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15  16


本发明涉及塑料模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


背景技术:

1、塑料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2、现有的塑料模具特别针对一种精确度不高的塑料模具,当制品过度冷却时,其内部分子链的运动减缓,导致制品的刚性显著增加,这使得制品在脱模时更容易与模具表面产生紧密接触,形成“紧抱”现象,从而增加了脱模的难度,强制脱模时影响制品的外观质量,还降低其使用性能,鉴于此,提出一种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内部设有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下模具固定安装在支架的底部,所述上模具设置在下模具的上侧,且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液压杆,所述下模具顶端中部开设有注塑槽,且所述注塑槽的底端连接有注塑管,其特征在于:

3、所述下模具开设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内部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对注塑槽进行吸热冷却,所述下模具开设有存储热能的蓄热室,所述上模具内部设有延迟脱模的缓冲组件,所述蓄热室内设有调节蓄热室液体流向的调控组件;所述缓冲组件与调控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

4、其被装配为注塑状态时缓冲组件通过连接组件驱使调控组件呈开启状态,此时蓄热室内液体向下移动流入冷却槽内对注塑槽内模具注塑时产生的热能进行吸收,处于注塑结束后缓冲组件通过连接组件驱使调控组件呈闭合状态,并带动调控组件向上移动释放蓄热室吸收的热能,将所述蓄热室吸收的热能传导至冷却槽内对注塑槽加热。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开设在上模具内部的延迟室,且所述延迟室位于注塑槽的正上方,所述延迟室内腔设置有与液压杆连接的支杆,所述支杆靠近注塑槽的一端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靠近蓄热室的一侧设有推块,所述压块与推块贴合,且所述压块与推块的接触处呈三角状,所述液压杆带动压块移动过程中带动推块进行水平的位移。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靠近所述蓄热室的推块一侧壁连接有齿板,且所述上模具开始设有与齿板适配的凹槽,所述齿板远离推块的一端连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与凹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板靠近注塑槽的一侧啮合有固定齿轮,且所述固定齿轮转动设置在上模具内部,相邻的所述推块位移带动齿板进行平移,进而使齿板在平移过程中驱使固定齿轮转动,所述固定齿轮的中部螺旋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固定齿轮转动驱使螺纹杆发生位移,且所述下模具与上模具均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槽口,所述螺纹杆纵向延伸至蓄热室的内腔。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控组件包括设置在蓄热室内腔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侧壁与蓄热室紧密贴合,所述挡板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正中间设置有正反交螺旋杆,且所述正反交螺旋杆的相对端部均与矩形框架转动插接,所述正反交螺旋杆的相对螺纹部均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左右侧壁均连接有限位杆。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矩形框架靠近相邻限位杆相对端部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两个槽孔,相邻的所述限位杆分别与同侧的槽孔滑动卡接,相邻的所述滑块驱使两个限位杆在同侧的槽孔内进行移动,所述挡板远离正反交螺旋杆相对端部的两端均铰接有盖板,两个所述盖板的相邻端部均铰接有固定杆,且所述固定杆远离盖板的一端与限位杆转动连接。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螺纹杆靠近下模具一端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上模具的端部固定插接有横向齿轮,所述横向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纵向齿轮,所述螺纹杆位移过程中通过连接杆驱使纵向齿轮发生旋转。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对称开设有矩形孔,且相邻的所述盖板位于同侧矩形孔的正下方,所述正反交螺旋杆驱使两个滑块移动,所述滑块带动限位杆移动驱使固定杆的倾斜角度进行改变,所述固定杆驱使盖板与挡板分离,所述盖板与挡板接触时呈闭合状态,且所述盖板与挡板分离时呈开启状态。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具上设有用于加快冷却液体流速的增压组件,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压力仓,所述压力仓固定安装在下模具的上侧,所述压力仓内腔设置有活塞盘,且所述活塞盘的顶部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延伸至压力仓外侧,且所述推杆与上模具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贴合时带动活塞盘移动控制压力仓内液体流向。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热室的上部且靠近冷却槽的相对侧壁均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蓄热室与压力仓的底端均开设有排水口,所述蓄热室靠近冷却槽的进水口与蓄热室的排水口均与冷却槽管路连接,且所述蓄热室的另一个进水口与压力仓的排水口管路连接,所述增压组件进行增压,所述压力仓内液体从压力仓的排水口经过蓄热室另一个进水口进入蓄热室,所述蓄热室内液体通过矩形孔再经排水口流出。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热室远离注塑槽的一侧安装有冷却盒,所述冷却盒与蓄热室接触的侧壁安装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延伸至蓄热室内腔,且所述冷却管位于挡板正下方。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5、1、该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中,通过设置的脱模机构驱使压块进行竖直的移动带动推块平移,使齿板带动固定齿轮转动,并通过连接组件使得正反交螺旋杆转动带动固定杆位移,使得盖板发生倾斜即呈开启状态,与此同时,制品进行注塑时产生的热能被冷却液体吸收将冷却液体转换成热水,通过增压组件增加冷却槽内液体的流速,利用热水与冷却液体的温差将热水从进水口进入蓄热室冷却液体从蓄热室排水口流出对制品进行冷却,避免了注塑时热能的散失,增强了能量的利用率,并加快了制品的冷却速度。

