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辆与流程

专利2024-12-18  17



1.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空调的进水问题是普遍关注的焦点,具体表现为汽车处于雨天环境时,空调系统进水。其中,主要有两种进水情况:一种情况是,空调系统中的外循环新风口积水,导致空调进水,致使空调失效;另一种情况是,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室水位高过雨刮电机中心之上,导致雨刮电机涉水,致使雨刮电机损坏。因此,如何提高汽车空调的防水能力尤为重要。
3.目前,大部分车企选择在开发阶段对空调防水性能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前期技术开发人员的经验评估以及后期整车试验标定来达成对此性能的要求。由于仅仅是凭借技术开发人员的经验进行评估,在对防水性能进行调整时易受技术开发人员自身的经验及主观影响,导致后期整车试验次数增多,车型开发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辆,以提升现有汽车空调防水性的开发与质量,降低开发成本。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7.获取待测试车型的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所述雨量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测试车型在所述预期使用环境中所承接的雨量;
8.依据所述雨量参数对所述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对应的三维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所述待测试车型对应的防水性能结果;
9.在所述防水性能结果未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的情况下,对所述三维仿真模型中的目标参数进行修改,以获取不同防水性能结果对应的目标参数。
10.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11.获取所述防水性能结果达到所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时对应的目标参数的参数值;
12.将所述参数值作为实车验证的参数值。
13.进一步的,获取待测试车型的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包括:
14.获取所述待测试车型的淋雨面积和行驶速度,以及所述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信息,所述雨量信息表征所述预期使用环境中的最大雨量状态;
15.基于所述淋雨面积、所述行驶速度和所述雨量信息确定所述待测试车型在所述预期使用环境中所承接的雨量参数。
16.进一步的,对所述三维仿真模型中的目标参数进行修改,包括:
17.获取所述防水性能结果所表征的漏水信息;
18.基于所述漏水信息,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其中,所述目标参数为所述空调系统中的排水孔的大小值。
19.进一步的,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与第一排水孔对应的第一参数和第二排水孔对应的第二参数;基于所述漏水信息,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包括:
20.基于所述漏水信息,获取所述空调系统中的进水部位;
21.基于所述进水部位,对所述第一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参数进行更新。
22.进一步的,基于所述漏水信息,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包括:
23.基于所述漏水信息,获取所述空调系统中的进水面积;
24.基于所述进水面积,增大所述目标参数。
25.进一步的,所述目标参数包括排水孔的y方向的尺寸;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包括:
26.对所述排水孔的y方向的尺寸大小进行更新。
27.进一步的,所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包括:所述空调系统中的外循环新风入口无明水进入;所述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室水位低于雨刮电机中心之上。
28.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29.计算模块,用于获取待测试车型的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所述雨量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测试车型在所述预期使用环境中所承接的雨量;
30.仿真模块,依据所述雨量参数对所述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对应的三维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所述待测试车型对应的防水性能结果;
31.优化模块,在所述防水性能结果未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的情况下,对所述三维仿真模型中的目标参数进行修改,以获取不同防水性能结果对应的目标参数。
32.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33.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34.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方法。
35.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验证装置,所述验证装置用于实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方法。
