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套及风扇电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23  19


本申请涉及风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套及风扇电机。


背景技术:

1、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家用电器、汽车和医疗设备等领域。随着电机技术的发展,电机的转速越来越快,高频的转动速度,也导致了震动频繁和噪音过大的问题。

2、现有技术中,为了消除电机转动时导致的振动和噪音问题,通常在电机的表面设置缓冲结构,缓冲结构一般由弹性形变材料制成。例如,将橡胶制品制造成缓冲套,套设在电机外壳的表面,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

3、本发明创造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缓冲套构造成一个分布均匀的环形,电机震动产生的机械波在该环形缓冲套上进行传播时,衰减速度较慢,环形路径上衰减速度较慢的机械波,有更大的几率与其他机械波叠加,导致更大的震动和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速机械波衰减,提升减震和降噪效果的减震套及风扇电机。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套,包括:

3、套筒;

4、减震凸起,所述减震凸起分布在所述套筒的表面和/或两端端部;

5、第一干扰区,所述第一干扰区分布在所述套筒的表面和/或两端端部,所述第一干扰区与其所在环境之间具有厚度差,且所述第一干扰区位于所述套筒和/或减震凸起的周向环绕路径上,用于阻隔所述套筒和/或减震凸起在周向方向上的延递趋势。

6、可选地,所述减震凸起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沿着所述套筒的外壁周向连续设置,且形成闭环结构。

7、可选地,所述减震凸起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沿着所述套筒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

8、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包括:多个凸起段,所述多个凸起段沿着所述套筒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

9、可选地,所述第一干扰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由所述套筒的第一端向所述套筒的第二端延伸;和/或,

10、所述第一干扰区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由所述套筒的第一端向所述套筒的第二端延伸。

11、可选地,所述第一槽体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槽体的宽度;和/或,

12、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相对设置在所述套筒两侧;和/或,

13、所述第一槽体的宽度与第二槽体的宽度比值为1.1-4。

14、可选地,所述第二槽体在所述套筒的第一端形成易形变缺口,所述易形变缺口使所述套筒的第一端成为装配端。

15、可选地,所述减震套还包括:第二干扰区,所述第二干扰区与其所在环境之间具有厚度差,且所述第二干扰区沿着所述套筒的内壁周向分布。

16、可选地,所述第二干扰区包括:多个第三槽体,所述多个第三槽体沿着所述套筒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

1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机的机壳上套设有上述所述的减震套。

18、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减震套的主体构造成套筒装,套筒表面设置有减震凸起,减震套外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干扰区,第一干扰区与其所在位置周围的环境之间具有厚度差。即在套筒表面形成厚度大于套筒厚度或者套筒加减震凸起厚度、厚度小于套筒厚度或者套筒加减震凸起厚度的第一干扰区。第一干扰区的厚度与周围环境的厚度不同,且第一干扰区位于套筒和/或减震凸起的周向环绕路径上。当机械波在减震套的周向传递时,机械波传递路径的介质厚度发生变化,机械波在厚、薄介质交界的地方会发生折射、干涉、衍射、发散、色散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会加速机械波的衰减,增强了减震套的减震效果,进而使减震套降噪效果更加显著。同时,机械波的衰减速度增快,降低了机械波与其他机械波叠加的概率,进而更进一步的增强减震套的减震效果和降噪效果。

19、附图说明

20、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减震套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减震套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减震套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减震套第四视角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减震套a-a面剖视图。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震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凸起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沿着所述套筒的外壁周向连续设置,且形成闭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凸起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沿着所述套筒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包括:多个凸起段,所述多个凸起段沿着所述套筒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扰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由所述套筒的第一端向所述套筒的第二端延伸;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槽体的宽度;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体在所述套筒的第一端形成易形变缺口,所述易形变缺口使所述套筒的第一端成为装配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套还包括:第二干扰区,所述第二干扰区与其所在环境之间具有厚度差,且所述第二干扰区沿着所述套筒的内壁周向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干扰区包括:多个第三槽体,所述多个第三槽体沿着所述套筒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

10.一种风扇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电机的机壳上套设有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套。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减震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减震凸起,所述减震凸起分布在所述套筒的表面和/或两端端部;第一干扰区,所述第一干扰区分布在所述套筒的表面和/或两端端部,所述第一干扰区与其所在环境之间具有厚度差,且所述第一干扰区位于所述套筒和/或减震凸起的周向环绕路径上,用于阻隔所述套筒和/或减震凸起在周向方向上的延递趋势。当机械波在减震套的周向传递时,机械波传递路径的介质厚度发生变化,机械波在厚、薄介质交界的地方会发生折射、干涉、衍射、发散、色散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会加速机械波的衰减,增强了减震套的减震效果,进而使减震套降噪效果更加显著。

技术研发人员:郑观正,袁水勇,谢佳航,祁文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几素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23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