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03  14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1、神经内科主要治疗脑部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等疾病,以至于神经肌肉区域受凉或连续收缩过快等情况出现痉挛时,医生可利用相应的痉挛治疗装置对痉挛区域进行缓慢拉直及轻微按摩即可让患者痉挛区域得到缓解直至解除痉挛状态,为此通过痉挛治疗装置能够替代医生手动护理的流程,从而能够提高对患者痉挛区域的治疗效率效果;

2、综上所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痉挛治疗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当前痉挛治疗装置的高度为固死形态,以至于当患者痉挛严重时,因其产生的弯曲幅度较大,无法直接伸入治疗装置内部进行固定,从而会体现出治疗装置的功能结构单一性情况,同时难以对痉挛严重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还需医护人员进行介入辅助,进而会降低痉挛治疗装置的治疗效果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其结构包括:底座、储物腔、躺板、滑轨、治疗结构,所述底座侧边与储物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躺板固定于底座的上端,所述滑轨设置于躺板的表层两侧,所述治疗结构通过滑轨与躺板相互连接。

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治疗结构设有控制模板、治疗主体、连接器、垂直轨、横向运动模块,所述控制模板嵌入于治疗主体的上端中心并进行电连接,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治疗主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垂直轨与连接器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横向运动模块与垂直轨为一体化结构并通过垂直轨与连接器相互连接,所述横向运动模块通过连接器完成与治疗主体的电连接并嵌入于躺板的滑轨当中,所述连接器通过横向运动模块设置于躺板、滑轨的上方区域;所述控制模板以触屏方式所构成,所述治疗主体为长方体形态,所述连接器、横向运动模块在治疗主体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并以相互对称方位进行布置,所述横向运动模块的垂直轨以直线方位设置于横向运动模块的表层中心。

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设有加固杆、电动滑块、平行板、凸块、螺纹加固件,所述加固杆固定于电动滑块的两侧边缘并与电动滑块一同固定于平行板的表层中心,所述凸块与电动滑块形成对向分布并与平行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加固件贯穿于平行板的边缘四端并与之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凸块通过平行板嵌入于治疗主体的两侧中心部位并与之相互重合;所述加固杆在电动滑块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所述电动滑块内部携带有程序控制零部件,所述平行板的凸块为方形实心形态,所述螺纹加固件在平行板边缘共设有四颗。

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块设有焊接模块、贴合板、实心体、平衡块,所述焊接模块与贴合板相互垂直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贴合板与实心体相互重合,所述平衡块嵌入于实心体的两侧中心部位,所述实心体通过贴合板、焊接模块焊接于平行板的表层中心并与电动滑块进行间距配合;所述焊接模块与贴合板相互垂直,所述实心体与贴合板形状相互吻合,所述平衡块在实心体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块。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治疗主体设有绝缘框、通电槽、痉挛舒缓器、螺纹槽、夹框、插槽,所述绝缘框覆盖于通电槽的边缘部位,所述通电槽与痉挛舒缓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纹槽设置于痉挛舒缓器的两侧边缘部位,所述夹框嵌入于痉挛舒缓器的两侧中心并与螺纹槽进行间距配合,所述插槽设置于夹框内部并与痉挛舒缓器两侧中心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夹框通过插槽完成与实心体、平衡块的重合,所述痉挛舒缓器通过夹框、插槽完成与连接器的平行固定连接;所述绝缘框为长方形形状并且内部通电槽携带有相应的通电线轴,所述痉挛舒缓器两侧边缘设定有四处螺纹槽,所述夹框为橡胶制品同时将插槽边缘进行覆盖。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痉挛舒缓器下端设有适配器、衔接端、联通板、通电块,所述适配器嵌入于衔接端的下端部位并与联通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联通板与衔接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电块嵌入于联通板的上端部位并与适配器进行电连接,所述联通板通过通电块完成与通电槽的电连接,所述适配器通过联通板完成与通电槽的电连接;所述适配器为半圆弧形形状,所述衔接端携带有弧形连接槽,所述联通板上携带有三块实心金属通电块。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适配器设有程序识别模块、隔温框、加热件、橡胶模块,所述程序识别模块嵌入于隔温框的上端中心,所述隔温框覆盖于加热件的上端,所述加热件通过隔温框中心完成与程序识别模块的电连接,所述橡胶模块连接于加热件的下端区域并与之相连通,所述隔温框通过程序识别模块嵌入于衔接端的下端内侧区域,所述程序识别模块与通过通电块完成与控制模板的电连接;所述程序识别模块为弧形形状,所述隔温框将加热件顶部进行覆盖,所述橡胶模块以环形方位进行布置于加热件内壁区域。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本发明由治疗结构进一步改进后,通过治疗主体两侧所搭载的连接器及横向运动模块的相互配合下,横向运动模块能够利用躺板上的滑轨进行横向滑动,使之能够根据患者腿部长度进行调节自身位置,同时连接器可在垂直轨上进行上下互动,从而能够避免患者腿部过于弯曲而产生的高度不适配,以至于根据垂直轨、滑轨、连接器、横向运动模块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治疗主体对患者腿部痉挛进行平稳稳定的治疗,完全替代人工介入治疗的流程,进一步的提高对患者痉挛的治疗效果。