36.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37.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待测试车型的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并依据所述雨量参数对所述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对应的三维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所述待测试车型对应的防水性能结果;在所述防水性能结果未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的结果的情况下,对所述三维仿真模型中的目标参数进行修改,并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述防水性能结果达到所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获取所述防水性能结果达到所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时对应的目标参数。
38.本发明通过获取待测试车型在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来建立空调系统对应的三维仿真模型,可在车型设计阶段清楚识别空调系统进水情况,即防水性能结果,并基于防水性能结果对空调系统部件进行针对性修改调整,这样,前期可以基于计算机仿真模拟在车型设计阶段便尽量避免空调系统的进水,这样,当车型基于仿真模拟结果设计好,再进入到实车实验阶段时,便不会反复针对实车进行车型修改,从而降低实车试验阶段的次
数,也进一步降低车型开发资源的成本。
附图说明
39.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4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4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淋雨面积计算示意图;
4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前风挡雨水分布结果示意图;
4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系统雨水路径示意图;
4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漏水信息示意图;
4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漏水信息示意图;
4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更新排水孔前后空调新风口进水情况示意图;
47.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装置模块图。
48.附图标记:100、雨水;101、雨刮电机;102、空调新风口;103、空气室;104、排水孔;8、验证装置;801、计算模块;802、仿真模块;803、优化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4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51.相关技术中,在整车试验时需要检查汽车各个部件的涉水及空调进水情况。但是,因雨水的过水机理相对较为复杂且水流具有无序、透明等特性,想要通过试验的手段来检查汽车各个部件的涉水及空调进水情况是十分困难的。目前的普遍手段是通过内窥镜(类似医用肠镜)来实时观测汽车各个部件的涉水及空调进水情况,但是因受限于内窥镜的像素、不易安装布置等因素,常常无法细致的观察与确认空调系统中复杂及微孔等部位的进水情况,这样无异于阻碍了车辆空调防水性的开发与质量的提升。
52.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仿真模拟的手段去检测汽车各个部件的涉水及空调进水情况。
53.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54.步骤s101,获取待测试车型的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所述雨量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测试车型在所述预期使用环境中所承接的雨量。
55.在本实施例中,待测试车型的预期使用环境可以是待测试车型的售往地区的淋雨环境,不同的售往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位置,因此实际的淋雨环境也有所不同,待测试车型在相应淋雨环境中所承接的雨量也不同。雨量参数反映了所承接的雨量是指汽车在淋雨环境中接收到的雨量大小。
56.步骤s102,依据所述雨量参数对所述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对应的三维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所述待测试车型对应的防水性能结果。
57.在本实施例中,基于vof(volume of fluent多相流)模型、欧拉多项离散方法、
offset动网格技术,以及雨量参数,对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在预期使用环境中进行完全仿真模拟。
58.在仿真模拟完成后,得到防水性能结果,防水性能结果可以用于指示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的进水路径以及内部流水情况。
59.步骤s103,在所述防水性能结果未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的情况下,对所述三维仿真模型中的目标参数进行修改,以获取不同防水性能结果对应的目标参数。
60.在本实施例中,预期防水性能指标指的是空调系统中的外循环新风入口无明水进入,以及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室水位低于雨刮电机中心之上。
61.在具体实施时,防水性能结果可能未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三维仿真模型中的目标参数进行多次修改,获取不同防水性能结果对应的目标参数,其中,目标参数可以是空调系统中涉及的排水孔的尺寸大小,也可以是空调系统中通风盖板的疏水性。
62.通过获取待测试车型在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来建立空调系统对应的三维仿真模型,可在车型设计阶段清楚识别空调系统进水情况,即防水性能结果,并基于防水性能结果对空调系统部件进行针对性修改调整,这样,前期可以基于计算机仿真模拟在车型设计阶段便尽量避免空调系统的进水,这样,当车型基于仿真模拟结果设计好,再进入到实车实验阶段时,便不会反复针对实车进行车型修改,从而降低实车试验阶段的次数,也进一步降低车型开发资源的成本。
6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64.获取所述防水性能结果达到所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时对应的目标参数的参数值;
65.将所述参数值作为实车验证的参数值。
