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池连接片,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片、电芯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电芯包括壳体、极组和盖板等结构,极组设置在壳体内部,极组的端部设有极耳1’,盖板2’设置在壳体的开口上。如图1所示,电芯在装配时,连接片3’的一侧先与极柱4’的底板焊接,连接片的另一侧向壳体的内部弯折形成连接部,连接部与极组焊接。此种结构的电芯的空间利用率低;并且连接片与极柱底板焊接时焊接位置靠近第一绝缘件5’,焊接时的高温存在导致第一绝缘件热熔化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片、电芯及电池包,以解决电芯的空间利用率低和电芯的第一绝缘件存在热熔化失效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片,所述连接片适于应用在电芯上,所述电芯包括极柱,所述极柱设置在壳体或盖板上,所述极柱位于壳体或盖板内侧的一面背向壳体的内部凹陷形成向外凹陷区,所述向外凹陷区外侧的所述极柱为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片包括:
3、第二连接部,适于设置在所述极柱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与极耳电连接;
4、衔接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另一端朝向所述向外凹陷区延伸;
5、第三连接部,连接所述衔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同向延伸,所述第三连接部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
6、有益效果:此结构的连接片在使用时,将其应用在电芯中,极柱上设有向外凹陷区,连接片的衔接部朝向壳体外侧方向弯折并延伸一段距离后,再朝向第一连接部方向弯折形成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电连接,从而实现连接片与极柱的电连接。连接片向上弯折,极柱上设有向外凹陷区,在极柱外轮廓占用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极柱内部的空间为连接片提供向上弯折的空间,节约了极耳向下弯折所占用的壳体内部的空间,电芯可以充分利用壳体内部的空间设置更大的极组,从而有效提高电芯的空间利用率,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同时连接片与极柱的焊接位置位于极柱的内部,从而使连接片与极柱的焊接位置远离第一绝缘件,在焊接时可以有效避免焊接高温对第一绝缘件产生影响,避免第一绝缘件热熔化,可以有效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片呈对称结构,所述衔接部位于所述连接片的中部。
8、有益效果:连接片整体结构稳定性好;并且衔接部两侧的第二连接部可以分别与两组极耳连接,以使连接片可以适应于双极组的电芯。
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垂直于所述连接片的对称线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长度。
10、有益效果: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大于第三连接部的长度,以使连接整体形成“工”字型结构,可以保证连接片的强度,提高电芯装配后结构的稳定性。
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衔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一体设置形成半向连接部,所述半向连接部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半向连接部相背设置,并且两组所述衔接部电连接。
12、有益效果:连接片制作成型时,每个半向连接部单独弯折,再将两组半向连接部对接连接后形成整体结构,方便弯折成型连接片,避免连接片弯折过渡而损伤撕裂。
13、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
14、极组,设于电芯的壳体内,所述极组的端部设有极耳;
15、极柱,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设于电芯的壳体或盖板上;所述本体部位于所述壳体或所述盖板内侧的一面背向壳体的内部凹陷形成向外凹陷区,所述向外凹陷区外侧的所述本体部为第一连接部;
16、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电芯包括连接片,具有与连接片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部区域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外侧的所述本体部上设有向内凹陷区,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向外凹陷区和所述向内凹陷区;所述衔接部穿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三连接部朝向所述通孔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壁面弯折。
18、有益效果:可以使第三连接部搭接在第一连接部上,通过第一连接部支撑第三连接部,有利于保证连接片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在组装电芯时,衔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呈竖直状态并且与第二连接部垂直,将连接片装配到壳体中,衔接部和第三连接部通过通孔竖直向外伸出,再通过折弯工装弯折第三连接部,使第三连接部贴向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再将第三连接部焊接在第一连接部上,方便连接片弯折成型和组装电芯。
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极柱还包括端部密封部,所述端部密封部设置在所述向内凹陷区内,所述端部密封部与所述本体部密封配合。
20、有益效果:端部密封部与本体部密封配合,以使极柱整体形成密封结构,并将连接片密封在极柱内部,可以保证电芯整体的密封性。
2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极耳包括延伸段和弯折段,所述延伸段背向所述极组延伸,所述弯折段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所述弯折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
2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极组的一面与所述延伸段的根部之间的距离为a,0.5mm≤a≤1mm;
23、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延伸段的一端与所述延伸段之间的距离为b,0.5mm≤b≤2mm;
24、和/或,所述弯折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焊接形成焊印区,所述焊印区朝向所述弯折段的端部一端与所述弯折段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c,2mm≤c≤3mm。
25、有益效果:0.5mm≤a≤1mm,可以防止第二连接部的底面距离延伸段的根部过短,避免硬质材质的连接片与极耳接触,防止极耳与连接片的接触位置产生剪切应力而导致极耳撕裂。
26、2mm≤c≤3mm,同样地可以防止连接片接触极耳而导致极耳撕裂。
27、c满足2mm≤c≤3mm,可以有效地将焊接区域控制在极耳的内部,避免焊头超出极耳而出现虚焊,可以有效保证极耳与连接片的焊接效果。
28、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电池包包括电芯,具有与电芯相同的技术效果。
1.一种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适于应用在电芯上,所述电芯包括极柱,所述极柱设置在壳体或盖板上,所述极柱位于壳体或盖板内侧的一面背向壳体的内部凹陷形成向外凹陷区,所述向外凹陷区外侧的所述极柱为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呈对称结构,所述衔接部位于所述连接片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连接片的对称线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衔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一体设置形成半向连接部,所述半向连接部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半向连接部相背设置,并且两组所述衔接部电连接。
5.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部区域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外侧的所述本体部上设有向内凹陷区,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向外凹陷区和所述向内凹陷区;所述衔接部穿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三连接部朝向所述通孔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壁面弯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还包括端部密封部,所述端部密封部设置在所述向内凹陷区内,所述端部密封部与所述本体部密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包括延伸段和弯折段,所述延伸段背向所述极组延伸,所述弯折段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所述弯折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极组的一面与所述延伸段的根部之间的距离为a,0.5mm≤a≤1mm;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