16、2、该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中,脱模过程中通过设置的弹簧使齿板恢复原状,进而带动固定齿轮反方向旋转,从而通过连接组件使得正反交螺旋杆反转,继而使盖板从开启状态切换为闭合状态,并且通过螺纹杆带动挡板向上移动使热水进入冷却槽内,而压块与延迟室接触期间冷却槽内的热水对制品进行加热,使得制品的刚性降低,避免制品与注塑槽4形成“紧抱”现象,使得制品便于脱模,从而提高制品的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内部设有下模具(2)和上模具(3),所述下模具(2)固定安装在支架(1)的底部,所述上模具(3)设置在下模具(2)的上侧,且所述支架(1)的顶部设有液压杆,所述下模具(2)顶端中部开设有注塑槽(4),且所述注塑槽(4)的底端连接有注塑管,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7)包括开设在上模具(3)内部的延迟室(71),且所述延迟室(71)位于注塑槽(4)的正上方,所述延迟室(71)内腔设置有与液压杆连接的支杆(72),所述支杆(72)靠近注塑槽(4)的一端连接有压块(73),所述压块(73)靠近蓄热室(6)的一侧设有推块(74),所述压块(73)与推块(74)贴合,且所述压块(73)与推块(74)的接触处呈三角状,所述液压杆带动压块(73)移动过程中带动推块(74)进行水平的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蓄热室(6)的推块(74)一侧壁连接有齿板(751),且所述上模具(3)开始设有与齿板(751)适配的凹槽,所述齿板(751)远离推块(74)的一端连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与凹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板(751)靠近注塑槽(4)的一侧啮合有固定齿轮(752),且所述固定齿轮(752)转动设置在上模具(3)内部,相邻的所述推块(74)位移带动齿板(751)进行平移,进而使齿板(751)在平移过程中驱使固定齿轮(752)转动,所述固定齿轮(752)的中部螺旋连接有螺纹杆(753),所述固定齿轮(752)转动驱使螺纹杆(753)发生位移,且所述下模具(2)与上模具(3)均开设有与螺纹杆(753)相适配的槽口,所述螺纹杆(753)纵向延伸至蓄热室(6)的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组件(8)包括设置在蓄热室(6)内腔的挡板(81),所述挡板(81)的侧壁与蓄热室(6)紧密贴合,所述挡板(81)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矩形框架(82),所述矩形框架(82)的正中间设置有正反交螺旋杆(83),且所述正反交螺旋杆(83)的相对端部均与矩形框架(82)转动插接,所述正反交螺旋杆(83)的相对螺纹部均螺纹连接有滑块(84),所述滑块(84)的左右侧壁均连接有限位杆(8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82)靠近相邻限位杆(85)相对端部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两个槽孔,相邻的所述限位杆(85)分别与同侧的槽孔滑动卡接,相邻的所述滑块(84)驱使两个限位杆(85)在同侧的槽孔内进行移动,所述挡板(81)远离正反交螺旋杆(83)相对端部的两端均铰接有盖板(87),两个所述盖板(87)的相邻端部均铰接有固定杆(86),且所述固定杆(86)远离盖板(87)的一端与限位杆(85)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螺纹杆(753)靠近下模具(2)一端的连接杆(801),所述连接杆(801)远离上模具(3)的端部固定插接有横向齿轮(802),所述横向齿轮(802)的一侧啮合有纵向齿轮(803),所述螺纹杆(753)位移过程中通过连接杆(801)驱使纵向齿轮(803)发生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1)对称开设有矩形孔,且相邻的所述盖板(87)位于同侧矩形孔的正下方,所述正反交螺旋杆(83)驱使两个滑块(84)移动,所述滑块(84)带动限位杆(85)移动驱使固定杆(86)的倾斜角度进行改变,所述固定杆(86)驱使盖板(87)与挡板(81)分离,所述盖板(87)与挡板(81)接触时呈闭合状态,且所述盖板(87)与挡板(81)分离时呈开启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2)上设有用于加快冷却液体流速的增压组件(9),所述增压组件(9)包括压力仓(91),所述压力仓(91)固定安装在下模具(2)的上侧,所述压力仓(91)内腔设置有活塞盘(92),且所述活塞盘(92)的顶部安装有推杆(93),所述推杆(93)延伸至压力仓(91)外侧,且所述推杆(93)与上模具(3)固定连接,推杆93跟随上模具3进行相同方向的位移,所述上模具(3)与下模具(2)贴合时带动活塞盘(92)移动控制压力仓(91)内液体流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室(6)的上部且靠近冷却槽(5)的相对侧壁均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蓄热室(6)与压力仓(91)的底端均开设有排水口,所述蓄热室(6)靠近冷却槽(5)的进水口与蓄热室(6)的排水口均与冷却槽(5)管路连接,且所述蓄热室(6)的另一个进水口与压力仓(91)的排水口管路连接,所述增压组件(9)进行增压,所述压力仓(91)内液体从压力仓(91)的排水口经过蓄热室(6)另一个进水口进入蓄热室(6),所述蓄热室(6)内液体通过矩形孔再经排水口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室(6)远离注塑槽(4)的一侧安装有冷却盒(61),所述冷却盒(61)与蓄热室(6)接触的侧壁安装有冷却管(62),所述冷却管(62)延伸至蓄热室(6)内腔,且所述冷却管(62)位于挡板(81)正下方。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塑料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循环调节塑料模具。其包括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内部设有下模具和上模具,下模具开设有存储热能的蓄热室,上模具内部设有延迟脱模的缓冲组件,蓄热室内设有调节蓄热室液体流向的调控组件。本发明脱模过程中通过设置的缓冲组件中的弹簧使齿板恢复原状,进而带动固定齿轮反方向旋转,从而通过连接组件使得正反交螺旋杆反转,继而使盖板从开启状态切换为闭合状态,并且通过螺纹杆带动挡板向上移动使热水进入冷却槽内,而压块与延迟室接触期间冷却槽内的热水对制品进行加热,使得制品的刚性降低,避免制品与注塑槽形成“紧抱”现象,使得制品便于脱模,从而提高制品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肖祥雨,文国荣,肖杉,丁冬,杨梦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宏壮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21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