66.在本实施例中,当获取的防水性能结果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时,获取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时对应的目标参数的参数值,其中,参数值可以是空调系统中涉及的排水孔的尺寸大小的具体数值,根据获取的排水孔的尺寸大小的具体数值装配待测试车型,待装配完成后,进行实车淋雨性能测试。
67.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待测试车型的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实现:
68.获取所述待测试车型的淋雨面积和行驶速度,以及所述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信息,所述雨量信息表征所述预期使用环境中的最大雨量状态;
69.基于所述淋雨面积、所述行驶速度和所述雨量信息确定所述待测试车型在所述预期使用环境中所承接的雨量参数。
70.在本实施例中,淋雨面积为待测试车型的前风挡面积,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淋雨面积计算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待测试车型的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及尺寸定义,识别淋雨面积。
71.在本实施例中,雨量信息可以为预期使用环境中的最大雨量状态,最大雨量状态因预期使用环境不同,即待测试车型的售往地区的淋雨环境不同有所不同,下表为待测试车型在不同售往地区的最大雨量状态。
72.表1待测试车型在不同售往地区的最大雨量状态
[0073][0074]
在具体实施时,根据售往地区淋雨环境的实际情况,以及待测试车辆的空调系统防水能力的实际需求,雨量信息也可以为测试车型在预期使用环境中的其他雨量状态,如中等雨量状态。
[0075]
在本实施例中,行驶速度为待测试车型在预期使用环境中的行驶速度。
[0076]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获取待测试车型的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
[0077][0078]
其中:q:雨量参数,v:待测试车型的行驶速度,h:最大雨量状态,a:前风挡面积。
[0079]
首先通过待测试车型的行驶速度以及最大雨量状态计算在前风挡法向的降雨速度值,然后通过前风挡法向的降雨速度值与前风挡面积作积处理,进而近似求解出待测试车型前风挡汇集的雨量总和,即待测试车型在预期使用环境中的雨量参数。
[0080]
将通过上示方法所计算出的雨量参数作为三维仿真模型中的输入,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前风挡雨水分布结果示意图,其中黑色区域为雨水区域。
[0081]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获取上述雨量参数,还可以获取待测试车型在预期使用环境中的雨刮信息以及空调信息,依据雨量参数、雨刮信息以及空调信息对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对应的三维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待测试车型对应的防水性能结果。
[0082]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三维仿真模型中的目标参数进行修改,包括:
[0083]
获取所述防水性能结果所表征的漏水信息;
[0084]
基于所述漏水信息,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其中,所述目标参数为所述空调系统中的排水孔的大小值。
[0085]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孔的大小值可以为排水孔y方向的尺寸大小值,基于防水性能结果表征的漏水信息,对排水孔y方向的尺寸大小值进行更新。
[0086]
其中,漏水信息表征防水性能结果为漏水情况下,具体的漏水部位以及漏水面积,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漏水信息及其对应的雨水风险路径进行说明:
[0087]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雨水路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正常情况下,雨水路径为雨水理想路径:雨水经由前风挡玻璃汇聚,然后因重力因素流入盖板疏水槽内,之后经由盖板疏水孔进入空气室内,并于空气室内汇集并通过空气室内板两端处的排水孔流出车外;空气路径为空气理想路径:空气经由网孔盖板进入空气室,再进入鼓风机入口。
[0088]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空调系统中部分部件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出现雨水风险路径,如图4所示,在一种雨水风险路径(1)中,雨水经由前风挡玻璃汇聚,然后因重力因素流入盖板疏水槽内,但是由于盖板疏水孔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雨水无法从盖板疏水孔流出,盖板
疏水槽内水位上升,雨水进入网孔盖板致使雨刮电机涉水,随着淋雨时间的增长,空气室水位会高于雨刮电机中心之上,导致雨刮电机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损坏雨刮电机。
[0089]
在另一种雨水风险路径(2)中,雨水进入空气室后,由于空气室内水槽设计不合理,雨水在水槽中累积无法流出,漫过鼓风机入口,进入空调新风口,致使滤芯发霉,更严重的话可能导致空调失效。
[0090]
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漏水信息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漏水信息表征空气室内雨刮电机涉水,雨水100漫过雨刮电机101,与图4所示的一种雨水风险路径(1)相对应。
[0091]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漏水信息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漏水信息表征空调新风口102积水,雨水100漫过空调新风口102,进入空调,致使滤芯发霉,更严重的话可能导致空调失效,与图4所示的一种雨水风险路径(2)相对应。
[0092]
基于漏水信息可以确定进水部位和进水面积,从而基于进水部位,可以确定具体对哪一排水孔进行修正;基于进水面积,可以确定对排水孔尺寸大小的修正数值。
