚菌栽培方法,其在宽沟内将种子撒播用土盖面;下种之后将适当宽度黑色地膜搭在垄1和垄2上,即宽沟面之上;并在窄沟内压好黑地膜两边。待菌丝生长铺满宽沟面时,在宽沟面之上搭上一根足够宽度的杆,通过杆的转动将黑色地膜卷起,将外援营养袋摆放下地,之后再将黑色地膜展开盖好于宽沟面之上。虽然该专利申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其未能充分利用综合营养资源,羊肚菌的生长稳定性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原反季节羊肚菌双层小拱棚栽培方法,它可以实现,提高菌种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减少劳动强度和用工成本,避免了揭拱膜对原基幼菇的应激反应,提高了羊肚菌的生长稳定性和产量。
3、2、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高原反季节羊肚菌双层小拱棚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1)菌种选择与处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优质羊肚菌菌种,通过无菌操作进行接种,在接种前,对菌种进行质量检测和消毒处理,确保菌种无杂菌污染。
7、2)培养基配制:选择马铃薯粉100~120份、木屑85~95份、玉米秸秆50~60份、豆壳30~40份、酵母膏8~10份、植物干粉4~6份、腐熟树叶10~12份、mgso47~10份;
8、3)双层小拱棚构建:包括第一小拱棚(1)和第二小拱棚(2),所述第一小拱棚(1)和第二小拱棚(2)的下方均安装有骨架(4),所述骨架(4)采用竹片或纤维杆搭建而成,所述第二小拱棚(2)覆盖一层薄膜,所述第一小拱棚(1)覆盖遮阳网,两侧设有通风口;
9、4)栽培管理:
10、①选择ph为6.5~7.5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种植羊肚菌,其生长温度为20~23℃,湿度为70%~72%;
11、②在羊肚菌种植时选择适宜的栽培料q,所述栽培料q由如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木屑75%、面筋20%、磷肥1%、石膏1%、腐殖质3%和益福源蘑菇生态珍品1%;
12、③将菌种捏碎成颗粒状,用磷酸二氢钾水液拌种后均匀撒播入畦子的沟内,播种后覆盖3cm厚的细土,并用黑色薄膜覆盖畦面,打孔以便保温保湿和通风透气;
13、④在羊肚菌种植7~10天后将营养袋r放置在周围,摆放时需在营养袋其中一面用细棍子错落地戳几个小洞,以便羊肚菌吸收养分。
14、5)收获与加工:当羊肚菌的子实体完全成熟时,进行采收。采收后的羊肚菌进行清理根脚泥土、晾干或烘干等初加工处理,以便于储存和销售。同时,对采收后的土壤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为下一轮栽培做准备。
15、进一步地,所述配制的培养基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马铃薯粉110份、木屑90份、玉米秸秆55份、豆壳35份、酵母膏9份、植物干粉5份、腐熟树叶11份、mgso48份。
16、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通过以下步骤配制而成:
17、1)选择重量份的玉米秸秆将其晾干并用粉碎机将其粉碎,粉碎后秸秆的长度为0.5~0.8cm;
18、2)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与其他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后,得混合物u,向混合物u加入去离子水,放入密闭高温环境中密闭加热处理,加热后搅拌均匀、灭菌处理,然后全自动装瓶机装瓶,保持装瓶均匀。
1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小拱棚(2)的拱高为50cm,第一小拱棚(1)比第二小拱棚(2)两边各宽5cm,第一小拱棚(1)比第二小拱棚(2)顶部高20cm,所述第一小拱棚(1)前后两头各长出50cm,所述羊肚菌种植在土壤(3)上。
20、进一步地,所述营养袋r内装设有培养基配制步骤中的培养基。
21、作为优选,所述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为混合物u重量的1.5~1.7倍,所述加热处理的温度为155~160℃。
22、3、有益效果
2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4、1)本发明利用多种农作物副产品如玉米秸秆、木屑和豆壳等配制培养基,不仅降低了栽培成本,还通过合理的营养搭配提供了羊肚菌生长所需的丰富营养。采用密闭高温加热处理和灭菌处理,确保培养基无菌,进一步提高了菌种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25、2)双层小拱棚设计利用高原冷凉气候条件,通过自然通风降温,降低了能源消耗,节约了成本。遮阳网和薄膜的利用有效控制了棚内温度和湿度,提供了稳定的生长环境,同时避免了外界不良天气条件对菌体生长的不利影响。简化了栽培管理,中途无需揭开拱棚,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和用工成本,避免了揭拱膜对原基幼菇的应激反应,提高了羊肚菌的生长稳定性和产量。
26、3)本发明中的培养基的配方原料的重量份低于或者高于本发明的量,均表现不佳,本发明中气生菌丝强,大量菌核,大量出菇。本发明中菌丝生长速率为1.55~1.57ram/h,出菇周期为50~52天,产量为385~388g/m2,经济效益显著。
1.一种高原反季节羊肚菌双层小拱棚栽培方法,包括菌种选择与处理、培养基配制、双层小拱棚构建、栽培管理、收获与加工,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反季节羊肚菌双层小拱棚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制的培养基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马铃薯粉110份、木屑90份、玉米秸秆55份、豆壳35份、酵母膏9份、植物干粉5份、腐熟树叶11份、mgso4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反季节羊肚菌双层小拱棚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通过以下步骤配制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反季节羊肚菌双层小拱棚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小拱棚(2)的拱高为50cm,第一小拱棚(1)比第二小拱棚(2)两边各宽5cm,第一小拱棚(1)比第二小拱棚(2)顶部高20cm,所述第一小拱棚(1)前后两头各长出50cm,所述羊肚菌种植在土壤(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反季节羊肚菌双层小拱棚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袋r内装设有培养基配制步骤中的培养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原反季节羊肚菌双层小拱棚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为混合物u重量的1.5~1.7倍,所述加热处理的温度为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