10、2.本发明由治疗主体进一步改进后,通过痉挛舒缓器两侧的螺纹槽、夹框、插槽能够提高与连接器的连接牢固性,防止上下、横向前后运动时产生的不稳情况,进而痉挛舒缓器下端所搭载的两组适配器可根据半圆形状来达成与患者腿部形状的吻合,同时适配器可通过自身携带的加热件及橡胶模块对患者腿部痉挛位置进行持续的轻微按摩,配合温度加热能够提高痉挛区域的治疗效率,过程中隔温框能够防止加热件的温度大范围入侵程序识别模块当中,使得加热件的程序能够进行精准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其结构包括:底座(1)、储物腔(2)、躺板(3)、滑轨(4)、治疗结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侧边与储物腔(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躺板(3)固定于底座(1)的上端,所述滑轨(4)设置于躺板(3)的表层两侧,所述治疗结构(5)通过滑轨(4)与躺板(3)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53)设有加固杆(531)、电动滑块(532)、平行板(533)、凸块(534)、螺纹加固件(535),所述加固杆(531)固定于电动滑块(532)的两侧边缘并与电动滑块(532)一同固定于平行板(533)的表层中心,所述凸块(534)与电动滑块(532)形成对向分布并与平行板(533)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加固件(535)贯穿于平行板(533)的边缘四端并与之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凸块(534)通过平行板(533)嵌入于治疗主体(52)的两侧中心部位并与之相互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534)设有焊接模块(a1)、贴合板(a2)、实心体(a3)、平衡块(a4),所述焊接模块(a1)与贴合板(a2)相互垂直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贴合板(a3)与实心体(a4)相互重合,所述平衡块(a4)嵌入于实心体(a3)的两侧中心部位,所述实心体(a3)通过贴合板(a2)、焊接模块(a1)焊接于平行板(533)的表层中心并与电动滑块(532)进行间距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主体(52)设有绝缘框(521)、通电槽(522)、痉挛舒缓器(523)、螺纹槽(524)、夹框(525)、插槽(526),所述绝缘框(521)覆盖于通电槽(522)的边缘部位,所述通电槽(522)与痉挛舒缓器(52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纹槽(524)设置于痉挛舒缓器(523)的两侧边缘部位,所述夹框(525)嵌入于痉挛舒缓器(523)的两侧中心并与螺纹槽(524)进行间距配合,所述插槽(526)设置于夹框(525)内部并与痉挛舒缓器(523)两侧中心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夹框(525)通过插槽(526)完成与实心体(a3)、平衡块(a4)的重合,所述痉挛舒缓器(523)通过夹框(525)、插槽(526)完成与连接器(53)的平行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痉挛舒缓器(523)下端设有适配器(b1)、衔接端(b2)、联通板(b3)、通电块(b4),所述适配器(b1)嵌入于衔接端(b2)的下端部位并与联通板(b3)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联通板(b3)与衔接端(b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电块(b4)嵌入于联通板(b3)的上端部位并与适配器(b1)进行电连接,所述联通板(b3)通过通电块(b4)完成与通电槽(522)的电连接,所述适配器(b1)通过联通板(b3)完成与通电槽(522)的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b1)设有程序识别模块(b11)、隔温框(b12)、加热件(b13)、橡胶模块(b14),所述程序识别模块(b11)嵌入于隔温框(b12)的上端中心,所述隔温框(b12)覆盖于加热件(b13)的上端,所述加热件(b13)通过隔温框(b12)中心完成与程序识别模块(b11)的电连接,所述橡胶模块(b14)连接于加热件(b13)的下端区域并与之相连通,所述隔温框(b12)通过程序识别模块(b11)嵌入于衔接端(b2)的下端内侧区域,所述程序识别模块(b11)与通过通电块(b4)完成与控制模板(51)的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其结构包括:底座、储物腔、躺板、滑轨、治疗结构,底座侧边与储物腔为一体化结构,躺板固定于底座的上端;本发明由治疗结构进一步改进后,通过治疗主体两侧所搭载的连接器及横向运动模块的相互配合下,横向运动模块能够利用躺板上的滑轨进行横向滑动,使之能够根据患者腿部长度进行调节自身位置,同时连接器可在垂直轨上进行上下互动,从而能够避免患者腿部过于弯曲而产生的高度不适配,以至于根据垂直轨、滑轨、连接器、横向运动模块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治疗主体对患者腿部痉挛进行平稳稳定的治疗,完全替代人工介入治疗的流程,进一步的提高对患者痉挛的治疗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蒋艳春,刘丽梅,陈东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27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