[009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与第一排水孔对应的第一参数和第二排水孔对应的第二参数;基于所述漏水信息,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包括:
[0094]
基于所述漏水信息,获取所述空调系统中的进水部位;
[0095]
基于所述进水部位,对所述第一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参数进行更新。
[0096]
其中,基于所述漏水信息,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包括:
[0097]
基于所述漏水信息,获取所述空调系统中的进水面积;
[0098]
基于所述进水面积,增大所述目标参数。
[009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参数包括排水孔的y方向的尺寸;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包括:
[0100]
对所述排水孔的y方向的尺寸大小进行更新。
[0101]
在本实施例中,加大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的排水孔y方向的尺寸,即加快空气室中排水的速度,以使空气室水位控制在一个安全的水位,该水位不会漫过新风口的高度,也不会漫过雨刮电机的中心之上。
[0102]
参照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更新排水孔前后空调新风口进水情况示意图,如图7所示,图(a)表示空气室103内的排水孔104更新之前的状态;图(b)表示空气室103内的排水孔104更新之后的状态;图(a`)表示空气室103内的排水孔104更新之前空调新风口102的状态;图(b`)表示空气室103内的排水孔104更新之后空调新风口102的状态;图(b)中的排水孔104在y方向的尺寸更新为21mm(图中未标出)。由图7可知,在更新排水孔104之前空调新风口102呈现进水状态,在更新排水孔104在y方向的尺寸大小至21mm后,空调新风口102未进水,且该尺寸为最小值,既能满足空调系统的结构钢性又能确保空调新风口102不进水。
[0103]
本发明通过获取待测试车型在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来建立空调系统对应的三维仿真模型,可在车型设计阶段清楚识别空调系统进水情况,这样,前期可以基于计算机仿真模拟在车型设计阶段便尽量避免空调系统的进水,这样,当车型基于仿真模拟结果设计好,再进入到实车实验阶段时,便不会反复针对实车进行车型修改,从而降低实车试验阶段的次数,也进一步降低车型开发资源的成本。
[0104]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一,对本发明进行示例性说明:
[0105]
本实施例选取售往寒带地区的车型作为待测试车型,该待测车型的空调滤芯重量为230g;设置预期防水性能指标为空调系统中的外循环新风入口无明水进入。根据表1可知,寒带地区的最大雨量状态为7l/(min
·
m2),设置待测试车型的行驶速度为怠速、雨刮信息为中速开启、空调信息为吹面模式外循环最大风量。
[0106]
步骤1:根据待测试车型的cad数据及尺寸定义,识别淋雨面积;获取待测试车型在寒带地区对应最大雨量状态;基于淋雨面积和行驶速度,以及最大雨量状态确定待测试车型在寒带地区所接收到的雨量大小。
[0107]
步骤2:根据接收到的雨量大小对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对应的三维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待测试车型对应的防水性能结果。
[0108]
步骤3:在防水性能结果未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的情况下,对三维仿真模型中的排水孔的y方向的尺寸大小进行修改,以获取不同防水性能结果对应的排水孔的y方向的尺寸大小。
[0109]
当获取的防水性能结果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时对应的目标参数的参数值时,将该参数值作为实车验证的参数值,本实施例中参数值为21mm。
[0110]
实车验证结果:
[0111]
空调外循环新风口无明水进入;
[0112]
试验后空调滤芯的重量为235g,该重量与试验前空调滤芯的重量相差不大,表明空调内部未进水。
[0113]
基于同一种发明构思,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验证装置8,参照图8,验证装置8包括:
[0114]
计算模块801,用于获取待测试车型的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所述雨量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测试车型在所述预期使用环境中所承接的雨量;
[0115]
仿真模块802,依据所述雨量参数对所述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对应的三维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所述待测试车型对应的防水性能结果;
[0116]
优化模块803,在所述防水性能结果未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的结果的情况下,对所述三维仿真模型中的目标参数进行修改,以获取不同防水性能结果对应的目标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模块801还包括淋雨面积子模块和行驶速度子模块,以及雨量信息子模块,所述雨量信息子模块表征所述预期使用环境中的最大雨量状态;
[0117]
基于所述淋雨面积子模块、所述行驶速度子模块和所述雨量信息子模块确定所述待测试车型在所述预期使用环境中所承接的雨量参数。
[0118]
在本实施例中,淋雨面积子模块可以获取待测试车型的前风挡面积,根据待测试车型的cad数据及尺寸定义计算得到待测试车型的前风挡面积。
[0119]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雨量信息子模块可以获取待测试车型在预期使用环境中的最大雨量状态,最大雨量状态因预期使用环境不同,即待测试车型的售往地区的淋雨环境不同有所不同。
[0120]
在具体实施时,根据售往地区淋雨环境的实际情况,以及待测试车辆的空调系统防水能力的实际需求,雨量信息子模块也可以获取测试车型在预期使用环境中的其他雨量状态,如中等雨量状态。
[0121]
在本实施例中,行驶速度子模块可以获取待测试车型在预期使用环境中的行驶速度。
[0122]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模块801根据雨量信息子模块获取得到的最大雨量状态、行驶速度子模块获取得到的待测试车型的行驶速度以及淋雨面积子模块获取得到的待测试车型的前风挡面积,计算得到待测试车型前风挡汇集的雨量总和,即待测试车型在预期使用环境中的雨量参数。雨量参数反映了所承接的雨量是指汽车在淋雨环境中接收到的雨量大小。
