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4-01  8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1、食品检测可以检测和识别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致病菌、霉菌毒素等。这些物质如果超过安全标准或存在于食品中,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在食品上市前进行检测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2、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3295829a公开了一种食品安全检测方法,该方法所使用的检测机构包括底座、盖子、左立板和右立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收集槽,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着左立板和右立板;所述左立板和右立板分别设在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左立板和右立板之间设有放置盒;所述左立板靠近放置盒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放置盒的左侧设有环形滑块;所述环形滑槽与环形滑块相适配;本发明可以同时满足液态和固态食品的检测需求,无需采用不同的容器进行检测,从而节约检测时间,提高检测的效率,节约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同时防止检测容器混淆,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3、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往往对食品采取抽样检测的方式,而如果选取的样本未能涵盖潜在的问题区域,就可能会漏检有问题的食品,从而检测的准确度不能得到保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往往对食品采取抽样检测的方式,而如果选取的样本未能涵盖潜在的问题区域,就可能会漏检有问题的食品,从而检测的准确度不能得到保证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包括:

3、步骤s1,将待检验食品置于检验传送带,所述检验传送带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

4、步骤s2,通过图像采集单元获取待检验食品的食品类别;

5、步骤s3,获取待检验食品来源,所述待检验食品来源包括生产来源食品以及运输来源食品,并分别根据各待检验食品来源包括的具体数据获取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生产来源食品的具体数据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停机次数,环境温度异常次数,运输来源食品的具体数据包括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温度,运输时长以及与预设运输时长的运输时长偏差量;

6、步骤s4,根据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确定待检验食品的检验比率;

7、步骤s5,获取对应检验比率的待检验食品进行食品检验;

8、步骤s6,获取检验结果数据,筛选特征检验结果数据,根据特征检验结果数据结合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计算潜在异常表征参量,根据所述潜在异常表征参量判定是否再次取样进行检验。

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通过图像采集单元获取待检验食品的食品类别,所述食品类别包括固态食品类别以及液态食品类别。

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生产来源食品为食品生产完成后直接进行食品检验,所述运输来源食品为食品生产完成后进行运输,到达运输目的地后进行食品检验。

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分别根据各待检验食品来源包括的具体数据获取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

12、

13、公式(1)中,qs表示生产来源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tt表示停机次数,tt0表示预设停机次数阈值,tw表示环境温度异常次数,tw0表示预设环境温度异常次数阈值;

14、

15、公式(2)中,qy表示运输来源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t表示环境温度,t0表示预设环境温度阈值,t表示运输时长,t0表示预设运输时长阈值,△t表示偏差量,△t0表示预设偏差量阈值。

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根据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确定待检验食品的检验比率,其中,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与待检验食品的检验比率呈正相关关系。

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筛选特征检验结果数据的过程包括,

18、获取检验结果数据与对应的合格范围上限值的差值;

19、将各检验结果数据与对应的合格范围上限值的差值与预设差值对比阈值进行对比;

20、若存在检验结果数据与对应的合格范围上限值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对比阈值,则筛选所述检验结果数据为特征检验结果数据。

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根据特征检验结果数据结合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计算潜在异常表征参量,

22、

23、公式(3)中,ys表示生产来源食品潜在异常表征参量,c表示特征检验结果数据与对应的合格范围上限值的差值,c0表示预设差值对比阈值,qs表示生产来源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qs表示预设生产来源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阈值;

24、

25、公式(4)中,yy表示运输来源食品潜在异常表征参量,c表示特征检验结果数据与对应的合格范围上限值的差值,c0表示预设差值对比阈值,qy表示运输来源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qy0表示预设运输来源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阈值。

2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根据所述潜在异常表征参量判定是否再次取样进行检验的过程包括,

27、将生产来源食品潜在异常表征参量与预设生产来源食品潜在异常表征参量对比阈值进行对比,将运输来源食品潜在异常表征参量与预设运输来源食品潜在异常表征参量对比阈值进行对比;