[0123]
在一些实施例中,仿真模块802基于vof模型、欧拉多项离散方法、offset动网格技术,以及雨量参数获取模块801获取的雨量参数,对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在预期使用环境中进行完全仿真模拟。
[0124]
在仿真模拟完成后,得到防水性能结果,防水性能结果可以用于指示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的进水路径以及内部流水情况。
[0125]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化模块803还包括指标子模块,在所述指标子模块中输入预期防水性能指标,所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包括:所述空调系统中的外循环新风入口无明水进入;所述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室水位低于雨刮电机中心之上。
[0126]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化模块803还包括修改子模块,对所述三维仿真模型中的目标参数进行修改,包括:
[0127]
获取所述防水性能结果所表征的漏水信息;
[0128]
基于所述漏水信息,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其中,所述目标参数为所述空调系统中的排水孔的大小值。
[0129]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孔的大小值可以为排水孔y方向的尺寸大小值,基于防水性能结果表征的漏水信息,对排水孔y方向的尺寸大小值进行更新。
[0130]
在本实施例中,漏水信息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雨水经由前风挡玻璃汇聚,然后因重力因素流入盖板疏水槽内,但是由于盖板疏水孔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雨水无法从盖板疏水孔流出,盖板疏水槽内水位上升,雨水进入网孔盖板致使雨刮电机涉水;另一种情况是:雨水进入空气室后,由于空气室内水槽设计不合理,雨水在水槽中累积无法流出,漫过鼓风机入口,进入外循环新风口。
[013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与第一排水孔对应的第一参数和第二排水孔对应的第二参数;基于所述漏水信息,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包括:
[0132]
基于所述漏水信息,获取所述空调系统中的进水部位;
[0133]
基于所述进水部位,对所述第一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参数进行更新。
[0134]
在一些实施例中,修改子模块还包括更新第一单元,基于所述漏水信息,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包括:
[0135]
基于所述漏水信息,获取所述空调系统中的进水面积;
[0136]
基于所述进水面积,增大所述目标参数。
[0137]
在一些实施例中,修改子模块还包括更新第二单元,所述目标参数包括排水孔的y方向的尺寸;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包括:
[0138]
对所述排水孔的y方向的尺寸大小进行更新。
[0139]
在本实施例中,加大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的排水孔y方向的尺寸,即加快空气室
中排水的速度,以使空气室水位控制在一个安全的水位,该水位不会漫过新风口的高度,也不会漫过雨刮电机的中心之上。
[01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目标参数确定模块,获取所述防水性能结果达到所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时对应的目标参数的参数值;将所述参数值作为实车验证的参数值。
[0141]
在本实施例中,当获取的防水性能结果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时,获取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时对应的目标参数的参数值,其中,参数值可以是空调系统中涉及的排水孔的尺寸大小的具体数值,根据获取的排水孔的尺寸大小的具体数值装配待测试车型,待装配完成后,进行实车淋雨性能测试。
[0142]
在此实施例中,仿真模块802基于vof模型、欧拉多项离散方法、offset动网格技术,以及雨量参数获取模块801获取的雨量参数,对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在预期使用环境中进行完全仿真模拟。在仿真模拟完成后,可以观测到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的进水路径,查看内部流水情况,得到本次仿真模拟的防水性能结果。基于所得到的防水性能结果,通过优化模块803对三维仿真模型的目标参数进行更新直到防水性能结果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最后由目标参数确定模块获取防水性能结果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时对应的目标参数的参数值。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待测试车型在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来建立空调系统对应的三维仿真模型,可在车型设计阶段清楚识别空调系统进水情况,即防水性能结果,这样,前期可以基于计算机仿真模拟在车型设计阶段便尽量避免空调系统的进水,这样,当车型基于仿真模拟结果设计好,再进入到实车实验阶段时,便不会反复针对实车进行车型修改,从而降低实车试验阶段的次数,也进一步降低车型开发资源的成本。
[0143]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0144]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0145]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方法。
[0146]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验证装置,所述验证装置用于实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方法。
[0147]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148]
本说明书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149]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150]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
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51]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测试车型的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所述雨量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测试车型在所述预期使用环境中所承接的雨量;依据所述雨量参数对所述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对应的三维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所述待测试车型对应的防水性能结果;在所述防水性能结果未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的情况下,对所述三维仿真模型中的目标参数进行修改,以获取不同防水性能结果对应的目标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防水性能结果达到所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时对应的目标参数的参数值;将所述参数值作为实车验证的参数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待测试车型的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包括:获取所述待测试车型的淋雨面积和行驶速度,以及所述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信息,所述雨量信息表征所述预期使用环境中的最大雨量状态;基于所述淋雨面积、所述行驶速度和所述雨量信息确定所述待测试车型在所述预期使用环境中所承接的雨量参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三维仿真模型中的目标参数进行修改,包括:获取所述防水性能结果所表征的漏水信息;基于所述漏水信息,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其中,所述目标参数为所述空调系统中的排水孔的大小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与第一排水孔对应的第一参数和第二排水孔对应的第二参数;基于所述漏水信息,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包括:基于所述漏水信息,获取所述空调系统中的进水部位;基于所述进水部位,对所述第一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参数进行更新。6.根据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漏水信息,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包括:基于所述漏水信息,获取所述空调系统中的进水面积;基于所述进水面积,增大所述目标参数。7.根据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参数包括排水孔的y方向的尺寸;对所述目标参数进行更新,包括:对所述排水孔的y方向的尺寸大小进行更新。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包括:所述空调系统中的外循环新风入口无明水进入;所述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室水位低于雨刮电机中心之上。9.一种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计算模块,用于获取待测试车型的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所述雨量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测试车型在所述预期使用环境中所承接的雨量;
仿真模块,依据所述雨量参数对所述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对应的三维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所述待测试车型对应的防水性能结果;优化模块,在所述防水性能结果未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的情况下,对所述三维仿真模型中的目标参数进行修改,以获取不同防水性能结果对应的目标参数。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方法。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验证装置,所述验证装置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防水性的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辆,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测试车型的预期使用环境对应的雨量参数,所述雨量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测试车型在所述预期使用环境中所承接的雨量;依据所述雨量参数对所述待测试车型的空调系统对应的三维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所述待测试车型对应的防水性能结果;在所述防水性能结果未达到预期防水性能指标的情况下,对所述三维仿真模型中的目标参数进行修改,以获取不同防水性能结果对应的目标参数。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通过虚拟仿真进行结构布置合理性的验证,降低车型开发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祥 路宽宽 刘亚亚 杜雄飞 胡忠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9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0994.html

最新回复(0)