28、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判定再次取样进行检验;

29、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生产来源食品潜在异常表征参量大于预设生产来源食品潜在异常表征参量对比阈值,或,运输来源食品潜在异常表征参量大于预设运输来源食品潜在异常表征参量对比阈值。

3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还包括,根据生产来源食品潜在异常表征参量或运输来源食品潜在异常表征参量确定再次取样的检验比率。

3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还包括,根据食品类别选取对待检验食品的取样方法。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获取待检验食品来源,根据各待检验食品来源包括的具体数据获取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确定待检验食品的检验比率,获取对应检验比率的待检验食品进行食品检验,获取检验结果数据,筛选特征检验结果数据,根据特征检验结果数据结合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计算潜在异常表征参量,判定是否再次取样进行检验,本发明通过评估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倾向以及运输过程中的隐患倾向对检验比率进行调整,且根据检验结果与隐患倾向结合再次对食品进行检验,从而提高对食品检验的可靠性。

33、尤其,本发明通过生产过程中的停机次数,环境温度异常次数计算生产来源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或生产线在正常运行中可能出现突然停止运作的情况,停机可能由设备故障或损坏、设备设定错误或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生产车间的温度可能由于空调或供暖系统故障、外部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而停机次数和环境温度异常次数是导致食品可能出现安全性问题的重要影响参数,通过根据停机次数和环境温度异常次数计算生产来源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可以表征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倾向,从而为后续操作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对食品检验的可靠性程度。

34、尤其,本发明通过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温度,运输时长以及与预设运输时长的运输时长偏差量计算运输来源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当食品运输过程中环境温度较高,运输时间较长时,食品变质的可能性会相应增大,若食品运输过程中运输时长比预定运输时长增大,则微生物生长,发生化学变化等的可能性都会相应增大,通过计算运输来源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可以表征经过运输的食品存在安全性问题的可能性,从而为后续操作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对食品检验的可靠性程度。

35、尤其,本发明通过根据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确定待检验食品的检验比率,由于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越大,则可以一定程度表征食品存在安全性隐患问题的可能性较大,从而应选取更大比例的检验比率,提高检验的可靠性。

36、尤其,本发明根据所述潜在异常表征参量判定是否再次取样进行检验,当检验结果数据与检验合格范围上限差值较小时,虽然食品属于合格范围,但可能存在未检验到的区域存在异常的可能性,通过将特征检验结果数据结合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未检验区域可能存在异常的概率,若检验结果数据与检验合格范围上限差值较小,且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较大时,则未检验区域可能存在异常的概率较大,从而应再次取样进行检验,从而提高食品检验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通过图像采集单元获取待检验食品的食品类别,所述食品类别包括固态食品类别以及液态食品类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生产来源食品为食品生产完成后直接进行食品检验,所述运输来源食品为食品生产完成后进行运输,到达运输目的地后进行食品检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分别根据各待检验食品来源包括的具体数据获取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根据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确定待检验食品的检验比率,其中,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与待检验食品的检验比率呈正相关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筛选特征检验结果数据的过程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根据特征检验结果数据结合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计算潜在异常表征参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根据所述潜在异常表征参量判定是否再次取样进行检验的过程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还包括,根据生产来源食品潜在异常表征参量或运输来源食品潜在异常表征参量确定再次取样的检验比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还包括,根据食品类别选取对待检验食品的取样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本发明通过获取待检验食品来源,根据各待检验食品来源包括的具体数据获取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确定待检验食品的检验比率,获取对应检验比率的待检验食品进行食品检验,获取检验结果数据,筛选特征检验结果数据,根据特征检验结果数据结合各待检验食品来源的食品风险倾向表征参量计算潜在异常表征参量,判定是否再次取样进行检验,本发明通过评估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倾向以及运输过程中的隐患倾向对检验比率进行调整,且根据检验结果与隐患倾向结合再次对食品进行检验,从而提高对食品检验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赵荣敏,韩永军,郑辉,周勒月,李向前,陈胜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德诺商品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26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